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保留尿道板与带蒂包皮内板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留尿道板与带蒂包皮内板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效果。方法:从2003年2月~2005年12月,选择性应用保留尿道板与带蒂包皮内板组成尿道,一期成形治疗先天性阴茎体型尿道下裂41例,术后留置支架管和导尿管7~10 d后拔除。结果:术后除5例(12%)出现尿瘘外,其余手术均一次成功,未发生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结论:保留与正常尿道组织相近的尿道板,能给与带蒂皮瓣组成的新尿道提供良好的血供,不易形成瘢痕狭窄及尿瘘。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有促进作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生殖器畸形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术后局部易发生水肿、阴茎勃起.伤口易被尿液或粪便污染,从而影响尿道下裂成形术的成功率[1].因此手术前、后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非常重要.我院自1997年以来,采用带蒂包皮内板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23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阴茎型尿道下裂的治疗方法。方法:对于阴茎型尿道下裂部分尿道开口在中上部的病例采用带蒂包皮翻转成形尿道、伸直阴茎等方法。结果:疗效满意。结论:带蒂包皮内板一期尿道成形术对开口在中上部的阴茎型尿道下裂的病例是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1991年以来,我们采用带蒂包皮内板一期修复23例尿道下裂,结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23例,年龄15个月~9岁,平均3岁2个月。阴茎型15例,阴茎阴囊型4例,阴囊型3例,会阴型1例。7例曾行阴茎下弯矫正术,但入院时仍有不同程度的阴茎下弯,另16例系初次住院治疗。全部病人在矫正阴茎下弯的同时行尿道成形术,16例单纯采用带蒂包皮板(Ducketts’术式),3例联合应用阴囊中缝皮管(Duplay-Fevres’术式),4例联合应用膀胱粘膜移植代尿道。  相似文献   

5.
6.
我院用带蒂包皮内板皮管法一期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对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4例,年龄最大18岁,最小10个月,平均5.5岁;其中阴茎头下型30例,阴茎型84例,阴茎阴囊型50例,首次就诊接受手术者118例,再次或多次手术而包皮保留完整者46例。手术采用横裁带蒂包皮内板皮管(Duckett)法尿道成形,常规作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新成形尿道段放入多孔硅胶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带蒂阴囊纵隔皮瓣成形尿道治疗阴茎型、阴茎阴囊型及阴囊型尿道下裂的效果。方法 采用带蒂阴囊纵隔皮瓣深埋藏法成形尿道。结果 各型尿道下裂 72例 ,一次成功 6 8例 (94 .5 %)。结论 带蒂阴囊纵隔皮瓣深埋藏法是治疗本病的理想方法 ,尿道成形容易成功 ,并发症少 ,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9.
游离包皮内板及膀胱黏膜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游离体(游离包皮内板及膀胱黏膜)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本组58例尿道下裂患者:阴茎型尿道下裂47例;阴茎阴囊型9例;会阴型2例。47例采用游离包皮内板尿道成形术;11例采用膀胱黏膜尿道成形。【结果】上述两种方法手术时间平均为(4±0.9)h,游离包皮内板42例Ⅰ期修复成功率为89.3%(42/47),5例出现尿瘘;膀胱黏膜尿道成形Ⅰ期修复成功率为90.9%(10/11),1例出现尿瘘,1例出现尿道憩室。6例尿瘘均于3个月后一次修补治愈。尿道憩室经憩室切除及尿道修补术后治愈。【结论】游离包皮内板或膀胱黏膜修复尿道下裂具有取材方便,外形美观,治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各型尿道下裂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们采用带蒂包皮皮瓣一期尿道成形正位开口修复先天性尿道下裂25例;其中阴茎型下裂19例,阴茎阴囊型4例,阴囊型2例。前一型下裂一般单纯用带蒂包皮皮瓣修复即可,后两型下裂的修复,用带蒂包皮皮瓣不够长,宜联合使用阴囊皮瓣进行修复。25例均获成功,4例发生吻合口瘘,其中1例经尿道扩张后愈合,3例则需作瘘口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带蒂包皮内板及阴茎背侧皮肤联合皮瓣在治疗重度尿道下裂及复杂性尿道下裂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带蒂包皮内板及阴茎背侧皮肤联合皮瓣制成新尿道,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皮肤将尿道恢复到正常位置。结果:17例中术后尿瘘2例,6个月后行尿屡修补术后痊愈,均排尿正常,阴茎无扭转,腹侧无明显臃肿,无尿道狭窄,并发症发生率5.8%。结论:此法治疗重度或复杂性尿道下裂,皮肤取材相对充裕,皮瓣成活率高,并发症少,外观满意。  相似文献   

12.
保留尿道板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以来采用保留尿道板尿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21例 ,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年龄10个月~14岁 ,3岁以内13例。阴茎体型16例 ,其中阴茎干中近端10例 ,远端6例 ;阴茎阴囊型5例。2、手术步骤(1)矫正阴茎下曲、保留尿道板在阴茎腹侧作保留尿道板的U型切口 ,宽度约5~8mm ,近端绕过尿道外口 ,远端暂不延伸至阴茎头。切口深达阴茎白膜 ,彻底切除尿道板两侧的异常纤维组织和瘢痕组织 ,如阴茎已充分伸直则不游离尿道板的深面。如阴茎不能完全伸直则剥离尿道板的深面。提起尿道板、切除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2009年1-12月收治的64例患者采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对其临床及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11个月~31岁,中位年龄5岁.尿道下裂分型:Ⅰ型11例,Ⅱ型53例;均伴不同程度阴茎下曲.结果 经手术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游离包皮内板嵌入式移植尿道成形术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皮肤准备、肠道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手术切口护理、引流管护理、疼痛及饮食等护理,做好出院宣教。[结果]37例病人手术均成功完成,经过良好的围术期护理,医患沟通良好,患儿术后舒适、家属满意度高,均痊愈出院。[结论]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是提高尿道下裂手术成功率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尿道下裂是泌尿外科先天畸形疾病,我科从1987~1995年,对36倒尿道下裂患者采用带蒂阴囊皮瓣转位尿道口Ⅰ期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带蒂岛状皮瓣加盖法保留尿道板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效果。方法采用带蒂岛状皮瓣加盖法保留尿道板治疗尿道下裂26例,其中无阴茎下弯18例,阴茎轻度下弯8例。本组病例尿道板完好,尿道口位于阴茎体中或远端。结果新建尿道全部成活,1例漏尿,术后8个月手术修补治愈。随访3个月~2年,2例尿道外口狭窄,1例经尿道扩张治愈,另1例合并新尿道憩室样扩张,二期手术治愈。结论带蒂岛状皮瓣加盖法,将包皮内板及内外板交界部转移到腹侧制成的新尿道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伸展性强,成形的尿道顺应性好,管腔宽,血供较好,保留尿道板可以减少或预防尿瘘、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996年2月以来,我院对48例尿道下裂息儿行I期尿道成形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尿道口基底两侧包皮瓣尿道成形术修复近端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2011年采用改良尿道口基底两侧包皮瓣尿道成形术修复近端尿道下裂183例,总结其Ⅰ期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外观满意度.[结果]Ⅰ期手术成功率83.1%,术后尿道瘘及尿道狭窄发生率16.9%.外观满意度达85.2%.[结论]改良尿道口基底两侧包皮瓣尿道成形术适用任何近端型的尿道下裂,尤其伴有阴囊分裂、阴茎阴囊转位的尿道下裂,手术成功率高,手术技术要求不高,易掌握,术后外观佳,尿流畅.  相似文献   

19.
1996年 9月~ 1999年 4月 ,我们利用游离自体包皮内板移植的方法 ,治疗尿道下裂 6例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例中 ,均为男性 ,年龄 6~ 17岁 ,平均年龄 9 6岁。 6例均为阴茎体型 ,阴茎弯曲矫正后尿道外口距龟头距离约 2~3 2cm ,6例均为一期完成手术。2 手术方法病人仰卧位 ,先做耻骨上膀胱造瘘 ,阴茎头缝丝线作牵引 ,尿道内置F8~ 10号普通尿管。在冠状沟与下裂之尿道口之间做直切口 ,切至尿道外口处改为环尿道口切口 ,环形切口距尿道约 2mm左右 ,充分切除阴茎腹侧的挛缩性纤维组织 ,使阴茎能够完全伸直。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游离包皮内板一期尿道成形术修复先天性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既往未做过手术的轻、中度尿道下裂患儿54例,年龄1—14岁,其中阴茎型30例、会阴型15例、阴茎头型8例、阴囊型1例。所有患儿接受游离包皮内板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于阴茎背侧裁取包皮内板游离皮片卷成管状延长尿道,将阴茎背侧皮肤纵行切开转移至腹侧覆盖新尿道。术后予随访中位时间3年,最长7年。结果:裁取游离包皮长度3.0—5.5cm(平均4.0cm),手术时间120~240min(平均150min),所有游离皮片均存活。术后发生尿瘘2例,尿道狭窄4例,经尿瘘修补、尿道扩张治愈,所有患儿阴茎外观良好。结论:游离包皮内板一期成形术对轻、中度尿道下裂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