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颈残端癌16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子宫次全切除术后保留的子宫颈发生癌性病变,称为子宫颈残端癌。本文根据我院临床病例资料就子宫颈残端癌的生物学行为作一分析,并基于对其生物学行为的认识提出预防及临床处理意见。1临床资料我院妇科1970~1994年间收治子宫颈癌4634例,其中子宫颈残端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残端宫颈病变特点及切除残端宫颈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次全子宫切术后再次行残端宫颈切除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时患者平均年龄41.7岁,手术原因包括子宫肌瘤、产后出血、手术困难等;残端宫颈切除的主要病因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肌瘤、卵巢病变等。结论: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前需常规仔细检查宫颈,排除子宫颈及内膜病变,术后严密随访;切除残端宫颈应注意盆底解剖结构,防止出血和副损伤。  相似文献   

3.
全子宫切除术与次全子宫切除术的应用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子宫切除术是妇产科最常施行的一种手术。按手术范围可分全子宫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 ;按手术途径可分经腹子宫切除术和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在美国 ,每年大约有 6 0万妇女接受子宫切除 ,成为仅次于剖宫产位居第二位的手术。近年对子宫切除术的适应症、术式及术后评价等方面有较多的报道 ,但各家意见不甚统一。本文就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相关问题介绍如下。1 全子宫切除术1.1 手术适应症 :涉及妇科和产科的常见疾病。1.1.1 良性疾病 :1子宫肌瘤 :出血症状明显或虽无明显症状但子宫超过 12孕周大的子宫肌瘤。2子宫内膜异位症 :药物治疗或…  相似文献   

4.
患生殖器官脱垂合并子宫肌瘤、子宫附件肿瘤等疾病需行经腹子宫切除术时,手术复杂,术时较长.因为一般先要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而后再做剖腹术.在实践中曾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案和方法对子宫进行固定(脱垂和位置不正等).然而,对于拟定一个适宜的固定子宫颈残端的方法,使之既能在小骨盆内保持中间位置,又不需要再做补充手术(阴道修补术),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子宫颈残端癌:附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6.
血管平滑肌瘤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多发生于下肢,女性生殖系统少见,阴道残端血管平滑肌瘤更是十分罕见。报道1例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妇科收治的阴道残端平滑肌瘤患者,该患者2015年因子宫肌瘤于外院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现阴道间断出血约5个月,2023年5月入院行开腹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肿物来自阴道残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提示血管平滑肌瘤。结合该病例进行以子宫血管平滑肌瘤为主的女性生殖系统血管平滑肌瘤文献复习,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女性生殖系统血管平滑肌瘤的认识与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子宫次全切后残端巨大平滑肌瘤1例武军,李本功(471100河南孟津县医院外科)患者,36岁,病案号:920221。1992年4月15日因子宫肌瘤在某医院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7天发现下腹部拳头大肿物,增长迅速,伴下坠,腹胀,消瘦,纳差。1992年5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阴道残端缝线长度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阴道残端缝线长度A组为30 cm、B组为40 cm、C组为50 cm。比较三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阴道残端缝合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短于A、C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C组(P<0.0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当的阴道残端缝线长度,可缩短缝合时间、排气时间,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颈残端癌临床表现及预后,并分析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颈残端癌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颈残端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生存情况,对比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子宫颈残端癌的围手术期结局和生存结局。结果:共纳入64例子宫颈残端癌患者,病理类型包括鳞癌52例(81.3%),非鳞癌12例(18.7%);所有患者均接受残端子宫颈癌广泛切除手术,48例(75.0%)为开腹手术,16例(25.0%)为腹腔镜手术;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8年)分期:Ⅰ期36例(56.3%),Ⅱ期15例(23.4%),Ⅲ期13例(20.3%)。随访期内7例出现复发,6例死亡。开腹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89.5%,腹腔镜组为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印)P(正)=0.670);开腹组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为93.6%,腹腔镜组为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印)P(正)=0.952)。但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腹腔镜组(500 ml vs 100 ml,(印)P(正)<0.001)。结论:子宫颈残端癌治疗预后较好,生存率较高,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并不增加子宫颈残端癌的复发风险,也未降低生存率,两组肿瘤学结局相似。  相似文献   

10.
子宫切除术对性功能的影响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旨在就经腹全子宫切除 (TAH)与经腹次全子宫切除 (SAH)对性功能的影响进行比较。  在丹麦一项多中心试验随机将 319例妇女分配至TAH组 (n =15 8)或SAH组 (n =16 1) ;在同步进行观察研究中 185例妇女自我选择TAH(n =80 )或SAH(n=10 5 )。按严格的资料收集程序随访 1年 ,包括邮寄问卷。分析每份随机临床试验 (RCT)及观察研究 (OS)记录的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对两种子宫切除术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在随机试验和观察研究中 ,TAH与SAH两组间在妇女的性要求、性…  相似文献   

11.
宫颈残端癌     
宫颈残端癌余建,张国楠,宋水勤(610041四川省肿瘤医院)宫颈残端癌是指子宫次全切除术后2年或2年以上,残留的子宫颈发生的癌变[1]。一般宫颈残端癌包括两种:一是在子宫次全切除术前宫颈已有癌变,而在术后2年内发展,称为“并存残端癌”;二是在子宫次全...  相似文献   

12.
宫颈残端癌     
本文是1963~1975年得克萨斯大学安德森医院及肿瘤研究所宫颈残端癌的回顾性分析。其中0期13例,Ⅰ期99例、Ⅱ期80例、Ⅲ期58例、Ⅳ期9例、未分期4例。宫颈残端癌患者年龄的中值为58岁、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早期阶段应用锥切是否能切至健康组织,间变组织遗留宫颈残端的性质和频率。作者分析的材料包括1969~1975年间1,000例诊断性锥切病例以及1976年又增加的219例。经分析平均64%的病例锥切达到健康组织,8.5%的病例被认为有可疑的病变未被完全切除,可疑的病变是指在切除边缘上存在着一些性质不明的上皮变化,经锥切技术改进及术前抗炎治疗后此种病变的出现即可大为减少,故可认为这些病变是由于操作或炎症所造成。还有27.5%的病例则在宫颈残端仍可见到有残留病变存在,这与文献报道相符,Burghardt报告有25.6%发生残留,而Ober等报告为18%,Hillemanns报告的病例  相似文献   

14.
1病例报告患者,54岁,G4P4,检查发现盆腔包块2+月,于2005年9月8日入院。入院前11年,患者因月经量多,在当地医院确诊为“子宫肌瘤”,行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入院前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酸胀痛及右下肢轻度水肿而来我院门诊就诊。初步诊断为“盆腔包块待诊”,患者因经济原因拒绝住院。否认传染病、外伤史,按时预防接种。有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18岁初潮,43岁绝经(子宫肌瘤手术后),平素白带正常。入院查体:T:36.5℃,P:80/min,R:20/min,BP:100/64mmHg。营养中等,心肺正常,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无叩…  相似文献   

15.
子宫颈残端平滑肌瘤六例报告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子宫颈残端平滑肌瘤六例报告林忠乙子宫次全切除术,是妇产科较常用、最基本的手术之一。而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发生宫颈残端平滑肌瘤,临床上较少见,处理也较困难。我院1983年至1993年,共收治6例,现就其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如何防治等问题进行讨论。一、临床资...  相似文献   

16.
50年代以前,次全子宫切除还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大约半数以上需要切除子宫的病例均采用这一术式。当时的这种手术选择主要是出于技术和安全性的考虑。因为子宫全部切除和次全切除的差别在于子宫颈的去或留。在解剖上,这数厘米长的宫颈,前贴膀胱,  相似文献   

17.
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新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8.
阴式子宫切除术后并发阴道残端窦道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55岁,病例号:126306。因子宫脱垂Ⅰ度于2001年5月在外院行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术后反复不规则阴道流血、流液,虽经多次门诊治疗,但效果欠佳,于2002年6月18日入我院。妇科检查:阴道通畅,内见少许血污,阴道残端偏左侧见一宽1.5cm、深3.5cm窦道,内见脓苔及肉芽组织,有接触性出血。诊断:(1)阴道残端感染;  相似文献   

19.
金秋明  钱隽 《生殖与避孕》2007,27(11):745-747
目的:探讨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与开腹次全子宫切除的优缺点。方法:80例因子宫肌瘤等需次全子宫切除的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40例,分析2种手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病率、肠功能恢复、平均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5.5±10.6min,明显短于开腹组(51.64±10.2min),P<0.05;腹腔镜组平均出血量为95.7±20.2ml,明显少于开腹组(123.3±27.7ml),P<0.01;腹腔镜组术后病率为7.5%(3/40),明显少于开腹组的25.0%(10/40);腹腔镜组术后平均排气时间为21.5±2.2h,明显少于开腹组(28.9±4.7h),P<0.05;腹腔镜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2±1.5d,明显少于开腹组(6.6±0.5d),P<0.01。术后6个月随访时,除开腹组有2例伤口愈合不良外,其余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较开腹的优势更趋明显,如果腹腔镜操作技巧熟练,在腹腔镜下进行次全子宫切除是一种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前欧美内镜技术先进的医院,70%的妇科剖腹手术已由腹腔镜手术所取代[1]。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开展,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开展日趋广泛[2]。2000年10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共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112例[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LSH)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现报道如下。1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