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学 ,斑块破裂和斑块糜烂在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斑块破裂的机制和稳定斑块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
内皮祖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蚀损斑块合并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脏缺血性猝死的重要病理基础。蚀损斑块是易损斑块的重要病理类型之一,其主要特点:斑块表面大面积内皮细胞脱落和血栓形成。目前有关蚀损斑块合并血栓形成机制的研究罕见。近年的研究认为,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内皮损伤后的修复。因此,内皮祖细胞可能参与蚀损斑块合并血栓形成,或对其有治疗作用,此方面研究国内外未见,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冠状动脉斑块破裂,继而血栓形成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目前认为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起源于破裂性斑块、侵蚀性斑块和钙化结节.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血管病变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4.
球囊拉伤致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的兔模型并用药物触发造成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将60只雄性纯种新西兰兔随机平均分成三组:球囊损伤 高脂(1%胆固醇)组、高脂喂养组及普通饲料喂养组.喂养3个月后分别给予鲁塞尔蝰蛇毒和组胺药物触发以造成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结果发现,球囊损伤 高脂组与高脂喂养组均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球囊损伤 高脂组所形成的粥样斑块为具有较大脂质核的软斑块;药物触发后球囊损伤 高脂组存活的18只中有11只共15处发生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高脂喂养组中的19只经药物触发后仅5只共7处发生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普通饲料喂养组中未见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结果提示,在构建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动物模型基础上,应用药物触发后能够造成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继发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最重要机制。既往的研究表明巨噬细胞(M)表达的组织因子(TF)可能是粥样斑块致血栓形成作用的介导因子,而斑块中的平滑肌细胞(SMC)也可能有致血栓形成作用,具体机制不清。本实验旨在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粥样斑块组织中TF的分布及其M、SMC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主要由自发斑块破裂或侵蚀及继发血栓形成所致[1]。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在检测斑块特点、围术期并发症及评估药物治疗后斑块演变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PCI术前,通过IVUS检测能够提供血管管腔大小、斑块长度,评估斑块形态、钙化程度及血管重构类型;发现易损斑块(包括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斑块衰减、透亮斑块、点状钙化斑块及薄帽的纤维粥样斑块);检测是否存在血管夹层及动脉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是由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引起的。他汀类药物除降低胆固醇作用外 ,还有保护内皮、减轻炎症、稳定斑块和减少血栓形成等多种作用 ,对治疗ACS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设计成功的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的动物模型,有助于今后更深入地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本文就国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因破裂或糜烂导致血栓形成,是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机制。易于破裂并导致血栓形成的斑块,称之为"易损斑块"。颈动脉相对于冠状动脉而言,位置表浅且运动较少,因此,很多研究选用颈动脉作为研究易损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不稳定斑块发展而继发的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原因。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稳定斑块可能发生破裂、糜烂以及钙化等现象。斑块中存在许多直接和间接的致血栓形成的物质,它们同血液一起促进了血栓的产生。人们已经建立多种自发或诱发的不稳定斑块的动物模型。针对各种不同的影响斑块稳定性的因素,人们正从不同角度寻找能有效的稳定斑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