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hs—CRP)蛋白的浓度,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关系。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4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165例健康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SAP、UAP、AMI患者血清的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的浓度。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随机方差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平均浓度在正常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依次增高,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比正常人血清浓度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高低可反映冠心病患者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分析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观察心血管疾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脂的关系。方法:测定了148例健康人群及4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21例稳定性心绞痛(SCHD)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TG、TCHO、HDL-C、LDL—C)水平。结果:得出Hs-CRP浓度在AMI组升高教多,UAP组次之;Hs-CRP与TG至正相关关系,与HDL-C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表明Hs-CRP可辅助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签别诊断,与TG及HDL-C联合动态观察,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及判断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不同病变程度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收集冠心病患者60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治疗前和服用氟伐他汀8周后的血脂和CRP,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氟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CRP均有明显降低作用,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升高,治疗前后TC,LDL-C,HDL-C变化值均与CRP无关。结论他汀类药可能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抑制炎性活动,以及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的非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10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和10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冠心病(CHD)患者血浆hs-CRP水平,CHD组中单支病变32例,双支病变46例,三支病变24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结果hs-CRP水平在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依次增高;SAP组、UAP组、AM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在冠心病组中,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以及三支病变组中hs-CRP水平也依次增高,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血中hs-CRP浓度的升高与冠脉病变的程度有着密切相关,对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预测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收集76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8例;对照组24例。所有患者均用Bac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血脂等指标,用ELISA法测定TNF-α,采用乳胶凝集反应法测Hs-CRP。结果 SAP组、UAP组及AMI组Hs-CRP和TNF-α浓度均升高,高于对照组;各组Hs-CRP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AP组、AMI组TNF-α浓度显著高于SAP组。结论 冠心病患者Hs-CRP、TNF-α等炎症因子的水平明显增高,随着冠状动脉病变加重,CRP、TNF-α也逐渐增高,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董淑娟 《中原医刊》2011,(17):90-92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入选7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其中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ox—LDL和高敏C一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结果ox—LDL、hs—CRP浓度在UAP和NSTEMI组中显著高于SAP组(P〈0.01)。结论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ox—LDL和hs—CRP浓度明显升高,可能与ACS的发生有关,是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Ⅰ(cTnⅠ)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cTnⅠ,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共检测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同时检测50例健康人群做对照。结果 SAP组的cTnⅠ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UAP组、AMI组的cTnⅠ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不同类型的CHD患者中cTnⅠ和hs-CRP浓度比较,AMI组UAP组〉SAP组p〈0.01。结论 cTnⅠ为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hs—CRP为心肌损伤的敏感性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CHD以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冠心病(CUD)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患者6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另外对照组18例。应用快速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血清CRP浓度。结果:AMI的CRP浓度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UAP的CRP浓度高于SAP组和对照组;SAP的CRP浓度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CRP与CHD特别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RP浓度越高冠脉损伤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8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稳定型心绞痛(SAP)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9例,冠脉造影正常15例。应用ELISA方法测定各组空腹血浆抵抗素、IL-6、血脂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SAP组、UAP组及AMI组血浆抵抗素水平依次增高(F=101.39,P〈0.05)。冠心病患者抵抗素水平与IL-6、apo-B和血糖呈正相关(r分别为0.90,0.29,0.49,P均〈0.05),与HDL-C、apo-A1呈负相关(r分别为-0.37,-0.32,P均〈0.01)。结论:抵抗素可能通过参与炎症反应和影响血脂代谢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 SF)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9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病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检测三组患者体内的SF和各项血脂指标(包括TG、TC、HDL及LDL),比较不同组间SF和血脂情况的差异,并分析性别与SF水平间的关系。结果三组患者的TG、TC、HDL、LD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AMI组和UAP组的SF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 P <0.05);AMI组和UAP组内男性和女性的S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SAP组男性SF含量明显高于女性( P <0.05)。结论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SF水平有关,可将SF视为心血管急性事件的预警信号。通过监测SF水平来达到预防和降低心血管急性事件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阐明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将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同时选择60岁以上体检健康的老年人3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采血后分离血浆,检测血浆Hcy和CRP。结果:老年冠心病各组TC和TG均高于对照组(P<0.05),TG升高呈AMI组>UAP组>SAP组趋势。老年冠心病各组血浆Hcy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冠心病各组之间血浆Hcy和CRP水平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呈AMI组>UAP组>SAP组趋势。结论:老年冠心病与Hcy和CRP水平升高有关,高同型半胱氨基(HHcy)血症和CRP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冠心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同时,血脂异常与HHcy血症和CRP水平升高有关联。随着老年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浆Hcy和CRP水平也增高,可以通过监测血浆Hcy和CRP水平增高程度来预测老年冠心病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管铮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9):65-66,70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脑利尿钠肽(BNP)和D-二聚体(D—D)的水平变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应用及评价。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永州市中心医院1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8例,另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0例及健康对照组42例。对比分析各组CRP、BNP、D—D水平。170例冠心病患者依据冠脉不同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组(n=86)、双支组(n=48)及3支组(n:36),对比分析各组CRP、BNP、D—D水平。17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组,对比分析各组CRP、BNP、D—D水平。结果AMI组CRP、BNP、D—D水平明显高于UAP组,两组均高于SAP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支组CRP、BNP、D—D水平明显高于双支组,双支组也明显高于单支组(P〈0.01)。AMI、UAP、SAP患者心功能异常组的BNP、D—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浆CRP、BNP、D-D水平不仅能评价心功能受损程度,而且有助于早期发现ACS、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血浆脂联素(APN)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AMI患者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采血测定血浆APN浓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浓度。比较4组间血浆APN、LDL-C、TC和TG水平,并比较APN与LDL-C、TG及T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APN水平显著低于UAP组、SAP组及对照组,UAP、SAP组APN水平也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各组中APN水平与LDL-C水平呈负相关(p〈O.05);各组间TG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MI组TC浓度最高,明显高于UAP、SAP及对照组。结论 AMI和心绞痛患者APN水平下降而AMI患者更低,各组脂联素水平与LDL-C水平呈负相关,表明APN可能是冠心病的一种重要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水平比较,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并评价血浆Hp水平在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86例心内科住院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将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9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4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Hp水平,同时检测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不同组患者之间血浆Hp水平的差异。结果SAP组、UAP组、AMI组患者血浆H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Hp平均浓度在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Hp浓度比正常人血清浓度明显升高,血浆Hp可以作为冠心病预测及诊断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联合检测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将108例ACS患者分成三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1例,对照组选取同期住院未发现心血管意外者40例。Hcy采用荧光偏振计术测量,Hs—CRP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定量法测量,BNP采用荧光免疫定量检测。结果ACS患者组的三项参数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AP和SAP组Hcy、Hs—CRP、BNP表达水平兀差异。结论Hey、Hs—CRP、BNP三项指标的高表达与ACS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有助于ACS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6例;按照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复杂病变组78例、简单病变组26例。选择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 AMI组、UAP组、SAP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P<0.05);复杂病变组、简单病变组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杂病变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简单病变组(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密切,联合检测上述3个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和预测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与冠心病病情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1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UAP)22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SAP)19例;另设经CAC排除冠心痛患者1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VE-cadherin浓度,对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损害程度行Gensini评分,并与VE-cadherin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AMI组、UAP组与SAP组中血清VE-cadherin水平均比正常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与SAP组之间血清VE-cadher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可溶性VE-cadherin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43,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中血清VE-cadhefin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相关,而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血清水平在监测冠心病病情方面的作用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118例,按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塞(AMI)组4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36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2例,对照组40例。测定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AMI组、UAP组及SAP组的Hcy和hs-CRP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AMI组、UAP组和SAP组Hcy和hs-CRP水平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Hcy和hs-CRP水平变化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cy和hs-CRP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数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ACS的患者134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4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S-CRP和PA的水平浓度。结果:SAP、UAP、AMI患者的PA逐渐降低,AMI患者的PA水平明显低于SAP和UAP患者(P〈0.01);血清hs-CRP水平逐渐升高,AMI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和UAP患者(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的变化,由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到三支病变,hs—CRP的水平也逐渐升高,PA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hs-CRP和PA水平与AC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尿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取收治的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其中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30例非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将三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尿酸水平进行比较,并各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尿酸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检验后,UAP及SAP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UAP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及SAP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UAP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与S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线相关性分析,UAP组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尿酸水平呈正性相关(r=0.52,P<0.05);SAP组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28,P>0.05)。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尿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两者呈正性相关,对于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