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院1953~1986年经手术与病理证实嗜铬细胞瘤52例,有4例无高血压表现,报道如下, [例1] 女,45岁,1985年5月人院。于1984年3月体检作B超时发现右肾上腺有一肿块,曾行B超,CT、静脉肾盂造影,均见右肾上腺有占位性病变,拟作动脉造影,但病人拒绝。近1年来时有头晕,但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偶发嗜铬细胞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21例肾上腺偶发嗜铬细胞瘤临床资料的分析,将肾上腺偶发瘤分为功能性嗜铬细胞瘤和静止型嗜铬细胞瘤,认为肾上腺偶发嗜铬细胞瘤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早期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正> 本院1956—1977年收治经手术证实之嗜铬细胞瘤10例及外院会诊2例,共计12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6例。发病年龄20—50岁占9例。最幼15岁,最老54岁。症状出现时间2月至13年不等。高血压类型:持续性3例,阵发性7例,高血压史不详2例。肿瘤部位在肾上腺内6例,其中右侧4例,左侧2例。在肾上腺外6例,其中腹主动脉旁5例,颅内1例。经病理检查9例为良性嗜铬细胞瘤,2例为恶性嗜铬细胞瘤,另1例未作病理检查。结果手术死亡2例。余8例高血压患者中7例切除肿瘤后血压均明显下降。1例肿瘤未切除,因肿瘤和腹主动脉粘连紧密,术前诊断不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临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对 4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8例患者中 2 5例 (5 2 .0 8% )表现为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 ,47例 (97.92 % )表现为高血压 ,42例 (87.5 0 % )尿 3 甲氧基 4羟基扁桃酸检查阳性 ,B超、CT、放射性核素13 1I 间碘苄胍 (MIBG)及MRI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7.5 %、95 %、96.7%及 10 0 %。全部病例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 ,良性 46例 (95 .83 % ) ,恶性 2例 (4 .17% ) ,术中无死亡病例。结论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病理学、神经病学、内分泌学、影像学及放射性核素等方面检查。  相似文献   

5.
嗜铬细胞瘤是儿茶酚胺过度分泌所诱发的交感神经系统肿瘤,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大,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能够尽可能避免不良后果。我院自2002年8月~2004年12月共收治肾上腺嗜铬细胞瘤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儿茶酚胺症的一种^[1],其特点是肿瘤或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由于儿茶酚胺的大量分泌,引起血压升高,代谢紊乱。高血糖等。及早诊断、及时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为确保手术成功率,通过术前充分扩容降压,纠正代谢和电解质紊乱并加强术后护理,可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嗜铬细胞瘤是儿茶酚胺过度分泌所诱发的交感神经系统肿瘤,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大,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能够尽可能避免不良后果。我院自2002年8月~2004年12月共收治肾上腺嗜铬细胞瘤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8~64岁,病史从突发危象到13年,右侧5例,左  相似文献   

8.
巨大无功能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病例资料患者男,62岁,右上腹持续性隐痛3年余。疼痛无放射,不伴畏寒、发热、恶心、呕吐、黑便等。查体:体温36.3℃,脉搏6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0/90mmHg。右上腹可触及约8cm×10cm的包块,与周围组织界限欠清。实验室检查尿儿茶酚胺正常。B超示右侧腹膜后可探及约8cm×10cm的混合回声包块。CT检查(图1、2):右侧腹膜后肾上腺区可见一约8cm×10cm大小的囊实性块影,突向右侧腹腔,紧贴肝尾叶,下腔静脉明显受压前移,有较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尚清,实心部分CT值40Hu,增强后有明显强化,CT值为74Hu囊变区平扫CT值为20Hu,增强后无强…  相似文献   

9.
嗜铬细胞瘤主要发生于肾上腺髓质,也可发生于交感神经系统其他部分,如嗜铬体,肿瘤90%以上为良性。肿瘤细胞较大,为不规则多角形,胞浆中颗粒较多,与正常肾上腺髓质细胞相似,细胞可被铬盐染色,因此称为嗜铬细胞瘤。患者受精神刺激、剧烈运动或瘤体被积压、手术剥离时,大量儿茶酚胺间歇进入体循环,可产生严重的高血压危象,当瘤体切除后,由于儿茶酚胺等骤然消失,可发生难以纠正的低血压,甚至引起死亡。因此,  相似文献   

10.
张磊 《中外健康文摘》2009,6(33):141-142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起源于嗜铬细胞.胚胎期嗜铬细胞的分布与身体的交感神经节有关,绝大部分发生在肾上腺髓质, 90%以上为良性肿瘤.其病理生理特点是该瘤细胞可阵发性或持续性地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从而引起高血压以及一系列代谢紊乱症候群[1].病情凶险,变化大.手术切除嗜铬细胞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0岁,因腰痛1个月到我院诊治.1年前在外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口服降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近3月出现头痛、头晕、心慌等.入院时血压160/120 mmHg,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沉等未见明显异常,胸片、ECG正常.  相似文献   

12.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多数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少数病例发生在肾上腺以外的嗜铬细胞中,由于肿瘤分泌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少量肾上腺素,临床1/3的患者以陈旧性高血压,2/3以持续性高血压为主要症状,伴有心悸、头晕、多汗、视力模糊,严重病例可发生左心衰竭、脑血管意外。现将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术前诊断率,作者对30例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本组肿瘤位于腹主动脉旁15例、膀胱10例、肾门4例、纵隔1例。术前23例行24h尿VMA测定(15~98mg)均高于正常值;20例行B超均获正确定位;10例行CT扫描,6例获正确定位;10例行膀胱镜检查,1例肿块呈球状元蒂,9例呈菜花样带蒂。提示:术前行24hVMA测定对该病的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定位诊断首选B超。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术前诊断率,作者对30例经手术病理学主实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本组肿瘤位于腹主动脉旁15例、膀胱10例、肾门4例、纵隔1例。术前23例行24h尿VMA均高于正常值;20例行B超均获正确定位;10例行CT扫描,6例获正确定位;10例行膀胱镜检查,1例肿块呈球状无蒂,9例呈菜花样带蒂。提示:术前行24hVMA测定对该病的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定位诊断首选B  相似文献   

15.
嗜铬细胞瘤发生在机体的嗜铬组织,大多数为良性,约5%为恶性。其中发生在肾上腺髓质的占92%,但也可发生在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节等处。瘤体可持续或间歇性地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入血,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当高血压发作时,出现心悸、头晕、头痛、视力模糊并可引起内分泌代谢紊乱及心律失常。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因常并发心血管系统的改变,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护理配合至关重要,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994年4月~1999年4月,共行手术切除嗜铬细胞瘤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10~44岁。入院时BP23~25/15~20k…  相似文献   

16.
李庆民 《基层医学论坛》2012,(Z1):65-66,159
目的探讨CT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CT动态增强资料,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7例患者共有19个病灶,其中位于左肾上腺6例,位于右肾上腺9例,位于双肾上腺2例。良性病灶17个,恶性病灶2个。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16个,不规则形3个。直径2.4 cm~15.4 cm,平均4.9 cm。CT平扫值为40~52 Hu,平均为45.6 Hu;增强扫描后CT值为75~96 Hu,平均为87.3 Hu,病变整体呈中度到明显强化。19个病灶中有16个病灶出现囊变、坏死,囊变坏死区域基本无强化。结论 CT增强扫描能较好地反映嗜铬细胞瘤的病理学表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杨林  周方钧 《吉林医学》1993,14(2):69-70
<正> 嗜铬细胞瘤(PHEO)是一种产生儿茶酚胺(CTCL)的肿瘤,它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旁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中。由于肿瘤细胞阵发性或持续性地分泌大量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临床上呈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及代谢紊乱症状群。其心血管表现中以高血压较为突出,可并发心衰、心律失常、心肌梗塞、休克及猝死等。一、高血压综合征 (一)阵发性高血压型本型约占1/3。阵发性血压升高的原因是由于肿瘤在较短期内有大量CTCL释放入血所致。由于E作用心肌,使心输出量增加,导致收缩压上升。但  相似文献   

18.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嗜铬组织,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类激素.目前外科手术切除是唯一可以治愈该病的措施.随着微创腹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能通过腹腔镜手术切除.但一部分巨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仍需要行开放手术,机器人腹腔镜手术的兴起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了更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举  徐朝辉 《河北医学》2008,14(12):1403-1405
目的:观察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疗效。方法: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0例。结果: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50~200min,术中出血量40~300 ml。20例随访5~24个月,10例患者血压恢复正常,5例血压明显下降,均无局部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具有切口小,术中解剖标志清楚,手术安全性高,效果满意,可作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首选治疗方法,但其手术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术中应规范操作,术后应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20.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37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5%的患者有高血压,24 h尿儿茶酚胺和香草基扁桃酸增高者分别为86.7%及80.0%,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检查增高者分别为6/7及5/7.经腹部B超、CT、MRI等检查进行定位诊断.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占同期治疗的嗜铬细胞瘤患者的14.0%.成功行肿瘤切除术者占89.2%,恶性者占16.2%.结论 尿儿茶酚胺和香草基扁桃酸以及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于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增强三维CT应作为首选的定位方法.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容易复发,对于复发病例应争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