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门部解剖的复杂性与变异性、损伤形式与类型的多样性和胆管修复手术的困难性决定了医源性胆管损伤修复是胆道外科的难点问题。全面的术前评估尤其是影像学评估是成功修复的前提。三维可视化技术能直观、立体、全面评估肝门脉管的汇合方式及空间构象,量化评估胆管狭窄的位置、肝门深度和肝门旋转角度,测量肝脏各段体积以判断是否存在肝脏萎缩等。三维可视化技术能够通过旋转、叠加和删除肝内脉管结构进行模拟手术,制定合理的手术路径和手术方案,预估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避免盲目手术导致的次生损伤。  相似文献   

2.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解剖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容易造成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解剖因素,以期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胆管损伤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8月期间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4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患者中术中记录有解剖变异因素导致胆管损伤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9例胆管损伤按Bismuth分型分为Ⅰ型6例,Ⅱ型19例,Ⅲ型8例,Ⅳ型5例,Ⅴ型1例.解剖变异因素包括胆管变异15例,胆囊管异常10例,血管变异13例,肝门旋转1例.术中发现胆管损伤6例,术后24~72 h内发现16例,术后3个月~2年出现胆管狭窄17例.39例患者中2例因肝功能衰竭或心肌梗塞死亡,4例患者失访,其余患者均经对症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解剖因素是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重要客观因素,重视异常的解剖可有效防止医源性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肝肠吻合联合胆管支撑管置入术在Bismuth 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狭窄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因Bismuth 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狭窄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行肝肠吻合联合胆管支撑管置入术的患者1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纳入排除标准。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既往病史、临床资料、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情况等。结果 根据Bismuth分级对胆管狭窄的患者进行分类,Bismuth Ⅲ级3例,Bismuth Ⅳ级11例。良性病变10例,继发于胆管损伤的胆管狭窄8例,其中医源性损伤7例,腹部创伤1例;炎症性狭窄2例,其中胆管炎1例,炎性假瘤1例。恶性病变4例,均为肝门部胆管癌。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2例行腹腔镜下肝肠吻合联合胆管支撑管置入术,2例因严重腹腔粘连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1例患者发生术后胆瘘,保守治疗后缓解,围手术期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在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肝肠吻合联合胆管支撑管置入术在治疗复杂肝门部胆管狭窄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期间15例行肝门胆管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行上腹CT检查,利用3D-Liver软件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评估解剖变异、肿瘤分型、血管侵犯以及肿瘤可切除性,并作术前手术规划。观察术中探查与术前评估的一致性、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结果: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评估15例病人Bismuth-Corlette分型:Ⅱ型3例,Ⅲ型10例,Ⅳ型2例。全肝体积(1 286.06±321.56) mL,左半肝体积(451.90±173.98) m L,右半肝体积(834.14±220.34) mL,肿瘤体积为(15.19±12.91) mL。80%(12/15)的病人按术前规划完成肝门胆管癌根治术。肝动脉变异5例,肝静脉变异4例,门静脉变异1例。术中所见与评估一致。肝脏切除11例。手术时间(343±111) min,出血量(355±189) mL。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保障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增强现实导航技术联合吲哚菁绿(ICG)分子荧光影像在肝门部胆管根治性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外科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期间完成的3例增强现实联合ICG分子荧光影像导航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收集病人薄层CT数据,构建三维模型后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术前24~72 h根据肝功能情况经外周静脉注射ICG,术中利用腹腔镜增强现实手术导航系统,采集实时手术影像,再通过视频采集卡输入笔记本电脑,在增强现实手术导航系统中实现将三维模型投影到手术视频,实现术中情况与术前三维模型实时融合导航,指导手术治疗。结果 3例病人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后,均成功行增强现实导航技术联合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指导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Bismuth-Corlette三维可视化分型Ⅲb型2例、Ⅳa型1例,1例罕见的门静脉右前支缺如变异。Ⅲb型2例行左半肝切除联合左侧尾状叶切除术、Ⅳa型1例行右半肝联合全尾状叶切除术。手术时间分别为420、410、38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60、310、250 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8、8 d。术后出现少量胸腔积液1例,经内科治疗后康复出院,围手术期无肝功能衰竭及死亡病例。结论 增强现实导航技术联合ICG分子荧光影像在肝门部胆管根治性术中应用效果良好、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64排CT胆道和血管三维重建(CTA)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和优缺点。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6年12月8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进行增强CT扫描并进行肝动脉、门静脉三维重建,判断肝动脉和门静脉侵犯情况。通过PTBD胆道内注入6.9%泛影葡胺,进行CT平扫和阳性法胆道三维重建,判断肝内胆管的侵犯情况。利用上述结果进行Bismuth—Corlette分型和T分期。术前评估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8例病人均可成功进行CT重建肝动脉,门静脉的三维重建。2例肝动脉系统侵犯病人CTA结果与手术探查一致,5例门静脉系统侵犯病人,3例一致。6例病人肝内胆管1—4级分支在胆道三雏重建时能完全显影。2例病人部分显影。7例病人的Bismuth—Corlette分型和6例T分期术前评估结果与手术探查一致。结论64排CT下胆道和血管三维重建,可作为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的常规方法,其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1例实施3D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Bismuth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予以三维可视化重建制定手术方案,行双主刀模式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术中淋巴结清扫,胆总管离断及右侧二级分支肝管离断并整形,左半肝及尾叶切除,Roux-en-Y胆肠吻合。本中心认为经过术前的精准评估,术中双主刀模式精细操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吲哚菁绿(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复杂性肝胆管结石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66例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病人,术前应用薄层CT数据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明确脉管系统变异情况,根据血流拓扑关系进行个体化肝分段、虚拟仿真手术。术中荧光影像技术实时侦测胆总管、目标肝段分界、判断肝断面是否存在胆漏。收集手术相关数据,整理并分析。结果 术前根据三维模型分析脉管系统变异情况,发现门静脉变异6例、肝动脉变异6例、胆管变异2例,术中使用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进行实时导航,术中未发生脉管、胆道系统副损伤,围手术期未出现死亡病例,手术时间(324.2±121.8)min,术中出血量97.0(50.0,145.0)mL,术后住院时间7.0(6.0,9.0)d,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5例、6例、3例,未出现Ⅳ、Ⅴ级并发症,结石清除率96.7%。结论在复杂性肝胆管结石诊疗中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可实现术前精准评估和术中实时导航,提高手术的精准性、安全性,减少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增强现实导航技术联合吲哚菁绿(ICG)分子荧光影像在肝门部胆管根治性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外科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期间完成的3例增强现实联合ICG分子荧光影像导航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收集病人薄层CT数据,构建三维模型后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术前24~72 h根据肝功能情况经外周静脉注射ICG,术中利用腹腔镜增强现实手术导航系统,采集实时手术影像,再通过视频采集卡输入笔记本电脑,在增强现实手术导航系统中实现将三维模型投影到手术视频,实现术中情况与术前三维模型实时融合导航,指导手术治疗。结果 3例病人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后,均成功行增强现实导航技术联合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指导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Bismuth-Corlette三维可视化分型Ⅲb型2例、Ⅳa型1例,1例罕见的门静脉右前支缺如变异。Ⅲb型2例行左半肝切除联合左侧尾状叶切除术、Ⅳa型1例行右半肝联合全尾状叶切除术。手术时间分别为420、410、38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60、310、250 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8、8 d。术后出现少量胸腔积液1例,经内科治疗后康复出院,围手术期无肝功能衰竭及死亡病例。结论 增强现实导航技术联合ICG分子荧光影像在肝门部胆管根治性术中应用效果良好、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胆管缺损较大的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例采用肝十二指肠韧带减张术(简称减张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笔者于2006年3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胆管缺损较大的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6例,其中BismuthⅡ型5例,BismuthⅢ型1例。采用7号丝线缝合肝门板组织与十二指肠球部浆肌层并打结,将肝门部与十二指肠球部拉拢的方法,借以缩短肝十二指肠韧带,使缺损胆管两断端真正在无张力下行端端吻合术。结果 6例胆管损伤患者,经肝十二指肠韧带减张术均获痊愈,随访至今未见有并发症。结论肝十二指肠韧带减张术对胆管缺损较大的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治疗效果确切,可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和术式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探讨三维成像对Mirizzi综合征外科诊治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嵊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9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7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原始腹部增强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对胆管、胆囊、结石、门静脉、肝静脉、肝固有动脉、左右肝动脉、肝脏及胰腺等组织器官进行三维重建,并进行术前规划。结果 7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均完成三维重建和术前规划,并顺利进行手术治疗。重建的三维图像清晰逼真,立体感强,可从任意角度、任意方位观察周围各组织器官的解剖关系。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可在术前了解胆道情况,评估胆管缺损,模拟胆管成形,避免损伤血管,规划手术路径,指导手术操作,在Mirizzi综合征的外科诊治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CT三维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CT三维重建,分析肿瘤的位置与毗邻关系以及Bismuth分型,从而进行手术的可切除性评估。结果:15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探查,其中Bismuth分型Ⅱ型1例,Ⅲ型5例(Ⅲa型2例,Ⅲb型3例),Ⅳ型9例,其中根治性手术11例,姑息性切除术4例。CT三维重建在术前诊断肝门部胆管癌分型、肿块与门静脉及肝动脉比邻关系、肿块体积的准确率分别为93.3%、86.7%、53.3%、93.3%;术前模拟手术与实际手术方式符合率为80%。结论:术前CT三维重建可以准确、直观、动态的显示肝门部胆管癌及三维毗邻关系,对于判断肝门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导致远期胆管狭窄及闭锁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及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5例因胆囊切除手术时胆管损伤导致胆管狭窄及闭锁远期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医源性胆管损伤远期并发症包括:肝总管完全闭锁2例,肝门部胆管狭窄2例,胆肠吻合口狭窄1例.其中,2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3例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损伤部位按Strasberg分型包括:E1型、E2型、E3型各1例、E5型2例.5例胆管损伤远期并发症患者,均于经皮肝胆管穿刺造影及引流减黄治疗后进行手术探查及胆道重建.手术方法包括肝门部肝管成型、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术后均恢复良好出院.5例患者均随访7年以上,未再发生梗阻性黄疸及胆道感染,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 对医源性胆管损伤导致胆管狭窄及胆管闭锁远期并发症患者,应先施行经皮肝胆管穿刺造影及引流治疗,待黄疸及炎症控制后二期手术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耐心细致解剖肝门、将损伤近端正常胆管组织与空肠吻合及保证吻合口足够大是手术治疗成功的要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肝胆管结石三维可视化诊治平台的构建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2008年1月至2015年4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12例肝胆管结石病人临床资料。(1)对肝胆管结石病人进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获取亚毫米CT数据,采用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构建三维可视化图像模型。(2)然后进行三维可视化分析,包括三维可视化脉管分型、三维可视化肝胆管结石临床诊断分型、三维可视化肝分段、虚拟肝切除术和体积计算。(3)术前评估、手术规划,制定合理的手术方式。(4)根据需要进行三维可视化肝脏3D打印,用于指导精准手术治疗。(5)疗效评估。结果 112例病人均构建了忠实于CT图像数据的三维可视化图像模型,能清晰显示结石的部位、分布,胆管狭窄的部位、程度,以及脉管的空间解剖关系;进行了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的三维可视化分型、三维可视化肝胆管结石临床诊断分型、三维可视化肝分段。三维可视化肝脏3D打印模型可以从全方位展示病变与血管相互关系;三维可视化术前规划、三维可视化肝脏3D打印模型与实际手术一致。总手术残石率<3%、并发症发生率<5.6%、术后结石复发率<2.4%。结论 肝胆管结石三维可视化诊治平台的构建,有助于提高结石清除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肝胆管结石治疗提供一个安全、精准、微创、高效的治疗措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胆管结石的诊治及手术规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外科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40例肝胆管结石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b3DVS)对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根据重建模型中结石与肝内外胆管的情况,进行术前个体化诊断,肝脏个体化分段及体积计算,以及设计手术方案并进行术前演练,并用以指导真实手术。结果40例肝胆管结石病人均完成三维重建,包括Ⅰ型10例,Ⅱa型18例,Ⅱb型8例,Ⅱc型4例,合并胆总管结石23例。3D图像可清晰观察肝脏、结石及“胆管树”立体形态。40例病人术前三维重建与术中所见符合率、术前手术规划与实际手术符合率均一致,其中3例病人经二次硬镜取石术,最终达到无结石残留。所有病人术中无胆管损伤、大出血、胆漏、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应用三维可视化对肝胆管结石病病人进行诊断和手术规划,可有效减少肝胆管结石病人手术的并发症及术后残石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医源性胆管损伤胆管缺损较大的病例采用胆管端端吻合术的可行性、有效性和重要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共收治医源性胆管损伤胆管缺损较大的患者17例,其中BismuthⅡ型16例,BismuthⅢ型1例.均以7号丝线缝合十二指肠球部浆肌层和肝门板坚韧组织各一针,同时拉拢结扎,使二胆管断端在无张力下吻合重建.结果 17例胆管损伤患者经胆管端端吻合术均获痊愈,无再手术病例.结论 胆管端端吻合术对胆管缺损较大的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治疗效果确切,能减少胆管损伤行端端吻合术后再手术的机会,可作为一种主要术式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医源性胆管狭窄的治疗有多种术式,但由于每一位手术者治疗的病例数有限,以致重建技术难以标准化。本文报告了手术治疗医源性胆管狭窄的13年经验,强调根据狭窄部位进行术式选择。患者中男16例,女23例,年龄26~72岁,平均45岁。胆管损伤原因:单纯胆囊切除27例,胆囊切除、胆管探查8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2例,胆囊切除、肝总管空肠吻合或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各1例。按照Bismuth对胆管狭窄的分型,将患者分组。一次手术者34例,一次以上者5例。共施行45例次胆肠吻合术,其中肝总管空肠吻合22例,左肝管空肠吻合(Hepp一Couin…  相似文献   

18.
胆管对端吻合治疗损伤性胆管狭窄的应用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胆管对端吻合术治疗损伤性胆管狭窄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狭窄段切除、胆管对端吻合治疗的14例BismuthⅠ、Ⅱ型损伤性胆管狭窄。结果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术后疗效,未见胆管炎、胆管狭窄或结石复发。结论对于损伤性胆管狭窄,行胆管对端吻合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但治疗要取得成功则取决于精细的手术操作及正确的术后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6例,女9例;中位年龄为64岁,年龄范围为51~75岁。25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肿瘤局部复发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25例患者中,15例BismuthⅠ型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胆肠吻合术。2例BismuthⅡ型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切除+围肝门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胆肠吻合术。2例BismuthⅢa型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右半肝切除+肝尾状叶切除+胆肠吻合术。3例BismuthⅢb型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左半肝切除+肝尾状叶切除+胆肠吻合术。3例BismuthⅣ型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肝尾状叶切除+胆肠吻合术。2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88±118)min,术中出血量为200 mL(50~2000 mL),术中输血6例。25例患者中,2例BismuthⅢa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75 min、465 min,200 mL、1000 mL,术中输血1例;3例BismuthⅢb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10 min、465 min、501 min,300 mL、400 mL、450 mL,均未予输血;3例BismuthⅣ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15 min、560 min、600 min,300 mL、600 mL、800 mL,术中输血1例。(2)术后情况:25例患者中,术后发生Ⅰ级并发症4例,其中2例胆瘘(BismuthⅠ型1例,BismuthⅢa型1例),1例肺部感染(BismuthⅣ型)和1例术后肝功能不全(BismuthⅢa型),经保守治疗均好转。25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胆管腺癌23例,高级上皮瘤变2例;神经侵犯8例,淋巴结转移3例,无脉管癌栓患者。25例患者住院时间为24 d(10~45 d),住院费用为9.4万元(5.3~18.7万元)。2例BismuthⅢa型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36 d、45 d,15.1万元、18.7万元;3例BismuthⅢb型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15 d、26 d、33 d,7.3万元、11.5万元、15.9万元;3例BismuthⅣ型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24 d、39 d、41 d,12.1万元、15.2万元、16.7万元。(3)随访情况: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25例患者中,18例无复发转移。2例BismuthⅣ型患者出现腹腔广泛转移,1例BismuthⅢa型患者出现Trocar孔转移。4例患者死亡。结论: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根据Bismuth分型施行适宜手术。  相似文献   

20.
肝外型右肝管变异与医源性胆管损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合并有肝外型右肝管变异者行胆囊切除时易致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年来收治的25例合并有肝外型右肝管变异、行胆囊切除时所致的医源性胆管损伤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损伤原因主要是将右肝后叶胆管误认为是胆囊管而一并切除,损伤部位以II类多见。结论:提高对肝外型右肝管变异的胆管异常解剖结构的认识及胆囊切除时遵循“辨-切-辨”三字原则,是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关键。损伤后的诊断时间与损伤类型及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