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患者女,30岁,因"鼻阻、头昏痛"7年于2013年9月22日入院。入院查体:外鼻无明显畸形,鼻前庭皮肤无疖肿、无皲裂,鼻腔阻塞,鼻腔黏膜色暗红,双侧下鼻甲充血、肿大,麻黄素收敛欠佳。双侧中鼻道可见少许分泌物。鼻中隔向左侧呈棘突样偏曲,各鼻窦体表投影区无压痛。副鼻窦CT示:①鼻中隔偏曲;②双侧下鼻甲肥大。入院后予以抗炎止血对症治疗,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明确无绝对手术禁忌证后,于9月24日在  相似文献   

2.
中鼻甲气化     
1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反复鼻堵3年伴头痛2年,既往体健。入院检查:鼻内镜下见双侧鼻腔黏膜轻充血水肿,右侧鼻腔狭窄,鼻中隔向右侧偏曲。左侧中鼻甲肥大,鼻腔内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图1A)。鼻窦CT示鼻中隔偏曲,中鼻甲气化(图1B,图1C)。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鼻中隔偏曲患者鼻窦CT的测量分析,初步评价鼻中隔偏曲程度与下鼻甲肥大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9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鼻窦冠状位CT,将与鼻中隔偏曲方向一致的鼻腔设为对照组,与鼻中隔偏曲方向相反的鼻腔设为实验组。测量并记录鼻中隔偏曲角度,双侧下鼻甲骨、内侧黏膜、外侧黏膜厚度。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下鼻甲内侧黏膜、骨、外侧黏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下鼻甲内侧黏膜、骨、外侧黏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下鼻甲内侧黏膜、骨、外侧黏膜厚度与鼻中隔偏曲角度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但相关系数r 提示三者与鼻中隔偏曲角度的相关性:骨>内侧黏膜>外侧黏膜。结论 鼻中隔偏曲伴代偿性下鼻甲肥大,不仅由下鼻甲黏膜增厚引起,也可由下鼻甲骨本身增生引起,鼻中隔矫正术术前行鼻窦CT检查,对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鼻腔黏膜接触点导致头痛患者的鼻腔解剖异常情况及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鼻腔黏膜接触点性头痛患者,经鼻窦CT扫描及鼻内镜检查评估鼻腔解剖异常情况,通过鼻内镜手术纠正解剖异常,术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鼻腔黏膜接触点以鼻中隔偏曲及无偏曲的鼻中隔棘突与中鼻甲、下鼻甲接触最常见,嗅裂区接触亦较多,其他...  相似文献   

5.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多与鼻炎同时存在,也称为鼻-鼻窦炎。症状超过12周的为慢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形态上向一侧或双侧或局部突起,并引起相应症状者。鼻窦炎中合并鼻中隔偏曲者并不少见。鼻窦炎伴有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窦开放术时,需行鼻中隔矫正的不在少数;通常是在开放鼻窦的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伴有下鼻甲肥大的行下鼻甲的骨折外移术或下鼻甲黏膜下骨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鼻腔鼻窦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 方法 选取慢性鼻窦炎患者206例,根据是否患有慢性鼻窦炎分为观察组85例与对照组121例。记录两组患者是否存在鼻中隔偏曲、泡状中鼻甲、下鼻甲及鼻丘气房肥大、中鼻甲反向偏曲及钩突气化等鼻腔鼻窦解剖变异现象。 结果 观察组鼻中隔偏曲、下鼻甲及鼻丘气房肥大、泡状中鼻甲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中鼻甲反向偏曲及钩突气化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鼻中隔偏曲均以高位偏曲为主,但观察组鼻中隔高位偏曲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鼻中隔偏曲、泡状中鼻甲、鼻丘气房及下鼻甲肥大均为慢性鼻窦炎发展中的重要结构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泪囊炎同时合并有鼻腔鼻窦疾病的患者,同期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2009年3月~2020年12月32例慢性泪囊炎合并有鼻腔鼻窦疾病的患者,我们同期行鼻腔鼻窦手术和鼻腔泪囊吻合术,术后定期进行鼻内镜观察及泪道冲洗.结果 32例慢性泪囊炎合并有鼻腔鼻窦疾病患者,鼻中隔偏曲14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鼻...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4岁.因鼻塞3年以慢性肥厚性鼻炎于2006年5月18日入院.查体:外鼻无畸形,双侧下鼻甲肥大、充血、收缩差,鼻中隔无明显偏曲,双侧中、下鼻道未见脓性分泌物,双侧上颌窦区无压痛.心肺、腹部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4岁,因右侧鼻塞不适伴右侧头痛1个月,于2012年7月2日入院。患者10年前因鼻中隔偏曲、头痛1~2年,于2001年9月26日在本院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矫正术,术后l0年无头痛、鼻塞发作。人院检查患者痛苦面容,全身检查包括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专科检查:鼻面部无畸形,鼻窦前壁无压痛,鼻腔黏膜稍充血,双下鼻甲不大,中鼻道清洁。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51岁.因鼻塞伴嗅觉下降10余年,于2006年9月21日入院.既往体健,无鼻部手术史及外伤史.鼻内镜检查:鼻黏膜慢性充血,双下鼻甲不肿大,双中鼻甲、中鼻道、鼻咽部均正常;鼻中隔右偏,呈"c"型,鼻中隔后上明显膨隆,双侧嗅裂变窄.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1996年6月~2004年12月,在鼻内镜下做鼻中隔偏曲矫正术486例,其中单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83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鼻窦开放术、鼻息肉摘除术217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鼻甲部分切除术或下鼻甲黏膜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术186例。现就取得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出现及预防谈谈经验与不足,并就工作中随着手术量的增加如何减少并发症,做一简要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因双侧渐进性鼻塞10年余于2016年8月10日入我院就诊.患者双侧鼻腔渐进性鼻塞10年余,伴嗅觉减退.半年前患者自觉左侧面部麻木,2周前出现左侧鼻腔出血,间歇性左侧头痛,晨起左眼痛,自诉无视力下降,复视.鼻内镜检查见:鼻中隔向右偏曲,推挤右侧下鼻甲,右侧中鼻甲、中鼻道未窥及.左侧鼻腔见圆形新生物,向左推挤左侧中鼻甲及下鼻甲(图1A).眼科检查左眼矫正视力1.0,右眼矫正视力1.0,无视野缺损.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29岁.于2003年1月25日入院.患者7个月前,左鼻腔流出黄色油滴状水样液数滴,近2月左鼻腔再次流出黄色水样液,量较多.有时伴同侧头部胀痛,眼部稍有胀感,无擤涕及咳痰带血.鼻窦CT示:左上颌窦炎,上颌窦囊肿.凝血系统检查:PT 97%,APTT38.93s,Fg2.87g/L,TT 16.0s.血液分析均正常.鼻外观及颜面部无畸形,鼻中隔无偏曲,双下鼻甲不大,黏膜无充血,各鼻道无特殊分泌物,上颌窦区无压痛,未行上颌窦穿刺.  相似文献   

14.
对6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改良型鼻中隔矫正术,其主要内容是(1)对鼻中隔全程"S"形偏曲及"C"形偏曲者的鼻中隔偏曲部软骨在术中经处理后再利用;(2)术后鼻腔用明胶海绵固定,术后用1%呋麻液滴鼻,尽量减少术中创伤引起的粘膜肿胀,影响鼻甲及鼻窦的正常生理功能;(3)在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基础上将切口向上延长2~5mm,向下尽量将偏曲部全程切开至鼻底.68例近期及随访1年以上均示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4岁,反复右鼻塞、黏涕多2月余,无抽吸性血涕,无头痛及复视.鼻窦CT:右上颌窦腔独立性软组织影,于2003年9月14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及肝肾功能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正常.专科情况:双下鼻甲肿大,鼻中隔轻度向右偏曲,双中道未见息肉及脓性分泌物,鼻咽部未见肿物.  相似文献   

16.
1997年以来我们在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36例、40眼,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36例,40眼,其中2例为双侧泪囊炎,男10例,女26例,25~50岁,平均35岁.病史2~20年.有鼻部外伤骨折史2例,鼻外径路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复发3例.临床症状有:见风溢泪,眼内发痒.局部检查见内眦部慢性充血并有泪液.用生理盐水冲洗下泪小点时从上泪小点溢出.泪囊碘化油造影摄片见鼻泪管阻塞.鼻腔检查示中鼻甲肥大,鼻中隔高位偏曲.  相似文献   

17.
鼻中隔偏曲和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方法通过前鼻镜、鼻内窥镜、鼻窦冠状位CT检查,观察鼻中隔偏曲患者鼻腔、鼻窦情况及慢性鼻窦炎患者鼻中隔情况,并作统计分析.结果53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中,高位偏曲38例,其中16例患鼻窦炎,低位偏曲15例,其中4例患鼻窦炎,96例慢性鼻窦炎中,38例鼻中隔偏曲,其中29例为高位偏曲,9例为低位偏曲.结论鼻中隔偏曲尤其是高位偏曲与鼻窦炎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鼻中隔偏曲患者双侧下鼻甲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鼻中隔偏曲患者双侧下鼻甲的形态结构及其黏膜的病理改变。方法:为住院行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30例行术前鼻窦冠状位CT扫描,在CT片上直接测量下鼻甲的宽度和高度,将测量数值根据CT片上的标尺换算成实际值。手术全麻后、鼻腔表麻前,在鼻内镜下,于鼻中隔明显偏曲处对称切取下鼻甲组织,在光镜、透射电镜下观察下鼻甲的黏膜上皮层及固有层组织结构的改变。结果:从3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鼻窦CT中观察到,偏曲对侧下鼻甲的高度和宽度均大于同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光镜结果:偏曲对侧下鼻甲较同侧黏膜上皮、基底膜增厚,血管增生,纤维组织增生,腺体密度同侧较对侧减小。电镜结果:偏曲对侧较同侧的下鼻甲黏膜固有层的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增生明显;黏膜固有层毛细血管及腺体周围毛细血管的内膜具有窗格样空隙,小静脉内皮基底膜变透明,间隙增大,肿胀样,结构疏松。结论:在鼻中隔偏曲患者中,偏曲两侧的下鼻甲在宽度和高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偏曲对侧下鼻甲的肥大,既有骨质增生的成分,也有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增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收集我院2004年11月~2006年06月收治的48例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观察其偏曲的部位对慢性鼻窦炎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104例,参照1997年海口标准,其中Ⅰ型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16~70岁:Ⅱ型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23~65岁。临床表现为鼻塞、流黄色脓涕、头痛、头昏等。1.2诊断方法。所有患者均通过前鼻镜、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冠状位扫描确诊,观察鼻中隔、鼻窦和鼻腔情况。为了减少混杂因素,将Ⅱ型病例剔除。鼻中隔偏曲的分型按马氏法,凡包含中鼻甲前端以后、游离缘以上区域相对应的鼻中隔存在偏曲的称为高位偏曲:此区域以外部位偏曲称为非高位偏曲。1.3手术方式。局麻或全麻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加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术后3天取出鼻腔填塞物,术后1个月内每周换药一次,此后根据术腔情况换药直至上皮化完成。1.4发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4.0软件,鼻中隔偏曲部位与慢性鼻窦炎之间的关系分析用x~2检验。  相似文献   

20.
鼻丘及其邻近结构CT观察及其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了深入开展鼻内窥镜下额窦手术和鼻腔泪囊造口术等,观察鼻丘形态及其邻近结构的关系。方法采用鼻窦连续冠状和矢状位扫描,观察100例患者(包括鼻中隔偏曲30例,慢性鼻炎40例,慢性鼻窦炎30例),其中成人80例,儿童20例。结果①绝大多数病例(99%)有鼻丘气房,儿童(9~16岁)鼻丘发育与成人相比无差异性;②鼻丘形态变化很大,但与中鼻甲前端、筛泡和鼻泪管的关系是恒定的;③鼻丘向上气化程度与额窦发育关系密切,鼻中隔偏曲对其发育无明显影响;④前组鼻窦的广泛炎症易波及鼻丘,并可出现鼻丘骨质增厚。结论鼻丘为鼻内额窦手术和鼻腔泪囊造口术的进路,可借助鼻窦CT进行术前设计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