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METRx椎间盘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Li CH  Liu SL  Huang DS  Ding Y  He JM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4):235-237
目的总结应用METRx椎间盘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2月至2002年12月,采用METRx椎间盘镜行髓核摘除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均为单间隙突出,其中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41-55岁,平均49岁。突出间隙:L4,5 6例、L5-S1 8例。突出类型:椎间孔突出型6例,椎间孔外侧突出型8例。结果14例随访12—46个月,平均26.5个月。疗效:优10例、良3例、可1例。术后4例遗留感觉障碍,无神经根损伤、椎问盘炎、硬膜囊撕裂、椎间盘突出复发等并发症。结论应用METRx椎间盘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和术后恢复快,适用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和术中仔细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1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内型7例,椎间孔外型9例)接受显微内镜手术。5例椎间孔内型采用常规显微内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入路,切除部分椎板、椎弓峡部和小关节。2例椎间孔内型采用经关节突入路,使用X-tube工作通道,切除大部分关节突。9例椎间孔外型采用横突间入路,工作导管置于横突间,部分切断横突间韧带。所有手术均需找到受压神经根并松解,切除突出椎间盘。结果术后平均随访8·3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结果,优12例,良3例,可1例。平均住院日13·8d,平均手术时间78min,平均术中出血68ml。结论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小切口和组织损伤轻的优点,能够充分直接探查松解神经根压迫。  相似文献   

3.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少见 ,其发生率为 0 .1%~ 4.1% [1、2 ]。我院于 1987年至 1999年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5 36例 ,其中极外侧型共 9例 ,有 5例采用椎旁椎板侧方入路手术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临床资料  5例均为男性 ,年龄 2 8岁至 5 2岁 ,平均41岁。病史 1个月至 12个月 ,平均 6个月。突然发病者 4例 ,逐渐发病且加重者 1例。 4例腰痛轻微 ,1例无腰痛 ,腰椎活动正常者 3例 ,活动受限 2例。直腿抬高小于 70°者 2例。股四头肌肌力减弱且合并该肌萎缩 4例 ,相应神经支配区表现麻木、疼痛 5例。膝腱反射减弱或丧…  相似文献   

4.
郭政  苗胜 《实用骨科杂志》2012,18(6):532-534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LDH)的术式选择并观察其术后疗效。方法选取自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间收治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7例为椎间孔型,椎间孔型合并椎间孔外侧型1例,椎间孔外侧型3例。分别采用经半椎板—关节突关节切除入路及经小关节突外手术入路治疗。结果 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4~18个月,平均9个月。根据Macnab分级,优9例,良1例,总优良率91%。结论采用经半椎板—关节突关节部分切除入路及经小关节外入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效果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改良式极外侧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其突出物位置异常 ,手术治疗独具特点。我院自 1993年 6月自行设计了极外侧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改良术式 ,临床应用 2 6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5例 ,女 11例。年龄 31~ 6 7岁 ,平均 49岁。病程 2个月~ 11年 ,平均 1年 3个月。 16例有明显外伤史。突出部位 :L3/ 43例 ,其中表现为L3神经根受累 1例 ,L3合并L4神经根受累 1例 ,L3合并L5神经根受累 1例。L4/ 5 16例 ,其中表现L4神经根受累 6例 ,L4合并L5神经受累 7例 ,L4合并S1神经根受累 3例。L5 /S17例 ,其中表现L5…  相似文献   

6.
直腿抬高运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为进一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 ,1997年我们对患者采用术后直腿抬高运动 89例 ,与 1996年 12 6例相比 ,对术后恢复情况随访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1997年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89例 ,男 5 5例 ,女 34例 ,年龄2 2~ 6 5岁 ,平均 45岁。L3/ 46例 ,L4/ 538例 ,L5 /S 130例 ,L4/ 5及L5 /S1均突出 15例。中央型 6例 ,旁中央型 2 6例 ,侧方型 5 7例。合并椎管狭窄者 18例。1996年 12 6例 ,中央型 14例 ,旁中央型35例 ,侧方型 77例 ,合并椎管狭窄 2 1例。侧方型、旁中央型突出行开窗髓核摘除术 ,中央型或合并椎管狭窄者行半椎板切除 …  相似文献   

7.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方式的临床手术策略和适应证选择。方法 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对5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外科手术治疗。男29例,女23例;年龄21-67岁,平均41.5岁。病史2个月~3.8年,平均9.5个月。椎间孔内型(Ⅰ型)32例,椎间孔外型(Ⅱ型)11例与混合型(Ⅲ型)9例。L2-3 1例,L3-4 5例,L4-5 37例,L5S1 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检查和CT扫描,对部分患者还辅以脊髓和腰椎间盘造影、CTM和MR检查。分别采用YESS经侧后路椎间孔入路椎间盘摘除、椎间孔扩大成形术25例,METRx后路经横突间入路腰椎间盘摘除术13例,X—Tube后路经小关节突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4例。结果 52例患者经平均13.5个月随访,疗效按照疼痛视觉类比评分法(VAS)和Nakai分级评定。结果表明3种微创术式均能显著改善患肢放射性疼痛(P〈0.05):术后优良率分别为:YESS手术84.0%,METRx手术84.6%和X—Tube手术92.9%:3组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比较:YESS术的麻醉方式最简单、手术时间最短和创伤最小,特别适于单纯Ⅰ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METRx术特别适于单纯Ⅱ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而X—Tube术适于伴有腰椎退行性失稳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结论 临床上应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微创外科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12-2019-06间宜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15例;病变部位:L3~411例,L4~519例,L5~S12例.均予以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指数评分(OD...  相似文献   

9.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突出位于侧隐窝外侧、椎间孔及椎间孔以外。国内报道很少。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占腰间盘突出的1%~11.7%。临床表现有其特点,结合影像学检查,可在术前诊断。1992年6月~1995年6月我们手术治疗此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例。现就其诊疗问题提出讨论。临床资料3例中男1例,女2例,年龄48~57岁,平均54岁。病史6个月~2年,均无外伤史。突出间隙均为L4-5,左侧1例,右侧2例。临床表现以腿痛为主,无大小便障碍。其中2例均以己神经根(股神经)受压为主,而L。神经根(坐骨神经)受压症状相对较轻;直腿抬高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3年2月,采用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2~65岁,平均43.5岁。病程0.5—10个月,平均4个月。患者均有单侧下肢疼痛或麻木,肌力、感觉反射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腰椎CT或MRI检查证实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前后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orhopae—dicassociation,JOA)腰痛评分法对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根据ODI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分,评价患者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无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期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按JOA评分计算的综合平均改善率为95.3%,ODI评分比术前有明显降低。结论采用单侧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增加了融合节段的即刻稳定性,恢复和维持了椎问高度。该术式安全、有效、可靠,但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指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09-2015-02,共收治2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予以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以上,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发生术中神经根或硬膜损伤等并发症。患者手术时间为63-102 min,平均73.6 min;住院时间4-7 d,平均5.1 d。术后即时和不同随访时间,其腰、腿痛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0.05)。术后随访2年时,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价,26例中,优16例,良7例,可1例,差2例,总优良率为88.5%。结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4年1月收治1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其中椎间孔型8例,椎间孔外型2例,椎间孔内外混合型6例。L2.3 1例,L3,4 5例,L4,5例,L5、S1 2例。CT扫描显示在相应椎间孔内、椎间孔外、椎间孔内外有与椎间盘相同的CT值密度影像。手术采用椎板间入路10例,椎板侧方入路3例,椎板间和椎板侧方联合入路3例。结果术后16例均获随访6个月~5年,平均9个月。根据中华骨科学会脊柱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优8例,良5例,可3例。术后CT显示相应节段椎间盘突向椎间孔或椎间孔外的占位消失,同节段神经根压迫解除。结论CT是目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手术入路应依突出椎间盘组织占位、病理类型及是否合并椎管内病变而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外侧合并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7年5月-2009年11月在本院经手术证实的11例后外侧合并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椎板、峡部及关节突切除、单侧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结果本组11例,均经椎板、峡部及关节突切除、单侧固定融合手术治疗,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采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9例,良2例,可无,差无。优良率为100%。结论经椎板、峡部及关节突切除途径、单侧固定融合手术是治疗后外侧合并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前绝大多数同行将椎间孔型和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突出称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低,近五年来,我院手术9例均为向上移位的椎间孔内突出并出口区、椎间孔外突出者。手术方法:采用关节突外侧入路联合椎管内开窗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15.
经椎间孔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在显微内窥镜辅助下椎管外经椎间孔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2月~2007年4月对29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显微内窥镜下经椎管外椎间孔入路切除突出椎间盘.松解神经根,解除脊髓压迫;7例合并腰椎失稳者除切除椎间盘外,同期行内窥镜下椎间自体骨植骨、cage融合术。应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术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X线片,采用Brantigan X线法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5~110min,平均55min;出血量60~140ml,平均110ml;术中、术后均无任何并发症发生。随防6~22个月,按照Macnab标准评定,本组优25例,良4例;7例腰椎失稳患者按Brantigan X线法评价,均获得椎间融合,平均融合时间7.5个月(6~9个月)。结论:采用显微内窥镜下经椎管外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效果良好、不进入椎管、不干扰椎管内环境、可行镜下椎间融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2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不同部位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按突出部位分为椎间孔内型和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突出,椎间孔内型椎间盘突出采用后路关节突切除,切除椎间盘、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突出采用经横突间入路单纯椎间盘切除术。结果横突间入路进行椎间盘切除平均手术时间50min,平均出血量180ml;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平均出血量330ml,平均手术时间120min。所有患者术后下肢疼痛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神经根牵拉试验正常。经过平均术后12个月的随访,除2例术前部分肌力恢复不良外,其余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不同的突出部位分为2种类型,适宜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MRI表现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经手术证实的20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患者的MRI诊断资料,男14例,女6例;年龄35~68岁,平均53.5岁。MRI以矢状位T1WI、T2WI及抑脂序列为主,辅以轴位T2WI序列。结果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位置:L4~59例、L5S110例、L3~41例;分型:椎管内椎间孔内型7例、椎间孔内型10例和椎间孔外型3例。本组术前MRI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完全符合。结论 MRI可用于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术前诊断和分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3年2月,采用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2~65岁,平均43.5岁。病程0.5~10个月,平均4个月。患者均有单侧下肢疼痛或麻木,肌力、感觉反射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腰椎CT或MRI检查证实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前后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评分法对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根据ODI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评价患者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无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期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按JOA评分计算的综合平均改善率为95.3%,ODI评分比术前有明显降低。结论采用单侧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增加了融合节段的即刻稳定性,恢复和维持了椎间高度。该术式安全、有效、可靠,但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指证。  相似文献   

19.
自 1993~ 1997年采用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并植骨治疗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 12例 ,疗效满意。本组 12例 ,男 7例 ,女 5例。年龄最大 5 1岁 ,最小 2 3岁 ,平均 38.4岁。病史 1~ 8年 ,12例均有腰痛、下肢放射痛 ,小腿外侧、足背、足趾麻木、酸胀表现 ,直腿抬高试验 5 0°阳性 ,趾伸肌力减弱 9例 ,右胫骨前肌及腓骨长短肌肌力减弱 1例 ,临床查体 :突出部位L4、58例 ,L5、S14例 ,12例腰椎X线片均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 ,CT扫描诊为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伴黄韧带增厚 4例 ,侧隐窝狭窄 2例。1 手术方法常规后入路 ,行全椎板切除 ,将神…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微创可扩张通道辅助下经横突间入路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42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8例,女24例;平均年龄57.4岁。其中椎间孔内突出型24例,椎间孔外突出型18例。均采用经横突间入路微创可扩张通道辅助下的椎间盘切除手术治疗。手术前后行下肢疼痛VAS评分,术后采用改良MacNad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6 min,平均失血82 ml,与同时期相同入路但未使用微创通道的12例患者相比,两项指标均明显减少(P<0.05)。4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VAS评分术前平均为7.6,术后2周平均为2.3,术后半年为1.3。术后半年MacNad评定结果:优26例、良10例、可6例;优良率85.7%。椎间孔内型组和椎间孔外型组术后优良率分别为83.3%和88.9%。两组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为1例术后伤口血肿。[结论]应用微创可扩张通道辅助下经横突间入路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安全性好,近期效果良好,可以作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方式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