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树娟  邵石祥 《河北医药》2010,32(19):2684-2685
目的研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组织学特点。方法对ALT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42例行肝脏病理检查,同时检测血清HBeAg、HBVDNA,研究患者病理组织学改变与HBeAg、HBVDNA的关系。结果 242例ALT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G0~1/S0~1约45%,炎症活动度3级以上约8.3%,纤维化分期3级以上约7.4%。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组与慢性HBV携带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P〉0.05,χ^2=0.22,P〉0.05)。慢性HBV携带者比较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在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程度的区别,2组炎症活动度比较(χ^2=0.30,P〉0.05)。2组纤维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P〈0.05),HBeAg阴性组纤维化程度更显著。结论 ALT正常的患者不论HBeAg阳性与否,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及纤维化;肝脏炎症活动分级、纤维化分期与HBVDNA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HBeAg阴性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刺活检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HBeAg阳性和阴性两种病原学状态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的影响。方法对266例行肝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做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HBsAg、HBcAg;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前S1蛋白、HBV-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按肝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分组,比较HBeAg阳性和阴性的分布,并比较肝组织中HBsAg、HBcAg在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的阳性率。结果通过肝活检发现,按肝组织炎症程度分组,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主要分布于G1~G3,分别占本组总数的92.35%和92.77%,分别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G3、G4之和比较,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HBeAg阳性组重度肝炎的发生率较阴性组为高。按肝组织纤维化病变程度分组,在HBeAg阳性组患者分布为S1>S2>S3>S0>S4;HBeAg阴性组患者分布为S1>S0>S2>S3>S4。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阶段HBeAg阴性组患者发生率偏高,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前S1蛋白、HBV-DNA及肝组织中的HBsAg、HBcAg在HBeAg阳性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P<0.005)。结论肝组织炎症程度方面,HBeAg阳性组重度肝炎发生率比阴性组高;纤维化病变程度方面,HBeAg阴性组肝硬化发生率比阳性组高。HBeAg阳性组血清前S1蛋白、HBV-DNA及肝组织中的HBsAg、HbcAg等病毒复制指标的显阳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病毒标志与ALT及肝脏病理的关系。方法检测133例CHB患者血清病毒标记物和肝功能,同时全部患者接受彩色B超引导下快速经皮肝穿刺,将患者按HBeAg、HBV—DNA阳性与否及ALT正常与否分为8个组,对各组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肝组织学显示肝内均有炎症、坏死及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存在,血清转氨酶正常的患者仍有一部分肝内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及纤维化改变,有的甚至存在肝硬化;ALT异常、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更严重。血清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与肝组织病理损害程度不成正比。结论单凭血清转氨酶的升高、血清病毒复制活跃与否判断疾病活动性是不够的,在临床选择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时.肝活检对此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应将肝活检作为判断肝炎活动性和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学特征,并对血清HBeAg、HBVDNA与肝组织病理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慢性HBV携带者821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依据血清HBeAg将患者分组,分别比较HBeAg阳性( n =713)和阴性组(n=108)患者HBVDNA、肝组织炎性分级和纤维分期研究分析。结果821例患者99W.51%存在肝组织损伤;炎症分级G≥2者358例(43.61%);纤维化分期S≥2者287例(34.96%)。 G≥2及S≥2HBeAg阴性组患者均明显多于阳性组( P值均<0.05)。血清HBeAg阴性组HBV DNA、肝组织炎性分级和纤维分期明显重于HBeAg阳性组( P <0.05)。2组HBV DNA与肝组织病理均无相关性( r =0.234、0.107, P <0.05)。结论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皆非“正常”,HBV DNA不能很好地反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血清HBeAg阴性患者肝脏损伤情况重。对此类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5.
邝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9):25-25,28
目的:探讨肝活检组织学对慢性HBV携带者的临床意义。方法:84例慢性HBV携带者接受快速经皮肝穿刺,所有患者HBsAg均为阳性,血清转氨酶正常,病程均〉6个月。结果:84例仅4例肝组织活检完全正常,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或纤维化。结论:慢性HBV携带者肝活检可作为判断肝病活动性、纤维化程度及是否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活检组织学对慢性HBV携带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慢性HBV携带者接受快速经皮肝穿刺,所有患者HBsAg均为阳性,血清转氨酶正常,所有患者病程均大于6个月。结果 120例患者仅4例肝组织活检完全正常,其余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或纤维化。结论肝活检可作为判断慢性HBV携带者纤维化程度、肝病活动性及是否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肝组织病理与临床.方法:对420例临床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患者,行肝穿病理检测,评判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HBV-DNA.结果:年龄小于45岁者,以HBeAg阳性为主;而年龄大于45岁者,以抗-HBe阳性为主;HBeAg阳性组,HBV-DNA病毒载量显著高于抗-HBe阳性组,420例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205例肝组织学诊断正常(48.8%);215例有慢性肝病(51.2%);其中GIS0 158例、G2S1 42例、G3S1 11例、G4S4 4例;伴有肝细胞脂肪变14例.结论: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并非都不存在进展性肝损害,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年龄大于45岁,除动态观察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外,应动员患者行肝穿病理检测,及早发现肝组织活动性病变,甚至肝硬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肝患者血清学和组织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阴性两种病原学状态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的影响。方法对270例行肝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分期诊断,做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HBsAg、HBcAg;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前S_1蛋白、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结果HBeAg阳性组例数是阴性组的2.13倍:肝功损伤较重,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两项指标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BeAg阳性组其HBV DNA(病毒复制指标)在血清学和肝脏免疫组化的阳性率较高,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HBeAg阳性组较阴性组患者肝损重,病毒复制活跃;HBeAg阴性组的病毒复制率虽然相对较低,但仍有36.05%的患者血清HBVDNA+,10.47%的患者组化HBcAg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丙氨酸转氨酶(ALT)在正常值上限2倍以内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肝组织学变化。方法142例CHB患者B超定位经皮肝穿刺,全部患者病程超过6个月,血清HBsAg均为(+),ALT小于100u/L,肝组织切片由两个病理医生盲法阅片。结果所有患者肝组织学显示肝内均有炎症,肝细胞变形、坏死和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存在。炎症活动度G2~G4 12例(85.21%),纤维化程度S2~S4为112例(78.87%)。结论ALT轻度升高的CHB绝大部分患者存在肝脏组织学变化.对其应该重视肝活检.明确肝脏的炎症、纤维化程度.指导患者进行抗病毒、抗纤维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氨酸转移酶(ALT)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肝脏组织学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分析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214例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分为HBeAg阳性组106例及HBeAg阴性组108例,将所有病例按年龄分为3组,即年龄〈30岁组、30~40岁组和&gt;40岁组,对所有病例肝活检资料及HBVDNA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不同年龄组肝组织病变程度与分布及与HBVDNA定量的关系。结果:HBeAg阳性组3个不同年龄组间肝组织病理改变程度及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HBeAg阴性组30~40岁组病理改变严重程度明显重于〈30岁组,30~40岁组和&gt;40岁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HBeAg阴性组〈40岁组肝组织病理改变程度重于同年龄段HBeAg阳性组病例(P〈0.05)。HBVDNA定量高低与组织病理改变程度轻重无相关性(P〈0.05)。结论: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即使低年龄段有条件也应及时进行肝活检,对于HBeAg阴性〈40岁的患者,若无条件行肝活检、可以考虑直接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1.
阿德福韦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学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年后肝组织学改变.方法 30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每日1次,服药1年以上,在治疗前、治疗1年后均接受肝穿刺活检.按照Kondell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评价肝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细胞内HBsAg、HBeAg.结果 治疗1年后18例患者肝组织学改善(治疗后HAI积分下降≥2),其中17例患者坏死炎性反应程度改善(治疗后积分下降≥2),11例患者纤维化程度改善(治疗后积分下降≥1).9例患者服药已2年以上,治疗2年时肝病理结果较治疗1年时改善更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治疗后肝组织内HBeAg表达明显减少,而HBsAg的表达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阿德福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1年后肝组织学的坏死炎性反应和肝纤维化程度均获明显改善,延长疗程可获得更显著的组织学改善.  相似文献   

12.
刘素芬  胡瑞敏 《河北医药》2010,32(22):3203-3204
慢性乙肝病毒(HBV)携带者虽肝功能正常,但其中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组织病理改变,为明确慢性HBV携带者HBeAg与病毒在肝细胞的表达有无相关性.本文对305例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的慢性HBV携带者行肝组织活检,比较2类在肝组织病毒表达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并发肝细胞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82例HBV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HBVDNA载量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HBV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中,HBeAg阳性28例(34.15%),平均(48.95±12.51)岁。HBeAg阴性54例(65.85%),平均(50.87±11.02)岁。HBeAg阳性患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总胆汁酸及HBVDNA水平均高于阴性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BeAg阴性患者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以及凝血酶原活动度均高于阳性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符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甲胎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及层粘连蛋白等水平在两组问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发肝细胞癌的比例高于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而HBeAg阳性并发肝细胞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损伤、肝纤维化程度及HBVDNA载量均高于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14.
对40例经临床及肝穿刺病理诊断的 HBsAg 阳性及 HBeAg 阳性的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例的 e 系统追踪4~25月。12例出现抗 HBe 转化,12例 HBeAg 阴转,其余16例 HBeAg 持续阳性,据此分三组观察。结果表明:向抗 HBe 转化组中血清 HBsAg 滴度低于 HBeAg 阳性持续组(P<0.05),而其急性期 SGPT 水平则高于后者(P<0.01),该组病人多有急性肝炎病史。在缓解期,该组病例约有半数表现临床症状、肝功能、DNA-P 活性等全面好转,血消 HBsAg 阴转或转为低滴度,其近期预后明显优于 HBeAg 阳性持续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出现 HBeAg 向抗-HBe 转化的有关因素、临床特点和转归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学的改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赵桂鸣  邹焕文 《天津医药》2005,33(9):550-551,i0001
目的:评估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AsC)肝活检组织学变化的诊治价值。方法:采用Menghini型肝穿刺针取73例血清谷丙转氨酶正常AsC患者肝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行HE、Masson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病理分级、分期及Knodell评分。结果:73例AsC肝组织病理均有异常改变,G1S0者65.8%,G1S1者23.3%,G2S1者6.8%,G2S2者4.1%。Knodell评分2分者51例(69.9%),3分者12例(16.4%),≥4分者10例(13.7%)。免疫组化HBsAg检出率86.3%,以浆膜型为主(57.14%);HBcAg检出率72.97%,以核型为主(74.07%)。结论:血清谷丙转氨酶正常的AsC,肝组织均有一定程度的病变损害,肝活检病理检查在判定AsC病情程度和处理方法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胡瑞敏  刘素芬 《河北医药》2010,32(21):3063-3063
本文通过对305例行肝组织活检的慢性HBV携带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病毒标志物将其分为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2组,对2组中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进行了分析,以了解二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对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接种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对其所生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结果阻断组婴儿12月龄时乙肝两对半检测:全阴性者9例,HBsAb单阳性者114例,HBsAg单阳性者4例,HBsAg、HBeAg双阳性者2例,乙肝病毒母婴阻断率为95.3%;观察组婴儿12个月龄时乙肝两对半检测:全阴性者19例,HBsAb单阳性者53例,HBsAg单阳性者12例,HBsAg、HBeAg双阳性者5例,婴儿乙肝感染率为19.2%;经统计学方法分析x^2=11.65,P〈0.0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采用HBIG与乙肝疫苗结合使用是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例1男性,33岁,因乏力右上腹不适3天,于1986年3月28日以“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乙型)收入院。入院时血清谷丙转氨酶166u,HBsAg2~4,HBcAb 阳性;HB(?)Ag 阴性; HBeAb 阴性(ELISA);血清δ抗体阳性.肝活检病理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肝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BsAg 阳性(PAP 法),  相似文献   

19.
作者报告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对类淋巴母细胞干扰素的反应。将46例以前未治疗过的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达12月以上,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在正常值上限4倍以下的成年男性HBV携带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23例)用类淋巴母细胞干扰素治疗;另一组(23例)未予治疗。这两组患者中有19例出现肝病症状,组织学  相似文献   

20.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乃玲  韦玉芳  赵文海  曾凡荣  刘丽 《江苏医药》2006,32(7):625-627,i0002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阴性而有病毒复制者的产生原因。方法 65例肝活检患者中16例血清HBVM(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2次以上检测全部阴性。6例血清ALT水平多次检测正常,结合病史诊断为HBV携带者;8例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2例为肝硬化。结果 6例HBV携带者中4例病毒负荷10^4~10^5 copies/ml,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为G1、S1 8例慢性肝炎中4例血清病毒〉10^5~10^6 copies/ml,2例肝硬化者低于10^4 copies/ml。免疫组化肝组织所见有HBsAg或/和HBcAg表达。结论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可能有多种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