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四环素诱导表皮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为研究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非特异性耐药机制建立细菌筛选方法,并研究其耐药特点及遗传稳定性。方法 使用高浓度四环素作诱导剂,分步诱导敏感表皮葡萄球菌产生高耐突变株,并从中选择对环丙沙星和司帕沙星耐药菌株。结果 经过4 步四环素诱导突变后,获得的突变株对四环素的M IC增加了500 倍,这些菌株中约有1/3 对环丙沙星和司帕沙星中度耐药,MIC比亲代株增加了60 倍。子代菌与亲代菌相比主要生化反应无改变,连续传代培养证明突变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药性可稳定遗传。结论 采用四环素诱导突变的方法可使细菌获得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性,提示用其它抗菌药物治疗感染失败的患者换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氟喹诺酮类(FQ)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的防耐药变异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 方法肉汤法富集1010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54株,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分别测定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帕珠沙星和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及MPC,并计算MIC90、MPC90. 结果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帕珠沙星和环丙沙星对42株环丙沙星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的MPC90值,分别为0.5 μg/ml、0.5 μg/ml、4 μg/ml 和8 μg/ml,细菌耐药选择指数(MPC90/MIC90比值)分别为4、4、16和16;对12株环丙沙星耐药而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的MPC90值均为16 μg/ml,MPC90/MIC90比值均为8. 结论对环丙沙星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限制耐药突变株选择的能力优于帕珠沙星和环丙沙星;结合药代动力学参数,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单药能有效限制耐药突变株的选择,而环丙沙星则容易选择出耐药突变株;而对环丙沙星耐药但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单药则不能限制耐药突变株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菌株来源于2013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348株,排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分离出的重复病原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07年标准计算分离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值(MIC)。筛选出耐药菌株,加入7种常用抗菌药物,测定其他抗菌药物对喹诺酮类耐药菌株的药敏情况。提取耐药大肠埃希菌株的DNA,加入适宜引物,进行扩增,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在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为喹诺酮类非敏感菌株87株占25.00%,87株喹诺酮类非敏感菌株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50.00%。大肠埃希菌中gryA耐药基因的突变主要发生于低水平的MIC耐药菌株,而parC和PMQR的耐药基因均主要发生在MIC值在4~8μg/ml、16~64μg/ml两个浓度区间的耐药菌株。gryA基因S83L、D87N两个位点,及gryC基因的S80I、A108V两个位点的突变情况在MIC值各个范围内突变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非敏感的大肠埃希菌对很多其他的抗菌药物也具有耐药性,大肠埃希菌中的耐药基因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MIC值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临沂市人民医院2016-2017年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CLSI 2016年版、2017年版标准,用WHONET 5.6软件,回顾性分析了2016-2017年该院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2年间全院共分离出病原菌1994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4.7%,主要以大肠埃希菌(17.3%)、肺炎克雷伯菌(13.2%)、铜绿假单胞菌(9.2%)、鲍曼不动杆菌(7.3%)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占30.8%,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8.4%)、肺炎链球菌(6.4%)和表皮葡萄球菌(4.1%)为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多粘菌素、碳青霉烯类、酶抑制剂复合剂的耐药率多低于5%;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未发现对多粘菌素B耐药的菌株,对替加环素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大都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多产β-内酰胺酶,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严重,目前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而对其他抗菌药物大都敏感。结论 近2年该院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增长迅速,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极为严重。多重耐药性细菌仍然是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医院应加强对细菌的监测,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5.
常见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9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细菌基因突变积累的结果。抗菌药物压力起筛选耐药优势菌的作用,是细菌耐药性发生的主要源动力。一种抗菌药物的使用可造成对其他药物耐药性的共选择,一种细菌可通过多种机制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整合子作为细菌捕获和表达基因的可移动遗传元件,能编码整合酶、负责基因重组、介导细菌遗传物质迁移的基因转位,为细菌提供了一种适应抗菌药物环境压力的机制[1]。质粒的交换、转座子的转座作用、整合子及其他一些机制都有利于耐药基因在不同质粒或质粒与染色体间移动交换导致细菌单药耐药、多重耐药,垂直传代、多菌种播散,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菌精症患者细菌分布及耐药性,为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不育患者精液常规白细胞数量〉7X10^6/ml30例行精液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分析精液中细菌种类与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比率。结果27例患者精液细菌培养阳性。发生率最高的细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此三种细菌药敏分析结果显示,表皮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唑林耐药率为1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为100.0%,木糖葡萄球菌只对万古霉素和利福平敏感,其余耐药。所有检出菌均对万古霉素和利福平敏感。结论精液中细菌对常见的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细菌培养对临床指导用药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海玉  蔡震  杨娟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4):4643-4645
[目的]对医院常见致病菌进行消毒剂药敏试验,对耐药菌株进行质粒特征分析,为消毒剂规范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在泰州地区5所医院的各类环境、高危科室、使用中消毒剂进行采样,在样品中分离和鉴定4种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选择分离得到的菌株,在常用高中低效消毒剂内分别选取1种(84、碘伏、醋酸氯已定),测定消毒剂对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确定耐药菌株。对消毒剂耐药菌株提取质粒,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进行质粒特征分析,并以相应的标准菌株作比较。[结果]分离4种致病菌共9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对碘伏、醋酸氯已定未发现抗药性产生;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对84未发现抗药性产生;分离出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84已经产生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84抗性株与敏感株质粒特征比较显示两者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医院消毒剂使用不合理,尤其是高效消毒剂滥用,可致使医院菌株对常用消毒剂产生抗药性,抗药机理与细菌耐药质粒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临床常见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近6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4种常见细菌2789株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药敏结果作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率均有逐年上升趋势;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最为显著,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次之。认为,临床常见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上升迅速,形势严峻;有指征地合理使用该类药物、适时启用新一代喹诺酮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泛耐药和全耐药临床分离株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作为治疗多药耐药菌感染最后的选择之一的半合成四环素类药物替加环素的耐药性也随之出现,外排泵表达上调及质粒介导传播耐药基因等机制已被报道。依拉环素是一种人工合成构建四环结构的新型四环素类药物,可避免很多革兰阴性菌中经典四环素耐药基因的影响,并且具有较好的对病原体的体外抑制活性,但一些临床分离株对依拉环素的耐药性仍然是存在的。因此对依拉环素耐药性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全面的阐述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便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其做进一步的探究,帮助临床加强对依拉环素耐药的监测和防控以防止其耐药性的传播,并探索出对依拉环素耐药菌株感染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中是否存在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机制.方法 收集2010年1-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分离的无重复铜绿假单胞菌256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最低抑菌浓度(MIC),应用PCR方法扩增PMQR基因qnrA、qnrB、qnrC、qnrD、qnrS、aac(6')-Ib-cr、qepA,并对PCR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分析以确定基因亚型.结果 25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株和敏感株分别为65株和180株,MIC50和MIC90分别为0.5 μg/ml、16 μg/ml;全部菌株中只有1株检测到qnrA基因,其PCR阳性产物经测序证实为qnrA1亚型,环丙沙星对该菌株的MIC为2μg/ml;未检测到qnrB、qnrC、qnrD、qnrS、aac(6′)-Ib-cr和qepA基因.结论 国内首次从铜绿假单胞菌中发现qnrA1基因,该耐药基因介导细菌对环丙沙星低水平耐药,PMQR尚未成为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蚊虫是重要的医学昆虫,可以通过叮咬传播疾病(例如疟疾、丝虫病、登革热等),其行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由于长久以来大量、广泛地使用杀虫剂,使蚊虫抗性日益严重.蚊虫的抗性机制主要有靶标抗性(包括神经轴突钠离子通道、乙酰胆碱酯酶和γ-氨基丁酸受体氯离子通道的突变)和代谢抗性(包括非特异性羧酸酯酶、细胞色素P450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增加)两方面.现对这些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试图全面了解大量、广泛使用杀虫剂之后蚊虫抗性产生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2.
In 1999, Wisconsin initiated an educational campaign for primary care clinicians and the public to promote judicious antimicrobial drug use. We evaluated its impact on clinician knowledge and beliefs; Minnesota served as a control state. Results of pre- (1999) and post- (2002) campaign questionnaires indicated that Wisconsin clinicians perceived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requesting antimicrobial drugs (50% in 1999 to 30% in 2002; p<0.001) and in antimicrobial drug requests from parents for children (25% in 1999 to 20% in 2002; p = 0.004). Wisconsin clinicians were less influenced by nonpredictive clinical findings (purulent nasal discharge [p = 0.044], productive cough [p = 0.010]) in terms of antimicrobial drug prescribing. In 2002, clinicians from both states were less likely to recommend antimicrobial agent treatment for the adult case scenarios of viral respiratory illness. For the comparable pediatric case scenarios, only Wisconsin clinician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from 1999 to 2002. Although clinicians in both states improved on several survey responses, greater overall improvement occurred in Wisconsin.  相似文献   

13.
202例肺结核患者痰培养阳性菌株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某市胸科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分离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该院2003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所有新发和复治的肺结核病患者痰标本分离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和利福平的敏感性。结果4年间202例住院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为39.11%(79/202),总耐多药率为10.89%(22/202)。初始耐药率为35.11%,获得性耐药率为46.48%。获得性耐多药率16.90%,明显高于初始耐多药率7.63%(χ2=4.08,P=0.049)。2004年度获得性耐多药率36.36%,明显高于初始耐多药率5.66%(χ2=5.95,P=0.02);2006年获得性耐多药率与初始耐多药率相同,均为13.51%。复治患者对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均显示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47.89%、46.48%、36.62%,复治患者耐多药率为35.21%;初治患者单耐药率和多耐药率均为16.03%。结论耐药和耐多药肺结核病疫情严重,特别是初始耐药和耐多药结核病,故有效控制耐药结核病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医院多药耐药(MDR)菌的检测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自2008年1~12月分离得到的菌株用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6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AU)中,共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3株,检出率65.2%;62株肠球菌属中,共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7株,万古霉素中介肠球菌2株,检出率14.5%;112株大肠埃希菌(ECO)中,共检测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52株,检出率46.4%;52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出产ESBLs22株,检出率42.3%;16株阴沟肠杆菌中,检出产ESBLs9株,检出率56.3%;12株鲍氏不动杆菌中,产ESBLs8株,检出率66.7%;44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产ESBLs11株,检出率25.0%;其他5株细菌中检出产ESBLs3株。结论调查结果表明,MRSA、VRE、产ESBLs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严重,因此,加强对多药耐药菌的检测及耐药性监测,对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苏州市德国小蠊抗性及其消退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苏州市德国小蠊抗性现状及抗性消退情况,为城市蟑螂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药膜接触法。结果苏州市德国小蠊对敌敌畏的抗性系数大于66.85,对残杀威、氯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抗性系数分别是1.20、5.66、5.14和5.10。经2年正常培养后,德国小蠊对后4种药物的抗性消退率分别为82.75%、76.26%、76.68%、87.77%。结论苏州市德国小蠊对残杀威敏感,敌敌畏产生高抗性,对另外3种药物产生一定程度抗性。2年后,抗性消退70%以上。  相似文献   

16.
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和leptin抵抗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在肥胖形成的过程中Leptin抵抗和胰岛素抵抗何时出现及其因果关系。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20按体重随机分为基础对照和肥胖2组,喂养5周,每周末称重,采尾血测定血糖、胰岛素和Leptin。结果:肥胖组体重、血糖、胰岛素和Leptin均高于基础对照组。在肥胖形成的过程中Leptin抵抗的发生先于胰岛素抵抗。肥胖组Leptin抵抗首先出现在第2周末而胰岛素抵抗出现在第3周末,推测Leptin抵抗是胰岛素抵抗的原因。结论:肥胖是糖尿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岳阳市近两年一线抗结核药的耐药状况,为耐药结核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岳阳市2009年1月-2010年12月就诊的结核患者,临床分离株培养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的菌株采用绝对浓度法进行一线抗结核药: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耐药性检测,分析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情况。结果 205例结核患者中,总耐药率和总耐多药率分别为32.7%、18.8%;初始耐药率和获得性耐药率分别为21.3%、63.6%;获得性耐多药率38.2%,明显高于初始耐多药率10.7%。结论岳阳市结核耐药状况仍然比较严重,应进一步加强耐药结核的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某院近3年鲍氏不动杆菌(ABA)临床感染分布和耐药性.方法 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系统,对688株ABA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分离ABA688株,其中80.96%来自痰标本;ABA科室分布主要为ICU和儿科;该菌对阿米卡星敏感率最高为83.66%,对美罗培南、美洛西林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40.31%、40.30%和38.44%,对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均<35.0%.结论 ABA感染以ICU和儿科最常见,其耐药现状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院感部门采取多重耐药菌感控措施及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5年9月本院多重耐药细菌的目标性监测资料,统计学分析采用WHONET 5.6和Excel。 结果 临床共分离鉴定病原菌7 391株,多重耐药菌1 548株,检出率为20.94%,其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8.81%)、产ESBLs大肠埃希菌(24.61%)、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14.53%),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2.79%)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2.22%);多重耐药菌株主要分布在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和神经内科,共计1 006株,占64.99%;在检出多药耐药菌株标本中,痰占52.95%,尿液占16.69%。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71.4%,对其余抗生素耐药率均高于86.7%;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53.6%,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3.0%;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为47.5%;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12.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6.5%,66.1%和60.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13株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 结论 多重耐药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综合医院应积极主动进行预防和控制,加强抗生素的管理及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肥胖青少年与正常青少年在血糖、血脂等方面的差异,为对青少年肥胖的发生、发展施行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汕头市随机抽取的400例青少年,将体重指数(BMI)≥25kg/m2的青少年纳入肥胖组(300例),BMI为18.5~23.0kg/m2的纳入健康组(100例),抽取静脉血检测两组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瘦素的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肥胖组的FINS、TG、HOMA-IR以及瘦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而两组FBG和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青少年存在胰岛素抵抗和瘦素抵抗,并且具有潜在的糖脂代谢异常的代谢综合征的改变,这可能是青少年2型糖尿病发病率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