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中剂量环磷酰胺为主联合化疗加单一剂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方法31例患者接受中剂量环磷酰胺2.2g/m2(1.8~3.0g/m2)联合鬼臼乙叉甙(Vp16)600~800mg(CE方案)或阿糖胞苷(AraC)1.0~2.0g/m2(CA方案)化疗。预处理后,予以回输所采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观察造血重建情况。结果动员所需时间(化疗开始至采集的平均时间)为(13.5±2.0)d,采集次数为(2.9±1.0)次,WBC最低值为(0.95±1.0)×109/L,GCSF开始给药时间为第(8.6±2.0)天,持续应用平均(7.4±2.0)d,采集到的单个核细胞数为(5.53±2.54)×108/L,CD34+细胞数为(9.46±7.24)×106/L,粒单核细胞集落数为(46.02±70.58)×104/L。全部移植患者造血功能均获满意重建。结论中剂量环磷酰胺为主联合化疗(CE/CA)加单一剂量GCSF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动员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正>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不可治愈。大剂量化疗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提高患者疾病缓解率和生存期~([1-2])。环磷酰胺(CTX)是一种烷化剂,广泛用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造血干细胞动员和预处理治疗~([3])。然而,CTX治疗过程中会引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联合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体内净化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初步疗效。【方法】对5例难治性SLE患者进行APBSCT同时联合使用ATG体内净化去除淋巴细胞。采用环磷酰胺(CTX)4g/m2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μg/(kg.d)动员患者的外周血干细胞,然后予CTX50mg/(kg.d)×4d预处理后回输保存的外周血干细胞,回输前予ATG(猪)20mg/(kg.d)×2d,回输中位单个核细胞(MNC)4.28×108/kg,中位CD34 细胞2.48×106/kg,回输后予ATG(猪)20mg/(kg.d)×2d行体内净化。移植后口服泼尼松5~10mg/d维持治疗。【结果】5例患者移植后造血均恢复顺利,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于中位时间 9d>0.5×109/L,血小板于中位时间 10d>20×109/L。干细胞动员过程中有3例患者出现疾病活动,加用泼尼松后控制。所有患者均于移植后1个月左右皮疹及关节疼痛逐渐消失,SIEDAI降至5分以下,尿蛋白减少或消失。移植后3个月复查自身抗体滴度下降。中位随访至移植后6.5个月,造血功能恢复良好,病情处于持续缓解状态。【结论】APBSCT联合ATG体内净化是治疗难治性SLE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要注意在移植过程中有感染和疾病活动的可能,长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CHOEP方案对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序贯化疗联合双次移植的远期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对5例复发、难治中高度恶性淋巴瘤在双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联合序贯大剂量CHOEP方案的临床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动员方案为CHOEP联合G-CSF5μg/(kg.d),两次移植预处理均为大剂量CHOEP,第二次移植与第一次移植的中位间隔时间为9(5~31)周,两次移植回输单个核细胞数(MNC)分别为3.05(1.91~4.14)×108/?和3.55(2.23~6.0)×108/?;CD34 细胞分别为4.11(2.59~4.94)×106/?和5.70(2.77~-10.6)×106/?;CFU-GM分别为2.97(2.01~4.54)×105/?和2.44(1.78~2.9)×105/?。研究结果表明,回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后,所有患者的造血均快速重建,中性粒细胞(ANC)≥0.5×109/L时间为10(8~12)天和10.5(9~12)天,血小板≥20×109/L分别为11(10~14)天和12.5(10~15)天。双次移植后5例次并发Ⅲ-Ⅳ度口腔粘膜炎,无肝肾功能损害,无移植相关死亡。随访时间46(9~88)月,4例存活,其中3例无病生存,总体生存率80%,无病生存率60%。结论:双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序贯大剂量CHOEP化疗方案是治疗复发、难治中高度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手段,动员方法简便安全,预处理方案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没有与供者HLA配型相合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来说,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评价比较单次与两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肿瘤的效果。方法:①实验对象:选取1988~2001年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50例患者,对本实验均知情同意。其中两次自体移植25例(两次骨髓移植3例、两次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1次骨髓移植 1次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21例),单次自体移植125例(骨髓移植44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8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7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2例,霍奇金淋巴瘤10例。②实验方法:应用化疗使白血病患者在移植前达到完全缓解,淋巴瘤患者要求移植前至少骨髓中没有肿瘤累及。动员化疗方案原则上采用对相应肿瘤有效的联合化疗方案,并适当增加剂量。骨髓移植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回输单核细胞中位数分别为2.68×108/kg,4.20×108/kg。115例患者采用环磷酰胺/全身放疗方案,35例患者采用不含全身放疗的高剂量化疗方案。③实验评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5年后血液肿瘤患者的无病存活率。结果:①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69例患者单次移植,5年无病存活率58.0%(40例),复发率29.0%(20例),移植相关死亡率13.0%(9例)。6例患者两次移植,其中1例M5患者复发死亡,5例无病存活。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9例患者单次移植,5年无病存活率34.5%(10例),复发率34.5%(10例),移植相关死亡率31.0%(9例)。14例患者两次移植,5年无病存活率42.9%。③非霍奇金淋巴瘤:18例患者单次移植,5年无病存活率61.1%(11例),复发率16.7%(3例),移植相关死亡率22.2%(4例)。4例患者两次移植,其中1例CR1期患者在首次移植后21个月复发,化疗获得PR后行第2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17个月后复发死亡;其余3例均无病存活。④霍奇金淋巴瘤:9例患者单次移植,5年无病存活率100%。1例患者行两次移植,首次移植前13个化疗疗程未缓解,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达到部分缓解,9个月后行自体骨髓移植后完全缓解,无病存活。结论:①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②自体造血干细胞两次移植5年无病存活率明显优于单次移植效果,可改善血液肿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APBSCT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46例,采用环磷酰胺 阿霉素 长春新硷 泼尼松(CHOP)方案化疗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结果43例获造血重建,完全缓解(CR)26例,占56.52%,部分缓解(PR)17例,占36.95%,1例死于肝静脉闭塞,2例死于严重感染,移植相关死亡率6.52%。结论APBSCT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联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例难治、复发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AHSCT同时联合使用了抗CD20单抗。采用环磷酰胺(CTX)4g/m2 阿糖胞苷(Ara-C)4g/m2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μg/kg/d动员患者的外周血干细胞,然后予去甲氧柔红霉素(IDA)10mg/d×3d 经典BEAM方案预处理后回输保存的外周血干细胞,共回输单个核细胞(MNC)4.36×108/kg,CD34 细胞2.48×106/kg,回输后分别于 1d及 8d予抗CD20单抗375mg/m2行体内净化。结果患者移植后造血恢复顺利,于 15d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0.5×109/L, 18d血小板>20×109/L。移植后1月复查腹腔淋巴结消失。随访至移植后13月,造血功能恢复良好,病情处于持续完全缓解状态,仍在继续随访中。结论AHSCT联合抗CD20单抗是治疗难治、复发B细胞NHL的有效方法之一,有利于清除移植后的微小残留病(MRD),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8.
背景: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造血重建除与疾病本身、预处理方案、移植后支持治疗手段等相关外,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和冻存是影响其移植后造血系统顺利重建的关键因素。目的:观察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经动员、采集和冻存后,重新回输至造血系统的重建情况,并分析影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因素。设计:以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为对象的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对象:选取2000-02/2004-12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8例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年龄16~56岁,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淋巴瘤白血病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多发性骨髓瘤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7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ocyte,中外制药产品,批号N3G31)。方法:①全部病例均采用对肿瘤有效的联合化疗方案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动员。联合化疗方案:白血病患者第1~3天每隔12h给予阿糖胞苷2g/m2,第1~5天给予足叶乙甙200mg/m2或氟达拉宾50mg/m2。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给予阿糖胞苷方案同上,第1~2天给予环磷酰胺1g/m2。淋巴瘤患者第1~2天给予环磷酰胺2g/m2。各类型患者化疗后白细胞降至1.0×109L-1以下时开始进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5μg/(kg.d)皮下注射至采集结束。②当白细胞恢复至(4.0~10.0)×109L-1时开始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单个核细胞计数≥4.0×108/kg或CD34 细胞≥2.0×106/kg时结束采集,经程序降温仪处理置入-196℃液氮中保存,37~40℃水浴解冻。③患者病灶部位行局部照射预处理,200cGy/次,5次/周,连续4周,总剂量40Gy。结束后48h回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55.3±28.7)mL,回输日距采集日平均为(56.5±22.3)d。全部患者于干细胞移植后第1天起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μg/d,至中性粒细胞≥0.5×109L-1时停止。检测冻存前及解冻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锥虫蓝拒染率、单个核细胞计数、粒-单系祖细胞集落数及CD34 细胞百分率。主要观察指标:①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情况。②冻存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存活率及相关指标检测。③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系统重建情况。结果:18例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18例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平均采集时间为化疗后12.6d,采集次数为1.9次,采集第1天白细胞总数为(8.93±1.27)×109L-1,单个核细胞采集率为(138.33±28.61)%。②冻存后18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标本锥虫蓝拒染率与冻存前基本相似[(96.26±1.33)%,(92.75±2.04)%,P>0.05]。解冻后单个核细胞、CD34 、粒-单系祖细胞回收率分别为(91.96±1.37)%,(85.94±0.64)%,(87.69±4.53)%。骨髓瘤患者的单个核细胞采集率、CD34 细胞百分率及粒-单系祖细胞集落数均明显低于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t=2.524~3.268,P<0.05)。③移植后15d,15例患者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1;移植后20d,血小板恢复至≥20×109L-1。化疗疗程>10次的5例患者粒-单系祖细胞生长不良,为(18.67~26.82)×105/kg,其中3例出现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延迟。结论:①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大剂量化疗联合的动员方案可缩短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时间,提高单个核细胞采集率。②移植前化疗次数增多可影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导致造血重建延迟。  相似文献   

9.
观察了大剂量放、化疗加自身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有21例病人接受此治疗。分别用DS(9例)、G-CSF(4例)和CTX G-CSF(8例)动员造血干细胞。17例行大剂量化疗(CVAP方案;其中2例结合TBI);3例为超大剂量化疗(CVB方案),均在给药结束后48小时回输分离细胞;1例单行TLI1次。在移植组21例中可评价的病人19例,其中CR10例(53%),PR7例(37%),SD2例(10%)。1,2,3年实际生存率分别为44%(8/18),27%(4/15),25%(2/8),无病生存者5例(7-49个月,中位生存32个月),1例CR者出院后2个月死于肺部感染,余均死于本病。疗效高于常规化疗组。骨髓抑制是主要的毒副作用,2例在化疗极期死于感染。超大剂量化疗时并发症较严重,骨髓恢复较慢。但全组绝大多数病人均完全度过骨髓抑制极期。结论提示,对于难治性恶性淋巴瘤,大剂量放、化疗结合APBSCT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大剂量化疗的疗效似不低于超大剂量化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例PCNSL临床资料,病理类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经含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的方案或大剂量MTX(3g/m2)化疗4~5周期,每周期化疗期间给予2次腰椎穿刺+鞘内注射,疾病状态达到完全缓解,后进行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igh-dose chemotherapy with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DC/ASCT)巩固治疗。患者1预处理方案为美罗华联合卡氮芥+依托泊苷+阿糖胞苷+注射用美法仑(马法兰)(BEAM),患者2预处理方案为马利兰+噻替哌(TB)。患者1移植后给予腰椎穿刺+鞘注维持治疗,患者2未接受维持治疗。结果患者1移植后无事件生存4年;患者2移植后2年出现疾病复发,再次给予大剂量MTX等治疗,疗效不佳,半年后死亡。结论PCNSL患者经大剂量MTX化疗达到完全缓解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有机会获得长期无病生存;但PCNSL预后差,最好进行移植后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为了解决造血微环境受损导致造血重建延迟或失败这一常见难题,国内外研究开始尝试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2例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采用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5或6个周期。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前取自体骨髓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方案为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处理方案为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足叶乙甙或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脂质体阿霉素、地塞米松。回输单个核细胞2.98×106/kg,3.84×108/kg,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3.8×106/kg,3.96×106/kg。结果与结论:例1移植后10d白细胞下降至最低值,为0.1×109L-1,中性粒细胞为0×109L-1,移植后12d血小板下降至最低值45×109L-1,外周血象恢复正常时间为移植后15d。例2移植后白细胞和血小板低谷时间为移植后5d,外周血象恢复正常时间为移植后9d。移植相关并发症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痔感染,经过相应处理感染控制。结果说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造血重建快,肿块或肿大淋巴结消失,近期疗效可,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过程中护理方法。方法:我科对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实施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并进行超大剂量化疗(HDCT),为此,我们开展全环境保护、层流病房护理、超大剂量化疗护理、干细胞回输护理及移植心理护理。结果:9例患者都恢复造血,全部移植成功,均未发生严重感染,效果显著。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难度和风险较大,通过针对移植的心理、预处理化疗、移植后的抗感染、出血进行护理,可提高移植的成功率,层流病房全环境保护性护理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疾病的疗效。回顾性分析并随访自1992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运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7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56例,霍奇金淋巴瘤16例。预处理方案为:55例患者采用以全身放疗(TBI)联合环磷酰胺为基础,部分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再联合应用足叶乙甙和/或表阿霉素;另外22例患者采用卡氮芥、足叶乙甙、阿糖胞苷、马法兰(BEAM)联合化疗方案。回输CD34+细胞均值为(6.6±4.9)×10^6/kg。结果表明:所有患者均成功重建造血,移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恢复(ANCI〉0.5×10^9/L)平均时间为12±4.4d,血小板恢复(Plt≥20×10^9/L)平均时间为14±4.9d,移植相关死亡率为4.2%。移植后随访6—21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3.5个月。1年、3年、5年、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3±3.2)%;(81.4±4.9)%;(77.6±5.3)%;(68.9±6.8)%。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疗效较好,长期随访患者生存率较高,且安全性良好。移植前治疗达到完全缓解(CR)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未达CR患者。  相似文献   

14.
评价大剂量环磷酰胺化疗方案联合G-CSF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动员方案为在常规联合化疗方案的基础上,提高环磷酰胺剂量2-4倍,化疗后当外周血WBC降至1.0×10 9/L以下时给予G-CSF,150微克/次,2次/日.在WBC恢复升高至5.0×10 9/L以上时,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结果共有10例乳癌患者完成了上述方案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WBC降低的中位最低值为0.8(0.4-1.0)×10 9/L,造血干细胞的中位采集次数为2(2-3)次;采集的CD34+细胞中位数为6.43(1.99-18.75)×10 6/kg.结论提示,大剂量环磷酰胺化疗方案联合G-CSF是乳癌患者理想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案.  相似文献   

15.
背景:利妥昔单抗单用或联合CHOP方案化疗治疗CD20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已取得较好疗效,非霍奇金淋巴瘤经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同样可以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存率,而将两种方法联合的效果尚存在争论.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利妥昔单抗对CD20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有效性.方法:对6例CD20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Ⅳ期患者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同时,联合使用利妥昔单抗,分别于移植前给予2~4次,动员和预处理前后各2次,移植后每3个月维持治疗1次,利妥昔单抗用量为 375 mg/m~2静滴.结果与结论:平均采集单个核细胞数为5.13×10~(-8)/kg,CD34~+细胞数为4.75×10~(-6)/kg.6例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功能均恢复顺利,中性粒细胞计数大于0.5×10~(-9)L~(-1)为移植后9~15 d,血小板计数大于20×10~(-9)L~(-1)为移植后12~19 d.6例患者在移植过程中均未发生出血性膀胱炎、间质性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和肝静脉阻塞等并发症.利妥昔单抗使用过程中,无发热、寒战、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移植后6~32个月,患者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提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利妥昔单抗治疗CD20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可维持治疗效果,有利于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6.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淋巴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而外周血CD34阳性 (CD+3 4 )细胞移植具有净化移植物中残留肿瘤细胞的作用 ,有利于减少复发[1] 。2 0 0 3年 9月 ,我院对 1例淋巴瘤患者施行自体外周血CD+3 4 细胞移植 ,病人至今状况良好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患者 ,男 ,2 0岁 ,确诊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Ⅳ期B组 9个月余。经CHOP方案化疗 6疗程后 ,拟行自体外周血CD+3 4 细胞移植。在细胞采集前应用CTX 4g m2 及G -CSF 10 μg kg体重方案作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在动员后第 13天 ,病人达到 10× 10 9 L ,采用KOBE干细胞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使用低强度Bu/Cy ATG预处理方案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减低剂量的Bu/Cy ATG方案,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8例恶性血液病,预处理方案是:马利兰(BU)4 ms/(ks·d)×3,环磷酰胺(CY)60 ms/(kg·d)×2,司莫司汀(Me-CCNU)450 Ing/(m2·d)×1,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3 ms/(kg·d)×2.采用环孢素A 霉酚酸酯(MMF) 短程MTX预防GVHD.结果 18例患者重建造血,中位随访时间22(3~40)个月,18例中无病存活10例,死亡8例,缓解期移植患者的存活率达66.7%.结论 低强度的Bu/Cy预处理方案,移植相关毒性减小,该方法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背景:过继免疫治疗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白细胞介素2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在机体的抗肿瘤免疫中起到重要作用.目的:评价比较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应用与不应用大剂量白介素2行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治疗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行大剂量白细胞介素2 治疗,与随机挑选30例患者(对照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未行白细胞介素2治疗进行对比,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两组免疫功能的变化,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与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细胞介素2治疗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明显提升.随访结束时统计复发率:治疗组13.3%,对照组26.7%;中位生存期:治疗组14~98 (42±2)个月,对照组8~78 (28±2)个月.提示恶性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行大剂量白细胞介素2治疗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移植后复发率,并有望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出血性膀胱炎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引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最为有效的方法,而出血性膀胱炎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犤1犦。现总结我院2000~2002年所完成的1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出血性膀胱炎的防治体会,报告如下。2资料与方法2.1一般资料16例患者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6~47岁,中位年龄30岁。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SLE1例。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1例(包括急非淋4例、急淋2例、慢粒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供者均为白细胞抗原配型完全相合的同胞兄妹,其中ABO血…  相似文献   

20.
大剂量化疗(HDC)后施以造血干细胞移植比传统的标准化疗延长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生存期,但移植的最佳时机尚不清楚。本文报告了为MM患者早期采集造血干细胞用于晚期移植的结果,旨在最大限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118例MM患者中男70例,女48例。中位年龄52(24~68)岁。近三分之一的患者Hb≤10g/dl,65%的患者β_2M升高,35%的患者反映疾病活动性的标志指数>0.8%。所有患者均给VAD方案(长春新碱、阿霉素及强的松)化疗4个周期以后进行干细胞采集。最初14例没给任何动员,在稳定状态下采集。46例给G-CSF(5μg/kg·d)第5天开始采集。后来58例给CTX(1.5g/kg·d×2)及G-CSF动员后采集。WBC>500/μl时开始于细胞采集,平均在4小时内处理循环血液14升,采集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