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宫颈残端癌     
宫颈残端癌余建,张国楠,宋水勤(610041四川省肿瘤医院)宫颈残端癌是指子宫次全切除术后2年或2年以上,残留的子宫颈发生的癌变[1]。一般宫颈残端癌包括两种:一是在子宫次全切除术前宫颈已有癌变,而在术后2年内发展,称为“并存残端癌”;二是在子宫次全...  相似文献   

2.
子宫颈残端癌(carcinoma of the ccrvical stump) 是指曾因子宫肌瘤或其他疾病施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两年后。在残存的子宫颈上发生癌者.在手术后1~2年内发现的宫颈癌变,一般在手术时已经存在,不算作残端癌.关于它的定义也有人以术后1年或3年为界限的.不过,我们赞同多数学者以2年为界的主张.至于宫颈已经有隐藏的早期癌变而误行子宫次切者不应列入宫颈残端癌.  相似文献   

3.
子宫颈癌的手术治疗范围限于宫颈原位癌、浸润癌的Ⅰ期及Ⅱa。宫颈残端癌以及宫颈癌合并妊娠者,凡属于Ⅰ期者,也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残端癌的预后不如同期保留子宫的癌;合并妊娠者反而解剖层次清晰,易于分离而出血并不多。手术范围一、宫颈原位癌:宫颈原位癌为一局限病灶,可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与传统经腹子宫全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3种手术方式的比较,探讨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选择同期施行的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100例,经腹子宫全切除术120例,次全子宫切除术60例,观察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术后恢复情况(住院天数、术后阴道出血、阴道残端息肉)等并进行比较。结果3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阴道出血,传统的经腹子宫全切除术较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略多,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残端有小宫颈宴体,无息肉形成,传统的经腹子宫全切除术有9例残端息肉形成。结论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取传统经腹子宫全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优点,手术创面小,手术难度降低,不破坏盆底结构,减少术后残端出血及残端肉芽的发生,并且由于切除了宫颈内膜及移行带,消除了次全子宫切除术式发生宫颈残端癌的顾虑。因此,在良性子宫疾病需切除子宫时该术式值得推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残端宫颈病变特点及切除残端宫颈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次全子宫切术后再次行残端宫颈切除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时患者平均年龄41.7岁,手术原因包括子宫肌瘤、产后出血、手术困难等;残端宫颈切除的主要病因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肌瘤、卵巢病变等。结论: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前需常规仔细检查宫颈,排除子宫颈及内膜病变,术后严密随访;切除残端宫颈应注意盆底解剖结构,防止出血和副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经腹或经阴道行宫颈残端切除术的适应证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市第三临床医院收治的行宫颈残端切除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行宫颈残端切除术的患者中,28例行经阴道宫颈残端切除术,其中17例宫颈残端脱垂、5例宫颈残端肌瘤及6例宫颈CINIII级;52例均行经腹宫颈残端切除术,其中11例宫颈残端鳞癌(IA~IIA期)、18例宫颈残端肌瘤、16例CINIII级、4例卵巢肿瘤和1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例子宫内膜腺癌(IA期)。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经阴道与经腹宫颈残端切除术相比,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残端脱垂是经阴道宫颈残端切除术的主要适应证,而宫颈残端癌、宫颈残端肌瘤及CINIII级是经腹宫颈残端切除术的主要适应证。经阴道行宫颈残端切除术并发症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7.
腹式筋膜内子宫全切术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腹式筋膜内子宫全切术黎培毅刘宏伟杨延林子宫切除是常用的妇科手术,有普通子宫全切和子宫次全切除之分,但对宫颈的处理均不十分满意。筋膜内子宫全切术〔1〕,取普通子宫全切(即筋膜外子宫全切)和次全切之优点,达到了防止宫颈残端癌,保持盆底,阴道完整性和部分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次全切除术后需行宫颈残端切除的原因,宫颈残端病变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收治的9例行宫颈残端切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为宫颈残端平滑肌瘤复发,2例为宫颈残端鳞癌,另外2例于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肉瘤,2例为子宫平滑肌瘤合并子宫内膜腺癌。主要表现为腹胀、尿潴留、阴道不规则流血、阴道流液和接触性出血、盆腔包块。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补充放疗、化疗。结论:严格掌握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指征,术前、术中不漏诊子宫、宫颈恶性肿瘤,术后应严密随访,及时发现处理宫颈残端病变。  相似文献   

9.
子宫切除术为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常规的手术方式有全子宫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两种,目前临床工作中全子宫切除术占大多数,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比例很少,因为认为同时切除宫颈可预防残端癌的发生,但近来有关资料证实宫颈残端癌的发生率及其在宫颈癌中所占的比例是很低的。且19世纪80年代早期有研究显示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性功能的恢复更有利。近期又有大量临床资料表明两种术式对盆腔器官功能影响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残余宫颈切除术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次全切除术是子宫体良性病变的常用术式。但保留之宫颈仍有发生恶性肿瘤的可能 ,有些隐匿癌术前检查不充分 ,未及时诊断以致错误选择子宫次全切除术为初治手段而导致近期子宫颈残端恶性肿瘤 ,更有甚者 ,将本为恶性肿瘤的病人做了部分子宫切除 ,宫颈残余癌成为近期治疗后果。本文总结我院以残余宫颈切除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的 31例病人的治疗结果。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我院自 1985年 1月至 1998年 2月间共收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 4790例 ,其中宫颈残端恶性肿瘤 5 8例 ,31例具备或在辅助治疗后具备手术条件 ,以不同程度的残余宫颈切除…  相似文献   

11.
子宫颈残端癌16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子宫次全切除术后保留的子宫颈发生癌性病变,称为子宫颈残端癌。本文根据我院临床病例资料就子宫颈残端癌的生物学行为作一分析,并基于对其生物学行为的认识提出预防及临床处理意见。1临床资料我院妇科1970~1994年间收治子宫颈癌4634例,其中子宫颈残端癌...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残留组织梗死一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90年代,腹腔镜技术开始用于子宫切除。随着宫颈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的应用,可早期发现宫颈病变;组织粉碎器的问世。可经腹壁切口将子宫分解逐块取出。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应用日益广泛。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是指切除子宫峡部以上的宫体;高位子宫次全切除术,是指切除子宫峡部1cm以上的宫体。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时,先缝扎、切断子宫血管,于同一水平切除宫体后,缝合宫颈残端,宫颈残端上方无缺血、坏死组织。目前,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尚无统一规范,手术范围基本遵循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标准,但宫体切除的水平,随阻断子宫动脉的方法而不同。阻断子宫动脉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子宫峡部电凝切断子宫动脉,宫体自子宫峡部切除,与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相似,宫颈残端上方无缺血、坏死组织。二是,用手术缝线在子宫峡部套扎勒紧,闭锁子宫动脉,用组织粉碎器自套扎线上方切除宫体,为防止套扎线滑脱引起出血,在套扎线的上方需保留一段子宫体组织,因这部分组织无血液供应,术后逐渐缺血、坏死、液化吸收。在子宫峡部套扎线上方保留多少组织,一般以套扎线不致滑脱为宜,大约保留0.5~1.0cm组织,旋切宫体时使保留组织的形态呈蘑菇头样,中间高,周边低,这样残端的套扎线不易滑脱。国内外尚未见此术式术后发生宫颈残端组织缺血、梗死的报道。该文报道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宫颈残端组织缺血、梗死1例,经手术证实其宫颈残留组织上方有长约4cm的梗死区,显微镜下可见组织呈凝固性坏死,这显然是套扎线上方残留宫体组织过多所致。因目前尚无文献资料可以借鉴,诊断较为困难,该患者经2个多月才在宫颈残端切除后得以治愈。现将该患者病例资料刊登于后,供同道们讨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子宫颈残端癌是指在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发生的子宫颈恶变,多因妇科良性病变、产科疾病行子宫次全切除术,若干年后检查发现子宫颈残端恶变,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疾病~([1])。子宫次全切除术后≥2年起病被认为是真性子宫颈残端癌,2年则被认为是隐匿性癌。目前,尚无标准化的治疗方案,放疗和手术治疗被认为是可行的治疗策略。有研究表明,早期子宫颈残端癌行手术治疗可行且安全,尤其是腹腔镜手术,并发症更少,包括出血少、术后恢复时间短等~([2])。机器人辅助下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主要应用于早期子宫颈癌需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3]),用于治疗子宫颈残端癌目前仅见少数病例报道。本文就1例子宫颈残端癌接受  相似文献   

14.
宫颈残端病变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次全切除术保留宫颈,对盆底结构干扰小,因此被许多年轻患者接受.近年国内外资料证实,宫颈残端癌的发生率约0.5%~3.85%[1,2],从治疗的个体化出发,可适当放宽子宫次全切除术指征[3].但手术后残留宫颈仍有可能病变需再次手术.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因残留宫颈发生病变,需再次手术治疗的患者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鞘内子宫中心切除术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体中心切除术又称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克服了因子宫切除后阻碍卵巢血供而导致的卵巢功能衰退等缺点,但宫颈有病变者有发生宫颈残端癌之虑。受标准鞘内子宫切除术的启发,我们近5年来研究开展了一种全切子宫内膜和宫颈管的子宫中心切除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2143例子宫肌瘤术式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我院1974~1989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2143例术式。发病最高年龄在41~50岁组,占60.0%。以肌间肌瘤为最多,占66.2%。分析70年代和80年代各年龄组间不同术式的分布及演变,得出31~40岁、41~50岁、≥51岁各年龄组间在全子宫切除、全子宫单附件切除、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及次全子宫切除术中,不同年代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个不同年代,不同年龄组的手术中对卵巢及宫颈的去留观点有所演变,即存在着从切除到保留的过渡。本文随访了次全子宫切除2年以上100例,未发现1例残端癌,有5例次全子宫切徐术后发生宫颈残端肌瘤。  相似文献   

17.
改良式处理子宫全切宫颈残端50例体会范春仙,周潘梅(浙江省武义第一医院)子宫全切除术后,患者常有腰酸、下腹坠胀不适感、阴道残端出血、息肉形成等;有些患者因术后阴道缩短,致使性生活不满意、性功能减退。有鉴于此,1993年2月起我们于子宫全切除术处理宫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残端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5例宫颈残端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5例宫颈残端癌患者平均年龄为54岁,均有阴道流血症状.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中鳞癌20例(80%).临床分期Ⅰ期4例(16%)、Ⅱ期13例(52%)、Ⅲ期8例(32%).24例全量放疗,全量放疗后2例接受了残端宫颈切除术,3例接受了同步化疗;另1例术前接受了腔内放疗2次,腔内放疗后行广泛性残端宫颈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5年生存率为56%.结论:宫颈残端癌发病年龄较大,临床表现以阴道流血为主,病理类型以鳞癌多见,治疗以放疗为主,但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阴道上皮内瘤变(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AIN)是无症状的癌前病变。随着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增多,宫颈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的广泛应用,残端阴道上皮内瘤变逐渐受到关注。目前尚无关于残端VAIN诊治指南,因此,本文将从残端VAIN诊断、治疗方式作一综合性评述,具体阐述残端VAIN诊断要点及各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推荐病灶位于阴道顶端者首选可取得病理标本的手术治疗方式,CO_2激光电切术有望成为VAIN患者理想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子宫颈残端平滑肌瘤六例报告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子宫颈残端平滑肌瘤六例报告林忠乙子宫次全切除术,是妇产科较常用、最基本的手术之一。而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发生宫颈残端平滑肌瘤,临床上较少见,处理也较困难。我院1983年至1993年,共收治6例,现就其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如何防治等问题进行讨论。一、临床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