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滋病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混合感染相当常见,两者混合感染后,疾病的进程、预后及治疗较单纯感染者均发生显著改变。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致力于混合感染者的发病机制,其中,细胞凋亡为一个重要的部分。文章就HIV、HCV单纯感染者和HIV/HCV混合感染者的肝细胞、免疫细胞的凋亡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粟斌  吴昊泉  吴昊  张彤 《传染病信息》2019,32(6):501-504,508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AIDS是由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传染病。目前随着抗病毒疗法的应用,HIV复制得到有效阻断,AIDS成为一种慢性可控的疾病,但该治疗方式无法彻底清除HIV,因此AIDS无法得到根治。随着对HIV感染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基因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诸如RNA沉默、DNA编辑等基因疗法为根治AIDS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上述这些新技术具有抑制或彻底清除宿主体内HIV的可能,且可以避免传统治疗手段带来的不良反应。本研究就这些相关基因治疗在应对HIV感染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加以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HIV侵入人体后,特异性地破坏CD4 T淋巴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损。一些侵袭力较低、致病力较弱的病原体,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能致病;但当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则为这类微生物创造了感染条件,导致病原体乘机侵袭人体致病。这种感染称为机会性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广东省全球基金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为制订相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建立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协调机制,对选定的2个项目点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新登记的结核病患者2326例开展HIV检测;对同期新发及随访的HIV感染者开展结核病筛查8769例次,从《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Mtb与HIV双重感染领域工作报表》和省级督导报告中收集项目活动的相关情况。 结果 项目共为96.8%(2252/2326)的结核病患者提供了HIV抗体检测,其中发现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12例;为可随访HIV感染与AIDS患者提供了结核病筛查例次数仅完成14.4%(1267/8769),其中发现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14例。共计25例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纳入了抗结核治疗,5例纳入抗HIV治疗。 结论 广东省全球基金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项目的实施促进了项目点的双重感染防控工作,为全省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HCV、HIV混合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血清中抗-HIV/HIV RNA阳性,同时查出抗-HCV/HCV RNA阳性称之为。HIV、HCV混合感染。混合感染一般分重叠感染和合并感染。目前全世界约2亿HCV感染者,3400万HIV感染者。在HIV感染者中约30%混合感染HCV,而HCV感染者中感染HIV的百分率因传播途径、地区和人群的不同而变化较大,从(0-94)%,静脉毒瘾(IDHs)者中HIV合  相似文献   

6.
在非洲,感染沙门菌的成年HIV感染者中大约有一半会死亡,而对于健康人而言,沙门菌感染可能只会导致约一周时间的腹泻.为何沙门菌对于HIV感染者如此致命?美国的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了其中的原理,并揭示了HIV逃避抗艾滋病药物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性传播HIV-1感染者血清IL-18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注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HIV 1)感染和疾病的进展受细胞因子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诱导1型反应可以引起抗HIV 1的细胞免疫,保护机体免于发病。白介素(IL) 18是新发现的Th1型细胞因子,因其具有前炎症因子和免疫调节的双重活性而受到重视[1] 。但是,有关IL 18在HIV 1感染者体内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初步探讨了性传播HIV 1感染者血浆中的IL 18水平,并分析其与IL 10的关系。旨在认识IL 18在HIV 1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德国Ruhr大学艾滋病中心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的HIV 1感染者37例…  相似文献   

8.
张秋月  粟斌  张欣  吴昊  张彤 《传染病信息》2019,32(6):505-508
NK细胞是天然免疫中的重要效应细胞,在机体早期抗病毒、抗肿瘤的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NK细胞因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非限制性、泛特异性识别和杀伤靶细胞及快速应答等特点成为免疫治疗研究热点。随着对NK细胞表型、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N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也被尝试应用于HIV感染治疗。本文从NK细胞生物学特性、NK细胞在HIV感染中的作用以及N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等方面来阐述NK细胞过继治疗在HIV感染领域应用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一、背景 据WHO估计,全球HIV感染者已超过4000万。由于HI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有共同的传播途径,因而有大量的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CV。目前的研究显示,约有1/4~1/3的HIV感染者合并HCV感染,据此估计,全球约有近1000万的HIV/HCV合并感染者。HCV感染及相关的肝脏疾病(终末期肝衰竭和肝癌)已成为影响HIV感染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 1,PSGL-1)是存在于T淋巴细胞等细胞表面的一种跨膜糖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不仅参与炎症的形成与发展,参与肿瘤细胞的生长与转移,还具有广泛的抗微生物活性。近年,研究发现PSGL-1对HIV感染具有抑制作用,是HIV的限制性因子,也是潜在的HIV治疗新靶点。本文对PSGL-1及其生物学作用,以及PSGL-1在HIV感染过程中表达、抑制作用与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HIV感染/艾滋病(HIV/AIDS)患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已成为临床各科医师必须面对的问题。HIV/AIDS患消化道的机会性感染在临床常见,也是进展期AIDS患死亡的原因之一。治疗上目前尚以经验性诊疗为主,缺乏特异性的病原学诊断。因此,消化科医师参与HIVAIDS患胃肠道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我们通过内镜检查研究HIV/AIDS患上消化道病变特点,并对其与食道真菌感染、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胃的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进展,发现存在问题与困难,探讨解决方法,提高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质量.查阅了近年来与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相关资料:WHO年报数据、政策指南等;我国出台政策文件及下发相关工作手册、国家级试点总结报告等;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诊断、治疗及管理相关文献.结果说明自2004年WHO出台了《结核分枝杆菌/艾滋病病毒联合行动策略》以来,在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发现、治疗、管理、预防等方面形成了较完善的策略,各国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我国围绕Mtb与HIV双重感染疫情监测,Mtb与HIV感染双向筛查、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进行异烟肼预防性治疗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试点工作,2010年我国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已覆盖全国.但在结核病防治机构与艾滋病防治机构间合作、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登记报告、Mtb与HIV感染双向筛查质量、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管理的质量等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途径为经血传播,如静脉吸毒,输血等,我们曾报道了经血传播HIV和HBV/HCV重叠感染的特征[1,2 ] 。而国外报道HIV传播的主要途径为性途径,在经性途径传播的HIV感染者中HBV/HCV重叠感染状况和感染特征不甚明确,我们以HIV感染的德国男性同性恋者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HBV/HCV重叠感染状况进行调查,并总结了经性和经血传播HIV感染者HBV/HCV重叠感染特点及差异。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1992年1月~2 0 0 0年12月HIV感染的德国男性同性恋者4 9例,我国经血传播HIV感染者6 2例,取静脉血3ml,- …  相似文献   

14.
1 HIV感染的风险因素研究 HIV感染的风险因素,首先发现是男性同性恋,在中国则是输注被污染的血液和单采血浆血球回输的卖血者,吸毒(静脉药瘾)者、卖淫嫖娼者都是最危险的HIV感染人群。  相似文献   

15.
据医学空间网1月11日报道,吸烟的HIV感染妇女与非感染相比更易感人乳头瘤病毒(HPV)。已知持续感染某种类型的HPV与宫颈癌之间明确关联,因此该研究发现将有助于解释吸烟妇女或HIV感染妇女更易患肿瘤的原因所在;同时亦强调了戒烟对妇女健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核实2007年后艾滋病(AIDS)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报告的采供血途径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者的信息,了解其真实感染途径。方法选择河南省、安徽省的4个县,对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7月31日报告的、经采供血途径感染HIV的病例,问卷调查其确诊HIV阳性前的高危行为暴露史、既往HIV抗体检测史、确诊时病程状态,综合以上信息重新判断研究对象可能的感染途径。结果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10份,核实后,357例研究对象为经采供血途径感染HIV,53例为经非采供血途径感染。经统计学检验,研究对象中,采供血途径与非采供血途径感染HIV的两组人群,在年龄、性别、病程状态的构成上无统计学差异。53例重新判断为经非采供血途径感染HIV者中,42例(79.24%)为经性传播,4例(7.55%)经输血传播,7例(13.21%)传播途径不详。结论 2007年后报告的经采供血途径感染HIV者中,多数确为经既往不安全采供血(浆)途径感染。  相似文献   

17.
HIV与寄生虫感染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影响。HIV感染改变寄生虫病的自然病程,妨碍快速诊断,降低抗寄生虫治疗的疗效;而寄生虫病加速HIV从无症状到艾滋病的进程。本文介绍了HIV感染与重要寄生虫感染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寄生虫感染促进HIV感染的共同病理基础为一种Th2型慢性免疫激活。控制寄生病是全球抗HIV运动的一种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8.
孙晋萍  邢菲菲  樊庆泊 《传染病信息》2005,18(4):158-159,171
据统计,2003年全世界每天有6000名育龄妇女和2000名儿童感染HIV,截至到2003年估计有1850~2000万名育龄妇女感染HIV,其中受到母婴传播威胁的儿童有250万名,新感染儿童为70万名,有1400万名儿童因艾滋病成为孤儿,已经有50万名儿童因艾滋病死亡,美国某些城市2.5%的新生儿已感染了HIV。艾滋病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婴儿和儿童HIV感染约90%是通过母婴传播而获得。  相似文献   

19.
HIV感染的传播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HIV初染者传播病毒的风险大[1]加拿大蒙特利尔市AIDS研究中心温伯格博士发现,HIV的快速传播与HIV初染者密切相关。20多年观察研究表明,49%HIV传播发生在感染者处于感染初期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郑州市结核病人群中HIV感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郑州地区结核病人群中HIV感染情况,为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连续抽样和关联保密的方法,对郑州地区7个结防机构2007年8月11日—11月31日就诊的活动性结核病人,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HIV初筛,初筛阳性者做免疫印迹(western-blot)确认试验,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新登记结核病1583例,HIV阳性者9例,感染率0.6%; HIV感染病人年龄在13~60岁,男性组HIV感染率0.6%,女性组感染率为0.2%; 不同年龄活动性结核病人中HIV感染者主要集中在青壮年,占88.9%;农村户口结核病人HIV感染率0.6%,城镇户口结核病人HIV感染率0.4%。固定人口HIV感染率0.7%,流动人口HIV感染率0.4%;HIV感染途径,采血浆、输入血液传播4例 (44.4%),异性传播2例(22.2%);HIV阳性以新病人为多。涂片阳性。结论郑州地区结核病人群中HIV感染率0.6%;HIV阳性以新病人为主;结核病人群中HIV感染者主要集中在青壮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