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德国小蠊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在1、3、5龄若虫、雌雄成虫间的活性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离体测定酶的活性,应用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于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1龄若虫的活性最高,其活性分别为(0.3741±0.0077)μmol/(mg pro·min)和(61.7586±9.2400)nmol/(mg pro·min)。对于若虫,随着龄期的增加,其活性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成虫,雄成虫羧酸酯酶活性大于雌成虫,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但对于乙酰胆碱酯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在不同龄期及雌雄成虫之间差异不明显。结论德国小蠊1、3、5龄若虫、雌雄成虫体内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不同龄期之间差异显著,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各个龄期及雌雄成虫之间几乎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德国小蠊DDVP抗性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乙酰胆碱酯梅(AChE)、α-乙酸萘酯酶(1-NA)、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与德国小蠊敌敌畏(DDVP)抗性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微量板酶动力学法分别测定不同DDVP抗性水平德国小蠊的AChE、1-NA和GSTs酶活性,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随着德国小蠊DDVP抗性水平的增加,1-NA及GSTs酶活性逐渐性逐渐升高,AChE活性仰制率和1-NA酶活性在德国小蠊抗性系数为2.8及以下时与敏感株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s酶活性在抗性系数2.8及以下与敏感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ChE的抑制率和1-NA酶活性可作为德国小蠊对DDVP抗性的生物化学标记。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德国小蠊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与抗药性的关系,为探讨德国小蠊抗性机制及建立抗性生化检测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对4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酶活性。结果德国小蠊对DDVP、残杀威、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抗性系数分别为1.08、2.35、7.47和10.92。对德国小蠊抗性和敏感品系GSTs、AChE活力比较结果表明,抗性品系GSTs活力相对于敏感品系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性品系AChE活力相对于敏感品系明显下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德国小蠊抗性品系除对DDVP和残杀威有较弱抗性外,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高度抗性,对溴氰菊酯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对GSTs、AChE活力研究结果表明GSTs的活性增高,使杀虫剂代谢加速,导致杀虫剂对德国小蠊的敏感性下降;AChE作为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药物的靶标酶,其活力下降导致德国小蠊敏感性下降。表明杀虫剂的代谢酶和靶标酶活力的改变,与德国小蠊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菊酯类杀虫剂产生的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北京不同地区德国小蠊野外品系乙酰胆碱酯酶 (AChE)和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s)活性上的差异 ,以初步揭示其生化抗性机制。方法 :分别参照Gorun等 (1976)和Habig等 (1981)方法测定AChE活性和GSTs活性。结果 :不同野外品系间AChE和GSTs活性呈现差异。有 4种品系可使AChE和GSTs活性提高 ,其中KFQ品系、LD品系与敏感品系相比 ,AChE的活性分别提高了 1.5 7倍和 1.44倍 ;BYS品系使GSTs活性提高了 2 .3 3倍 ;有 3种品系可使AChE活性提高 ,使GSTs活性下降 ;另有一种品系使AChE和GSTs活性均下降。结论 :德国小蠊野外品系在AChE和GSTs活性上的差异 ,一方面表明AChE和GSTs参与了部分野外品系抗性的形成 ,另一方面也显示野外品系中存在着抗性机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德国小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体躯分布和亚细胞分布。方法利用不同体躯和不同亚细胞的AChE活性进行测定。结果德国小蠊雄成虫的AChE在头部、胸部及腹部的活性分别占总活性的56.9%、19.5%和23.6%。德国小蠊的AChE在头、胸、腹间的活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96,P〈0.05),头部AChE的活性显著高于胸部和腹部(P〈0.001),德国小蠊亚细胞AChE的总活性和比活力按大小排列依次为:线粒体〉微粒体〉胞质溶液〉细胞核及细胞碎片。结论德国小蠊的AChE在头部、胸部、腹部均有分布,但头部活性最高,占整体活性的50%以上。亚细胞分布显示德国小蠊AChE在线粒体里分布最多,约占总活性的5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敌敌畏(DDVP)纳米乳剂、普通乳油的施药量对德国小蠊抗性相关酶活性影响的差别。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酶标仪法测定相关酶活性,SAS、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剂型的浓度与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抑制率均呈正相关(P<0.05),两种剂型的浓度-酶(AchE、GST)抑制率回归直线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DDVP纳米乳剂施药浓度高于0.002%时,碱性磷酸酯酶(BpE)的活性受到抑制,而DDVP乳油各施药组与对照组相比,BpE活性无显著性改变。结论相同浓度下DDVP纳米乳剂对德国小蠊AchE、GST和BpE活性的抑制作用比普通乳油要强。  相似文献   

7.
德国小蠊的抗性监测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南昌市德国小蠊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在抗性中的作用,为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生化检测方法和蟑螂的化学药剂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酶活性的测定参照Ellman(1961)的方法。结果德国小蠊对残杀威、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右旋反式丙炔菊酯和敌敌畏的抗性指数分别为1.091 6、1.364 7、4.991 5、5.251 9、>122.261 8倍。对德国小蠊抗性和敏感品系AChE活力比较结果表明,抗性品系AChE比活力相对于敏感品系明显降低,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而且抗性品系的Km值也显著升高(P<0.01),说明AChE发生了质变,导致酶和底物的结合能力显著降低,敏感度显著降低。结论德国小蠊野外品系除对残杀威和溴氰菊酯较敏感外,对敌敌畏产生了高度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和右旋反式丙炔菊酯也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两者的抗性水平相当。对AChE的活性及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AChE敏感度降低与德国小蠊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菊酯类杀虫剂产生的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高效氯氰菊酯对德国小蠊乙酰胆碱酯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的影响 ,为探索抗性机制及抗药性生化检测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Groun改进的Ellman方法和Valles方法分别测定施用不同浓度高效氯氰菊酯后 2 4h和 3 0h德国小蠊乙酰胆碱酯酶的酶活性及施药后 2 4h后德国小蠊非特异性酯酶的活性。结果 :随着施药浓度增加 ,乙酰胆碱酯酶酶活性受抑制程度逐渐增加 ,施药浓度在 0 .0 0 2 %以上各剂量组的乙酰胆碱酯酶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各施药组和对照组非特异性酯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乙酰胆碱酯酶是高效氯氰菊酯的主要靶标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在德国小蠊不同发育阶段(若虫到成虫)与北京地区不同野外种群中的活性水平。方法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与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GSTs活性与其抗性水平。结果德国小蠊GSTs比活力在若虫期随龄期增加而逐渐升高,在4周龄达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在羽化时酶活力降至最低,在成虫期略有升高。德国小蠊敏感品系成虫GSTs比活力为2.70 nmol(/min.mg),Km值与Vmax分别为2.26 mmol/L和0.33 nmol(/min.mg);9个区(县)野外种群GSTs比活力为2.76~8.69 nmol(/min.mg),Km值和Vmax分别为0.65~2.37 mmol/L和0.33~0.54 nmol(/min.mg)。与敏感品系比较,野外种群成虫GSTs比活力和Vmax均较高,Km值较低,且对2种常用杀虫剂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为1.50~8.37倍;对残杀威为1.04~3.34倍)。结论 GSTs活性随德国小蠊发育阶段不同(若虫到成虫)而变化,并可能参与德国小蠊野外种群的抗性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敌敌畏(DDVP)纳米乳剂、DDVP普通乳剂的施药周期对德国小蠊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微量点滴法对德国小蠊一次性施药,以18d为一个施药周期,以分光光度法测定施药后不同时期德国小蠊的相关酶活性变化趋势。采用轮廓分析研究DDVP纳米乳剂、DDVP普通乳剂的施药周期与酶活性的关系。用SAS9.0和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和绘图。[结果]DDVP纳米乳剂组、DDVP普通乳剂组对德国小蠊乙酰胆碱酯酶(AchE)、α-乙酸萘酯(1-NA)酶和酸性磷酸酯酶(ApE)活性影响的轮廓均不平行,F值分别为159.76、317.22、2555.50(P均〈0.05)。[结论]DDVP纳米乳剂、DDVP普通乳剂施药后对德国小蠊AchE、1-NA酶和ApE活性的影响趋势不同,即轮廓既不平行也不重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计算硫酰氟杀灭德国小蠊成虫和卯的熏蒸剂量。方法采用熏蒸瓶熏蒸,观察德国小蠊死亡情况,计算杀灭的熏蒸剂量。结果即使在低浓度(2.2~2.6g/m^3)情况下,15.38h内能全部杀灭试虫,且无复苏;在温度为20±2℃的情况下,当熏蒸剂量达到34.99±3.15g/m^3时,能有效杀灭成虫及其虫卵。结论硫酰氟杀灭德国小蠊成虫及其虫卵效果很好,在实际工作中,可依据熏蒸剂量,科学调整投药浓度与熏蒸时间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南昌市德国小蠊抗药性及羧酸酯酶生化特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南昌市野生品系德国小蠊对当地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并对野生与敏感品系德国小蠊的羧酸酯酶(CarE)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方法用药膜法测定KT50,参照Van Asperen的方法测定CarE的比活力、米氏常数(Km)及最大反应速度(Vmax)值。结果南昌市野生品系德国小蠊对敌敌畏、残杀威、溴氰菊酯、右旋反式丙炔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抗性系数分别为>122.3、1.1、1.4、5.3、4.9。野生品系与敏感品系德国小蠊CarE比活力分别为68.7567和56.5069mmol/(mgpro.30 min);Km分别为0.4171和0.4374 mmol/L;Vmax分别为0.8525和0.4075 nmol/(mgpro.min)。结论南昌市野生品系德国小蠊已对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药性,这种抗药性的产生与CarE生化特性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德国小蠊的抗药性与磷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生化特性变化的关系,以初步揭示其抗性机制。方法参照Bessey等的方法测定磷酸酯酶活性与动力学参数Km和Vmax。参照Clark、Kao和Booth等的方法测定GSTs活性与动力学参数Km和Vmax。结果敏感品系与野生品系德国小蠊的酸性磷酸酯酶活力分别为0.98和26.95nmol/(只·30min),比活力分别为1.45和1.59μmol/(mg pro·30min),Km值分别是26.14和0.89mmol/L,Vmax值分别是3.33和0.85nmol/(mg pro·30min);敏感品系与野生品系德国小蠊的碱性磷酸酯酶活力为(0.03±0.00)和(0.28±0.06)nmol/(只·30min),比活力分别为(0.33±0.00)和(0.37±0.00)μmol/(mg pro·30min),Km值分别是70.38和61.24mmol/L,Vmax值分别是16.20和14.00nmol/(mg pro·30min);敏感品系与野生品系德国小蠊GETs活力分别是0.13和0.47nmol/min,比活力分别为8.94和17.37nmol/(mg pro·30min);Km值分别是2.08和5.81mmol/L,Vmax值分别是0.08和0.17nmot/min。结论磷酸酯酶与GSTs在野外品系的抗性形成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德国小蠊抗性及敏感品系羧酸酯酶生化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 研究德国小蠊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羧酸酯酶(CarE)生化性质上的差异,旨在从生化水平上确定CarE在德国小蠊抗性中的作用,初步揭示德国小蠊抗性机制。方法 参照Asperen(1962)和高希武(1991)方法测定CarE活性。结果 德国小蠊抗性品系中的CarE活性要高于敏感品系中的CarE活性。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对α-乙酸萘酯(α-NA)的亲和力要大于对β-乙酸萘酯(β—NA)的亲和力,而敏感品系CarE对α—NA的亲和力要大于抗性品系CarE。时间进程曲线显示,在以α-NA为底物时,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CarE时间进程曲线趋势不一致。对9种德国小蠊野外品系CarE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除1种品系外,其余品系均使CarE活性提高,幅度在1.23~2.83倍之间。结论 德国小蠊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在CarE生化特征上的差异,显示出德国小蠊抗性品系对几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的高度抗性,与其体内CarE活性的提高有密切关系,表明CarE活性的提高是北京地区野外德国小蠊品系普遍存在的一种抗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