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肥胖相关性肾病(obesity related glomerulopathy, ORG)的两种病理类型[肥胖相关性肾小球肥大症(OB-GM)以及肥胖相关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OB-FSGS)]患者在临床表现及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13年4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经肾活检病理确诊的18例OB-GM患者及16例OB-FSGS患者在肾活检时以及随访期间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与OB-GM组患者相比,OB-FSGS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发生率及血压数值、阻塞性睡眠暂停发生率更高(P0.05),且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及eGFR水平也更为严重(P0.05)。另一方面,在进行减重及RAS系统抑制剂治疗后,两种病理类型的ORG患者尿蛋白量均明显减少(P0.05),肾脏功能也有所恢复。结论与OB-GM组患者相比,OB-FSGS组患者的病情更加复杂及严重,但总体而言ORG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肥胖是一种疾病,近20年其发病率明显升高。肥胖不仅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及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而且可以导致肾损害。1974年Weisinger等首次报告严重肥胖患者能出现大量蛋白尿,此其后此病被命名为“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obesity-related glomerulopathy,ORG)。病理检查ORG可分成两型,仅表现为肾小球肥大者称为“肥胖相关性肾小球肥大症”(obesity-associated glomerulomegaly,OB-GM),表现为肾小球肥大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者称为“肥胖相关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obesity-associated focal and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OB-FSGS)。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霉酚酸酯(MMF)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及MMF治疗组。MMF组给予MMF(15 mg/kg,口服,1次/d) 治疗。8 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尿蛋白量(24 h)、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糖;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及RT-PCR法检测肾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 结果 DM组大鼠血糖[(22.18±3.36) mmol/L比(6.40±0.87)mmol/L]、尿蛋白量(24 h)[(26.80±0.82) mg比(6.64±1.42) mg]、Ccr[(0.220±0.380) ml/min比(0.098±0.015) ml/min]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MMF组的尿蛋白量(24 h)[(16.17±1.15) mg]、Ccr[(0.220±0.380) ml/min比(0.207±0.377) ml/min]均显著低于DM组(P < 0.05)。与DM组比较,MMF组肾小球肿大、系膜细胞增生显著减轻。肾组织中MMP-9在对照组表达较多,主要在肾小球系膜细胞胞质内及肾小管上皮细胞,DM组表达较弱,MMF组介于两组之间,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GF-β1在正常对照组大鼠肾组织有少量表达,在DM组表达较强,在MMF组介于两组之间,组间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MMF可降低DM大鼠尿蛋白排泄、Ccr,减轻早期肾小球肥大,此作用可能与MMF上调肾组织中MMP-9表达、下调TGF-β1的表达、减少系膜外基质的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4.
肥胖相关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临床与病理表现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患者中,肥胖病例是否存在特殊临床及病理表现.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10月~2002年7月经肾穿刺活检确诊为FSGS的病例,其中体重指数(BMI)≥28 kg/m2者共13例(肥胖组),将其与同期BMI<24 kg/m2(非肥胖组)的13例患者进行临床、实验室及病理表现比较.结果(1)肥胖组中,2例伴发2型糖尿病,2例糖耐量异常,12例原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2例原发性高尿酸血症,而非肥胖组中,除12例为继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外,无其它代谢疾病;(2)肥胖组蛋白尿(3.91±2.83)g/24h,血浆白蛋白(39.25±2.80)g/L;非肥胖组蛋白尿(4.43±1.81)g/24h,血浆白蛋白(24.23±10.11)g/L,两组血浆白蛋白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肾病综合征发生率肥胖组(0/13)显著低于非肥胖组(9/13)(P<0.01);水肿发生率肥胖组(4/13)显著低于非肥胖组(11/13)(P<0.01);(3)肥胖组肾小球直径为(229.89±26.18)μm,与非肥胖组(177.18±29.94)μm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肥胖组虽较非肥胖组病程长,但其肾功能指标、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均优于非肥胖组.结论肥胖组患者常伴发糖、脂肪或嘌呤代谢紊乱;虽有大量蛋白尿,但血浆白蛋白水平多正常;病理检查可见肾小球肥大;肾功能损害进展较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OCS-1)对高糖状态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应用脂质体2000分别转染pCR3.1-SOCS-1表达质粒和pCR3.1 空质粒载体,G418筛选阳性克隆。分别采用低糖(5.5 mmol/L)、高糖(30 mmol/L)、低糖+甘露醇(24.5 mmol/L甘露醇)和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 (10 μmol/L)进行刺激。Western印迹检测系膜细胞SOCS-1、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3(STAT1、STAT3)及其磷酸化蛋白(p-STAT1、p-STAT3)的表达。ELISA法和放免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MCP-1、FN和Ⅳ型胶原的含量。RT-PCR法检测SOCS-1和MCP-1 mRNA的表达。 结果 高糖刺激系膜细胞SOCS-1蛋白和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变化, 4 h表达达到峰值,然后逐渐减低,24 h达基线水平。与低糖组相比,高糖组系膜细胞STAT1和STAT3磷酸化水平显著上调(P < 0.01); MCP-1 mRNA水平表达显著上调[(0.39±0.05)比(0.16±0.02),P < 0.01];上清液中MCP-1[(459±67)比(241±19) ng/L]、FN[(5.84±0.61)比(3.41±0.31) mg/L]和Ⅳ型胶原[(16.45±2.30)比(9.56±1.52) μg/L] 含量均显著增加(均P < 0.01)。与空载体对照组相比,SOCS-1过表达组系膜细胞STAT1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 < 0.05);MCP-1 mRNA表达下调[(0.34±0.04)比(0.42±0.05),P < 0.05]; 上清液中MCP-1[(387±47)比(463±56) ng/L]、 FN[(4.61±0.57)比(5.76±0.74) mg/L]和Ⅳ型胶原[(13.4±2.32)比(17.1±2.57) μg/L] 含量显著减少(均P < 0.05)。与高糖组相比,AG490组系膜细胞MCP-1 mRNA(0.31±0.04)表达显著下调;上清液中MCP-1[(361±53) ng/L]、FN[(5.46±0.71)mg/L]和Ⅳ型胶原[(15.2±1.97) μg/L]含量均减少。 结论 SOCS-1过表达抑制高糖状态下肾小球系膜细胞MCP-1及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可能部分是通过影响STAT1和STAT3的激活而实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CO2 气腹压力对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患者肝功能与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8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普外科符合标准的45 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A组23 例(气腹压力为8~12 mmHg),B组22 例(气腹压力为13~15 mmHg),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血清前白蛋白(PA)及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与B组比,A组术后第1 天血清ALT [(55.51±19.43)U/L vs( 69.90±19.82)U/L,P=0.018]、AST [(58.26±16.09)U/L vs( 71.64±19.43)U/L,P=0.009]、血清TBIL [(23.44±7.88)μmol/L vs( 32.48±13.96)μmol/L,P=0.010],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第4 天血清ALT、AST、TBIL均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两组PA水平均在术后第1天有所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PA值,A组明显高于B组[(34.90±5.67)mg/dL vs( 28.08±4.41)mg/dL,P<0.05)],A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11.22±3.42)h vs(18.50±5.87)h,P<0.001]、排气时间[(15.74±2.94)h vs( 22.95±5.33)h,P<0.001]均短于B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68.52±15.57)min vs( 60.45±16.85)min,P=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12 mmHg气腹压力对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肝功能、前白蛋白的影响相对较小,适当的低气腹压更利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核因子NF-κB活性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舒洛地特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机制.方法 高脂高糖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治疗组(DM)及舒洛地特治疗组( DMS).非糖尿病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12周后杀检,测定血糖、血肌酐、尿素氮、三酰甘油、胆固醇;免疫比浊法测定24h尿白蛋白;光镜下观察肾小球形态和结构,计算平均肾小球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MCP-1表达;Western印迹方法测定NF-κB活性.结果 与NC组比较,DM组及DMS组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均显著升高(均P< 0.01);DMS组与DM组比较,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C组相比,DM组及DMS组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白蛋白显著升高(均P<0.01).与DM组比较,DMS组血肌酐[(39.1±0.88) μmol/L比(41.0±2.16) μmol/L,P<0.05]、尿素氮[(9.12±1.06) mmol/L比(9.87±0.19) mmol/L,P<0.05]、24h尿白蛋白[(19.92±0.96) mg/24 h比(25.99±0.52) mg/24 h,P< 0.01]均显著降低.与NC组比较,DM组平均肾小球体积显著增加[(7.47±1.11)×105 μm3比(4.22±1.09)×105μm3,P< 0.01];DMS组平均肾小球体积[(6.64±0.71 )×105 μm3,P<0.05]较DM显著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NC组相比,DM组肾组织MCP-1表达显著升高[( 12.17±1.94 )/HPF比(1.19±0.70)/HPF,P<0.01];与DM组比较,DMS组肾组织MCP-1表达[(9.22±1.61 )/HPF,P<0.01]显著降低,但仍高于NC组(P<0.01).与NC组相比,DM组肾组织NF-κB活性显著升高[(0.89±0.07)比(0.24±0.03),P<0.01];与DM比较,DMS组肾组织NF-κB活性[(0.27±0.01),P<0.01]显著降低,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舒洛地特对糖尿病肾病具有防治作用,抑制NF-κB活性及MCP-1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口服舒洛地特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97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经常规治疗后分成两组,Ⅰ组(联合治疗组):给予舒洛地特250LSU 2次/天口服+缬沙坦80mg 1次/天口服;Ⅱ组(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80mg 1次/天口服.治疗4个月后检测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白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压、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等指标.结果 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压(SBP)、血肌酐(Cr)、尿素氮(U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纤维蛋白原、胱抑素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较缬沙坦组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纤维蛋白原、胱抑素C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 采用舒洛地特联合缬沙坦较单独使用缬沙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为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垂直进针和45°斜向下进针时经皮肾活检的取材质量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成都市核工业四一六医院肾内科2003年4月至2012年4月203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肾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进针方向将患者分为2组:垂直进针组(A组)79例,45°斜向下进针组(B组)124例.比较分析2组患者取材质量(单次取材长度、切片包含肾小球数均值和取中皮髓交界处患者比例)和安全性(皮下血肿发生率、镜下血尿发生率、血红蛋白下降患者比例).结果 两组单次取材长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9±0.09)cm比(1.08±0.05)cm,P>0.05].B组切片中肾小球数[(24±4)个比(15±6)个,P<0.05]及取中皮髓交界处患者比例多于A组[67.7%(84/124)比17.7% (14/79),P<0.01].B组镜下血尿发生率[23.4% (29/124)比37.9% (30/79)]和血红蛋白下降比例[4.8% (6/124)比15.2% (12/79)]均低于A组(均P<0.05),两组皮下血肿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5°斜向下进针不仅可提高肾活检的取材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LCBDE)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145例老年患者(65岁以上)择期行LC联合LCBDE手术的临床资料,按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分为ERAS组(55例)和传统组(9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1 d的应激反应指标、肝肾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康复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传统组比较,ERAS组术后1 d应激反应指标WBC [(10.83±2.06)×109/L vs( 11.94±1.68)×109/L,t=3.53,P<0.01]、CRP [(25.22±8.38) mg/L vs(28.42±9.29)mg/L,t=2.09,P=0.04]、血糖水平[(4.91±1.02)mmol/L vs( 6.01±1.10)mmol/L,t=5.99,P<0.01]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1 d及术后1 d肝肾功能指标(ALT、TBIL及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组低(15/55 vs 71/90,χ2=37.6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ERAS组恶心呕吐(3/55 vs 18/90,χ2=5.83,P=0.02)、戳孔疼痛(2/55 vs 18/90,χ2=7.69,P<0.01)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术后ERAS组肛门排气时间[(1.2±0.4)d vs( 1.6±0.5)d,t=4.45,P<0.01]、住院时间[(7.2±1.1)d vs( 9.0±2.4)d,t=5.36,P<0.01]、住院费用[(1.75±0.31)万元 vs(1.96±0.26)万元,t=4.29,P<0.01]及患者满意度[(94.34±13.42)分 vs( 82.78±10.71)分,t=5.73,P<0.01]均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RAS应用于老年患者LC联合LCDBE围手术期安全有效,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抗体对大肠癌生长与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CT26细胞接种到BALB/C小鼠项背部获得实体瘤,再对20只BALB/C小鼠行盲肠造疝原位接种瘤块术,术后随机将小鼠分为A、B两组,A组隔天腹腔注射MIF-抗体(400μg/只),B组隔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周后处死小鼠,观测盲肠原位肿瘤和肝脏情况,并对肝组织进行连续病理切片以观察肝转移情况.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MIF和MMP-9浓度.结果 MIF-抗体干预的小鼠盲肠原位肿瘤的重量较对照组低[(1.60±0.18)g比(2.11±0.25)g,P<0.01],两组间肝脏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3±0.07)g比(0.96±0.07)g,P>0.05],但A组大肠癌肝转移率低于B组(1/10比7/10,P<0.05),且A组血清中MIF和MMP-9的浓度也低于B组[(21.15±1.59)ng /L比(35.65±1.34)ng/L,P<0.01;(0.19±0.01)μg/L比(0.28±0.04)μg/L,P<0.01].结论 MIF-抗体腹腔注射不仅抑制大肠癌原位肿瘤的生长,而且降低了大肠癌的肝转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犬尿氨酸的变化及其与患者营养状态和血管硬化的关系。 方法 纳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长期服用α酮酸的MHD患者、未服用α酮酸的MHD患者各20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组的血清犬尿氨酸水平。测定两组MHD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及炎性营养不良评分(MIS)对两组MHD患者进行营养评估。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评估动脉硬化情况。 结果 MHD患者血清犬尿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3.20±1.12) μmol/L 比(1.74±0.27) μmol/L,P < 0.01]。服用α酮酸组与未服用α酮酸组血清犬尿氨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0±0.88) μmol/L比(3.29±1.34) μmol/L,P > 0.05]。MHD患者血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45±3.78) ng/L比(1.38±1.59) ng/L,P < 0.01]。α酮酸组IL-6水平显著低于非α酮酸组[(3.37±0.82) ng/L比(9.62±2.48) ng/L,P < 0.05];2组间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α酮酸组比较,α酮酸组SGA评分较高(26.00±1.75比22.67±2.61,P = 0.001),MIS评分较低(5.82±2.27比10.00±2.62,P = 0.002),左、右侧PWV均较低[(21.11±8.21) m/s比(24.57±5.45) m/s,P = 0.244;(19.27±3.22) m/s比(24.19±5.41) m/s, P = 0.015]。 相关分析显示,血清犬尿氨酸与血IL-6呈正相关(r = 0.352,P = 0.011);与透析前Scr呈负相关(r = -0.412,P = 0.019)。 结论 MHD患者普遍存在炎性反应状态,色氨酸代谢产物犬尿氨酸水平可反映这种炎性反应状态。α酮酸可能通过减轻其炎性反应程度从而改善MHD患者的营养、贫血及血管硬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方法 用PCR方法对103例ADPKD患者及16个ADPKD家系(患者35例,非患病直系亲属30人)进行ACE基因多态性分析。收集患者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以发病年龄、肝囊肿、高血压、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血尿等为主要参数,用统计学方法研究该病ACE基因多态性与ADPKD的关系。 结果 DD型患者的发病年龄比DI型患者早7.2岁[(31.90±11.41)岁比(39.10±10.08)岁];DD型患者的发病年龄比Ⅱ型患者[(46.15±14.74)岁]早14.25岁;DI型患者的发病年龄比Ⅱ型患者早7.05岁,各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3组间高血压、血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个家系检查结果显示,ACE基因多态性在ADPKD家系中具有遗传连锁关系,但无统计学意义;家系中患病与非患病者ACE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家系中患病与非患病者男女之间ACE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家系中肾功能不全组与肾功能正常组之间DD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DD型患者的发病年龄较早,Ⅱ型患者的发病年龄较晚,DI型居中。DI型患者血尿的发生率较高,Ⅱ型患者血尿的发生率较低。DI型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高。ACE基因多态性在ADPKD家系中不提供基因诊断信息; ACE基因多态性与人ADPKD的发病无显著相关性;ACE基因多态性与性别无明显关系。DD型基因型是ADPKD发生肾功能不全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小剂量日间非卧床腹膜透析(DAPD)和小剂量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对残肾功能较好的糖尿病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疗效。 方法 病情稳定、残肾功能较好(rGFR≥5 ml/min,且尿量≥750 ml/d)的40例糖尿病ESRD患者入选。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小剂量DAPD组20例和小剂量CAPD组20例。DAPD组透析处方为1.5 L或2 L,3次/d,每次留腹3~4 h,夜间干腹。CAPD组透析处方为1.5~2 L,3次/d,或1.5 L,4次/d,夜间留腹。在研究开始及6个月后,分别计算两组腹膜尿素氮清除率(Kt/V)、残肾Kt/V、每周总Kt/V、Ccr、rGFR等指标;测定24 h尿蛋白量、24 h腹透液蛋白、血清白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剂量;用改良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评估患者营养状况。 结果 共35例患者完成研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透析龄、透析液肌酐/血肌酐(D/Pcr)等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CAPD组胰岛素剂量和24 h腹透液丢失蛋白明显高于DAPD组,分别为(33.6±10.9) U/d 比(20.6±6.2) U/d(P < 0.05)和(11.13±4.95) g比(5.66±2.88) g(P < 0.01),而血清白蛋白明显低于DAPD组[(29.7±4.2) 比(36.5±3.9) g/L,P < 0.05]。DAPD组与CAPD组相比,24 h净超滤量为(554±187) ml比(309±177) ml,24 h尿量为(1090±361) ml比(750±258) ml,rGFR为(8.21±2.40) ml/min比(4.88±2.11) ml/min,DAPD组均显著高于CAPD组(均P < 0.05)。 结论 对于残肾功能较好的糖尿病ESRD患者,小剂量DAPD较小剂量CAPD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营养状态及保护残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氢生理盐水对对乙酰氨基酚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雄性BALB/C 小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治疗组和模型组同时给予对乙酰氨基酚500 mg/kg 腹腔内注射诱发小鼠急性肝损伤,1 h后治疗组每3 h腹腔注射氢生理盐水6 mL/kg,模型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各时间点均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所有动物在给予对乙酰氨基酚后24 h处死,测定血浆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以及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肝细胞坏死程度。结果 氢生理盐水能显著降低对乙酰氨基酚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血浆ALT [(816.3±300.2)U/L vs (3 933.0±1 112.0)U/L,P<0.01]、AST[(403.8±83.6)U/L vs (2851.0±992.9)U/L,P<0.01]水平,显著抑制炎症因子TNF-α[(3.54±0.42)pg/mL vs(6.58±0.72)pg/mL,P<0.01]、IL-6[(350.20±66.67)pg/mL vs (553.10±67.73)pg/mL,P<0.05]的生成和MDA[(5.89±0.81)nmol/mL vs  (8.26±0.60)nmol/mL,P<0.05]的含量,并增加GSH[(362.8±37.9)μg/mL vs (230.8±53.1)μg/mL,P<0.05]储备,明显降低肝细胞凋亡指数[(5.67%±2.28%) vs (1.93%±0.82%),P<0.01],显著改善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和降低肝细胞坏死的严重程度[(2.9±0.74) vs (1.7±0.82),P<0.01]。结论 氢生理盐水对对乙酰氨基酚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孕激素下促排卵(PPOS)方案应用于FSH升高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的临床结局,旨在探索DOR患者最优的控制性促排卵(COH)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中心诊断为DOR行IVF/ICSI-ET助孕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64个周期。根据促排卵方案的不同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采用PPOS方案的117个周期为PPOS组,采用克罗米芬(CC)微刺激方案的147个周期为CC组。比较两组的Gn用量、平均Gn天数、促排过程中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获卵数、优胚率、顶级优胚率、临床妊娠率等。结果 PPOS组患者促排过程中LH最高值[(3.92±0.23)vs.(8.56±0.45)U/L]、HCG日E2水平[(4 703.76±3 149.46)vs.(7 021.02±4 249.32)pmol/L]、HCG日LH水平[(2.52±1.74)vs.(7.49±6.41)U/L]均显著低于CC组(P0.05);PPOS组的Gn用量及用药天数显著高于CC组(P0.05);PPOS组的优胚率(82.63%vs.69.51%)及顶级优胚率(28.39%vs.20.98%)显著高于CC组(P0.05);两组HCG日直径14mm的卵泡数、获卵数、成熟卵母细胞数、正常受精数、卵裂数、可利用胚胎数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FET临床妊娠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FSH升高的DOR患者,行PPOS方案促排卵能有效抑制早发LH峰,但临床妊娠率与CC微刺激方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用SD大鼠建立慢性牙周炎(CP)和慢性肾衰竭(CRF)动物模型,探讨两种疾病是否相关。 方法 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CP组、CRF组和CP+CRF组。于8周末处死动物,检查记录牙周指标,检测血清中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观察牙周和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成功建立了CP和CRF动物模型。CP+CRF组Scr(120.54±21.29) μmol/L, BUN(34.20±14.44) mmol/L;CRF组Scr(93.63±18.82) μmol/L,BUN(17.77±4.15) mmol/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肾脏病理显示,CP组肾组织出现炎性改变,CP+CRF组肾脏炎细胞浸润,PAS、Masson染色评分与CR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牙周病理显示,CP组、CP+CRF组出现明显牙周炎,CP+CRF组附着丧失(AL)(173.60±16.75)μm,CP组AL(124.00±23.87) 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P组、CRF组、CP+CRF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 0.05),CP+CRF组IL-1β显著高于CP组、CRF组(P < 0.05),CP+CRF组TNF-α水平高于CP组、CRF组,且与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2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CP与CRF对Scr、BUN、AL的数值具有交互作用(P < 0.05),且两因素各自对上述指标的主效应显著(P < 0.05);CP与CRF对IL-1β、TNF-α的数值不具有交互作用(P > 0.05),但两因素各自对IL-1β、TNF-α的主效应显著(P < 0.05)。 结论 本模型可在SD大鼠同时显现牙周炎和慢性肾衰竭,CP可加重肾衰竭,两者间有相关性,CP可能通过炎性机制加重肾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保留耻骨前列腺韧带(PL)的控尿作用.方法前列腺癌患者74例.年龄52~73岁,平均65岁.术前实验室检查PSA 2.0~23.6 ng/ml,平均16.5 ng/ml.其中64例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10例行TURP后病理发现前列腺癌.74例均行盆腔MRI及全身骨扫描未见前列腺外转移病灶.A期6例、B期68例.手术方法:常规行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锐性切开盆内筋膜至PL侧缘,50例保留PL,在尿道前方紧贴前列腺尖部的弧形缘放置集束血管钳,控制耻骨后血管复合体(包括PL与背静脉复合体);对照组24例紧贴耻骨切断PL,在尿道前方紧贴前列腺尖部的弧形缘放置集束血管钳,控制背静脉复合体.在集束钳下方用1-0可吸收线分别贯穿缝扎集束血管钳控制的组织,沿前列腺的弧形切断该束组织达前列腺尖部与尿道连接处.离断尿道.采用"网球拍"式的膀胱颈重建.整形后的膀胱颈与尿道黏膜对黏膜于2、5、7和10点分别吻合4针,将保留在复合体上的1-0缝线于重建膀胱颈的12点、距吻合缘0.5~1.0 cm处浆肌层贯穿缝扎,将其与复合体结扎固定.术后保留尿管2周.结果 74例手术均顺利.随访3~12个月.保留PL组及切断PL组年龄分别为(61.3±2.4)和(60.8±2.1)岁,实验室检查PSA分别为(14.3±1.2)和(14.7±1.3)ng/ml,手术时间为(110.5±10.4)和(109.7±10.6)min,术中出血量为(250.5±23.4)和(253.4±22.3)ml,切缘阳性率为6%(3/50)和8%(2/24);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PL组与切断PL组术后拔除尿管不同时间的控尿率分别为:即刻26%(13/50)和0%(0/24),1个月时为50%(25/50)和12%(3/24),3个月时为80%(40/50)和42%(10/24),6个月时为96%(48/50)和67%(16/24),12个月时为100%(50/50)和75%(18/2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L在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控尿中发挥较大作用,术中应积极保留.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218例疗效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对529例胃癌患者施行胃癌D2根治术,其中腹腔镜手术患者(腹腔镜组)218例,开腹手术患者(开腹组)311例.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及病死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237±42)min长于开腹组的(229±42)min,而两组术中出血量[(81±100)ml比(171±211)ml]、术中输血例数(7例比44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4.1 ±2.3)d比(5.0±1.4)d]、首次进流质时间[(4.5±2.2)d比(5.5 ±1.4)d]和术后住院时间[(12±4)d比(14±4)d]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均优于开腹组.在腹腔镜组中,全胃切除术的手术时间为(250±46)min,显著长于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的(228±37)min(P<0.05),而两种术式在其他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9%和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胃癌手术的中转开腹率为6.0%.全组患者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9±10)枚,中位数为28枚.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8±10)枚和(29±9)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具有安全、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在淋巴结清扫方面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