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CPA)手术中应用听觉监测(IAM)的意义.方法 在26例桥小脑角手术中,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和蜗神经动作电位(CNAP)进行听觉监护,患者术前均有听力且ABR能引出.6例(23.1%)行保留听力的听神经瘤摘除术,14例(53.8%)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3例(11.5%)行前庭神经切断术,3例(11.5%)行桥小脑角占位摘除术.结果 ABR监护26例,2例(7.7%)监护失败,3例(11.5%)听神经瘤患者出现永久性潜伏期消失,21例(80.8%)成功全程监护并保留术后听力,15例(57.7%)联合ABR和CNAP进行监护.10例(38.5%)患者由于术中听觉潜伏期延长,采用罂粟碱干预,其中7例(70.0%)波形恢复.结论 术中听觉监护能有效协助手术,了解听觉通路的状况,CNAP更能定位蜗神经;使用罂粟碱进行干预,能部分恢复术中延长的ABR V波潜伏期,减少术中听觉损伤,降低术后听力下降的发生率;术中应联合应用ABR和CNAP.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实验性内听动脉阻断与术后听力改变的关系及术中听觉监控的方法。方法 实验兔乙状窦后进路暴露小脑桥脑角,下压小脑暴露内听道及第Ⅷ神经复合体,分辨出内听动脉,予阻断不同时间,分别行蜗神经直接复合动作电位(DCAP)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记录(DPOAE)。结果对照组DCAPN1波潜伏期值无明显改变。内耳血供阻断10s和30s组在压迫开始后3min,DCAPN1波潜伏期值均恢复为初始值。内耳血供阻断1min组在压迫开始后3h,DCAPN1波潜伏期值未恢复为初始值假手术组DPOAE幅值无明显改变,内耳血供阻断10s、30s对DPOAE幅值无影响,内耳血供阻断1min使得DPOAE幅值下降结论兔内耳血供阻断1min可能造成兔听觉不可逆损伤。DCAP、DPOAE能有效、持续地监控内耳血供阻断,是耳神经外科手术中实用的听觉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验性内听动脉阻断与术后听力改变的关系及术中听觉监控的方法.方法实验兔乙状窦后进路暴露小脑桥脑角,下压小脑暴露内听道及第Ⅷ神经复合体,分辨出内听动脉,予阻断不同时间,分别行蜗神经直接复合动作电位(DCAP)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记录(DPOAE).结果对照组DCAP N1波潜伏期值无明显改变.内耳血供阻断10 s和30 s 组在压迫开始后3 min, DCAP N1波潜伏期值均恢复为初始值.内耳血供阻断1 min组在压迫开始后3 h, DCAP N1波潜伏期值未恢复为初始值.假手术组DPOAE幅值无明显改变.内耳血供阻断10 s、30 s对DPOAE幅值无影响,内耳血供阻断1 min使得DPOAE幅值下降.结论兔内耳血供阻断1 min可能造成兔听觉不可逆损伤.DCAP、DPOAE能有效、持续地监控内耳血供阻断,是耳神经外科手术中实用的听觉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Zhang J  Yang C  Gu HH  Liang WM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1):1481-1484
目的 评价全身麻醉下小脑桥脑角区肿瘤切除术患者中,在部分肌松条件下多组颅神经监护的效率.方法 70例择期行小脑桥脑角区肿瘤显微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术中只进行面神经监护(FN组,n=35),另一组则除了面神经外,尚监护三叉神经、舌咽神经或副神经、舌下神经(MN组,n=35).两组均根据监护结果调整手术操作,患者颅神经监护期间均采用TOF肌松临测,连续输注维库溴铵维持TOF值为3.术前和术后第8天评价所监护神经支配的肌肉功能.结果 术中两组患者在TOF=3的部分肌松条件下均能得到清晰可辨的肌电图波形.FN组和MN组术后面神经功能恶化(从H-B Ⅰ~Ⅱ级至Ⅲ~Ⅳ级)的均增加4例,另外FN组新增1例舌咽神经损伤,而MN组新增1例舌下神经损伤.结论 全麻下在部分肌松条件下进行术中多组颅神经监护是可行的,但在小脑桥脑角区肿瘤显微手术中多组神经联合面神经监护似乎并不增加术后短期颅神经的保护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脑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本文对24例桥小脑角占位病变(其中20例为听神经瘤)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桥小脑角占位病变患者听觉诱发电位改变大致可有:1、全部波形缺失。2、部分波形缺失。3、波峰间期延长。结果提示早期患者听觉诱发电位异常仅表现在患侧,其改变程度似与肿物所在部位有关而与肿物大小无明显关系。因此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可作为桥小脑角占位特别是听神经瘤的早期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听神经瘤手术保留面神经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面神经在脑桥小脑角、内耳道的显微外科解剖 ,为听神经瘤手术保留面神经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采用头颅标本 2 0例 ,对 4 0侧脑桥小脑角部位的面神经进行显微外科解剖观察。结果 :在桥延沟 ,面神经运动根在前庭蜗神经根内侧稍上方 ( 1 .98± 0 .1 0 ) mm,展神经根外侧 ( 8.76± 1 .4 2 ) mm,在舌咽神经根出脑干处的上方约 ( 8.1 5± 2 .1 8) mm。在脑桥小脑池 ,4 0侧面神经共有 62支营养血管 ,主要来自小脑前下动脉及其分支 ;在内耳道有营养动脉 1 7支 ,主要来自迷路动脉。 结论 :熟悉面神经在脑桥小脑角及内耳道的显微解剖 ,有助于听神经瘤术中定位面神经 ,提高面神经保留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型桥小脑角肿瘤经乳突后小骨窗开颅、骨片复位的手术方法 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18例大型桥小脑角肿瘤(听神经鞘瘤13例,脑膜瘤3例,胆脂瘤2例)均采用单侧乳突后小骨窗开颅,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进行肿瘤切除,必要时磨开内听道,术中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和面神经功能监测,肿瘤切除后严密缝合硬脑膜,骨片复位.结果 肿瘤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1例.全组患者的面神经均得到了解剖保留.无手术死亡.术后复查MRI示17例肿瘤全切除者未见有肿瘤残留,1例听神经鞘瘤行次全切除者于内听道内可见少许肿瘤组织残留,术后3个月行伽玛刀治疗.术后有10例遗留轻度面瘫(口角稍有歪斜,眼睑闭合良好),均为大型听神经鞘瘤患者,余患者无脑神经功能障碍,恢复良好.结论乳突后小骨窗开颅术适用于不同大小的桥小脑角肿瘤,严格按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操作,结合术中BAEP,SEP和面神经功能监测,均可做到肿瘤全切除,并能有效地保护肿瘤周围的重要神经结构及其功能.严密缝合硬脑膜和骨片复位可消除局部皮下积液.  相似文献   

8.
邓民强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9):2014-2015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LAN)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 a来经CT、MRI、钆增强MRI和ABR检查证实位于桥脑小脑角区的直径≥31 mm LAN 32例临床资料,探讨经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全切或近全切27例(84.3%),大部分切除4例(12.5%),面神经解剖保留26例(81.3%),面神经功能保留15例(46.9%),死亡3例(9.4%).结论:桥小脑角的影像学和ABR检查对听神经瘤的确诊具有重要作用,LAN显微手术是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显微解剖知识,操作技巧和术后处理是提高全切率,保留面神经功能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以听性脑干反应(ABR)中度异常、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正常为特征的中度蜗后听觉神经功能障碍小儿的临床与听力学特征.方法 选取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小儿听力专科中ABR中度异常、刺激声强度(正常听力级)在70~80dB时才出现波Ⅴ分化,DPOAE正常,中耳功能分析排除中耳传导功能异常者为研究对象,列为蜗后病变研究组,共61例(80耳),年龄1+月至3岁,平均5.59个月.另选择ABR波Ⅴ阈值介于50~80dBnHL、DPOAE异常、排除中耳病变的听力障碍患儿57例(85耳),年龄3个月至6岁,平均28.02个月,作为蜗性病变对照组.从该院小儿听力中心资料库中,随机抽取同时具备正常ABR和DPOAE的与研究组同年龄段样本共55例(84耳),年龄1个月至3岁,平均5.56个月,作为健康对照组.蜗后病变研究组、蜗后病变研究组及正常听力组间进行DPOAE幅值及引出率的比较.结果 (1)61例蜗后病变研究组患儿的既往病史中,18例(29.51%)曾有中重度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史,12例(19.67%)有外周性脑积水既往病史;(2)19例(38耳)为双耳发病,42例(42耳)为单耳发病;(3)90dBnHL刺激声强度下,蜗后病变研究组61例80耳引出波Ⅰ的比例为87.50%(70/80),引出波Ⅲ的比例为96.25%(77/80),引出波Ⅴ的比例为100%(80/80);(4)蜗后病变研究组与正常听力对照组在中高频点的DPOAE幅值和引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蜗后病变研究组与蜗性病变70、80dB对照组在中高频点的DPOAE幅值和引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蜗后听觉障碍的临床病例中,存在中度蜗后听觉神经损害类型.  相似文献   

10.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表现,提高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资料。结果:听神经瘤26例,脑膜瘤14例,胆脂瘤12例,三叉神经瘤8例,蛛网膜囊肿2例,脑干胶质瘤2例,颅咽管瘤1例。桥小脑角区肿瘤中最多见的是听神经瘤(40%)和脑膜瘤(21.5%)。结论:MRI可清晰显示桥小脑角区肿瘤的不同特点,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美尼尔氏病患者脑干电位及蜗电图。与听力正常青年人比较,该病患者36人56耳中Ⅰ波潜伏期延长者占75%,明显多于其他感觉神经性聋。Ⅴ波延长者40%,其中多数伴有Ⅰ波亦延长,但Ⅰ—Ⅴ波间期均不延长,ILD亦不延长,后两项指标应为与脑干占位疾病鉴别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头颅外伤后听觉损伤的诊断方法。方法 对66例患做电测听、声阻抗及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结果 66例患电测听检查异常率为96.97%,声阻抗检查异常率为36.36%,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异常率为39.39%,电测听与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对比差异有显性(P<0.01),声导抗与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对比无显差异(P>0.05)。结论:头颈外伤后听力损伤的诊断应以脑干诱发电位检查作为客观指标,结合声阻抗检查更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导听觉脑干电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onse,ABR)测试中对侧耳适宜的掩蔽强度。方法对16例正常受试者进行骨导ABR检测及观察刺激侧和对侧白噪声掩蔽对其波形的影响,并对一耳听力正常、另一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5位患者进行验证。结果正常人当同侧或对侧耳加以白噪声掩蔽时,骨导ABR波形和V波潜伏期与未加掩蔽时不同。在单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患者给予60dB骨导刺激诱发  相似文献   

14.
梅尼埃病患者耳蜗电图与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梅尼埃病患者耳蜗电图 ( ECoch G)与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 ABR)的关系。方法 :对 5 7例 ( 5 7耳 )梅尼埃病患者及 1 0例 ( 2 0耳 )听力正常青年人的 ABR及 ECoch G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5 7例梅尼埃病患者中 ,2 5耳 ( 4 3.9% ) 波潜伏期延长 ,1 0耳 ( 1 7.5 % ) 波潜伏期延长。 波的延长多由 波延长向后推移的影响。在中、重度听力损失组 ABR 波潜伏期延长与 ECoch G AP( N1)潜伏期延长均可达 66.7% ,同时 - SP/AP比值加大。结论 :部分梅尼埃病患者 ABR 波潜伏期确有延长 ,而且常伴有 - SP/AP比值加大 ,后者可作为应用 ABR检查法的梅尼埃病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骨导听觉脑干电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测试中对侧耳适宜的掩蔽强度。方法 对16位正常受试者进行骨导ABR检测及观察刺激侧和对侧白噪声掩蔽对其波形的影响,并对一耳听力正常、另一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5位患者进行验证。结果 正常人当同侧或对侧耳加以白噪声掩蔽时,骨导ABR波形和Ⅴ波潜伏期与未加掩蔽时不同。在单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患侧给予60dB骨导刺激诱发的骨导ABR可被对侧40dB的掩蔽白噪声所消除。结论 一侧骨导声刺激可使双侧耳蜗兴奋产生双侧ABR,因此检测时必须在对侧耳加以气导掩蔽声,如用白噪声掩蔽时,掩蔽声的强度以比骨导刺激声低20dB为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未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听性脑干反应的特点.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5 月单耳或双耳未通过自动判别听性脑干反应(AABR)或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筛查的NICU新生儿(NICU组,425例)及门诊无围生期疾病健康新生儿(健康组,833例)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结果 Ⅴ波反应阈大于或等于30 dB者健康组301例(36.1%),NICU组211例(49.6%),NICU新生儿ABR听力异常率明显高于健康新生儿(P<0.05).健康组ABR平均阈值为(19.76±6.59)dB,NICU组ABR平均阈值为(41.52±20.35)d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NICU组双耳Ⅰ、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Ⅴ波间期明显较健康组延长(P<0.05).结论 NICU 新生儿听力损失程度高于健康新生儿,ABR的异常反映了听觉传导通路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聋哑儿童的残余听力和听功能状态。方法: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和40Hz听觉相关电位(auditory evoked related potential,AERP)检测聋哑儿童140例、280耳,以观察其波形、波潜伏期、反应阈值,并行AERP检查,观察低频段和不同声强刺激下引起的波形、潜伏期等,以冀为人工耳蜗植入术提供较可靠的依据。结果:AERP无反应97耳,ABR无反应186耳,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40Hz AERP检查弥补了ABR的不足,能客观地掌握聋哑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听力损失情况,以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天鼓冲剂对豚鼠噪声性听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预防组和治疗组,后三组豚鼠暴露在4KHz、110dB SPL的稳态白噪声中6h×6d,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于噪声暴露前7d和噪声暴露结束后给予天鼓冲剂灌胃,模型组与预防组同期灌胃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正常组不予给药.以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观察各组动物反应阈、波潜伏期及波间期的变化,耳蜗基底膜铺片毛细胞计数比较各组动物毛细胞损伤率,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动物耳蜗形态学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和治疗组比较,预防组豚鼠的ABR阈值、毛细胞损伤率均明显降低(P<0.05),波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电镜下毛细胞受损程度较轻;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豚鼠的ABR阈值明显降低(P<0.05),波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但毛细胞损伤率无明显差异(P>0.05),电镜下两组毛细胞损伤程度均较重.结论:天鼓冲剂对噪声性听力损伤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在改善听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预防效果明显优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髓神经组织定向干细胞(NTCSCs)移植对听神经损伤大鼠听力的修复作用。方法:将转染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骨髓NTCSCs移植至螺旋神经元特异性损伤模型大鼠左耳耳蜗蜗轴处(右耳作为自身对照,注射相同体积50μl PBS溶液),同时设实验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50μl PBS溶液),注射后1周、2周、1个月时检测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幅值等变化情况。结果:随着骨髓NTCSCs移植时间的延长,ABR阈值得到明显改善(P〈0.05),DPOAE幅值明显上升(P〈0.05)。结论:骨髓NTCSCs移植可明显改善听神经损伤大鼠的听力。  相似文献   

20.
次声暴露对豚鼠听神经动作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系统观察在125 dB SPL(sound pressure level, SPL)次声暴露下豚鼠听神经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N1, AP(N1)]的潜伏期及听阈的变化。方法:采用面神经管长期置入电极引导记录的方法记录AP(N1),并将次声暴露后豚鼠的听阈及潜伏期与听力正常豚鼠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125 dB SPL次声暴露可引起听阈不同程度的升高,一般在6~9 d内听阈可完全恢复;潜伏期的恢复要早于听阈的恢复。 结论:SPL为125 dB的次声可造成耳蜗功能的暂时性阈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