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66例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癌变的相关因素,对大肠腺瘤的癌变风险进行分层,以决定随访方案,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66例大肠息肉的内镜下表现,临床病理特点及癌变的相关因素,对部分患者进行了内镜下治疗及随访。结果266例大肠息肉中,腺瘤性息肉164例,其中高危性腺瘤112例,癌变8例,低危性腺瘤52例,无癌变病例,高危性腺瘤的癌变率高于低危性腺瘤(P〈0.05)。有蒂腺瘤、亚蒂腺瘤及无蒂腺瘤的癌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性息肉38例、炎性息肉64例,均未发现癌变病例。结论高危性腺瘤的癌变率较高,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内镜下治疗及随访,低危性的癌变率较低,可根据肠镜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随访,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可不常规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临床以及病理特点。方法通过菏泽市立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肠镜检查者,发现息肉者使用活检钳分次钳除后派送病理检验,同时根据不同患者对的年龄、性别、息肉发生部位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 843例肠镜检查者发现息肉中606例(8.86%),共895个息肉,多发220例,单发386例。炎性息肉210个,增生性息肉190个,腺瘤性息肉495个,26个息肉发生癌变(4.29%)。息肉的癌变风险随着体积的增大而增加(P<0.05),其中绒毛状的腺瘤癌变风险最大,再者是绒毛状管状腺瘤,最低风险率是管状腺瘤。结论大肠息肉的临床发生率较高,对息肉的确诊和病理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大肠息肉661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莉  熊攀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8):2480-2481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肠镜检查发现小息肉直接用活检钳分次钳除送病理,大息肉取活检病理检查,同时按性别、年龄、发生部位、病理学结果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7804例检出息肉661例(8.47%),共924个息肉,多发223例,单发438例;炎性息肉167例、增生性息肉144例、腺瘤性息肉例351例;26例癌变(3.93%);息肉随体积增大癌变率逐渐增加(P〈0.05);绒毛状腺瘤恶变最高,其为次绒毛状管状腺瘤,管状腺瘤最低(P〈0.05)。结论大肠息肉发生率较高,存在一定程度癌变,故发现息肉均应送病理检查,以明确息肉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大肠息肉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11月该院大肠息肉患者931例的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大肠息肉的临床特征。结果大肠息肉组织病理类型:腺瘤性息肉530例(56.9%),增生性息肉195例(20.9%),炎性息肉114例(12.2%),锯齿状腺瘤51例(5.5%),局灶癌变息肉41例(4.4%)。不同病理类型大肠息肉男性占比均高于女性,男性占比54.4%~62.7%。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锯齿状腺瘤均以中年(58.8%~64.0%)、远端分布(64.2%~80.4%)、单发(90.2%~96.9%)、<1 cm(76.8%~93.8%)占比最高,其中锯齿状腺瘤远端分布率最高(80.4%),其次为增生性息肉(76.9%),腺瘤性息肉远端分布率(64.2%)与炎性息肉(68.4%)接近;<1 cm腺瘤性息肉占比(76.8%)明显低于其他三种息肉(90.2%~93.8%)。局灶癌变息肉多部位分布(9.8%)及多发(24.4%)占比明显高于其余四种息肉,且与其余四种息肉不同其以老年(68.3%...  相似文献   

5.
申丽娟  冯毓正 《云南医药》1995,16(4):267-268
533例大肠息肉中绒毛状腺瘤5.8%,管状腺瘤45.8%,管状绒毛状腺瘤1.1%。炎性息肉37.7%,幼年性息肉4.3%,多发性腺瘤病3.9%,增生性息肉0.9%,Peutz-Jeghers氏综合征0.4%。总癌变率为6.4%。认为腺瘤和多发性腺瘤病,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是重要的癌前病变。大肠腺瘤的癌变潜能与组织类型,不典型增生程度、腺瘤大小和年龄有关。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无癌变。  相似文献   

6.
张淑英 《天津医药》2000,28(9):561-562
大肠腺瘤性息肉是大肠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大肠癌主要的癌前痫变。我院从1988年1月~1998年12月经内镜摘除和(或)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大肠腺瘤性息肉96例。现总结分析本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探讨大肠腺瘤性息肉癌变过程中的相关因素。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6例中男50例,女46例,男女之比1.09:1。年龄9~84岁,平均47岁。病程1周~半年。临床表  相似文献   

7.
大肠息肉264例临床与内镜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临床表现、内镜、病理特点及内镜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年里大肠息肉26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结肠镜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23.40%,其中67.33%为腺瘤性息肉;息肉分布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最多;息肉癌变者均为腺瘤性息肉;腺瘤体积越大、呈分叶或菜花形、无蒂或广基、含绒毛成份越多者,越易发生癌变;高频电凝切摘除息肉19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0.4%。结论腺瘤癌变与体积大小、形态、绒毛成份含量等因素相关;息肉不论大小应尽可能予以切除;高频电凝切摘除息肉安全有效,是大肠息肉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572例大肠息肉内镜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大肠息肉的临床表现、内镜治疗、病理结果、息肉与癌的关系和随访情况。方法 对内镜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治疗、病理资料、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2.73%,其中腺瘤性息肉占53.92%。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息肉的分布主要在左半结肠。非腺瘤性息肉未发现癌变,腺瘤性息肉的瘤理类型和大小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变有密切关系。随访观察大肠息肉有较高的复发率和再发率(6.00%和18.00%)。结论 高频电凝切除息肉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息肉绒毛成分多、体积大易发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和癌变。定期随访对于预防息肉恶变、降低癌发生率、提高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肠息肉是老年人的多发病,较大的大肠腺瘤极易恶变,一经发现应立即处理。以往对较大的腺瘤均以手术切除为主,而老年病人多合并多系统疾病,使手术切除受到限制。随着近年来纤维结肠镜的广泛应用,对较大结肠息肉可在直视下电凝切除。本文总结1988—2001年在我科住院的老年高危病人大肠息肉51例内镜摘除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刘景霞  赵改兰  高小霞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4):107-107,109
大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病,且大多为腺瘤样息肉,腺瘤属癌前病变已公认。大肠癌多数由息肉恶变而来,早期发现并摘除息肉对降低肠癌发病率有重要意义。目前,结肠息肉的治疗原则一般首选内镜下电切,近年用高频电治疗息肉多见报道,我们采用此法对常规肠镜检查发现的结直肠带蒂息肉47例患者进行治疗,均获成功,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临床表现、内镜治疗、病理结果、息肉与癌的关系和随访情况。方法对内镜检出的大肠息内患者的l临床表现、内镜治疗、病理资料、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2.73%,其中腺瘤性息内占53.92%。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息肉的分布主要在左半结肠。非腺瘤性息肉未发现癌变,腺瘤性息肉的病理类型和大小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变有密切关系。随访观察大肠息肉有较高的复发率和再发率(6.00%和18.00%)。结论高频电凝切除息肉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息肉绒毛成分多、体积大易发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和癌变。定期随访对于预防息内恶变、降低癌发生率、提高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的护理福建省肿瘤医院谢玲娟,刘莲卿,林白息肉在大肠疾病中检出率为16.4~42.6%[1]。大肠息肉不仅有腹痛、腹泻、便血等临床表现,且腺瘤可恶变。随着医学科学发展,其治疗手段为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为主。现将我院1994年至今...  相似文献   

13.
朱戎  龙毓灵 《云南医药》1998,19(3):182-183
经结肠镜摘除大肠息肉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朱戎龙毓灵王红大肠癌的发生呈现缓慢的发展进程,从组织病理上经历息肉形成阶段,腺瘤形成阶段,最终发展成大肠癌。通过本文检出息肉482例,其中腺瘤息肉230例,癌变26例进行分析,探讨了大肠息肉癌变的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肠息肉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人大肠息肉41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息肉的大小、部位、形态、病理学及内镜特点及癌变情况.结果 直肠、乙状结肠是息肉的好发部位及主要癌变部位,共检出508颗息肉,分别为腺瘤性息肉257颗(50.50%),炎性息肉206颗(40.69%),增生性息肉45颗(8.91%);23例腺瘤性息肉发生癌变,占息肉总数的4.53%.结论 大部分结肠息肉为腺瘤性息肉,位于左半结肠;大肠息肉具有癌变的潜在恶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大肠息肉及其恶变的因素。方法:对结肠镜检出的229例大肠息肉及其中52例息肉恶变的内镜所见与病理资料分析。结果:229例老年人大肠息肉中西医 息肉恶变上22.7%。其中各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随年龄增加息肉恶变率有升高趋势,小于1cm以下息肉恶变率达15.1%,息肉恶变呈全肠道分布,以直、乙状结肠多见;腺瘤恶变占90.6%,以绒毛状腺瘤多见、结论:老年患者大肠息肉恶变率较高,值得  相似文献   

16.
邓昆和  杨爱玲 《云南医药》1993,14(4):202-204
本文报告24例大肠息肉的内镜诊断与电切,共切除炎性息肉35颗、乳头状腺瘤6颗,仅2例有创面出血。大肠息肉以炎性息肉最多,其次为乳头状腺瘤。左半结肠息肉明显多于右半结肠,且以乙状结肠最多。乳头状腺瘤癌变率很高,尽早诊断与切除是预防癌变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该地区大肠息肉流行病学的特点及采取的对策。方法分析历年大肠息肉检出与治疗情况及其特点。结果该地区大肠息肉的发病率高于文献报道为13.0%。以直肠的炎症性息肉多见,腺瘤性息肉次之。高频电治疗息肉简单、安全、效果好。结论由于息肉与大肠癌关系密切,有条件应尽可能对息肉采取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与息肉恶变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14年1月使用内镜中心电子结肠镜所检测大肠息肉患者1482例的资料,根据患者的年龄、部位、病理类型和大小及恶变程度来分析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与息肉恶变的联系。结果大肠息肉恶变率占4.9%。大肠息肉恶变多发生于男性,发病年龄多在40岁左右,病变部位主要发生在直、乙状结肠;随着息肉的增多,恶变率增加;不同病理类型息肉恶变率不同。结论不同病理类型大肠息肉所表现的临床特点不同,有助于早期诊断大肠息肉的性质,及时地进行干预及治疗,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正>大肠息肉是一种起源于肠黏膜上皮层突向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病理组织学分为肿瘤性与非肿瘤性,息肉-腺瘤-癌序贯演变学说已得到医学界公认,治疗主要采取内镜下微创切除,但术后易复发,防治方面尚无特效药物[1]。笔者予运脾化浊法治疗腺瘤性大肠息肉,疗效肯定。现举验案二则,以飨同道。案一:患者,男,55岁,2021年6月5日来我院初诊。  相似文献   

20.
大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为癌前癌变,国内报告癌变率为1.4%~9.09%。现结合有关文献就大肠息肉癌变的外科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