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与分子机制。方法收集临床脑出血后实施血肿清除术的血肿周围脑组织标本,根据脑出血距离标本取出时间,分为<1 d组、1~5 d组、6~10 d组及>10 d组,每组20例,同时取20例手术过程中血肿远隔部位掉落的组织块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测定EGFR表达。分离培养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分别给予培养液(对照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用于活化星形胶质细胞)、Scramble siRNA+CNTF、EGFR siRNA+CNTF处理24 h,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mRNA表达,并采用Western blot分析GFAP、信号传导蛋白和转录激活物3(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表达。结果随着脑出血时间的延长,EGFR阳性信号指数及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6~10 d达到高峰,10 d后仍处于较高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NTF单独处理明显增加GFAP mRNA与蛋白、p-STAT3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EGFR siRNA转染几乎完全逆转CNTF诱导的上述变化(P<0.01),但各组STAT3蛋白表达水平无区别(P>0.05)。结论 EGFR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中表达升高,EGFR基因沉默有助于抑制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其机制可能与阻碍STAT3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叶酸对脑梗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叶酸对脑梗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缺血(IM)组、缺血 低剂量叶酸(IM LFA)组和缺血 高剂量叶酸(IM HFA)组。通过叶酸灌胃给药28d后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缺血后脑组织GFAP的荧光强度及BrdU GFAP双标阳性细胞密度。结果:在7d及14d4组均可见BrdU GFAP双标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缺血 叶酸组GFAP荧光强度及BrdU GFAP双标阳性细胞密度均高于IM组及S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补充叶酸可以使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增强,并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从而对脑梗死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脑血肿周围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和Caspase-3的表达,以及NGF(神经生长因子)对上述情况的影响。方法:自体血注入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经TUNEL染色和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照片观察并计数阳性细胞数,结果用SPSS 11.5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假手术组无TUNEL细胞表达,Caspase-3少量表达;脑出血组6h血肿周边组织出现TUNEL阳性细胞,72h达高峰,Caspase-3在脑出血后6h表达开始增高,24h达到高峰,脑出血后血肿周围TUNEL阳性细胞与Caspase-3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1,P〈0.05);应用NGF干预后,自12h起各时间点TUNEL细胞和Caspase-3表达均较脑出血组减少(P〈0.05),以各自高峰时间最为显著(p〈0.05),但未能改变TUNEL细胞和Caspase-3表达的高峰时间。结论:(1)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细胞凋亡与Caspase-3表达有关。(2)NGF能够有效地抑制脑出血后的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化锰(MnCl_2)对于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后用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抗体鉴定细胞,用不同剂量的MnCl_2处理24 h后MTT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的存活率,高内涵分析仪检测细胞面积和GFAP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ROS的变化。结果原代分离的细胞鉴定为星形胶质细胞,不同剂量的MnCl_2处理24 h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存活率随MnCl_2剂量的升高呈现剂量依赖性下降,细胞面积缩小,GFAP表达增加,细胞内ROS增多。结论 MnCl_2可以导致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七三醇皂苷(PTS)对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并从星形胶质细胞角度揭示其机制。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及PTS治疗组,每组8只。于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对照组为正常SD大鼠,PTS治疗组为糖尿病大鼠给予PTS治疗。检测大鼠血糖和体质量,3个月后,水迷宫实验观察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结果 糖尿病组较对照组学习记忆能力减退,脑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胞体萎缩、突起变细,脑海马区GFAP及GDNF表达明显减少(均P<0.05)。PTS组较糖尿病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脑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形态改善、GFAP及GDNF表达明显恢复(均P<0.05)。结论 PTS能恢复糖尿病大鼠脑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活性,恢复GDNF表达,提高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哌替啶不同给药时程对SD大鼠齿状回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C)组、单次给药1d处死(D1)组、重复给药7 d处死(D7)组和重复给药14 d处死(D14)组.各组在末次给药24 h后经心脏灌注取脑.免疫组化检测GFAP,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测定齿状回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及体视学参数.结果 D1组GFAP表达水平增加,平均细胞面积减小,细胞个数增加,细胞形态复杂,侧枝增多;D7组GFAP表达水平较D1组有所下降,但仍高于C组,细胞的侧枝开始减少;而D14组GFAP表达水平与C组相仿,细胞胞体皱缩,面积缩小,侧枝更少.结论 哌替啶不同给药时程对SD大鼠齿状回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和GFAP表达的影响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丹参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丹参粉针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 80例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病例分为两组 :治疗组及对照组 (常规治疗组 )各 4 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用丹参粉针 0 .8g加入 5 %葡萄糖或生理盐水针 2 5 0mL中静滴 ,qd ,3周为一疗程。一疗程后比较两组总显效率及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量及水肿面积。 结果 :治疗组总显效率 (6 0 % )及总有效率 (87.5 %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37.5 %及 6 7.5 % ) ,(P <0 .0 5 )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血肿量及水肿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急性期使用丹参治疗能促进血肿吸收及血肿周围水肿消退 ,改善临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清开灵有效组分对大鼠缺血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参照Longa法复制大鼠脑缺血模型,清开灵有效组分干预,免疫组化分析缺血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酸性钙结合蛋白(S-100β)表达的组间与时效特征。结果:脑缺血后GFAP、S-100β表达增强。用药可增强缺血:12hGFAP、S-100β的表达,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对受损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至缺血24h,除珍珠母水解液组外,其余用药组促进GFAP、S-100β表达的作用减弱。结论:清开灵有效组分促进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作用具有明显时效性和相对特异性,黄芩苷、栀子苷的作用在于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增生,而胆酸、珍珠母水解液则表现为对星形胶质细胞功能活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变化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与严重烫伤引起的血脑屏障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烫伤组(分3、6、12、24、48 h 5个时相点),用透射电镜观察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变化;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脑伊文蓝(Evan's Blue,EB)含量.免疫组化观察脑GFAP表达.结果:正常组星形胶质细胞结构清楚,各种细胞器完整.烫伤后3 h线粒体肿胀,空泡化.严重烫伤后脑EB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以6~12 h最为明显,24 h后开始下降.GFAP的阳性表达定位于星形胶质细胞的胞浆及突起内,呈棕褐色或棕黄色.GFAP阳性细胞轮廓清楚,细胞突起成星形.烫伤后GFAP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染色增强,平均光密度增高(P<0.01),12~24 h达高峰且形态不规则,48 h后开始下降.结论:严重烫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GFAP表达增加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有关,提示GFAP在严重烫伤早期对血脑屏障的损伤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星形胶质细胞中cGMP浓度变化对GFAP表达影响,探讨NO-sGC-cGMP信号转导系统对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机制。方法分离纯化SD乳鼠大脑皮层细胞,经原代及传代培养,随机分成8组,经ODQ干预后,放射免疫测其cGMP浓度,同时免疫荧光测GFAP荧光强度OD值,代表GFAP表达强度,统计学作相关分析。结果sGC选择性抑制剂ODQ干预后,随着cGMP浓度降低,GFAP表达量也随之降低,其相关系数为0.76(P=0.036)。结论cGMP浓度与GFAP合成呈高度正相关。结合NO-sGC-cGMP信号传导途径,该途径可能对GFAP的合成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在脑出血早期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6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入院第1、第7、第14、第30天进行血肿、血肿周围水肿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第30天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发病第7天:两组血肿均无改变,治疗组血肿周围有轻度水肿,对照组血肿周围水肿明显;发病第14天:治疗组血肿有所吸收。血肿周围水肿明显缩小,对照组血肿吸收不明显,血肿周围水肿有所缩小;发病第30天:治疗组大部分患者血肿完全吸收,大部分患者血肿周围水肿消失,对照组部分患者血肿完全吸收,部分患者血肿周围水肿消失。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第14、第30天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发病第30天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2%和70.6%(P<0.05)。结论三七总皂甙在脑出血早期应用可延迟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的形成,显著缩短水肿的消失时间,并能促进血肿的吸收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启始时间应用颅脑降温治疗仪(电子冰帽)致头部轻度低温(亚低温)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影响。方法7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每组再分为脑出血后第6、12和24h亚组,每亚组12例。在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使用电子冰帽。观察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7d与第21d的第6、12、24h开始致头部轻度低温的治疗组与相应时间的对照组血肿体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第21d的第6、12、24h启始的治疗组与相应时间的对照组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第21d的第6、12h启始的治疗组与相应时间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第24h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第6、12和24h启始应用电子冰帽使头部轻度低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均能减轻血肿周围水肿,改善神经缺损功能,但对血肿的大小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脉络宁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四川省安岳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静脉输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100 mg加入到0.9%Na Cl溶液25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输注脉络宁注射液,20 m L加入到0.9%Na Cl溶液100 m L中,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量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4%、93.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量及MIHSS评分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宁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迅速减少颅内血肿,减轻血肿周围水肿,减轻脑损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邱翔  刘伟  刘冰  杨廷舰 《安徽医药》2018,22(4):674-677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微创与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6年4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出血患者86例,按照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神经内镜微创治疗组(内镜组)以及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组(开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以及术后半年的GOS预后评分.结果 内镜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颅组(P<0.05).内镜组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开颅组(P<0.05).内镜组的术后再出血率低于开颅组.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尿路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开颅组(P<0.05).内镜组半年后GOS预后评分显著优于开颅组(P<0.05).结论 神经内镜微创治疗能显著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提高血肿清除率,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H)患者血肿、血肿周围水肿、脑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80例HIH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对照组(C),在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的同时,A组加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输注,3~4次/d,持续14~21d。B组加用20%甘露醇125ml静脉输注2~3次/d,持续3~14d。检测血肿、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病灶侧大脑中动脉平均Vm和PI,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肾功能异常情况。结果3组在治疗后7、21dA组血肿周围水肿体积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及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1d3组间血肿体积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B两组与C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分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A组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第21dA、B两组与C组Vm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第21dA组出现肾功能异常9例,B组2例,C组3例,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甘露醇能促进HIH患者血肿周围水肿的消退,有利于血肿区Vm的恢复,改善神经功能,但不同剂量甘露醇对HIH患者的血肿大小、神经功能缺损、脉动指数无影响,大剂量甘露醇对肾脏损害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尿激酶冲洗在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观察组55例。2组病例均予以内科治疗方法加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每次予以尿激酶2×104~5×104 U一次性灌注液化引流,观察组予以尿激酶2×104~5×104 U加入0.9%氯化钠30 mL溶解后反复冲洗。比较2组术前、术后第3,5,14天的血肿、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比较2组的拔除血肿引流管时间;比较2组病例再出血、颅内感染、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中枢性高热、应激性黏膜病变(stress related mucosal disease,SRMD)的发生率;比较2组病例术后3个月的累计病死率、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第3,5,14天血肿体积明显减小(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第5,14天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减小、NIHSS评分降低(P<0.05或P<0.01);观察组的拔除血肿引流管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2组病例的再出血、颅内感染、SAP、中枢性高热、SRMD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2组的累积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尿激酶溶液冲洗用于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的血肿液化,能够缩短血肿清除的时间,减轻脑水肿,改善预后,且不增加再出血和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HICH)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将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到我院心脑血管外科就诊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采用立体定向术式组及小骨窗开颅术式组,每组各50例,随访3个月后观察患者的术后血肿清除率、患者病死率及进行日常生活的能力。结果术后3个月立体定向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小骨窗开颅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立体定向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好于小骨窗开颅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方式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王维和  巩同玉  刘静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3):1776-177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凝血酶与脑水肿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两组均检测1d、3d、5d和7d外周血的凝血酶浓度,同时行头部CT以计算脑水肿、血肿体积;微创组还测定血肿液中的凝血酶活性。结果常规组和微创组3d时的外周血凝血酶浓度均显著升高[分别为(5.09±1.05)IU/L和(5.10±1.04)IU/L],微创组3d时血肿液凝血酶活性较1d、5d、7d显著升高为(7.68±1.49)IU/L(P〈0.05);常规组3d和5d时水肿比值较1d.7d显著升高[分别为(0.72±0.15)和(0.76±0.17)(P〈0.05);微创组3d时水肿比值较1d、5d、7d显著升高(0.70±0.14)(P〈0.05);常规组5d和7d时的水肿比值分别为(0.76±0.17)和(0.52±0.14),均显著高于微创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凝血酶活性和脑水肿比值呈显著正相关(r=0.689,P〈0.05);血肿液凝血酶活性和脑水肿比值亦呈显著正相关(r=0.653,P〈0.05)。结论凝血酶可导致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微创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出血后期(〉3d)的脑水肿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立止血对脑出血(ICH)早期血肿增大的影响。方法对50例ICH患者随机采用早期立止血治疗和对照治疗,并进行动态CT观察,比较两组早期血肿增大发生率和病情好转率。结果6h治疗组血肿增大3例,对照组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4h治疗组2例,对照组3例;24h两组皆未出现血肿增大。第15天疗效评定治疗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立止血可显著降低ICH患者早期血肿增大的发生率,并改善预后,提高ICH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