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磷酸钙水泥填充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抗旋转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磷酸钙水泥(CPC)填充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抗旋转应力进行评价,并与传统的克氏针固定方法进行比较。方法18根人桡骨标本制备桡骨远端骨折伴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克氏针固定组、CPC固定组和CPC 克氏针联合固定组。设定扭转速度为5°/min,最大扭转角度为10°时停止。记录扭转刚度、10°内的最大扭矩及所对应的最大扭角。结果在10°的扭转范围内,CPC固定组、CPC 克氏针联合固定组的扭转刚度、最大扭矩均比克氏针固定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最大扭转角度分别为4.3°和5.0°,均比克氏针组(9.6°)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C固定组与CPC 克氏针联合固定组之间的扭转刚度、最大扭矩及最大扭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旋转角度小于4°范围内,CPC的抗旋转固定强度要比克氏针大,超过这个范围,骨水泥就会发生断裂,CPC的有效固定范围比克氏针要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PC)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运用CPC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3例,平均年龄68岁。所有病例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注射CPC治疗。结果23例平均随访12个月,以Saito及Shibata为评分标准,所有患者最后随访的平均分值2.6分,结果为优。结论小切口切开复位结合CPC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掌侧钢板固定治疗不稳定的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初步探讨掌侧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固定治疗不稳定、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掌侧LCP结合克氏针撬拨、植骨等技术治疗不稳定、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35例,比较研究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关节活动范围等,初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经随访9-24个月(平均17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均获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评定,优20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结论]对不稳定、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掌侧LC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防止复位丢失、减少结构性植骨、避免肌腱激惹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8):1719-1721
[目的]探讨改良克氏针联合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采用手术治疗的7例桡骨极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经改良的克氏针联合掌侧锁定钢板固定骨折端。术后经12个月随访,评价患者术后影像学指标、骨折复位、愈合及内固定情况,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指标进行评估。[结果] 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12±1.74)个月。术后无神经、血管并发症,术后骨折均获愈合,1例出现骨折复位丢失,但无需返修。7例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疼痛,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75~95分,平均(89.29±5.36)分。[结论]改良克氏针联合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外固定器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总结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外固定器结合克氏针固定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自2002年10月~2004年6月,48例均采用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骨折端交叉固定,早期功能康复。随访时间6~24个月。[结果]按改良的Mcbride评分标准,远期疗效优良者44例,优良率91.6%。[结论]强调克氏针交叉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结合外固定器固定,提高了骨折的稳定性,腕关节可中立位固定,避免过度牵引,可早期功能康复,功能评价优于单纯应用外固定器。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2):2017-2021
[目的]评估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系统(DVR system)在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及其治疗效果。[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5年2月收治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38例,其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29~68岁,平均51.21岁。所有病例术前均行三维CT重建评估骨折情况。原始骨折根据AO分型标准,A2型3例;A3型6例;B1型6例;B2型8例;B3型5例;C1型4例;C2型4例;C3型2例。所有桡骨远端骨折均寻原骨折线复位或截骨矫正畸形,其中单纯掌侧入路DVR固定31例;掌、背联合入路掌侧DVR固定7例;尺骨远端骨折钢板固定2例,克氏针固定3例;桡尺远侧关节克氏针固定3例。18例骨缺损采用自体骨移植。[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发生。术后随访18~36个月,平均27.83个月,所有骨折均在6个月内愈合,其中解剖复位30例。本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和第18个月时的PRWE平均分数分别为22.9和18.6。手术合并症主要包括:螺钉过长穿入伸肌间隔2例;骨折复位丢失2例;创伤性关节炎4例;尺骨撞击综合征1例。[结论]采用DVR系统手术治疗是矫正移位明显、畸形严重的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fic Protein-2,rhBMP-2)复合材料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取4月龄雌性清洁大鼠106只,随机分成实验组96只,对照组10只。实验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对照组行假手术,术后行双能X线骨扫描确定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形成。然后将实验组96只大鼠制作右侧股骨远端松质骨骨折,将上述动物随机分成3组,每组32只:(1)克氏针组,从髁间窝穿入直径1mm克氏针固定;(2)CPC组,将CPC从12号针头注入骨髓腔,手法固定至骨水泥凝固;(3)CPC-BMP组,将CPC与rhBMP-2复合材料用12号针头注入骨髓腔,手法固定至骨水泥凝固。术后第2、4、6、8wk三组各取8只动物处死,取手术侧股骨远端标本行压缩实验。结果在上述4个时间点,CPC-BMP组的骨折段最大载荷较克氏针组及CPC组增高(P〈0.05);第2周CPC组骨折段最大载荷较克氏针组增高(P〈0.05)。结论(1)局部注射CPC-BMP复合材料可以促进骨质疏松大鼠骨折的愈合,提高骨折愈合后的强度;(2)CPC局部应用可以对骨折起到即时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使用钢板预置关节镜复位技术(PART)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将腕掌侧锁定钢板技术与腕关节镜有效结合,提高C型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9年2月~2011年7月使用PART技术对13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进行手术治疗,行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后予克氏针及预置掌侧锁定钢板临时固定骨折,在腕关节镜下对关节面处骨折行进一步复位,满意后用钢板螺钉将骨折完全固定.结果 桡骨远端关节面台阶移位及水平移位均在2 mm内.掌倾角0~15°,平均13.4°,尺偏角17~26°,平均22.3°.桡骨远端高度无短缩.采用Gartland和Werley评分标准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8例,良4例,中1例.结论 PART技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将腕掌侧锁定钢板技术与腕关节镜有效简便结合,提高了关节面骨折复位水平,骨折固定坚强,可早期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临床效果优异.  相似文献   

9.
可吸收棒加骨水泥髓内固定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自增强型可吸收棒(PDLLA)联合磷酸钙骨水泥(CPC)髓内固定管状骨骨折的可行性,为用于手部掌、指骨骨折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将自增强型可吸收棒植入兔股骨干(横形骨折)髓腔内,两端用磷酸钙骨水泥粘合固定(实验组),克氏针髓内固定(对照组)。术后比较两组周围组织的反应,X线片变化及力学强度。结果 术后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股骨干横向截骨均未见明显畸形,X线片示实验组的骨痂量多于对照组;测定股骨三点弯曲最大破坏载荷实验,结果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8周剪切力较术后4周无下降。术后8周两组的骨折均愈合,未出现局部反应性肿胀、积液、感染及全身毒性反应。结论 自增强型可吸收棒与磷酸钙骨水泥在骨内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两者联合应用行管状骨骨折髓内固定,效能与克氏针固定相当。  相似文献   

10.
桡骨远端骨折,特别是累及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由于关节面不平整、桡骨短缩、掌侧或背侧移位、掌倾角和尺偏角的改变、腕关节应力改变,导致腕关节功能严重损害。由于桡骨远端骨折易累及关节面的特点,临床治疗较困难,如治疗不当常导致关节疼痛、畸形、创伤性关节炎而引起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技术及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认识的提高,应用手术治疗骨折的主张得到各国学者的认同。我院采用斜“T”型钢板、掌侧入路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进行复位内固定,骨缺损时支撑植骨,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