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了解漯河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 ,用王极盛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1 541名中学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 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理健康总均分达到2分及以上的中学生为40.10%,各因子异常发生率最高为强迫(57.75%),其次为学习压力(56.00%)。男生与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在适应不良分量表的得分(2.04±0.69)高于女生(1.95±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在抑郁分量表的得分(1.89±0.65)高于男生(1.82±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宿生在偏执、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适应不良4个分量表方面的得分高于非住宿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生活环境非常不快乐、不快乐的中学生10个分量表因子得分都要高于家庭生活环境比较快乐、非常快乐的中学生,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有40.10%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男生较女生容易产生适应不良,女生较男生容易产生抑郁。住宿生较非住宿生容易产生偏执、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适应不良。家庭生活环境快乐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全面好于家庭生活环境不快乐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教师关怀行为对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关系,旨在为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方法采用学生感知教师关怀问卷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于2019年10—11月对宝鸡市300名农村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总均分为2.18±0.62,教师关怀行为总均分为3.23±0.44;不同性别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适应不良与心理不平衡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76、2.285,均P0.05),男生的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感高于女生;不同年级、学习成绩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总均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82、16.625,均P0.05),初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初一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成绩好的学生。不同性别、年级、学习成绩及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农村初中生感知教师关怀行为总均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生比男生感受教师关怀行为更多(t=2.623,P0.01);初一和初三学生感知教师关怀行为高于初二(F=12.981,P0.01);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感知教师关怀行为最低(F=4.146,P0.05);非独生子女的学生更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行为(t=2.624,P0.01)。教师关怀行为总均分与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总均分呈负相关(r=-0.290,P0.01)。教师关怀行为能够显著预测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β=-0.290,t=4.669,P0.01)。结论教师关怀行为与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相关,教师关怀行为能预测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教师的关怀行为有助于提高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了解某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广州某医科大学2011-2014年全体大一新生5 728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一新生的恐怖因子得分(1.44±0.44)高于2008年全国大学生常模(1.3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8,P<0.05).在性别因素上SCL-90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P<0.05),女生得分(142.33±34.19)高于男生(136.22±35.23);除偏执因子外,其他因子在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得分高于男生.非医学类专业学生的SCL-90总分(141.57±36.55)高于医学类专业学生(139.35±3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P<0.05);非医学类专业学生在躯体化、敌对两个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医学类专业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9,-2.83,P值均<0.05).结论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充分考虑性别、专业等因素,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医学生无聊倾向性的调查,了解医学生无聊倾向性的不同人口学特点,为高校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451名新疆某医科大学医学生,运用大学生无聊倾向性量表,学习投入量表,专业认同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时间知觉维度上男生得分(17.87±5.56)低于女生(18.51±5.36)(t=1.200,P0.05),在低唤醒维度上男生得分(18.21±5.46)高于女生(16.77±5.77)(t=2.598,P0.05);不同年级的医学大学生低、高唤醒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7,P0.05),在低唤醒维度上得分为独生子女医学生(16.71±5.68)低于非独生子女医学生(17.47±5.65)(t=1.233,P0.05);生源地为农村的医学生在注意缺乏维度的得分为(19.23±5.19),高于生源地为城市的医学生(18.57±5.17)(t=1.377,P0.05);无聊倾向与学习投入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087,P0.05);学习投入与专业认同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282,P0.05)。结论 无聊倾向性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不可忽视,高校应针对不同人口学特点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管理,降低其无聊倾向性,提高其学习投入,从而加强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河南省住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为住校中学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于2011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河南省7个省辖市中抽取初高中学生21 790人,使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14 818名住校中学生有心理问题者占48.7%,心理健康10个分量表中以学习压力感得分最高,为(2.26±0.79)分。农村住校生心理量表总均分(2.06±0.52)高于城市住校生(2.02±0.54),高中住校生得分(2.08±0.52)高于初中住校生(1.97±0.54),重点高中住校生得分(2.12±0.51)高于普通高中(2.05±0.53)和职业高中(2.05±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女生总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在强迫、偏执、人际关系紧张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9个分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住校生相比,住校中学生在心理健康量表各分量表上的得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住校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住校中学生心理状况差于非住校生。  相似文献   

6.
医学新生成就动机及竞争态度与应对方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学新生的成就动机及竞争态度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成就动机量表、竞争态度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对山西医科大学1 023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生过度竞争态度得分(39.81±6.10)明显高于女生(38.99±5.67)(t=2.04,P=0.04);男生自责得分(4.0±2.05)明显高于女生(3.65±2.05)(t=3.07,P=0.00),而求助得分(5.53±2.14)明显低于女生(6.07±2.15)(t=-3.64,P=0.00);良性竞争态度对成熟应对方式的预测力为15.7%,避免失败动机对不成熟应对方式和应对方式倾向的预测力分别为15.1%和13.9%.结论 成就动机和竞争态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大学新生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探讨医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集体施测于1 541名医护专科新生。结果 (1)学生在强迫(t=5.98,P0.001)、焦虑(t=4.31,P0.001)、恐怖(t=4.21,P0.001)和精神病性(t=6.53,P0.001)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分数;男女生在焦虑(t=-3.55,P0.001)和恐怖(t=-4.70,P0.001)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其他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男女生在EPQ问卷的P(t=-6.69,P0.001,t=-4.07,P0.001)、E(t=2.73,P0.05,t=5.69,P0.001)、N(t=-5.95,P0.001,t=-2.49,P0.05)三个分量表上分数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在N分量表上的分数显著高于男生(t=-5.18,P0.001)。(3)SCL-90评定的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在EPQ问卷的P(F=18.64,P0.001)、E(F=11.46,P0.001)、N(F=58.44,P0.001)、L(F=25.27,P0.001)分量表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L-90各因子分及总均分与EPQ-P、EPQ-N正相关(P0.001),与EPQ-E、EPQ-L负相关(P0.001)。结论医护专科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女生高;个性对心理健康存在影响,性格越外向,情绪越稳定,自控能力越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8.
张阳  王丽 《中国公共卫生》2013,29(5):723-725
目的 了解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开展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大连市2所中学1 186名学生,采用自行设计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37.3% ~98.2%,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为(8.61±0.79)分,高中生得分[(9.19±0.78)分]高于初中生[(7.91±0.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75,P<0.05),男、女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部分学生对艾滋病及患者持正向态度,所有学生艾滋病相关态度得分为(17.87 ±2.34)分,高中生得分[(19.54±2.27)分]高于初中生[(16.33±2.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01,P<0.05),男生得分[(17.03±1.94)分]低于女生[(19.01±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P<0.05);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和态度得分之间无相关性(r=0.11,P>0.05).结论 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较低,部分学生对艾滋病及患者仍存在歧视和思想顾虑,学校亟需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江西省3所乡中学775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结果留守初中生心理问题≥1项的阳性检出率为72.4%,但与非留守及曾留守学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初中生恐怖倾向阳性检出率为16.5%,非留守初中生为9.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P0.01);初二年级留守学生冲动倾向得分为(4.49±2.25),明显高于非留守学生(2.64±2.08)及曾留守学生(3.91±2.41)(P0.05);非留守男生自责倾向得分为(5.34±2.39)明显高于留守男生(4.69±2.54)及曾留守男生(5.02±2.41)(P0.05);初三年级非留守学生自责倾向和过敏倾向得分为(5.85±2.21),(5.84±2.10),明显高于留守学生(4.86±2.31),(4.78±2.22)和曾留守学生(4.42±2.71),(5.50±2.84)(P0.05)。结论与非留守初中生比较,留守初中生心理问题表现不明显,但阳性检出率有明显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0.
王亚  王宏  李建桥  刘琴  曹型厚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655-1658
探索重庆某库区县中学生生活满意度与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关系,为提高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中文版》(MSLSS-Chinese Version)和《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MLERQ)对重庆某库区县3所乡镇中学共2 24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女生生活满意度的家庭维度得分(4.77±0.91)高于男生(4.66±0.99)(t=-2.765,P<0.05);高一学生的居住环境维度得分(4.05±0.58)高于初一学生(3.95±0.76)(t=-3.534,P<0.05);独生子女的朋友维度、居住环境维度得分(4.25±0.82,3.90±0.86)低于非独生子女(4.36±0.59,4.02±0.65)(t值分别为-2.071,-2.183,P值均<0.05);住校生的自我维度得分(4.39±0.78)低于非住校生(4.50±0.93),而居住环境维度得分(4.04±0.64)高于非住校生(3.91±0.75)(t值分别为-2.693,3.948,P值均<0.05).男生生活应激事件的恋爱与性维度得分(0.67±0.67)高于女生(0.50±0.60)(t=6.133,P<0.05),其余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女生(P值均<0.05);初一年级学生各维度得分均低于高一年级,除家庭维度外,其余各维度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独生子女的同伴维度得分(0.99±0.82)低于非独生子女(1.15±0.81)(t=-2.914,P<0.05);住校生各维度得分均高于非住校生(P值均<0.05).父母文化程度在生活满意度、生活应激事件部分维度上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生活满意度的家庭、朋友、自我维度与应激性生活事件各维度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99~-0.301,P值均<0.01).家庭应激对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有负向影响作用(B=-0.145,t =-5.739,P<0.01).结论 减少家庭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发生,提升学生应对应激事件的能力,可以提高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社区初级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不同性别、年级群体心理健康水平,为开展初中学生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某社区3所初级中学所有学生,以调查问卷形式完成SCL-90(90项症状清单)量表。结果初中学生除了在人际关系因子中与普通人群无明显差异外,其余总分、总均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均与一般人群不同(P均〈0.01),且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一般人群;初中女生在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中与男生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不如男生健康;初中各年级学生在多项因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均存在差异(P总均分、躯体化、强迫、抑郁、偏执、精神病性P〈0.01、焦虑和敌对P〈0.05),且各因子状况随年级增加有不同程度恶化,尤其是毕业年级在所有因子中均有明显恶化现象(P均〈0.01)。外来务工子女与城镇子女心理健康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初级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是心理健康干预的重点人群。初中女生、毕业年级和初二年级是初中学生心理弱势群体,需根据其不同心理困扰特点,采取早期综合性干预措施。相对外来务工子女而言城镇学生的心理适应优势并不明显,同时城镇子女可能存在生活与心理独立方面弱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家庭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整群抽取济南市某校初中生2 385人,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etraffande Uppfostran, EMBU)、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进行评估。 结果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检出率为15.4%,性别、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偏爱被试项,心理健康不良组与健康组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有父亲职业、父亲健康状况、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所在地社会风气、父母是否经常吵架及单亲情况(P值均<0.05)。 结论 济南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并与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芜湖市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芜湖市57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1)35.7%的初中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5.3%的初中生存在中度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水平各因子得分排在前三位的是学习压力,自我强迫,情绪不稳;(2)在抑郁、焦虑、自我强迫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得分高于男生;(3)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在焦虑因子上,留守初中生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初中生,在另外9个因子上,两类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芜湖市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应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其要关注女生和留守初中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应对方式对藏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786名藏族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分层回归分析显示,第一层人口变量中上学方式、年级、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留守、学习成绩进入藏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回归方程(F=8.526,P=0.000),控制人口变量后,应对方式能独立解释心理健康状况21.70%的方差变异。结论 住校、初一、留守、学习成绩差、家庭收入低的藏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差;管理者加强应对技巧的培训,能改善藏族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5.
郑显亮  张杰 《中国校医》2007,21(1):19-20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心理卫生状况。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05名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40%,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的因子为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差异有显著意义。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健康差异没有显著意义。各年级在总分和各因子上的得分均呈现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初二年级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结论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父母关系及亲子沟通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影响内容,为改善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武汉市8所初级中学的3 59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量表)及自编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生心理问题的阳性率为23.93%,具有和谐父母关系的学生与不和谐父母关系的学生、良好亲子沟通的学生与不良亲子沟通的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的因子得分及MHT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阳性率较高,迫切需要心理援助和心理健康教育。不和谐的父母关系、缺乏正常的亲子交流可能是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工程移民随迁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政策认知程度、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关系。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以及自编的移民政策的认识程度调查表,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186名随迁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工程移民随迁初中生心理健康较普通初中生差;工程移民随迁初中生社会支持状况较普通初中生差;移民政策认知状况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随迁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结论工程移民随迁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社会支持状况有待改善,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应关注随迁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联合移民局等行政管理部门宣讲移民政策,采用多种方法为随迁初中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云南民族地区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云南民族地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云南省几个主要民族地区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与中心城市昆明市初中生进行比较.结果迪庆和澜沧地区初中生SCL-90各因子分明显高于昆明、大理初中生,除个别因子外,昆明与大理初中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云南民族地区初中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云南其他地区初中生.结论云南省民族地区也多为贫困地区,其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严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初中生及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态度,为确定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调查问卷,调查了372名初中生和80名初中教师。结果教师和学生一致认为学习指导、人际交往指导是初中生最需要帮助的内容;在情绪控制和升学择业方面,二者观点不完全一致。结论学校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应重点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人际交往技能、异性交往方法、乐观态度养成、升学择业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学习成绩不良初中生心理卫生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学习成绩不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为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太原市某中学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358名为研究对象,以学习成绩不良学生为目标人群,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实验.用自拟心理健康问卷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对家庭和父母的感受、对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得分和心理健康问卷总分接近中等组和/或优生组,且该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感受问卷得分及心理健康问卷总得分干预前后变化不显著,而2个对照组干预后得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干预后学习成绩提高显著.结论心理干预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学习成绩不良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