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血浆内脂素在不同体质指数冠心病患者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体质指数(BMI)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血浆内脂素水平,并探讨不同BMI冠心病组内脂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5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和49例健康志愿者,分别根据BMI分为非肥胖组(BMI<25 kg/m2)和肥胖组(BMI≥25 kg/m2).抽血测定内脂素等,并记录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等.比较不同BMI冠心病组内脂素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①冠心病组内脂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非肥胖冠心病组的内脂素、TG、腰围高于非肥胖对照组(P<0.01),肥胖冠心病组的内脂素水平高于肥胖对照组(P<0.01).③非肥胖冠心病组和肥胖冠心病组,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内脂素、Gensini积分逐渐增加(P<0.05,P<0.01).④非肥胖冠心病组和肥胖冠心病组的相关分析发现内脂素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1=0.513,P1=0.012;r2=0.607,P2<0.01)、Gensini积分(r1=0.576,P1=0.004;r2=0.716,P2<0.01)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组的内脂素明显高于对照组,肥胖冠心病组内脂素升高的更明显,不同BMI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脂素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内脂素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以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择109例确诊为ACS患者(ACS组)和69例心脏正常者(对照组),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计算震荡初始值(TO)和震荡斜率(TS)及心率变异指标。同时检测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根据心肌酶以及心电图的变化对所有ACS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AMI亚组,5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UAP亚组,58例)。比较各组HRT的差异,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HRT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S组TO明显升高(P0.05),TS明显降低(P0.01)。与UAP亚组比较,AMI亚组患者Gensini评分升高,TS明显降低(P0.05,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TO呈正相关(r=0.23,P0.05),与TS呈负相关(r=-0.46,P0.01)。结论 ACS患者HRT现象明显受损,提示ACS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下降,并且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范围与窦性心率震荡(HRT)的相关性。方法选冠状动脉造影(CAG)及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测资料完整者403例,按CAG结果分为3组:①A组:造影完全正常者;②B组: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狭窄>50%;③C组: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完全阻塞。通过DCG分析HRT的指标:TO、TS、TT等。结果①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TO、TT均上升,以C组上升最显著;而TS则逐渐下降,C组下降最明显;②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TO、TT呈上升趋势;而TS呈下降趋势;③侧支循环形成者TO显著低于无侧支循环形成者,TS则显著高于无侧支循环形成者。结论冠心病者HRT显著异常,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病变范围广、无有效侧支循环形成。  相似文献   

4.
对5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口服.发病后1个月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心率震荡(HRT)情况,分别计算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O负值明显增高,TS明显增大(P<0.01).提示稳心颗粒可明显改善ACS患者HRT现象,从而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和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的UA患者共248例,其中中低危患者103例,高危患者145例。分别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和12导联心电图,测定震荡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ST段压低程度、肌钙蛋白(cTnI)和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HRT0为TO〈0并且TS〉2.5 ms/RR;HRT1为TO≥0或者TS≤2.5 ms/RR;HRT2为TO≥0并且TS≤2.5 ms/RR。结果与中低危组相比,高危组患者HRT异常率显著升高(P〈0.01)。随着ST段压低程度的增加,HRT异常率显著升高;以cTnI中位数0.21μg/L为界值,与低于中位数的患者相比,高于中位数的患者HRT异常率显著升高;以Gensini积分中位数23.5为界值,与低于中位数的患者相比,高于中位数的患者HRT异常率显著升高,P均〈0.01。TO与ST段压低程度、cTnI和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TS与它们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结论HRT可作为UA危险分层的一个有价值的新心电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sRANKL)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住院350例患者分为3组:ACS1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100例和对照组100例;采用ELLSA法检测血清OPG、sRANKL,同时测定hs-CRP水平;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3组血清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数目(1,2,3支血管病变)及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CS组血清OPG、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及SA组(P<0.01),且随病变血管支数增加而增高(P<0.01);与之相反,血清sRANK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及SA组(P<0.01),且随病变血管支数增加而减低(P<0.01);冠心病患者OPG水平与Gensini评分、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1);sRANKL水平与Gensini评分、hs-CRP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ACS患者血清OPG、sRANKL、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提示OPG系统可能通过干预血管炎症反应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Wellens综合征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的影响。方法选取Wellens综合征患者59例为Wellens综合征组,心电图有类似心肌缺血的改变但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计算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震荡斜率时间(TT)。结果 Wellens综合征组TO及TT显著高于对照组,TS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运重建术前比较,Wellens综合征组术后1天TO、TS和TT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运重建能够改善Wellens综合征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踝血管指数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497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行心踝血管指数测量、病史采集及常规化验检查.根据病变累及冠状动脉支数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178例)、单支病变组(102例)、双支病变组(104例)和三支病变组(113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病变的血管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比较各组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心踝血管指数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危险因素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率等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心踝血管指数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5).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与心踝血管指数成正相关(r=0.76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以及心踝血管指数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结论 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一样,心踝血管指数增高也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心踝血管指数是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2013年该院治疗的297例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为单纯高血压患者173例,观察组为合并高UA血症高血压患者124例。比较两组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研究高血压患者中UA与冠脉病变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以多支、双支病变多见,Gensini积分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冠脉病变支数高血压患者血清UA及Gensini积分均随冠脉病变累及支数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合并冠脉病变297例高血压患者血清UA与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723,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中UA的监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及冠心病的防治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伴室性早搏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伴室性早搏的冠心病患者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各30例,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计算其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冠心病组震荡起始明显高于对照组(0.05±0.58%vs-2.22±1.01%,p<0.001),震荡斜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89±2.65ms/RRvs7.36±1.34ms/RR,p<0.01)。冠心病患者的震荡起始(TO)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负相关(r=-0.3473,p>0.05),与冠脉病变支数正相关(r=0.5669,p<0.01);震荡斜率(TS)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相关(r=0.6406,p<0.001),与冠脉病变支数负相关(r=-0.6989,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减低,故窦性心率震荡可用于冠心病患者病情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窦性心率震荡、心率变异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心率震荡及心率变异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36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43例,健康对照组40例,测定心率震荡、心率变异、冠脉Gensini积分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观察心率震荡、心率变异与冠心病相关性,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合并2型糖尿病对心率震荡、心率变异的影响.结果 PNN50、rMSSD及TS与患者冠脉的Gensini积分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TS影响最大.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SDNN、rMSSD、PNN50及TS水平均显著低于冠心病组和对照组,TO水平显著高于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组SDNN、rMSSD、PNN50及TS水平均显著低于未发生不良事件组,TO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不良事件组(P<0.05).结论 窦性心率震荡、变异与冠心病密切相关,是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预测指标,合并2型糖尿病对心率震荡、变异的变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观察组,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46例、急性心肌梗死83例)和57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测量窦性心率震荡参数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结果观察组心率震荡(TO-0.6%±3.53%,TS2.90±2.90ms/R-R)较对照组(TO3.50%±5.09%,TS8.80±5.80ms/R-R)减弱,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震荡减弱更加明显(TO=-0.59%±3.00%,P<0.01,TS=2.90±2.90ms/R-R,P<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率震荡减弱程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显著负相关(r=-0.304,P<0.01)。结论心率震荡可作为反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心功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老年人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方法 测定9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老年患者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等指标,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Lp-PLA2与冠心病的关系. 结果冠心病组Lp-PLA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52.7±129.0)μg/L与(204.0±59.7)μg/L,P<0.01].Lp-PLA2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升高.Lp-PLA2与年龄(r=0.25,P<0.05)、三酰甘油(r=0.33,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7,P<0.05)、载脂蛋白B(r=0.36,P<0.01)呈正相关.在冠心病组,Lp-PLA2与年龄呈正相关(r=0.29,P<0.05).Stepwise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PLA2与冠心病相关. 结论 冠心病患者Lp-PLA2水平升高,其水平的高低可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率震荡(HRT)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资料齐全的门诊及住院老年EH合并T2DM患者133例(EH+T2DM组)、单纯老年EH患者140例(EH组)、单纯老年T2DM患者130例(T2DM组)、老年健康体检者141例(老年对照组)和年轻健康体检者139例(年轻对照组)均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利用美国的Space Lab分析系统自动回放扫描并计算出反映HRT的各项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和动态心率震荡(TD),比较各组之间HRT各项指标的差异,并分析TO、TS、TT、TD与年龄、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SDNN)之间的关系.结果 老年对照组TO和TT均明显高于年轻对照组(均P<0.01),但TS、TD和SDNN均明显低于年轻对照组(均P<0.05);EH+T2DM组TO均明显高于但TS、TD和SDNN均明显低于EH组和T2DM组(均P<0.05),EH+T2DM组TO均显著高于但TS、TD和SDNN均显著低于老年对照组(均P<0.01),EH组和T2DM组TO均明显高于但TS、TD和SDNN均明显低于老年对照组(均P<0.05),EH组与T2DM组间TO、TS、TD和SDNN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老年各组间TT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TO与年龄呈正相关(P<0.01),与TS、TD和SDNN均呈负相关(均P<0.05);TS与TD和SDNN均呈正相关(均P<0.01);TD与平均心率和TO均呈负相关(均P<0.05)而与TS和SDNN均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 老年EH合并T2DM患者较老年EH患者、老年T2DM患者和老年健康体检者及老年EH和老年T2DM患者较老年健康体检者HRT均明显减弱,其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且以老年EH合并T2DM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最严重.  相似文献   

15.
冠脉病变与心率震荡现象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窦性心率震荡现象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 将46例患者按冠脉造影结果 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患者24例,对照组22例.每例患者均做24 h Holter检查,取得心率震荡参数: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值,同时获取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比较冠心病患者各组、对照组不同SDNN、TO、TS值.结果 冠心病患者心率震荡起始TO值增高、震荡斜率TS值下降、SDNN减小.结论 冠脉病变范围与心率震荡指标异常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尿酸、纤维蛋白原、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a)浓度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185例患者包括10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0例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及4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31例非冠心病者为对照组.测定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a)浓度,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用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后计算Gensini积分与病变支数来估计.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冠状动脉痉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中男性患者血尿酸浓度高于对照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中女性患者血尿酸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纤维蛋白原浓度高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尿酸、纤维蛋白原和低密度脂蛋白与冠状动脉积分显著相关,尿酸、纤维蛋白原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显著相关.结论 各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与血尿酸、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有关,血低密度脂蛋白与冠状动脉积分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时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方法 40例ACS患者(ACS组),18例发病前使用他汀类药物3周以上(ACS A组),22例未使用(ACS B组),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计算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分析HRT.20例稳定冠心病患者(CHD组)作为ACS患者对照.结果 CHD组、ACS组、ACS A组和ACS B组TO(%)分别为-5.76±2.44、1.73±0.51、1.28±0.12和2.10±0.39;TS(ms/RR)分别为18.65±3.30、1.96+0.78、2.31±0.87和1.67+0.56.ACS组与CHD组比较,TO值大、TS值小(皆P<0.01);ACSA组和ACSB组比较,TO值小、TS值大(皆P<0.01).结论 ACS患者HRT异常;发病前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的HRT较未使用者改善.  相似文献   

18.
熊晓昉  李屏  董晓雁 《心脏杂志》2010,22(2):234-236
目的: 了解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入选96例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病史和CAG结果分为2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6例;另收集非冠心病CAG阴性组40例为对照组。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根据Gensini评分系统将冠脉病变组分为Gensini积分≥30分组和<30分组,再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双支和3支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分析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冠脉病变支数的相互关系。结果: ACS组和SAP组血清脂联素水平[(7.2±2.6)mg/L,(8.4±3.2)mg/L]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19.5±2.5)mg/L,均P<0.01],且ACS组和SAP组之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ensini积分≥30分脂联素水平[(7.0±1.6)mg/L]明显低于<30分组,[(13.7±6.7)mg/L,P<0.01]。3支病变组血清脂联素水平[(7.5±2.8)mg/L]较单支组[(13.2±5.8)mg/L]显著降低(P<0.01),较双支病变组[(10.7±4.8)mg/L]也显著降低(P<0.05)。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713,P<0.01)。结论: 脂联素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冠脉病变支数显著相关,低脂联素水平可以作为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吸烟、嗜酒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现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55例吸烟患者,45例吸烟及嗜酒患者及50例对照者均接受24hHolter检查,分别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别。结果1.吸烟组的TO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吸烟及嗜酒组的TO值显著高于吸烟组和对照组,TS值显著低于吸烟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吸烟患者、吸烟及嗜酒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减弱,与副交感神经功能减弱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GRACE评分、冠脉病变程度与心率震荡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NSTE-ACS患者64例,定为NSTE-ACS组;同时选取71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将NSTE-ACS组根据GRACE评分系统分为极高危组(24例)、高危组(21例)和低危组(19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范围分为左主干病变组(7例)、单支血管病变组(26例)、双支血管病变组(21例)和三支血管病变组(10例);将冠脉造影结果按SYNTAX评分,分为高积分组(9例)、中积分组(25例)和低积分组(30例).所有入选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震荡初始值(TO)和震荡斜率(T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NSTE-ACS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两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NSTE-ACS组中GRACE评分极高危组、高危组、低危组各组TO、T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左主干病变组TO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支病变组TO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值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SYNTAX评分高积分组、中积分组、低积分组各组TO、T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TE-ACS患者心率震荡减弱;GRACE评分越高,心率震荡减弱越严重;心率震荡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明显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越多,SYNTAX评分越高,心率震荡减弱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