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摘要 背景: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通过球囊加压扩张在椎体内形成周围有相对致密松质骨的空腔,可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率,同时扩张的球囊有助于塌陷椎体的复位,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法复位后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渗漏情况及对椎体高度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8-02/2010-06华北石油总医院骨科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1例,41椎体。平均年龄69(53~82)岁。并于术前手法按压使腰部过伸复位。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椎体高度恢复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 结果与结论: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13(11.0±1.6)个月。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由术前6.7±1.9下降至术后1.3±1.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椎体高度由术前(15.7±5.2) mm恢复至(20.2±4.5) mm,椎体高度显著恢复(P < 0.05)。发生骨水泥渗漏3例,均无明显临床症状。说明术前手法复位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将骨水泥注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以显著恢复椎体高度,止痛效果良好且无严重渗漏发生。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38  相似文献   

2.
2007-03/2008-12东莞市人民医院骨科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2例,平均年龄71岁,其中女性患者8例。共计19处椎体压缩性骨折。每例患者依次使用体位与球囊进行复位。手术前患者站立侧位骨折椎影像与患者过伸位X射线片相比较。随后患者进行单侧球囊后凸成形术。应用X射线片评估体位治疗与椎体后凸成形恢复椎体高度的百分比。在椎体中部所获得椎体高度恢复比,通过后伸体位是10.4%(中位数11.1%),而球囊后凸成形为57.0%(中位数62.2%),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01),球囊后凸成形获得额外46.6%的椎体高度恢复。通过手术体位复位,51.2%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有>10%的椎体中部高度恢复,而90.7%的骨折通过球囊后凸成形恢复至少10%的椎体高度(P < 0.002)。虽然试验结果支持通过体位治疗椎体压缩骨折,但在恢复椎体高度方面,球囊椎体后凸成形大于体位治疗4.5倍,并超过80%最终复位。如果恢复椎体高度是最终目的,球囊椎体后凸成形很明显优于单纯体位治疗。  相似文献   

3.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国内外均积累了相当多的临床经验,但尚缺乏循证医学方面的依据。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以及安全性。 方法:搜集国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对比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文献,并追查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至少两位系统评价员做独立文献筛查、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不同意见请第三者裁决。使用统计软件RevMan 5.0完成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经筛选,最后纳入7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包括受试患者398例,其基线情况一致,具有可比性。5篇文献的随访时间为6周,2篇为4周。结果提示,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均是治疗国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且在改善目测类比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改善Cobb角及治疗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方面,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均优于经皮椎体成形(P < 0.001,P=0.05)。因纳入文献和样本量有限,建议进行大样本、长期随访的高质量临床试验,提供更佳循证证据。  相似文献   

4.
背景: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 方法: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单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58例,58个椎体。病变位于T6~L4椎体,以T10~L2胸腰段发生多见。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麻方法,患者俯卧于脊柱外科手术架上,在C臂透视下行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注入骨水泥。 结果:发生骨水泥渗漏8例,骨水泥沿后纵韧带渗漏至邻近椎体后缘1例,椎体外边缘6例,皮下1例,但患者没有临床症状。治疗后脊柱 X射线片显示椎体高度有所恢复,脊柱后凸畸形改善。所有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疼痛缓解率100%,视觉模拟评分、后凸角度、活动能力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 05),治疗后6个月与随访结束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 05)。 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能够明显缓解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导致的疼痛,并可以部分恢复椎体高度和脊柱后凸畸形,有利于改善脊柱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09.47.040  相似文献   

5.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目前常用的注射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增强剂可达到增加椎体强度、稳定椎体、止痛的目的,但其组织相容性差,无生物降解性,容易造成使临近椎间盘或椎体发生变性、甚至骨折。 目的:观察注射型磷酸钙人工骨椎体后凸成形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 方法:选择2007-12/2010-0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外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20例,均采用经双侧椎弓根球囊扩张注射型磷酸钙人工骨行椎体后凸成形固化治疗。手术前后行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胸(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及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检测。 结果与结论:术后病椎前缘椎体平均高度较术前平均高度恢复(3.38±1.44) mm (P < 0.05)。术后Cobb角较术前平均恢复(7.63±2.52)° (P < 0.05),后凸矫正率为(38.90±11.28)%。术后3d及3周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 0.01)。说明经双侧椎弓根球囊扩张注射型磷酸钙人工骨行椎体后凸成形可以有效增加椎体强度、稳定椎体、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术自应用临床以来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效果,但是术后邻近椎体发生骨折时有报道。从生物力学角度来分析邻近椎体发生骨折的可能原因具有重要价值。 目的:以有限元方法观察椎体后凸成形术对相邻椎体生物力学的影响,分析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原因。 方法:利用MIMICS软件对1例T12压缩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前后的CT图片进行预处理,后导入ABAQUS软件中建立T10~L2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置0.3,1.0 ,4.0 MPa三种轴向载荷进行生物力学分析,观察不同载荷下模型整体及各部分的Von Mises应力,重点评价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折相邻椎体生物力学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成功建立了椎体后凸成形术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当轴向压力以0.3,1.0,4.0 MPa增加后,椎间盘、软骨终板和椎体整体的应力也成比例增加。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脊柱胸腰段各部位的应力开始重新分布,增强椎体(T12)的相邻椎间盘(T11~12、T12~L1)及相邻终板(T11下终板、L1上终板)的应力增强区域增加;T12相邻椎体(T11,L1)所受最大应力明显增加,但远端椎体(T10,L2)的最大应力明显减少。提示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引起上下相邻椎体继发骨折可能与术后生物力学行为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后相邻椎体新发骨折的发生率为2.4%~23%,并且6个月内2/3骨折发生于邻近椎体,其原因是骨质疏松的发展,还是骨水泥强化的结果,目前存有争论。 目的: 应用脊柱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生理载荷作用下,椎体后凸成形后相邻椎体终板的应力变化与相邻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老年骨质疏松女性胸腰椎CT扫描资料,利用一系列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构造相对应的T12-L1-L2骨质疏松性椎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L1椎体为楔形压缩骨折椎体(前缘高度较正常降低60%),模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模型,复位骨折椎体(L1椎体高度较正常降低10%,代表骨折椎体复位),在L1椎体内置入2个对称的圆柱体PMMA骨水泥块共约4 mL。分析轴向压缩、前屈和后伸3种加载状态下正常椎体、手术前后相邻椎体的应力变化情况。 结果与结论:与正常椎体比较,L1压缩性骨折模型和椎体后凸成形后模型相邻椎体终板最大应力值分别增高76%和27%;椎体后凸成形模型后部结构的应力水平较正常椎体平均增加13.2%,其中椎弓根增加4.5%,峡部增加6.15%和关节点增加25.6%。与 L1椎体压缩性骨折模型相比,L1椎体后凸成形后椎弓根、峡部和关节突应力均有所降低。结果说明椎体后凸成形后,T12椎体下位终板和L2椎体上位终板的应力值在各种状态下均较正常椎体增加,应力增加可能导致终板骨折可能性增加,进而导致相邻椎体骨折的风险性增加,这一观点尚需进一步研究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