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2株疑似O139群霍乱弧菌进行系统分离鉴定,以确诊是否为霍乱。方法对疑似菌株进行系统鉴定,包括血清学诊断、生化试验及CT、rfb基因等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该2株菌均不是O139群霍乱弧菌,而是麦氏弧菌。结论霍乱弧菌的鉴定除了血清学诊断外还应该结合系统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试验,排除假阳性,为疫情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基层医院送检的1株疑似霍乱弧菌进行分离和系统鉴定。方法对该菌株进行血清学诊断、生化试验及CT、ompW、rtxC基因等分子生物学检测,同时采用K-B纸片法,选择21种抗生素对该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该菌株为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其对奈啶酸和多粘菌素B耐药,对链霉素和新霉素中度敏感,对其余17种抗生素均敏感。结论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的诊断除了常规生化血清学诊断外更主要依靠分子生物学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自腹泻便中检出的13株成团肠杆菌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药敏试验及致病性研究结果。生化鉴定结果与文献基本相符,分子生物学检测该组细菌DNA同源性为72%~100%,证明是同种细菌。致病性研究发现部分菌株可引起动物和生物模型病变,与人的腹泻关系密切,14种药物敏感试验说明该组细菌的抗药谱很广,临床上可用的敏感药物不多,发生感染后治疗将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4.
微量快速生化鉴定系统E—15是一种鉴定肠杆菌的小型生化快速方法,可完成15种生化反应。此方法的使用包括菌株的准备、接种和培养、生化结果的观察和记录以及如何应用鉴定编码检索表确定菌株,它是一种简易、快速、准确的细菌生化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北京市首次发现的长湾泥沙门菌株的识别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提供新的病原学依据,为沙门菌新的血清型别的鉴定、溯源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患儿就诊记录和回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样本进行培养检测,采用系统生化鉴定、血清分型鉴定,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复核鉴定,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分析,革兰阴性需氧菌药敏检测板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临床分离菌株47个生化试验中23个生化试验为阴性,24个生化反应为阳性,符合典型沙门菌反应,菌株血清鉴定及PCR测序后序列比对均符合长湾泥沙门菌株的表型特征(Salmonella Jangwani,17:a:1,5),PFGE分型与浙江省余姚市检出的长湾泥沙门菌带型相似度100%;相关样本中检出新加坡沙门菌,此两种血清型沙门菌PFGE分型分属于两个克隆,两种血清型沙门菌对检测的15种抗菌药物均敏感。结论菌株为北京市首次检出的血清型沙门菌,为本地区传染病防治提供了新的病原学依据,但是此次溯源分析尚不能直接证明患儿此次感染与宠物龟接触有关。  相似文献   

6.
奶粉中一株阪崎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1株多项生化反应与标准菌株有不同之处的阪崎肠杆菌.[方法]对该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及毒力试验.[结果]该菌株多项生化反应与标准菌株及国内已报道菌株不同,并有较强的毒力和侵袭力.[结论]菌株经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捡定所鉴定,确认阪崎肠杆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一株有自凝现象的可疑沙门菌进行生化反应,swarm传代,血清学鉴定及荧光PCR检测分析。方法采用培养基生长特征、革兰染色镜检、肠杆菌生化鉴定板条ID32E经ATB1525全自动生化鉴定系统鉴定、swarm琼脂传代、血清学凝集试验、荧光PCR检测。结果该菌株通过用培养基生长特征、革兰染色镜检、ATB1525全自动生化鉴定系统、荧光PCR确定为沙门菌;血清学凝集试验该菌株为粗糙型,生理盐水有自凝现象(++),经沙门菌血清学鉴定用培养基swarm琼脂传代7次后,消除自凝现象,生理盐水凝集(-),菌株由粗糙型(R)向光滑型(S)转变,符合肠炎沙门菌血清型(9,12∶g,m∶-)。结论该菌是一株粗糙型肠炎沙门菌,经swarm琼脂传代由R向S转变为光滑型。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现阶段腹泻病原菌的流行特点,对39株由地方医院送检菌株进行了调查鉴定工作.在菌株鉴定中,我们利用常规生化反应与API生物鉴定新技术相对照的方法,分别鉴定致病性肠道弧菌25株,致病性肠道杆菌14株,对于肠道致病菌的流行趋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了解农村社区艰难梭菌流行状况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对河南省济源市某乡村医疗机构送检的7株艰难梭菌进行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并进行MLST分型分析,同时与北京某三甲医院的84株艰难梭菌进行对比,用eBURST软件聚类分析,寻找其中可能的关联.结果 源自河南济源市某乡村医院的7株菌均属艰难棱菌,PCR毒素基因鉴定结果显示,其中两株为A-B+菌株,其MLST分型结果是ST37;5株为A+B+菌株,其中4株对应ST35,1株对应ST3;两重来源的菌株中均是毒素基因A+B+菌株占优势;乡村医疗机构的7株艰难棱菌中未发现新的与David MLST数据库中不同的ST型别,未发现不同于北京城市医院的ST型别.结论 David方案适合种群结构和全球流行病学研究,且其数据库全球共享,便于数据交换;该次研究中未发现新的ST型别,所有菌株ST呈散在分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自浙江省杭州市腹泻婴儿中分离的1株大肠埃希菌O157:H7(HZ1-11株)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ATB1525细菌半动化生化鉴定系统鉴定菌种.应用O157特异性抗血清玻片凝集试验、H7特异性抗血清试管凝集试验、以及PCR检测O抗原特异性rfbE基因和H7特异性fliC基因,进行菌株血清型的鉴定.应用多重Real-timePCR和常规PCR检测stx1、stx2、hly和eae毒力基因.对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并与国内代表菌株进行比较.ATB1525药敏检测仪和纸片法检测菌株的抗药性.结果:细菌生化鉴定为大肠埃希菌,山梨醇阴性.血清型为O157:H7.毒力基因stx2、hly和eae均阳性,stx1阴性.PFGE谱带同江苏分离O157:H7菌株几乎完全相同,带型的相似度为97%.结论:该菌株为浙江省首株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O157:H7,与国内近年在江苏等地流行的STECO157:H7菌株密切相关.STEC O157:H7已开始对浙江地区的人民健康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