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大肠癌患者血浆缩醛磷脂、总磷脂、总胆固醇和糖脂含量变化 ,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 3 4例大肠癌患者 (术前和术后 3 0天 )及 3 6例正常成人分别测定其血浆缩醛磷脂、总磷脂、总胆固醇和糖脂中的总唾液酸 (TSA)及脂结合唾液酸 (LSA)的含量。结果  1.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浆缩醛磷脂含量较术后 3 0天和正常人对照组明显增加 ,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P <0 .0 5 ) ,而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浆总磷脂含量较术后 3 0天和正常人对照组有所减少 ,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2 .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浆总胆固醇含量较术后 3 0天和正常人对照组亦明显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3 .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浆总唾液酸 (TSA)和脂结合唾液酸 (LSA)含量显著高于术后 3 0天和正常人对照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大肠癌患者 (术前 )血浆缩醛磷脂、总胆固醇和糖脂含量显著增高 ,而总磷脂的含量是降低的。  相似文献   

2.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SA、LSA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总唾液酸 (TSA)、脂质结合唾液酸 (LS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SA和LSA含量 ,并与健康女性及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比较。结果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SA、LSA含量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及健康对照者 (P <0 .0 1,P <0 .0 0 1) ,且血清TSA、LSA含量随卵巢恶性肿瘤临床分期的加重而升高 (P <0 .0 5 ,P <0 .0 1)。结论 :提示血清TSA、LSA含量的测定可用于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及早期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 ,并有助于了解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病情变化、估计预后、观察疗效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及时更改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与良性肝病患者血清唾液酸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发现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Sialic acid,SA)增高,SA包括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Lipid-bound sialic acid,LSA)和总唾液酸(Total sialic acid,TSA),1992年,国内首次证实两者相关显著。国内外曾用LSA诊断恶性黑色素瘤、白血病、肺癌、卵巢癌等,均有文献报道,但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意义,报道甚少。作者测定25例PHC患者血清LSA、TSA的含量、并与健康人、良性肝病患者作对照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胃癌患者术前血浆可溶性P2-选择素和唾液酸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前检测血浆可溶性P2-选择素(sP2-selectin)和唾液酸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酶偶联法及比色法分别检测117例术前胃癌患者、45例良性胃部疾病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浆中sP2-selectin和总唾液酸(TSA)及脂结合唾液酸(LSA)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胃癌患者术前血浆中sP2-selectin、TSA及LSA含量显著高于良性胃部疾病患者及正常人(P<0.01或P<0.05),阳性率分别为72.6%、75.2%和66.7%,血浆sP2-selectin、TSA和LSA水平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sP2-selectin和LSA水平与胃癌的转移有关(P<0.05).结论:术前血浆sP2-selectin、TSA及LSA检测对胃癌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血清唾液酸检测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研究唾液酸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含量变化以及评价疗效,监测转移、复发和预后,采用单步显色比色法检测了94例确诊恶性肿瘤患者和470例健康人血清总唾液酸(TSA)水平,同时也检测了其中60例患者和另外135例健康人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LSA)水平。结果发现:健康对照组血清TSA和LSA平均水平为(1.47±0.29)mmol/L和(0.34±0.11)mmol/L,恶性肿瘤患者平均水平分别为(2.21±0.56)mmol/L和(0.57±0.62)mmol/L,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1);病理组织学分型鳞癌和混合癌的LSA高于腺癌(P>0.05和P<0.05),治疗后归转为病情稳定或好转者,TSA明显下降(P<0.001),恶化或死亡者,TSA和LSA均无降低。初步认为:SA可作为一种恶性肿瘤标记物之一,同时也可能作为癌患者疗效评价、预测转移、复发和判断预后的一种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测得上消化道恶性肿瘤144例的血清总唾液酸(Total Sialie Acid,TSA)含量与对照组及良性疾病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证实了TSA的水平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及其良恶性疾病鉴别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又对手术确诊的83例患者于手术前1周、术后2、4周分别测定TSA含量,可评价手术效果和提供癌肿转移复发之信息。  相似文献   

7.
本文测定恶性、炎性和肝硬化3组胸腹水中的总唾液酸(TotalSialic Acid TSA)和脂质结合唾液酸(Lipid-bound Sialic Acid LSA)含量,结果表明恶性组和炎性组的 TSA 和 LSA 明显高于肝硬化组,但恶性组和炎性组的 TSA 和 LSA 则无明显差异。恶性、炎性和肝硬化组的 TSA 值分别为499.52±183.98mg/L、508.68±208.79mg/L 和117.71±70.46mg/L;LSA则分别为146.28±103.62mg/L、115.26±72.13mg/L 和58.90±35.46mg/L。以肝硬化组的 TSA+2SD 作为恶性组和肝硬化组的鉴别值,其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90.47%,有效性为89.13%。LSA 则无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8.
癌胚抗原(CEA)是一种较成熟的肿瘤标记,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尚不理想。脂质唾液酸(LSA)、总唾液酸(TSA)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肿瘤标记,对多种人体肿瘤具有良好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据报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增高与病情严重成正相关。腺苷脱氨酶(ADA)和血清铁蛋白(SF)的检测对肿瘤和白血病的诊断也起重要作用,并且是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40例恶性肿瘤患者和46例良性疾病患者血清总唾液酸(S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恶性肿瘤组血清总SA含量为710.25±71.82μg/ml,良性疾病组血清总SA含量为426.34±96.12μg/ml,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恶性肿瘤患者血清SA阳性率达90.00%,而良性疾病组阳性率为4.35%,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5).提示血清总SA测定可作为鉴别肿瘤良恶性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检测在恶性肿瘤及炎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76例恶性肿瘤患者、141例良性疾病患者、152例其他炎症患者及1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唾液酸含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类恶性肿瘤组血清唾液酸(SA)均显著高于相应炎症组和健康对照组;胰腺炎、泌尿系感染以及其他各炎症组血清SA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恶性肿瘤组、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唾液酸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6.8%、34%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6例肿瘤患者中唾液酸检测阳性结果以胰腺癌组最高,阳性率为67.9%(19/28),结直肠癌组最低,阳性率为45.7%(21/46);在所有炎症组患者中唾液酸检测阳性结果以静脉血栓组最高,阳性率为59.5%(25/42),慢性扁桃体炎组最低,阳性率为7.7%(2/26)。结论血清唾液酸在恶性肿瘤和炎性疾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与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组织细胞炎性损伤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动态检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及腹腔液总唾液酸(TSA)和脂质结合唾液酸(LSA)含量,并与正常女性及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比较。结果表明,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及腹腔液TSA、LSA含量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及健康对照(P<0.01,P<0.001),且血清及腹腔液TSA、LSA含量随卵巢恶性肿瘤临床分期的加重而升高(P<0.05,P<0.01),提示动态检测血清和腹腔液TSA、LSA含量可用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及早期卵巢癌的诊断,并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术后病情变化,估计预后,观察疗效,指导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测定50例正常人和151例癌症患者血清中总唾液酸,脂质结合唾液酸和岩藻糖的含量,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此三者含量均比正常人水平呈非常显著的增高(P<0.001),三项测定可作为癌症诊断的非特异性辅助指标,其中以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指标的敏感性为最高,对诊断恶性肿瘤更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浆脂质结合唾液酸 (lipid boundsialicacid ,LSA)变化对颅内肿瘤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朱翔等改良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了 83例颅内肿瘤患者的血浆LSA ,并对其中 47例进行了术后 6~ 12个月的随访。结果 :良性肿瘤组于术后 1~ 3个月血浆LSA逐渐恢复至正常 ,而恶性胶质瘤患者 ,术后一个月LSA稍下降 ,经手术全切 ,一年内未复发者 12例 ,术后 6~ 12个月血浆LSA基本下降至正常水平 ;反之 ,经手术全切一年内复发者 12例 ,术后 6~ 12个月又升高 ,与术后一个月血浆LSA含量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血浆LSA含量检测可作为颅内肿瘤的辅助诊断措施 ,动态观察有助于恶性胶质瘤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对38例正常人及29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且涎腺混合瘤(临界瘤)、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的含量均有显著升高(P〈0.01),但这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组血清唾液酸检测的阳性率约为83%,提示血清唾液酸的升高可作为口腔颌面部肿瘤辅助诊断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106例健康成人,222例各种原发部位不同的肿瘤患者和83例非肿瘤患者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LBSA)、总唾液酸(TSA)和前清蛋白(PA)的含量。LBSA、TSA和PA的正常值分别为158.6±29.8mg/L、574.4±77.4mg/L和321.8±42.6mg/L。各种肿瘤患者的含量与正常值相比均有明显差异,但阳性率不同,白血病最高,卵巢癌次之,其他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食道癌和胃癌。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LBSA和TSA均见降低,PA升高。LBSA和TSA在鉴别良恶性疾病和监护治疗效果方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血清唾液酸含量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唾液酸含量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三组人群即正常对照组、良性疾病组和恶性肿瘤组,采用单一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唾液酸含量。结果 恶性肿瘤组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疾病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01)。同时,唾液酸含量测定对恶性肿瘤的阳性检出率也较其它两组有显著性意义(P〈0.0001)。结论 血清唾液酸检测可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Oyangui法测定了正常人及肿瘤患者血清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活性。用蒋谷人等改良间苯二酚法测定了正常人及肿瘤患者血清中脂质结合唾液酸(LSA)的含量。结果表明:血清中CuZn-SOD活性在肺癌、食道癌、宫颈癌、乳腺癌中比正常人明显降低(P<0.05),阳性率依次为:84.6%,85%,78.9%,100%。血清中LSA的含量在肝癌、胃癌、肺癌、食道癌、乳腺癌、白血病、宫颈癌中较正常人明显增高。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将CuZn-SOD与LSA联合检测,可提高宫颈癌、肺癌、食道癌的阳性率:宫颈癌可达100%,肺癌可达96.15%,食道癌可达90.00%。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LSA)含量对白血病诊断的意义。②方法用唾液酸快速诊断法测定40例白血病病人及60例健康人血清LSA含量,对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观察了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数与LSA的相关关系。③结果白血病病人血清LS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t=4.44,P<0.001),白血病细胞数和骨髓增生程度与LSA含量均无明显相关关系(r=0.17,-0.13,P均>0.05)。④结论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测定是诊断白血病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