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血管危险因素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夹层众多可疑危险因素与其明确的因果关系及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众多内在因素及外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研究较多的且相关性较大的危险因素主要为结缔组织病、遗传、颈部外伤、近期感染、偏头痛等。寻找可能危险因素对于颈动脉夹层的病因分析、诊断及二级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颈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及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病的可干预性危险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脑血管病(CVD)的危险因素复杂而多样,有些为不可干预者,如年龄、性别、家族、种族、地理环境、季节、气候和社会经济因素等。本文仅综述CVD的可干预性危险因素,旨在提高对其认识,予以综合性干预(包括预防性药物治疗),以期进一步降低CVD的发病率、死亡率和残废率。一、高血压目前一致认为高血压为CVD极其重要的危险因素,无论与出血性或缺血性CVD均有肯定的关系。众所周知高血压(特别是舒张压≥13.3kPa)是颅内动脉瘤发展和破裂的主要危险因素。据统计急性CVD患者的78.2%有血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找出其防治的措施。方法 对我院近5年来69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在5年内复发的105例患者进行病例一对照研究。结果 发现高血压病、糖尿病、TIA、心房纤颤、血压控制情况、服用阿司匹林、降压药情况是影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故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预防脑血管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对脑梗死后继发认知障碍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应用改良的HDS R量表 ,对 10 1例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 ( 3周 )和康复期 ( 6个月 )时进行认知测评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既往史和伴发病调查表收集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资料。对观察项目结果和认知动态变化结果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 急性期认知障碍组 ( 65例 )与认知正常组 ( 3 6例 )年龄、性别、伴发疾病总分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康复期认知障碍组 ( 5 3例 )与认知正常组 ( 4 8例 )年龄、伴发疾病总分和既往史总分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相关分析提示认知障碍的发生与发热和长期饮酒显著相关 ,与肥胖、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呼吸道感染、吸烟、体育活动和TIA史无显著相关。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急性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是年龄 (P =0 .0 2 9)和性别 (P =0 .0 15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康复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是年龄 (P =0 .0 0 1)。结论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呈共同叠加影响。急性期并发症、发热与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相关 ,长期饮酒影响脑梗死后认知功能 ,高龄是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多重危险因素认识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中国脑卒中发生率持续上升,识别和干预脑卒中危险因素是主要预防措施。新进展强调收缩期高血压发病作用,老年瓣膜性心脏病、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慢性肺炎支原体感染、高敏C反应蛋白炎症指标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吸烟与缺血性脑卒中呈量效相关系。体质量和腰围/臀围比与脑卒中相关。平均动脉压是独立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中国脑卒中发生率持续上升,识别和干预脑卒中危险因素是主要预防措施。新进展强调收缩期高血压发病作用,老年瓣膜性心脏病、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慢性肺炎支原体感染、高敏C反应蛋白炎症指标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吸烟与缺血性脑卒中呈量效相关系。体质量和腰围/臀围比与脑卒中相关。平均动脉压是独立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1年6月-2013年9月行DSA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12例,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中脑梗死27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1例。颈动脉狭窄程度≥50%者149例,狭窄程度〈50%者163例。年龄(OR=1.037,P=0.000)及冠心病(OR=4.121,P=0.031)为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狭窄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较常见,年龄和冠心病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的识别和积极控制有助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 年6 月1 日至2016 年12 月1 日 连续登记入院的首发青年ICVD患者236 例为观察组,107 例同期住院无神经系统疾病的青年人为对照组, 对性别、年龄、体重、身高、吸烟、饮酒、高血压病、糖尿病、房颤、失眠、熬夜及相关血液化验结果进行检测,并 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观察青年ICVD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 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合并高血压病143 例(60.59%)、房颤73 例(30.93%)、失眠症181 例(76.69%)、熬夜182 例 (7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间年龄、 性别、身高、体重、吸烟、饮酒、合并糖尿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合并 高血压病、房颤、失眠、熬夜为青年ICVD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房颤、失眠、熬夜为青年ICVD的 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探讨防控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对某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 12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在2 120例脑血管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68例,感染率为12.6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构成比为73.13%,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占51.12%;其次是泌尿道45例,胃肠道14例,导管相关感染7例。脑血管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主要有基础病、高龄、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长以及侵入性操作等。结论该医院脑血管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是呼吸道感染,长期住院和卧床以及侵入性操作构成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481例急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菊林 《临床荟萃》1997,12(5):23-24
急性脑血管病(ACVD)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死亡率高,后遗症重,因此做好急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是医药卫生工作之一.今就我科住院治疗的481例ACVD的危险因素临床回顾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材料来源 1994年1月~1995年12月我科住院481例ACVD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和全部头颅CT检查证实.1.2 一般材料 481例中男284例,女197例,男女之比为1.14:1,30~40岁16例,40~50岁45例,50~60岁83例,60~70岁165例,70~80岁133例,80岁以上39例,50岁以上420例,占总数87.3%,以60~80岁组多见.职业:农民375例占78%,工人77例占16%,干部29例占6%.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104例引起急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说明高血压、多元因素为急性脑血管病的最危险因素,糖尿病,心脏病等为急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周雅利  范岩 《现代康复》1998,2(5):505-505
本探讨T104例引起急性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说明高血压、多元因素为急性脑血管病的最危险因素,措尿病,心脏病等为急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溶血磷脂酸——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燕  罗祖明 《华西医学》2007,22(1):188-189
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细胞内和细胞外信号转导的重要磷脂信号分子.尽管对其确切的生理功能仍然不清楚,但现有的研究表明,产生于血小板的LPA是创伤修复及组织再生中的重要介质.此外,LPA还具有促进血小板凝集、刺激成纤维细胞生长、参与神经系统功能及诱导神经细胞分化等功能[1,2].  相似文献   

15.
张玉兰  毕艳媛  王勇琴 《护理研究》2005,19(24):2174-2175
[目的]了解老年脑血管病病人跌倒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2个月内有跌倒史的老年脑血管病病人56例进行调查,并进行平衡功能、环境安全评定.[结果]跌倒与急性脑血管病发作相关占23.2%,发生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占62.5%;平衡功能测试83.9%的病人不能完成单腿站立5 s,半数病人出现行走中即刻站立-转身延迟,1/3的病人转身180度完成困难.[结论]老年脑血管病病人跌倒的发生与急性脑血管病,平衡功能下降有关.加强对脑血管病的防治、预防日常生活活动中发生跌倒、重视室内环境安全及室内陪伴、加强平衡功能训练及健康教育有助于减少老年脑血管病病人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已成为人类死亡的第一位,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征。有文献报道,人群中有10%的人口具有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1],其中危险行为因素(A型行为、吸烟、酗酒、不合理饮食等)占相当大的比例。现就脑血管病行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0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化验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浆肌酐.结果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容易发生颅内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更常见于既有高血压又有糖尿病者,三者的相对危险度、卡方值、P值分别为2.138、2.152、2.610,23.344、5.610、13.251,0.000、0.018、0.000.有卒中史者也容易发生颅内动脉狭窄,其卡方值、P值为4.299、0.038.颅内动脉狭窄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0±0.17 mmol/L)比非狭窄组(1.20±0.12 mmol/L)低(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55±0.67mmol/L)比非狭窄组(3.30±0.66mmol/L)高(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等,保护因素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已成为人类死亡的第一位,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征。有文献报道,人群中有10%的人口具有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危险行为因素(A型行为、吸烟、酗酒、不合理饮食等)占相当大的比例。现就脑血管病行为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干预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痴呆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伤后引起的以认知功能减退和记忆下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第二大痴呆类型。目前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表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龄、受教育水平低等均是血管性的危险因素。血管性痴呆是唯一可以防治的痴呆,且预防更是关键。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及其机制新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脑卒中发病情况的影响。方法:95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结果:住院前未经正规检查及坚持治疗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患者多数发生不同程度的脑卒中。结论: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