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眼轮匝肌蒂皮瓣修复眼睑分裂痣切除后皮肤缺损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采用眼轮匝肌蒂皮瓣Ⅰ期修复眼睑分裂痣切除后的皮肤缺损。方法:切除上、下睑病变区皮肤,上睑缺损可行全厚皮片移植或局部A-T皮瓣修复。下睑根据皮肤缺损面积于缺损缘左右两侧各设计眼轮匝肌蒂皮瓣,酌情游离,向中间推进拼合,按睑袋术式缝合睑缘皮肤,Ⅰ期修复上、下睑皮肤缺损。结果:共治疗13例,皮瓣最大面积2cm×1.5cm,均Ⅰ期愈合,形态满意。结论:下睑双侧眼轮匝肌蒂皮瓣可Ⅰ期修复中度大小的眼睑分裂痣,方法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姚远  孙洋  周瑜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0):1542-1543
目的:探讨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颞区皮瓣修复眼睑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在颞侧设计眼轮匝肌为蒂的皮瓣,将皮瓣向内推进或旋转1800修复睑缺损区。结果:7例眼睑缺损修复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眼睑缺损比局部或皮下蒂组织瓣易于移转,修复后外形满意且供区隐蔽,是修复眼睑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3.
眼轮匝肌肌皮瓣修复眼睑分裂痣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采用眼轮匝肌肌皮瓣一期修复眼睑分裂痣切除后的皮肤缺损.方法自拟切除眼睑病变皮肤的内侧开始行Hughes睑劈开术至外眦角.切除上、下睑病变区皮肤,在创面的外侧设计宽度与创面相等、长度约3倍于创面的眼轮匝肌肌皮瓣,皮瓣蒂部位于内侧端,在眼轮匝肌深面掀起皮瓣,将皮瓣向内推进,并在外眦角处将皮瓣作部分全层切开,以适应外眦的形态,一期修复上、下睑皮肤缺损.供瓣区分层直接缝合.结果共治疗6例,皮瓣最大面积4cm×3cm,均一期愈合,形态满意.结论眼轮匝肌肌皮瓣可以一期修复中度大小的眼睑分裂痣,方法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睑成形术联合眼轮匝肌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睑黄瘤切除后内眦缺损的效果。方法 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医疗美容科就诊的睑黄瘤女性患者13例(24眼), 年龄42~61岁, 平均49岁。根据患者上睑皮肤松弛情况及睑黄瘤宽度个性去除肌皮瓣用于修复内眦缺损。睑黄瘤切除后, 逆行转移眼轮匝肌蒂皮瓣修复, 最后行上睑成形术。结果 13例(24眼)皮瓣均成活, 术后3~12个月随访, 皮瓣色泽、质地与眼睑皮肤一致, 切口瘢痕隐蔽, 双侧上睑形态自然对称, 均未见并发症。结论上睑成形术联合眼轮匝肌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的方法为治疗内眦部睑黄瘤切除后缺损修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完整切除病灶同时改善上睑形态, 可避免术后变形、瘢痕明显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睑黄色瘤手术切除后以局部肌蒂岛状皮瓣修复缺损 ,并同期行重睑成形术。方法 于上睑缘上方 5mm设计重睑成形术的第 1条弧线 ,根据上睑皮肤松弛情况确定拟去除的上睑皮肤和眼轮匝肌组织 ,并画出重睑成形术的第 2条弧线。两线之间的皮肤为行重睑成形术需去除的组织 ,将该组织利用于修补内侧睑黄色瘤切除后的材料。于眼轮匝肌表面先将睑黄色瘤切除。然后 ,根据上睑内侧创面的缺损面积确定在拟切除的组织上形成眼轮匝肌蒂岛状皮瓣的大小 ,用以修复创面。最后 ,按常规缝合法行重睑成形术。结果 临床应用 18例 ,共 3 4侧 ,上睑黄色瘤面积最大为 15mm× 2 0mm ,最小为 5mm× 10mm。随访 3个月至 2年 ,皮瓣成活良好 ,重睑形态自然。结论 松弛的眼睑皮肤是中老年患者理想的局部皮瓣供区 ,可用于上、下眼睑及其周围组织缺损的修复。在睑黄色瘤切除术后的创面修复中 ,该皮瓣具有取材方便、设计合理、简便实用、便于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邻位及远位岛状皮瓣一期修复眼睑分裂痣的设计与技巧.方法 切除眼睑分裂痣上、下睑病变后,根据缺损的部位、形态及面积,选择应用眼轮匝肌蒂岛状皮瓣、耳后SMAS蒂岛状皮瓣或逆行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一期修复上、下睑皮肤缺损,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 2003年以来,共收治患者16例,其中应用眼轮匝肌肌皮瓣10例,耳后SMAS筋膜蒂皮瓣3例及逆行颞浅动脉岛状皮瓣3例.切除痣体的最大面积上睑为2.5 cm ×2.0 cm,下睑为4.0 cm×3.0 cm.1例耳后SMAS筋膜蒂皮瓣及1例逆行颞浅动脉岛状皮瓣术后出现皮瓣远端静脉回流障碍、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自行愈合,其余14例皮瓣全部成活良好.结论 根据病变的部位、形态和面积等选择合适的邻位或远位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分裂痣切除术后皮肤缺损,效果满意,且供区隐蔽、无继发畸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中面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包括眼睑、鼻部及邻近颜面部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4年~2010年应用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中面部缺损25例,其中鼻尖鼻翼缺损4例,鼻背缺损3例,下睑缺损9例,上睑缺损5例,邻近颜面部缺损4例。结果:1例转移至鼻尖部的皮瓣远端出现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其余皮瓣完全存合;随访4个月~5年,受区功能形态恢复满意,供区瘢痕不明显,无面神经额支损伤,无眼睑闭合不全,无下睑退缩、外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厚薄适宜,蒂较长,转移灵活,供区隐蔽,是修复中面部小面积缺损的一种较为理想的皮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眼睑部眼轮匝肌皮下蒂皮瓣修复眼睑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与效果。方法:设计眼睑部眼轮匝肌皮下蒂皮瓣,远端携带有部分皮肤软组织,转移修复眼睑病变组织切除术遗留创面,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本组患者15例,术后皮瓣全部存活,随访3个月~1年,效果良好,术后无明显瘢痕及眼睑继发畸形,皮瓣色泽与周围皮肤一致,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眼睑部眼纶匝肌皮下蒂皮瓣修复眼睑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灵活方便,血供可靠,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眼睑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颞区皮瓣修复眼睑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根据对耳颠部颞浅动脉系统与额部及眼眶区周围血管系统之间的交通吻合情况的解剖学研究结果,应用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颞区皮瓣修复眼睑缺损12例.结果:12例眼睑缺损修复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眼睑缺损比局部或皮下蒂组织瓣易于移转,修复后外形满意且供区隐蔽,是修复眼睑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0.
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锋  陈光宇  范飞  李森恺  徐军  乔群  周刚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7):556-556,I005
颞区是面部缺损修复的理想皮瓣供区。已有多位作者报告应用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眼睑缺损、鼻缺损以及面颊部缺损取得满意的修复效果[1 4] 。我们对本院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5月期间应用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的 6 2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并提出两种新的临床应用方法。1 临床资料 :我院应用此技术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 6 2例 ,缺损部位包括上睑、下睑、鼻尖、鼻背、鼻翼、面颧部等 ,造成缺损的原因有外伤、烧伤、肿瘤、感染和先天性因素 ,手术效果令人满意。眼轮匝肌呈扁平状 ,该肌及其之上的皮肤血供丰富 ,它的一部分可用作皮瓣的蒂部 …  相似文献   

11.
颞侧眼轮匝肌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用颞侧眼轮匝肌蒂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及鼻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设计以眼轮匝肌为蒂,以同侧颞区无毛发区为供区的皮瓣,移位并修复上下睑外翻及上下睑和鼻部肿瘤或瘢痕切除后、鼻外伤组织缺损共30例.皮瓣面积为1.0 cm×1.8 cm~2.5 cm×4.5 cm.结果 30例巾除5例早期皮瓣远端出现静脉淤血经保守治疗好转外,全部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3个月至1年,较少遗留瘢痕及继发畸形,功能及外观满意.结论 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颞侧岛状皮瓣是修复眼睑及鼻部小面积缺损的良好手术材料,具有易于转移、血供可靠、愈合快及供区隐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面部缺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因局部皮辦或皮下蒂皮辦是由皮下直接供血,皮瓣修复的区域受到限制。为此,进行了以面部表情肌为供血来源的皮辦探讨。方法通过对眼轮匝肌的血管及面神经颞支的解剖研究,扩大了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颞区皮瓣的应用范围。结果 18例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眼轮匝肌颞区皮辦比局部或皮下蒂组织辦易于移转,且供区隐散蔽。  相似文献   

13.
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面部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面部缺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因局部皮瓣或皮下蒂皮瓣是由皮下直接供血,皮瓣修复的区域受到限制。为此,进行了以面部表情肌为供血来源的皮瓣探讨。方法通过对眼轮匝肌的血管及面神经颞支的解剖研究,扩大了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颞区皮瓣的应用范围。结果18例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眼轮匝肌颞区皮瓣比局部或皮下蒂组织瓣易于移转,且供区隐散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眼睑血供解剖的详细观测,为应用以睑缘动脉弓为蒂的睑缘复合组织瓣修复眼睑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并证明该方法是一种修复睑缘全层缺损的理想方法.方法 对15具尸体30侧眼睑进行解剖学观测,重点研究睑缘动脉弓的血供来源、走行分布、外径及吻合情况.对30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评价本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眼睑由内向外可分为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层、睑板层、结膜层5层.眼睑内的大部分血管互相吻合,血液循环丰富.鼻背动脉的分支和泪腺动脉的分支共同组成睑缘动脉弓和周边动脉弓,共同营养睑板前后的组织.临床30例睑缘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伤口Ⅰ期愈合,无明显继发畸形,外形满意.结论 以睑缘动脉弓为蒂的睑缘复合组织瓣血供可靠,用于睑缘全层缺损的修复为同类组织修复,是一种理想并且效果满意的修复睑缘缺损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眼轮匝肌蒂颞部皮瓣修复颜面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用眼轮匝肌蒂颞部岛状皮瓣修复颜面部、鼻部及下睑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1994年~1999年设计以眼轮匝肌为蒂,以同侧颞区无毛发区为供区,皮瓣最大范围3cm×5cm.皮瓣带蒂岛状移位至颜面部创面,共修复下睑外翻、鼻部、面部瘢痕及色素痣切除后的组织缺损12例.结果术后12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2年,疗效良好.皮瓣宽在3cm以下时供区均可直接缝合,术后较少遗留瘢痕及继发畸形.结论眼轮匝肌是一个多元血管供血的肌肉,以其眶部肌肉为蒂的同侧颞部无毛区岛状小皮瓣是修复颜面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一个可行方法.但颜面部组织缺损面积较大时,供区缝合困难,应慎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眼睑瓣在修复眼睑全层缺损中的应用。方法以睑缘动脉弓为营养血管蒂,在眼睑全层缺损的两侧与缺损底部等高,水平向两侧设计眼睑矩形瓣;若缺损较大,外侧眼睑瓣设计线可绕过眼外眦角(距外眦角0.5cm)延伸到对侧眼睑(上或下眼睑,根据缺损是在下或上眼睑),全层切开后水平向中央缺损区推进,分层缝合修复缺损。结果20例患者应用本法修复,其中眼睑基底细胞癌4例,鳞癌2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色素痣6例,外伤性缺损3例,先天性眼睑缺损2例。缺损最大水平宽度1.7cm,最小0.7cm。缺损位于上睑6例,下睑14例。所有眼睑瓣均全部成活,修复后的眼睑外形佳,睑缘平滑,睫毛生长正常。结论以睑缘动脉弓为营养血管的眼睑瓣修复眼睑全层缺损是用同类组织修复,手术一次完成,效果良好,且睑缘动脉弓恒定,眼睑瓣血供丰富,是眼睑全层缺损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7.
带皮穿支血管上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带皮穿支血管上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根据臂内侧深部知名血管的皮肤穿支血管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来源及其与上臂筋膜皮肤血供的相互联系,在上臂内侧设计皮穿支血管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肩、臂、肘关节等部位皮肤缺损5例.结果 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6~12个月随访,皮瓣外形与肩、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带皮穿支血管的上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供良好,手术方法简单,是修复上肢皮肤缺损的一种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应用SMAS蒂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以SMAS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及口周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根据皮肤缺损的部位,设计以SMAS为蒂的远位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及口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自1998年8月起,临床应用已14例,最大皮瓣面积为5cm×3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设计供区部位较隐蔽的以SMAS为蒂的岛状皮瓣,远位转移修复眼睑及口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血供良好,皮瓣颜色质地与受损区域皮肤协调,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眼睑复合组织瓣修复眼睑全层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中、重度眼睑全层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根据眼睑的解剖结构设计眼睑缺损两侧以睑缘动脉弓为血供的带蒂眼睑复合组织瓣,切开游离后,向缺损区水平推进I期修复眼睑包括睑缘睫毛在内的全层组织缺损。结果 1998年以来临床治疗11例,眼睑缺损最大长度1.7cm,最小0.8cm,缺损长度均超过全睑长度的1/3,眼睑瓣全部成活,无并发症,修复后眼睑外形满意。结论 应用带蒂眼睑复合组织瓣推进I期修复眼睑全层缺损,手术操作简便,就地取材,血供可靠,能以正常的眼睑的解剖结构最大限度地恢复眼睑功能及外形,术后无明显继发畸形,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眼睑全层缺损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