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吡格列酮(Piog)对糖尿病大鼠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 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Ⅰ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分成3组:Ⅰ组 对照组 Ⅱ组 糖尿病组 Ⅲ组 糖尿病Piog治疗组。Ⅰ组、Ⅱ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Ⅲ组大鼠给予吡格列酮灌胃。喂养14周,观察生存率,麻醉后处死取血测定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Piog对胰岛素绝对缺乏的Ⅰ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无明显影响;与糖尿病未治疗组相比,Piog干预可显著降低LDL-C,hs-CRP;升高HDL-C,改善糖尿病大鼠生存率。结论 Piog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血脂代谢、炎症标志物表达,可能是其产生有利的心血管系统效应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大鼠尿中足细胞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尿液中足细胞检测在糖尿病(DM)肾病大鼠中的意义以及贝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尿蛋白及尿足细胞排泄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①糖尿病实验组;②贝那普利治疗组。腹腔注射链佐脲菌素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动态检测第6、12周末24 h尿蛋白定量(TP/24 h)、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 C)、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浓度。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尿沉渣足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podocalyxin以检测尿液中足细胞水平。【结果】实验组大鼠同一时间点TP/24 h、Cys C、MMP-9均较治疗组升高,且随时间进展升高趋势愈加明显,部分有显著差异性。实验组6、12周末尿足细胞分别为(1.25±0.76)个/ml、(3.08±1.40)个/ml。治疗组分别为(0.34.0±0.26)个/ml、(1.57±0.81)个/ml。同一时间点两组尿液足细胞相比分别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尿足细胞数与肾小球硬化指数呈正相关,亦与TP/24 h,MMP-9呈正相关,与Cys C无相关性。【结论】尿液中脱落足细胞检测反映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损伤。贝那普利可减轻蛋白尿,降低血清Cys C、血浆MMP-9浓度而有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血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血中ICAM-1水平的影响,以了解其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24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糖尿病组(B组)、罗格列酮治疗组(C组)。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1周后,C组以罗格列酮(5 mg.kg-1.d-1)灌胃,A组和B组灌以相应量的生理盐水,检测各组每周血糖、检测第8周血清中ICAM-1水平。结果血糖水平B组和C组相近,均显著高于A组(P<0.01),B组和C组血中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1),其中C组ICAM-1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罗格列酮具有抗炎作用,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Ⅱ型糖尿病血脂以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无锡市中医医院就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吡格列酮,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糖、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试验组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有所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有所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血脂情况则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吡格列酮能够有效控制血糖、血脂水平,有效平稳的降低血糖、血脂,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排泄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机制。方法 98例2型糖尿病患者(完成为90例)随机分为吡格列酮干预组(DP组,44例)和磺酰脲类药物干预组(DS组,46例),分别加用吡格列酮和磺酰脲类药物。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周,测定两组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尿白蛋白/肌酐(Alb/Cr)和尿ICAM-1/Cr比值。结果 (1)基础状态时,DP组和DS组FBG、HbA1c水平及尿Alb/Cr和ICAM-1/Cr比值均高于NC组(P<0.01),但DP组和DS组间上述各相关差异无统计差异(P>0.05);(2)治疗后,DP组和DS组FBG及GHbA1c水平较基线值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3)与治疗前相比,DP组尿Alb/Cr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1),而DS组尿Alb/Cr水平仅轻度降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4)治疗后,DP组尿ICAM-1/Cr明显下降(P<0.01),DS组有所下降,但无统计意义(P>0.05);与DS组比较,治疗后DP组尿ICAM-1/Cr水平显著降低(P<0.05);5)DP组和DS组患者尿ICAM-1/Cr水平与尿Alb/Cr水平呈正相关(r=0.705,P<0.01)。结论吡格列酮可降低尿ICAM-1的排泄,减轻肾组织局部增强的炎性反应,对糖尿病患者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核因子-κB表达和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只)、高脂饮食组(n=20只),12周后再将高脂饮食组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只)和吡格列酮组(n=10只),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E染色光镜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NF-κBp65表达水平,TUNEL染色观察主动脉内膜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指数。【结果】高脂饮食组喂养12周后,血脂TG、TC、LDL-C明显升高;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TG、TC、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主动脉NF-κBp65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吡格列酮组主动脉NF-κBp65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且吡格列酮组主动脉内膜内皮细胞凋亡指数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可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结果】吡格列酮可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调节NF-κBp65蛋白表达,减少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8.
背景:肾小球系膜细胞是糖尿病肾病致病的主要靶细胞,高糖环境下系膜细胞发生一系列功能改变,导致疾病不断发生发展,应用中药进行干预治疗,对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肾小球系膜细胞在高糖环境下增殖情况以及糖肾汤含药血清对其的影响.设计:对照实验.单位:浙江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实验室.材料:以2003-08取自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SD大鼠系膜细胞株作为实验对象,2003-10浙江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的清洁级SD大鼠45只,雌雄各半,体质量(180&;#177;20)g,作为制备含药血清动物.糖肾汤(由大黄、桃仁、虫、黄芪、地骨皮、黄连等组成),按比例称取后,水煎、过滤、浓缩至含生药3 g/mL.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糖肾汤组、卡托普利组各15只.将糖肾汤和卡托普利含药血清分为不同的剂量组作用于系膜细胞体系,正常组每日灌胃相同容量蒸馏水,用锥虫蓝染色法和四唑盐法分别检测用药后对系膜细胞毒性及增殖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在含药血清刺激后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活力,及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实验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系膜细胞在高糖持续作用下,其增殖受到抑制(与空白组比较P<0.05),糖肾汤及卡托普利干预后均可不同程度地逆转上述高糖的抑增殖作用(与高糖组比较P<0.05).②各组含药血清干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后,无明显毒性作用(细胞活力均达94%以上,与空白组比较P>0.05).结论:高糖可抑制系膜细胞增殖,而糖肾汤可刺激系膜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53例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给予降糖,降压治疗,监测血糖、血压稳定后1周,对照组继续维持原治疗,治疗组加用吡格列酮胶囊30mg,1次/d,全部病例观察6周。结果治疗后2组24hUAER和TNF-α较治疗前降低,脂联素升高(P<0.05);治疗组24h UAER下降更多,脂联素升高更多(P<0.05)。结论吡格列酮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大鼠高脂饮食性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并对其预防和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5-01/07在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和河南省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进行。取36只SD大鼠单纯随机分为2个系列6组:①预防系列分为10周处死正常组(n=6)、10周处死模型组(n=6)和吡格列酮预防组(n=7)3个组,10周处死正常组给予标准饲料,其他2组给予高脂饮食(标准饲料的基础上加13%的猪油、2%的胆固醇),饲养3周时吡格列酮预防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mg/(kg·d)灌胃,其他2组等量蒸馏水灌胃,饲养10周均处死。②治疗系列分为17周处死正常组(n=5)、17周处死模型组(n=5)和吡格列酮治疗组(n=7)3个组,17周处死正常组给予标准饲料,其他2组给予高脂饮食,饲养10周时吡格列酮治疗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20mg/(kg·d)灌胃,其他2组等量蒸馏水灌胃,饲养17周均处死。观测各组动物终末体质量、血清转氨酶、血脂、血糖、胰岛素、肝内脂质含量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3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预防系列组结果:吡格列酮预防组肝指数(肝质量/体质量)、血清和肝脏三酰甘油、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肝脂变程度均显著低于10周处死模型组(P<0.01或P<0.05),与10周处死正常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三组之间血清及肝内胆固醇浓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②治疗系列组结果:吡格列酮治疗组肝指数、血清转氨酶、胰岛素、三酰甘油、肝脏三酰甘油、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肝脂变程度均明显低于17周处死模型组(P<0.01或0.05),但与17周处死正常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吡格列酮治疗组和17周处死模型组血清及肝内总胆固醇浓度高于17周处死正常组(P<0.01),但前2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吡格列酮通过降脂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具有预防和治疗大鼠高脂饮食性脂肪肝的作用,但早期预防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12.
宁建平  刘伦志  刘纪实  杨椹  刘俊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0):1555-1558,1561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及氯沙坦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后者经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成功后再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氯沙坦干预组[氯沙坦20mg/(kg·d)]。分别于第8周和第16周时每组各处死5只大鼠。测定24h尿蛋白排泄量、血肌酐;留取肾组织作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肾间质胶原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并作半定量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和肾间质胶原面积明显增加(P<0.01);②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Vimentin和TGF-β1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α-SMA表达和TGF-β1表达呈正相关(rs=0.810,P<0.01)。③氯沙坦组尿蛋白排泄量、肾小管间质损伤和间质纤维化程度较糖尿病组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Vimentin与TGF-β1表达强度较糖尿病组显著下调(P<0.01)。【结论】①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进程中存在TEMT;②氯沙坦可下调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Vimentin、α-SMA表达,阻抑糖尿病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TEMT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P38MAPK)与糖尿病肾病(DN)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及氯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后者经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成功后再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和氯沙坦干预组。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血肌酐;留取肾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肾间质胶原面积;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管间质磷酸化P38MAPK以及TGFβ1表达,并做半定量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大鼠尿蛋白排泄量、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和肾间质胶原面积明显增加(P〈0.01);②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管间质磷酸化P38MAPK、TGFβ1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③氯沙坦组尿蛋白排泄量、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较糖尿病组减轻,肾小管间质磷酸化P38MAPK、TGFβ1表达较糖尿病组显著下调(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小管间质病变的病理过程中存在P38MAPK的活化;氯沙坦可阻抑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P38MAPK活化,下调TGFβ1表达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MMF)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p-Smad2/3表达的影响,探讨MMF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MMF治疗组,行单侧肾脏切除术,以链脲佐菌素(STZ)腹腔内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药物干预后第4,12周每组处死6只大鼠,测24h尿蛋白定量,HE,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β1,p-Smad2/3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有少量TGF-β1和p-Smad2/3表达,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排泄量增多(P<0.05),系膜区基质增多,TGF-β1和p-Smad2/3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MMF治疗组24h尿蛋白排泄量显著下降(P<0.05),肾组织TGF-β1和p-Smad2/3表达均有减少(P<0.05)。【结论】在糖尿病大鼠模型中,MMF能下调TGF-β1,p-Smad2/3的表达,减少蛋白尿,延缓肾脏纤维化的进展,从而达到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during exercise was measured with a radioimmunological method in a group of 13 young male diabetic patients and in a comparable control group. The duration of diabetes was 2–18 years; they had no proteinuria (Albustix®) and no other signs of renal disease.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basal albumin excretion. In the diabetics the average albumin excretion was doubled during exercise at 600 kpm/min for 20 min, from 9.1 μg/min to 18.7 μg/min (P<0.005). No significant change was seen in the controls. These results strongly suggest that abnormal glomerular filter properties are present in patients with relatively short duration of diabetes that is, in patients who are known to have thickened 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The exercise provocation test may be useful in other fields of renal pathophysiology.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代谢紊乱和肾小管上皮细胞E-钙黏蛋白、β-连环素表达的影响及其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8周龄清洁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糖尿病B组,罗格列酮C组,B组给予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C组给予罗格列酮连续灌胃12周,实验期间各组大鼠均喂标准饮食,于实验结束时比较各组大鼠体重、血糖和血脂水平。HE染色评价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RT-PCR检测各组大鼠E-钙黏蛋白、β-连环素mRNA水平。【结果】与B组比较罗格列酮治疗能明显降低大鼠血糖水平(P<0.01),大鼠体重增加、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虽较B组为低,但差异无显著性。组织学显示,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增高(P<0.01);罗格列酮治疗后显著改善肾脏病理改变(P<0.05)。RT-PCR显示,糖尿病组E-钙黏蛋白、β-连环素mRNA表达下调(P<0.01),罗格列酮治疗后表达上升(P<0.05)。【结论】罗格列酮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减轻肾脏组织学异常,上调β-连环素mRNA的表达,从而避免或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这可能是罗格列酮肾脏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选择性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高糖高脂喂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注射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的T2DM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M-C组)和螺内酯(SPI)干预组(DM-S组),继续予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正常对...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大鼠自体原位肾移植建立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动物模型,为进一步探讨移植肾IRI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奠定基础。【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n=6)、手术组(n=18)和假手术组(H-12)。观察手术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术后1,3,5,7d[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术后24h肾脏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对照组BUN平均(7.1±0.6)mmol/L,Cr(60.3±3.1)μmol/L;手术组术后1、3、5dBUN平均分别为(38.9±6.9),(31.8±6.6)和(16.8±5.3)mmol/L,Cr平均分别为(287.3±26.6),(201.0±26.3)和(132.2±24.7)μmol/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0.05),至d7肾功能恢复正常,手术成功率88.9%;假手术组术后肾功能变化较小,与正常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24h形态学观察,手术组大鼠肾脏呈典型的IRI改变,假手术组与对照组犬鼠肾脏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该大鼠移植肾IRI模型的建立操作简单、手术难度低、稳定性良好、成功率高,是研究移植肾IRI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9.
蒋玲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4):613-616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以及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单肾切除及单次腹腔注射1%STZ(65 mg/kg体重)制作大鼠DM模型,大鼠经羟苯磺酸钙或蒸馏水灌胃1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肾脏超微结构的改变以及BG、Upro、Cc 、BUN和肾重/体重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查肾小球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以及Ⅳ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12周时,糖尿病模型(DM)组与单肾切除对照组(NC)组相比,肾重/体重、BG、BUN、Cc及Upro显著增高(P<0.05), 羟苯磺酸钙治疗组(DD组)与DM组相比,除Cc变化不明显外, 肾重/体重、BG、BUN及Upro均不同程度降低;电镜显示NC组大鼠肾小球细胞外基质与系膜细胞分布正常,毛细血管腔开放;DM组肾小球系膜区基质增多及系膜细胞增生,同时毛细血管部分塌陷,肾小囊部分粘连;DD组上述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肾脏免疫组织化学显示DD组MMP-2、TIMP-2和Col-Ⅳ明显低于DM组,但DD和DM组MMP-2、TIMP-2和Col-Ⅳ均显著高于NC组.[结论]羟苯磺酸钙能改善糖尿病大鼠肾功能,通过抑制Col-Ⅳ的过度积聚来改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并且可能与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TIMP-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