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娟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20):1314-1314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残率极高。我们科从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应用自制中药汤剂蠲痹除湿汤联合西药甲氨蝶呤(MTX)、柳氮磺吡啶(SASP)综合治疗RA,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和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5(12):5-6
长期以来,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RA)的治疗是一热门话题,特别是近10余年来,RA的治疗原则逐渐趋同,涌现出多种探索性治疗方法,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必须承认,RA的治疗还远没有新的突破,70%左右的RA患者经过反复发作后,最终出现关节畸形、功能障碍。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加之祖国医学的特色和优势,为RA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机遇。1 治疗RA的目的和原则 治疗RA的目的在于减轻疼痛、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阻止不可逆的骨改变,尽可能地保护关节及肌肉的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9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1995年3月~1997年12月,运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93例,疗效明显,并设对照组60例相对比,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l病例选择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选择病例,以风寒湿阻证作为观察对象。临床表现:关节肿胀疼痛,痛有定处,肢体晨僵,屈伸不利,遇寒则痛剧,局部畏寒怕冷,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沉紧。1.2一般资料我们按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中,男44例,女49例;年龄12岁~68岁,平均40.2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1.6年;发病部…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综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共观察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以非甾体类药物、改变疾病病情的抗风湿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分型内服中药、针灸、中药离子导入、康复等手段,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更显(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5.6%和85.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很好优势。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1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61例(治疗组),并与单纯西药治疗31例(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表明:(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8%,对照组为83.87%,两组近期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别意义(P<0.05);(2)两组关节炎症指数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疼痛指数差值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肿胀指数及功能障碍指数的差值变化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RF转阴率为58.14%,对照组RF转阴率为30.43%,经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ESR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比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能更迅速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具有较好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7.
8.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慢性、对称性、进行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妊痹范畴。其病情缠绵难愈,致残率高,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生活,寻求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中西医同道共同的期盼,现就个人对此病的临床中西医治疗,浅述于后,望同道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9.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英俊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5):100-101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配合袪邪通络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病例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使用来氟米特,治疗组除用来氟米特治疗外加用搜风通络、祛寒除湿中药。6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效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西药组、结合组。西药组患者给予美洛昔康分散片,结合组患者在西药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补肾祛湿通络汤,连续治疗3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Mc Gill疼痛评分、生命质量以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等方面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模拟评分法视觉疼痛(VAS)评分、生命质量以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结合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临床诊察的数据挖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类风湿关节炎(RA)中、西医诊断的特点及关联。方法 采集85项RA常见的临床信息,并归为病变部位、量化诊断、症状描述、普遍状况、环境因素5类;从中国期刊网和Medline中分别提取RA中、西医诊察的数据集,分析5类临床信息在中、西医数据集中的出现频数,并进行χ^2检验;并基于“同时出现”方法分析中医若干诊察与RA有关生物因素的关联。结果 中、西医学对RA的诊断方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现代医学比较。中医学侧重于诊察RA的症状描述与环境因素,并与RA中的细胞因子、神经内分泌因素具有一定关联。结论 对RA症状、环境等因素的诊察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特色,具有潜在的生物学基础。本研究也为探索中医学的诊断与观察特点。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软骨破坏相关血生化和免疫因素,并探讨中西药对其影响的特点。方法397例确诊活动期RA病例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203例和西药治疗组194例。西药治疗方案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慢作用药,中药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和辨证用药,6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收集患者相关血生化和免疫检测指标,通过数理统计分析,从中确定软骨破坏相关因素,比较中西药对这些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软骨破坏程度与红细胞(RBC)及血小板(PLT)计数密切相关;治疗前后比较,中药组RBC计数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西药组PLT计数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升高RBC的幅度与西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西药组降低PLT的幅度与中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药均能改善RA软骨破坏相关因素,但改善途径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药治疗。两组总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指数、关节疼痛指数和关节压痛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有效率为75.56%,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SR及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肿胀指数、关节疼痛指数和关节压痛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药防治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现状,提出RA中医诊治的思路:从中医病因病机的特点以及辨治与结合现代检查,并且要充分利用现代研究成果来发挥中医药整体治疗的优势,提出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宣痹汤合二妙散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RA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宣痹汤合二妙散加减辨证施治,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29%,对照组为74.29%,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痹汤合二妙散加减治疗RA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7.
温经通络法外治类风湿关节炎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温经通络法外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用温经通络中药治疗3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观察疼痛、肿胀、压痛、晨僵、握力变化,以了解中药外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主观疼痛评价、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积分均下降,握力提高。总体疗效评价:临床缓解率8.57%,显效率11.43%,有效率71.43%,无效率8.57%,总有效率为91.43%。结论:温经通络中药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外治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的补肾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患者共72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运用中医补肾通络方联合使用鲑鱼降钙素针剂,1支/d肌注,维D2磷酸氢钙片1片/d口服,连续服用2个月。对照组只运用鲑鱼降钙素针剂,维D2磷酸氢钙片,连续服用2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的改善和骨代谢的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为69.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患者的钙离子、红细胞沉降率和骨密度统计结果无差异,2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别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指标明显下降,钙离子与骨密度指标明显升高,2组治疗后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患者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和关节功能统计结果无差异,2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和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中医补肾通络的治疗方法联合西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或改善骨质流失,调节骨代谢,缓解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活血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标准的该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来氟米特合健脾祛湿活血法中药治疗;对照组仅予来氟米特。两组均治疗12周。结果:治疗组缓解6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95%C I=77.9%~99.8%);对照组缓解4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95%C I=61.4%~92.3%);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1.251 8,P=0.210 7),差异未达显著性意义;可改善部分临床疗效指标。结论:健脾祛湿活血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优于来氟米特的结论不确定,其收益为OR=0.29(95%C I=0.05~1.55);NNT=8(95%C I=3.3~33.3)。 相似文献
20.
朱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4):28-29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外周关节的非特异性炎症.患病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呈现进行性破坏,并致使受损关节发生功能障碍,可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患者在接受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探讨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