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彬  王挥戈  林心强 《吉林医学》2011,(18):3720-3721
目的:关于晚期颈部恶性肿瘤累及上纵隔时手术治疗的报道不多。本研究拟探讨胸骨劈开进路行累及上纵隔颈部恶性肿瘤切除及行淋巴结清扫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胸骨劈开进路行累及上纵隔颈部恶性肿瘤切除及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5例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下咽-颈段食管癌3例)的临床疗效,术后行碘131或放射治疗。结果:手术全部获得成功。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1例半年后肿瘤复发死亡,1例失访,3例至今生存。结论:采用胸骨劈开进路行累及上纵隔颈部恶性肿瘤切除及行淋巴结清扫术是必要及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巨大纵隔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附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巨大的纵隔肿瘤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7例巨大纵隔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全组病例经胸骨止中切口或胸部后外侧切口入路,行纵隔肿瘤切除。其中9例行单纯肿瘤摘除,2例行肿瘤切除+上腔静脉置换,3例行无名静脉有心房转流,3例姑息性切除。结果全组病例近期均恢复良好,无同手术期死亡。随访6个月~10年,3例患者于术后2~3年因肿瘤转移死亡,1例患者术后1年因纵隔感染死于大咯血。其余患者均健康存活。结论巨大纵隔肿瘤手术的入路选择及术中处理对于手术成功至关重要,术前应尽量明确肿块的主要接触面,手术切口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保证充分暴露术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收治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120例,系统的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0例患者中,良性肿瘤108例行手术完整切除,恶性肿瘤12例行肿瘤大部分切除。术后随访1~5年,良性肿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复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均接受放化疗治疗,死亡3例,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死于肿瘤复发。结论:原发性纵隔肿瘤依靠X线、CT或MRI检查能够辅助诊断,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正确的手术切口选择和手术方式选择能够提高治愈率,术中的恶性肿瘤结合术后的放化疗治疗能够大大的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对普胸外科纵隔肿瘤手术的适用性,为纵隔肿瘤的切除提供新的思路和外科手术方法.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共有6例患者应用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施行纵隔肿瘤切除术,于全身麻醉下行气管双腔管插管,右侧抬高45°,分别作光源孔和手臂操作孔.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 6例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纵隔肿瘤切除手术均成功,无1例中转开胸.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胸腺瘤3例,胸腺囊肿1例,胸腺增生1例,神经鞘瘤1例.中位手术时间为118 min,术中中位失血量为48.3 mL,中位住院天数为4.6 d,无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3例胸腺瘤患者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 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纵隔肿瘤切除术安全、可靠,手术视野的暴露完全能够达到开胸手术的要求,且可达到与开胸手术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巨大纵隔肿瘤伴严重并发症时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30例巨大纵隔肿瘤患者中8例于术前行数字减影下供瘤血管造影栓塞术,4例恶性肿瘤给予术前放疗;根治性手术20例,姑息性手术8例,探查2例。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3例,10例出现手术后并发症。结论 有良性肿瘤表现的巨大肿瘤即使伴有呼吸困难等并发症亦应行手术探查,恶性肿瘤伴严重并发症在无其他治疗良策时,如果身体条件允许也应手术探查,争取切除或做减状手术。手术前可做动脉造影肿瘤血管栓塞术,利于减少术中出血,术中应注意肿瘤压迫影响呼吸循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总结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7年12月,21例巨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良性肿瘤18例,恶性肿瘤3例,肿瘤平均直径10cm以上。1例在股静脉-股动脉体外循环下手术,1例术后出现气管软化,放置气管内支架。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2月至7年,3例失访,1例术后1年因恶性淋巴瘤肝转移死亡,其他均恢复良好。结论术前应常规行CT检查,选择合适的麻醉及手术径路,术中可视情况分块切除或整块切除,术后注意防治气管软化和复张性肺水肿。  相似文献   

7.
巨大纵隔肿瘤伴严重并发症时的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巨大纵隔肿瘤伴严重并发症时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30例巨大纵隔肿瘤患者中8例于术前行数字减影下供瘤血管造影栓塞术,4例恶性肿瘤给予术前放疗;根治性手术20例,姑息性手术8例,探查2例,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3例,10例出现手术后并发症。结论 有良性肿瘤表现的巨大肿瘤即使伴有呼吸困难等并发症亦应行手术探查,恶性肿瘤伴严重并发症在无其他治疗良策时,如果身体允许也应手术探查,争取切除或做减状手术。手术前可做动脉造影肿瘤血管栓塞术,利于减少术中出血,术中应注意肿瘤压迫影响呼吸循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肠道肿瘤合并肝转移手术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伴肝转移的患者65例,对手术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65例胃肠道恶性肿瘤伴有肝转移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经观察和随访,术后有10例患者出现了腹腔积液,有5例患者术后1周出现了吻合口瘘,经积极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有5例患者在治疗后半年内出现死亡,有2例患者出现了肺部转移的情况.结论 对胃肠道肿瘤合并肝转移的患者进行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是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伴肝转移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治疗后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电视胸腔镜治疗后纵隔肿瘤18例,分析安全性、有效性和危险性.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120.56±57.40)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198.64±107.70)ml,术后胸腔引流平均时间(2.83±1.25) 天,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25±2.20) 天.术中输血3例,术后输血1例.手术中,中转行开胸手术2例,中转开胸手术率11.11%.手术后患者出现头部或上肢无汗的有3例,发生一过性Horner综合征1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56.23±23.15) 个月,随访病例15例,其中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结肠出血性坏死,其余患者均存活,未见复发和死亡.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治疗后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可靠,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讨对纵隔肿瘤侵犯胸廓上口大血管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平煤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纵隔肿瘤侵犯胸廓上口大血管患者17例资料,均进行肿瘤切除手术,统计患者手术完成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另在5年时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统计患者生存情况,以此评价外科治疗方法对纵隔肿瘤侵犯胸廓上口大血管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者),术后并发症:胸腔积液者4例,胸内发生出血现象者2例(需二次开胸手术),伤口感染者5例,喉返神经损伤者2例,另有3例出现肺部水肿现象。5年时间内随访结果:3例失访,11例生存至今,3例死亡。结论外科手术对治疗纵隔肿瘤侵犯胸廓上口大血管患者具有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讨外科手术在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体会。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诊疗的43例胃肠肿瘤病例资料,针对其外科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估。结果:本组43例病例均经手术成功切除瘤体,无患者围术期死亡,平均住院时间(15.4±2.8)d。术后1年门诊随访,其中经手术治愈者31例,治愈率72.09%(31/43),有12例(27.91%)患者肿瘤复发,经二次手术治疗后,2例(4.65%)因恶性肿瘤转移死亡,余者均痊愈。结论:尽早采取外科手术根治胃肠肿瘤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可尽量避免复发或死亡,适合在临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付春 《吉林医学》2011,(30):6399-6400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运用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总结甲状腺肿瘤诊疗的经验和教训,提高该病的手术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方法:选取被诊断为甲状腺肿瘤,并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19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追踪其随访结果。结果:甲状腺良性肿瘤176例和恶性肿瘤20例均通过外科手术全部治愈,术中、术后患者未出现窒息、抽搐等,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甲状腺肿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1%。结论:对于甲状腺肿瘤这一在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的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来说,通过回顾性的分析,发现196例患者全部得到治愈,术中未出现呼吸暂停、呼吸抑制、休克等表现,更无死亡病例发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31%,发生率低,且部分为暂时性的改变,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和对症支持治疗,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具有明确显著的疗效,值得推广和进一步研究。于甲状腺癌来说,应进行长期的跟踪随访,了解术后甲状腺肿瘤的复发情况,明确其对于肿瘤彻底治愈的效果是否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总结16例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16例患者在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下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肿瘤14例,合并肺叶切除4例,肺楔形切除3例,心包部分切除2例。肿瘤无法切除仅行手术探查2例。结果:13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未愈,手术死亡1例。术后发生复张性肺水肿1例,经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11例,9例患者长期存活。结论:巨大纵隔肿瘤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手术的风险和难度较大,术中麻醉的密切配合、手术切口的选择、各种手术方式的灵活应用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切除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VATS)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纵隔肿瘤患者,其中有28例患者行胸腔镜微创手术,作为观察组,22列患者行传统开胸手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都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并全部治愈出院。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的随访中无患者复发。结论采用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且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目前临床治疗纵隔肿瘤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总结上腔静脉置换治疗晚期胸腔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上腔静脉受到肿瘤侵犯患者的手术经验.其中局部晚期肺癌3例、侵袭性胸腺瘤2例.术中行原发肿瘤和受累上腔静脉全部切除并重建上腔静脉.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早期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无远处转移、侵犯上腔静脉的局部晚期恶性肿瘤,采用包括上腔静脉置换在内的扩大切除术,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巨大纵隔瘤14例。结果肿瘤完全切除12例,部分残留2例。无手术死亡。认为巨大纵隔肿瘤的术前确诊有一定难度,X线、B超及CT仍为主要检查手段;麻醉时注意避免气管、血管受压引起的呼吸循环功能不全;术中注意控制出血;术后复张性肺水肿、左心衰等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有助于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32例巨大纵隔肿瘤的诊断要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总结2000年至2009年在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32例巨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详细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结果 32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完整切除25例,大部切除7例.切除肿瘤同时行部分心包切除5例,肺楔形切除5例,肺叶切除1例.32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手术是巨大纵隔肿瘤主要治疗方法.术前明确诊断与手术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诊断主要依靠X线、B超和CT.正确选择合适的切口和手术技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60例纵隔肿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例病例全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治疗结果为:治愈45例(75.0%),缓解11例(18.3%),恶化2例(3.3%),死亡2例(3.3%).结论在纵隔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外科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其具有疗效明显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纵隔侵袭性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技术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总结该科2005~2010年收治的47例侵袭性纵隔肿瘤患者,全组患者中肿瘤均不同程度侵犯纵隔或胸内组织,全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结果全组患者中前纵隔肿瘤38例,后纵隔肿瘤9例。全组病人均接受手术切除,其中行肿瘤切除并行肺叶或肺楔形切除者20例,7例患者行纵隔肿瘤切除并重建上腔静脉及无名静脉,其余切除肿瘤同时均不同程度切除心包、膈神经或椎间盘等组织,仅1例胸腺癌患者术后第10d死于肌无力危象。结论侵袭性纵隔肿瘤经外科手术治疗后能有效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纵隔肿瘤225例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纵隔肿瘤的诊断和外科特殊处理方法。方法 该组225例纵隔肿瘤中以畸胎瘤、胸腺瘤及神经源性肿瘤居多。手术选择胸骨正中或胸后外侧两种切口入路,肿瘤切除197例,单纯探查活检28例。结果 术后死亡1例。随访2个月~23a,良性肿瘤术后预后良好,无肿瘤复发;恶性纵隔肿瘤术后辅以放疗和(或)化疗,疗效尚满意。结论 ①X线,CT,MRI和胸腔镜是纵隔肿瘤的主要诊治手段,本病一旦确诊应手术治疗。②强调良性肿瘤切除要彻底,防止复发。③对纵隔恶性肿瘤,主张术前或术后辅以放疗或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和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