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缙云县居民伤害死亡水平,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2年缙云县居民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2年伤害合计死亡1370例,年均死亡率为75.52/10万,标化死亡率为58.01/10万。年均死亡率,男性为92.47/10万,女性为57.39/10万(P〈0.01);75~岁死亡率(702.26/10万)最高,15~岁死亡率(14.17/10万)最低,不同年龄伤害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害的前5位死因为意外跌落、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淹死、自杀,前5位死因占伤害总数的86.86%。其中男性前5位伤害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淹死、自杀占84.78%;女性前5位伤害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自杀、淹死,占90.45%。伤害死亡AYLL为16.51年,减寿率为12.47‰。结论伤害已经成为缙云县主要死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南通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江苏省南通市居民意外伤害的死亡特征及其规律,为制定防治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通市2004~2006年的死亡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确定编码,用SPSS 13.0、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6年南通市居民意外伤害的死亡率为44.412/10万(标化后为35.139/10万),前5位死因依次为: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淹死、意外跌落和机动车以外的交通事故,占全部意外伤害死亡的67.12%;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死亡率随着年龄增大,死亡率逐渐上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居民意外伤害的潜在寿命损失年数(PYLL)前5位原因依次为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淹死、机动车以外的交通事故和意外跌落;潜在工作损失年数(WYPLL)前5位原因依次为机动车交通事故、淹死、自杀、机动车以外的交通事故和意外跌落.结论 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和淹死是南通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应根据意外伤害死亡的流行特征,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开展相关伤害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铜陵市城区伤害死亡状况,为制定伤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0~2004年死因统计报表,使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YPLL)和减寿率等指标分析居民伤害死亡情况。结果2000~2004年伤害年平均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9.86/10万、29.3/10万,死亡率男女性别比值为1.7∶1。YPLL为11 999.5人年,减寿率为9.5‰。伤害死因前5位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淹死、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结论伤害死因是铜陵市城区居民主要死因之一,应加强对交通事故等的综合防治力度,以降低伤害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重庆市江北区2011-2016年伤害死亡变化特点,为针对性的开展伤害干预和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重庆市江北区2011-2016年居民伤害死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1-2016年重庆市江北区居民伤害粗死亡率27.74/10万,标化死亡率为20.45/10万,伤害死亡人数占总死因的5.35%,其中男性标化死亡率26.13/10万,女性标化死亡率14.75/10万。江北区居民伤害死因排首位的为意外跌落,死亡率为8.39/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10.52/10万,女性为6.18/10万。男性和女性伤害死亡排名前五位的原因相同,为意外跌落、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自杀、机动车辆交通事故。0~<5岁幼儿伤害首位死因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5~<15岁儿童伤害首位死因为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15~<45岁青年伤害首位死因为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45~岁中老年人群伤害首位死因为意外跌落。 结论 伤害是2011-2016年重庆市江北区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多部门协作,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尤其应重点预防和控制居民意外跌落和机动车相关的事故,重点加强对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金湖县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原因及水平,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金湖县居民2003-2007年意外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7年金湖县共报告意外伤害死亡988例,年均死亡率56.29/10万,列全死因的第4位。男性死亡率为67.75/10万,女性死亡率为44.66/10万,男女性别比1.54∶1。意外伤害死因位居前3位的依次为自杀、交通事故和淹死,年均死亡率分别为19.83/10万、17.49/10万、8.43/10万,前3位死因的死亡数占总意外伤害死亡数的81.28%(803例)。男性前3位死因为交通事故、自杀和淹死,死亡率分别为24.43/10万、20.25/10万、8.82/10万,女性前3位死因为自杀、交通事故和淹死,死亡率分别为19.40/10万、10.45/10万、8.04/10万。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其他这3个死因男、女性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自杀、交通事故和淹死等意外伤害死因已严重威胁金湖县居民的生命与健康,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岱山县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特征和分布规律,为开展综合防制提供依据。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岱山县2009—2014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资料进行死因分类并统计分析。结果岱山县2009—2014年居民意外伤害年均死亡率为62.6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25/10万,居全死因第5位;男女性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意外伤害死亡前5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机动车外运输事故、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和淹死。潜在减寿率前5位死因依次为机动车外运输事故、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淹死、意外中毒和意外跌落。结论意外伤害是岱山县居民的主要死因,应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的伤害死亡原因采取干预措施,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锡市崇安区居民意外死亡原因.方法:对该区2000~2005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5年意外死亡496人,死亡率为46.85/10万.前6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溺水.男性死亡率为46.28/10万,女性死亡率为47.46/10万.结论:意外伤害近年来成为威胁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危险因素,必须采取多方面的干预措施加以控制和预防.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松江区2002-2006年伤害死亡和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居民伤害死亡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标化死亡率、标化潜在寿命损失(SYPLL)、YPLL标化率(SYPLLR)等指标对松江区2002-2006年居民死因登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居民伤害的标化死亡率为47.80/10万,伤害死亡位居SYPLL构成比的第一位。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事故和中毒效应、淹死和自杀占总伤害死亡的87.66%,除意外跌落和其他意外事故和中毒效应之外,男性伤害死亡率高于女性。位居YPLL标化率排序前三位的依次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和淹死、自杀,其YPLL标化率分别为5.45‰,1.73‰和0.99‰。位居平均减寿数排序前三位的依次为淹死、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和自杀,其平均减寿数分别为33.13年,25.21年和23.67年。结论伤害已经成为威胁松江区劳动力生命的重要问题,有必要积极开展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腾冲县居民伤害死亡发生特点、变化及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程度,为进一步开展伤害的预防和卫生规划提供依据。[方法]腾冲县2007-2013年居民死因监测数据,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2010)、Excel 2003和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07-2013年,腾冲县伤害死亡2795例,伤害粗死亡率61.67/10万,标化死亡率64.83/10万,占总死亡的13.02%,居全死因顺位的第3位。7年监测数据显示伤害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上升最明显。前5位伤害死因依次为:道路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砸死、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占伤害死亡的76.71%。男性年平均死亡率86.72/10万,标化率90.80/10万;女性年平均死亡率35.02/10万,标化率37.08/10万,男性伤害死亡率高于女性,是女性的2.48倍,道路交通事故和自杀是导致腾冲县男性和女性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同年龄组伤害导致的主要死亡原因不同,0~岁主要是意外的机械性窒息,1~14岁以淹死为主,15~44岁组以道路交通事故为主,45~64岁以道路交通事故为主,65岁及以上年龄组以意外跌落为主。[结论]伤害已成为腾冲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根据其变化特点开展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沈阳市沈北新区2009~2018年居民伤害死亡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沈北新区2009~2018年伤害死亡数据,分年度、性别和年龄别计算伤害死亡的粗死亡率与年龄标化率,分析其死亡变化趋势。结果 2009~2018年沈北新区共报告伤害死亡例数1 270例,其中男性925例,女性345例,伤害粗死亡率为39.98/10万,占全死因的5.05%,为沈北新区第4位死因。沈北新区10年间伤害死亡率年均上升4.12%(P0.05)。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意外中毒为伤害的前5位死因。结论 10年间沈北新区伤害粗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意外跌落和自杀是意外伤害死亡率上升最显著的死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2009—2018年沈阳市居民伤害死亡情况和潜在寿命损失,为相关部门的伤害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从沈阳市公安局调取伤害死亡数据,计算伤害粗死亡率和年龄标化率及其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和平均寿命损失年(AYLL)等指标。结果 2009—2018年沈阳市居民伤害标化死亡率从21.19/10 万下降到16.88/10 万,伤害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前5位伤害死因为交通事故(9.09/10万)、自杀(2.52/10万)、溺水(0.98/10万)、意外中毒(0.97/10万)和他杀(0.80/10万)。60 岁及以上居民交通事故、自杀和意外中毒的死亡率在所有年龄组中最高。造成寿命损失的三大原因为交通事故、自杀和他杀,PYLL分别为158308、40494和16700.5人年。结论 2009—2018年沈阳市居民伤害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交通事故是伤害死亡最主要的死因,应根据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尤其是男性和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12.
2002~2005年杭州市西湖区居民意外伤害死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苡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7):3306-3308
[目的]研究杭州市西湖区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规律和特征。[方法]对杭州市西湖区2002~2005年的死亡资料根据ICD-10编码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杭州市西湖区2002~2005年居民伤害年平均标化死亡率为20.56/10万,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年龄分布呈现两头高中间低趋势。前4位意外伤害死因为机动车交通事故、淹死、意外跌落和自杀。[结论]应根据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意外伤害死亡的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6年重庆市居民伤害死亡特征及疾病负担,为开展伤害防控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对2016年重庆市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按常住地址提取伤害死亡个案(ICD-10:V01-V99,W00-W99,X00-X99,Y00-Y98),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死亡率、期望寿命、期望寿命损失年、潜在寿命损失年、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等指标。结果 2016年全市共报告伤害死亡15 761例,伤害死亡率为52.90/10万,男性伤害死亡率(70.49/10万)高于女性(34.72/10万);农村伤害死亡率(60.79/10万)高于城市(32.31/10万),5岁以下、5~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年龄组伤害死亡率分别为23.42/10万、17.29/10万、42.98/10万、148.42/10万。伤害死亡前5位的依次是交通事故(15.98/10万)、跌倒(13.17/10万)、自杀(6.61/10万)、淹溺(5.09/10万)、意外的机械性窒息(3.47/10万)。5岁以下与5~14岁年龄组第1位的伤害死因是淹溺、15~64岁年龄组是交通事故、65岁及以上年龄组是跌倒。伤害导致的期望寿命损失年数为1.23岁,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为25.32岁。结论 重庆市居民伤害死亡率较高,疾病负担重,应加强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04-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意外伤害致死亡病例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制定意外伤害死亡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广州市越秀区第3次死因回顾性调查资料和2006-2010年越秀区全人群死因监测资料,采用DreathReg 2005统计软件对2004-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的意外伤害死亡资料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厦门市居民2002 - 2009年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伤害预防和控制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厦门市居民2002- 2009年死亡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进行编码,计算伤害的死亡率、人群分布特征和疾病负担等指标,分析导致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 2002 - 2009年,厦门市伤害死亡率为43.52/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40/10万,居死因顺位的第5位.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为149 531年,PYLL率为11.85‰,平均PYLL为0.012人年/人.在伤害中,交通事故死亡率15.72/10万,居第1位,其他依次是自杀(11.04/10万)、意外跌落(7.45/10万)、溺水(2.24/10万)、意外中毒(1.32/10万).少年儿童组首位伤害死因是溺水,中青年组为交通事故,老年组为意外跌落.结论 伤害已成为厦门市居民第5位死因,不同年龄段人群伤害主要死因不同,应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其死亡率和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十堰市城区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及伤害死因的分布,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伤害预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7—2009年十堰市城区疾病监测点死因监测系统数据和公安、民政部门提供的人口资料,根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编码手册进行根本死因分类,对十堰市城区居民伤害死亡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9年十堰市城区居民因伤害死亡680人,占死亡总数的11.87%,居全死因第三位,年平均死亡率为59.91/10万;其中男性伤害死亡462人,年平均死亡率为77.77/10万;女性死亡218人,年平均死亡率为40.30/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10位伤害死亡原因分别是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意外跌落、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意外中毒、淹死、意外的机械性窒息、被杀、触电。伤害的减寿年数为16189人·年,减寿率为14.26‰。结论伤害是危害该市居民的重要死亡原因,在全死因减寿顺位中居第一位,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伤害预防、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哈尔滨市区1988-2011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流行特征及对哈尔滨市区居民潜在寿命损失的影响,为哈尔滨市制定意外伤害防治策略、措施及相应卫生政策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和潜在工作损失年(WYPLL)等指标对哈尔滨市区1988-2011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88-2011年哈尔滨市区意外伤害总死亡数为26 149例,死亡率33.75/10万,标化死亡率为29.23/10万。0-14岁、15-64岁和≥65岁居民总体伤害水平分别为10.89/10万、34.80/10万和67.43/10万。1988-1999年和2000-2011年居民意外伤害的死亡率分别为39.56/10万和29.07/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5.71/10万和24.04/10万。1988-2011年哈尔滨市区居民意外伤害YPLL为774 017.0人/年,YPLL率为9.99‰,标化YPLL率为9.65‰;WYPLL为483 159.0人/年,WYPLL率为6.23‰,标化WYPLL率为6.57‰。结论 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被杀、自杀等意外伤害已成为目前哈尔滨市区居民减寿的主要因子和劳动力损失的主要原因,应针对哈尔滨市区伤害死亡谱和目标人群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和干预措施,以降低居民意外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张志广  林韬 《职业与健康》2014,(18):2608-2611
目的了解滨州市居民2012年的死亡率和主要死因,分析主要死亡原因给全市居民带来的健康损失情况,为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意外伤害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各死因监测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居民主要死因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而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伤害是造成"早死"的主要死因,肺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分居恶性肿瘤死亡的前4位,运输事故(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自杀和中毒是伤害的前3位死亡原因。该市人均期望寿命为77.01岁,以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性病死亡率降低20%,人群期望寿命增加1.11岁。各类疾病造成的潜在减寿年数为263 153.80 a,每千人寿命损失为70 a,平均减寿年数为10.74 a。结论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意外伤害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该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意外伤害是危害青壮年健康以及劳动力人口减少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应加强以恶性肿瘤、意外伤害和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同时政府应尽快把伤害预防工作纳入疾病预防控制规划。  相似文献   

19.
潘恩春  王婷  何源  武鸣  周金意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483-3485
目的了解淮安市居民人口死因构成及各类疾病的危害程度,为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疾病分类按ICD-10进行分类编码,资料分析运用SPSS13.0软件,对2009年淮安市居民死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淮安市居民粗死亡率为571.27/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607.28/10万,标化率为501.96/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533.49/10万,标化率为437.12/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P﹤0.05)。死因顺位前5位为循环系统疾病(包括脑血管和心脏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消化系统疾病。从居民总减寿年数上看,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排在前4位,从居民平均减寿数上看,损伤和中毒等外部原因排在前列。结论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是威胁该市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建议加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