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卵巢癌DNA倍体、p21及p53基因定量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和荧光免疫技术,对39例卵巢癌组织的卵巢癌细胞和9例正常卵巢组织的卵巢细胞的染色体倍体、P21基因和p53基因表达产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在卵巢癌组织中DNA的异倍体率、p21、p53基因蛋白产物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应用FCM定量测定卵巢癌细胞中的DNA倍体、p21及p53基因表达产物,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肠腺瘤癌变过程中p21表达和DNA倍体的关系,寻找一种大肠腺瘤癌变早期诊断和新标志物。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散发性大肠腺癌18例、腺癌26例和23例正常组织进行了p21表达及DNA倍体分析。结果 p21标记率、DNA异倍体检出率在正常大肠粘膜-腺瘤-腺癌的顺序中依次增高,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腺癌的增大,两指标亦趋增高(P〈0.05)并呈同步变化趋势;p21标记率在异倍体腺癌中明显高于二倍体腺癌。结论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21标记率结合DNA倍体分析有助于临床进行大肠脱瘤癌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角化棘皮瘤DNA倍体及p53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角化棘皮瘤(KA) 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通过细胞图像光度术(ICM) 对20 例KA ( 其中10 例为消退期rKA) 和10 例分化型鳞癌( WDscc) 进行DNA 倍体分析, 并作突变型p53 蛋白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8 例KA10 例rKA和7 例WDscc 为二倍体, 余为异倍体。KA 组的平均DNA 含量与WDscc 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 , 但rKA 组明显低于WDscc 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002) 。KA 与WDscc 均出现较多的高倍体细胞( > 5c) 。50 % KA, 10 %rKA 和40 % 的鳞癌表达p53 蛋白, 阳性细胞核在KA 和rKA 中主要分布于基底层及基底上层,而在鳞癌中相对较弥漫。正常皮肤不表达p53 蛋白。结论 KA 具有与鳞癌相似的高DNA 倍体;p53 表达阳性及异倍体细胞等恶性肿瘤的特征, 可能与一些罕见的恶性肿瘤自愈病例类似, 在其病变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整体凋亡机制, 有必要对其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卵巢癌ras癌基因产物p21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峰  苏应宽 《癌症》1998,17(1):24-25
目的:探讨卵巢癌rasp21表达与DNA倍体水平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免疫荧光技术。结果:36例卵巢癌14例rasp21呈阳性表达,rasp21阳性表达与组织分级无关:rasp21阳性表达量在二倍体与异倍体之间有显著性差异;rasp21阳性表达多见于粘液性卵巢癌。结论:rasp21表达量与DNA倍体相关  相似文献   

5.
cyclinD1、p53蛋白及DNA倍体在评价肺癌预后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ing C  Xu J  Zuo L  Liu J  Guo J 《中国肺癌杂志》2001,4(4):287-289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蛋白D1(cyclinD1),p53蛋白,DNA倍体模式在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方法检测40例肺癌组织,15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cyclinD1,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细胞核DNA倍体模式。结果 肺癌中cyclinD1,p3蛋白表达阳性分别为62.5%,(25/40),75%(30/40),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1),异倍体率为77.5%(31/40),clclinD1,p53蛋白过表达及DNA倍体与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存活时间有关。结论 cyclinD1蛋白,p53蛋白,DNA倍体在评价评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上更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同部位结直肠癌DNA倍体与p53蛋白表达的差异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53基因突变是结直肠肿瘤最常见的基因学改变之一,参与调节细胞增殖和基因不稳定性,其能否引起肿瘤细胞DNA含量异常目前尚不清楚。我们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直肠癌标本DNA倍性和p53蛋白表达,旨在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及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和预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卵巢恶性肿瘤DNA倍体、异倍体和异质性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FCM流式细胞术,对20例卵巢恶性肿瘤、20例卵巢良性肿瘤、10例正常卵巢组织进行了DNA倍体、异倍体和异质性的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卵巢恶性肿瘤DNA异倍体、异质性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死亡率明显高于卵巢恶性肿瘤DNA二倍体、同质性患者(P<0.01)。卵巢恶性肿瘤DNA二倍体、同质性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明显长于卵巢恶性肿瘤DNA异倍体、异质性的患者(P<0.01)。结论 卵巢恶性肿瘤DNA倍体、异倍体和异质性的测定是判断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肠癌转移与p53基因突变及染色体倍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特异合成引物对p53基因7-8外显子进行PCR扩增,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和银染技术,检则22例大肠癌手术标本p53基因的突变;用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其染色体的倍性。结果:在有淋巴结转移10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者占6例(60%);在无淋巴结转移的12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者占1例(8.3%)。在有p53基因突变的7例大肠腺癌中异倍体者6例(85.7%);无p53基因突变的15例大肠癌中异倍体者6例(40%)。在有淋巴结转移的10例大肠癌中,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者5例(50%);无淋巴结转移的12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者1例。结论:大肠癌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DNA倍体和端粒酶活性与FIGO病理分期、病理分级、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45例上皮性卵巢癌进行全面准确的FIGO病理分期,通过流式细胞术对癌细胞进行DNA倍体检测,采用改进的银染TRAP法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与DNA倍体含量比较:G2与G3比较异倍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期 Ⅱ期与Ⅲ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与端粒酶活性比较:病理分级与端粒酶活性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5),二者存在正相关。临床分期与端粒酶活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二者存在正相关。盆腹腔淋巴结转移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比较:G2与G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期 Ⅱ期与Ⅲ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必须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期探查,其癌组织的DNA倍体、端粒酶活性与FIGO病理分期、病理分级、盆腹腔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正相关。DNA异倍体和端粒酶阳性是判断卵巢癌恶性程度及其预后的客观指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谢丹  王海军  文剑明  陶瑜  张萌  陈明振  钟思陶 《癌症》2001,20(10):1038-1042
目的探讨原发与复发性成胶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分子遗传学差异。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学方法对32例广东籍成胶质细胞瘤hMSH2,hMLH1和p53蛋白表达及DNA倍性进行检测,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2例成胶质细胞瘤患者的DNA倍性与p53的表达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23例非整倍体DNA含量的肿瘤中,有20例(87.0%)出现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在原发与复发性成胶质细胞瘤中,肿瘤的DNA含量和p53蛋白表达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复发性成胶质细胞瘤中,有87.5%(14/16)出现了p53蛋白的过度表达,93.8%(15/16)为非整倍体的DNA含量;而原发性成胶质细胞瘤,则有56.3%(9/16)呈p53表达正常表达,50.0%(8/16)是二倍体或近二倍体DNA含量。另外,丢失了hMSH2蛋白的2例成胶质细胞瘤,全部是复发性的肿瘤,均呈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和非整倍体的DNA含量。结论广东籍成胶质细胞瘤患者的发病年龄明显低于欧美人。绝大多数的复发性成胶质细胞瘤是沿染色体不稳定性(Chromosomal  相似文献   

11.
尿路上皮肿瘤rasp21和p53蛋白和DNA含量的流式细胞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rasp21和P53表达和DNA倍体异常与尿路上皮肿瘤发生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52例尿路上皮肿瘤rasP21和P53蛋白和DNA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论:DNA倍体异常、rasP21和P53的共同表达参与尿路上皮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p21、p185、p53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as、neu、p53基因在肿瘤演进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链蛋白生物素免疫组化法(LSAB)检测了ras、neu、p53基因产物p21、p185、p53蛋白在卵巢浆液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三种蛋白在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肿瘤组织中阳性率呈递增趋势,联合表达率亦呈递增趋势,差异显著(P<0.05),p21表达与患者生存期有关,过度表达组低于非过度表达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p21、p185、p53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该肿瘤的诊断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Using the poyl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analysis, p53 gene mutations were examined in 24 cases of ovarian tumor including 14 ovarian carcinomas and 2 borderline cases of common epithelial type, 7 germ cell tumors, and one stromal tumor. Abnormal bands indicating mutations were detected in 12 (50%) of the cases examined, being present most frequently in common "epithelial" ovarian carcinoma (71%, 10/14). One case each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riginating in a dermoid cyst and anaplastic dysgerminoma were positive for mutation. Direct sequencing confirmed 12 mutations and revealed G→A and G→C nucleotide changes in 5 and 3 cases (42% and 25%), respectively. The mutation was localized at the CpG site of the gene in 3 cases. Immunohistochemical examination of p53 protein in 21 cases and DNA flow-cytometrical analysis in 17 cases were also performed. Nuclear accumulation of the p53 protein and DNA aneuploidy pattern were detected in 11 (52%) and 9 (53%) cases, respectively. These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53 gene mutation ( P <0.01 and P <0.05, respectively; Fisher's exact test). Neither mutation of the p53 gene, nuclear accumulation of p53 protein nor DNA aneuploidy was detected in borderline cases of common "epithelial" type, typical dysgerminoma and immature teratoma.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p53 gene mutation, nuclear accumulation of the protein and the DNA aneuploidy pattern are events occurring almost simultaneously in the progression of ovarian tumors, and that p53 abnormalities seem to be correlated with a high grade of malignancy.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组织中p21cip1/WAF、p53表达及HPV-16感染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食管癌发生原因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食管癌组织中p2 1cip1/WAF、p5 3蛋白表达水平 ,同时检测HPV 16。并与正常食管上皮和癌旁非典型增生上皮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9例正常食管鳞状上皮中有 8例p2 1cip1/WAF阳性 (88.89% ) ,明显高于食管癌组织 (4 8.72 % ,19/3 9) ;非典型增生中其阳性率 (74.19% ,2 3 /3 1)介于两者之间 ,非典型增生者其阳性率与食管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χ2 =3 .669,P >0 .0 5 ) ,但表达强度明显强于食管癌 (χ2 =7.40 3 ,P <0 .0 1) ;正常上皮中 p5 3表达均阴性 ,食管癌组织中p5 3阳性率 (64 .10 % )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上皮 (3 5 .48% ) ,P <0 .0 1;正常食管上皮中HPV 16均阴性 ,3 9例食管癌有 13例表达阳性 (3 3 .3 3 % ) ,与非典型增生 (9.68%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χ2 =3 .3 73 ,P >0 .0 5 )。结论 食管癌患者可发生HPV 16感染 ,食管癌发生与 p5 3基因突变以及 p2 1cip1/WAF表达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DNA含量及倍体分布与HSV-tk基因治疗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50例涎腺良性多形性腺瘤DNA含量和倍体分布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应用腺病毒介导的HSV-tk基因分别转染培养中良性及交界性多形性腺瘤细胞;RT-PCR方法检测基因表达;四唑蓝比色(MTI)法测定HSV-tk系统对二倍体及异倍体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10例正常涎腺组织皆为二倍体;涎腺良性多形性腺瘤异倍体率20.0%;30岁以下年龄,病程在2年以内及瘤体直径>5cm者异倍体率明显增高(P<0.05).二倍体肿瘤细胞转染HSV-tk/GCV基因后3、5天,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8.3%和37.7%.异倍体肿瘤细胞转染HSV-tk/GCV基因后3、5天,细胞存活率分别为27.6%和27.2%,二者细胞存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涎腺多形性腺瘤异倍体检出率与患者的年龄,病程及瘤体直径有密切关系;2)HSV-tk/GCV在治疗后的3、5天对异倍体肿瘤细胞杀伤作用明显高于二倍体肿瘤.  相似文献   

16.
p53和p21基因蛋白表达与胃癌侵袭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68例胃癌中癌细胞p53和p21基因蛋白表达与癌细胞侵袭力的关系。结果表明:68例胃癌中有36例p53基因蛋白染色阳性(52.9%),48例p21基因蛋白染色阳性(70.6%);浸润于浆膜层和肌层的癌细胞p53蛋白染色的阳性程度明显高于粘膜层癌细胞(P<0.05);浸润性生长的癌细胞中p53和p21蛋白阳性程度均明显强于膨胀性生长的癌细胞(P<0.05);淋巴结转移病例的癌细胞其p53和p21蛋白染色阳性率(分别为54.3%和73.9%)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分别为50.0%和63.6%)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原发癌p53蛋白阳性强度与转移癌正相关(γ=0.68,P<0.01)。结果提示:p53和p21基因蛋白染色阳性程度较高的胃癌细胞具有较强的侵袭力。  相似文献   

17.
抑癌基因p53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p53基因在胃癌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探索p53基因异常表达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使用抗p53蛋白单克隆抗体DO-7,对99例人胃癌组织p53的表达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48例胃癌组织p53基因表达阳性(49%)。p53基因表达与胃癌的大体类型、分化工、淋巴结转移等指标均无明显关系。在10例不典型增生的癌旁组织中,2例呈阳性反应;在4例有肠上皮化生的癌旁组织中及其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p53基因表达与辅助化疗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乳腺癌p53基因表达与辅助化疗的近期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S-P法对108例乳腺癌做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型乳腺癌中p53基因的表达及与术前化疗疗效的关系,并进行临床相关因素分析。术前化疗采用CMF方案(CTX600mg/m^2,静脉推注,第1天和第8天;MTX300mg/m^2,静脉推注,第1天和第8天;5-Hu5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和第8天)1个疗程化疗后,进行手术。结  相似文献   

19.
胃癌患者p53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应用限制性内切酶HpaⅡ和MspⅠ酶切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组织DNA,经PCR扩增p53基因第5外显子,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其电泳图谱,比较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组织p53基因第5外显子特定序列5′-CCGG-3′位点甲基化差异。结果显示:15例胃癌组织中12例p53基因第5外显子出现高甲基化状态,而10例正常胃组织为低甲基化状态,结果提示,p53基因高甲基化状态与胃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