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县域大学生性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性相关行为现状、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为做好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四川某县域高校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自制匿名问卷进行调查,统计调查结果。结果:共1107名大学生参与调查。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38.84%~66.58%,避孕及安全套使用知识知晓率18.61%~54.38%,艾滋病及性病知识知晓率55.83%~82.29%,男生对安全套避孕知识正答率高于女生(P<0.05),女生对生殖健康知识、艾滋病及性病相关问题正答率高于男生(P<0.05);男女生在避孕方式选择优先考虑问题的态度、对婚前性行为和性教育会导致更多性行为的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3.74%大学生认为大学应该开展性教育课程;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4.54%,23.58%自主学习过如何使用安全套,17.25%大学生观看过淫秽视频或色情书籍。结论:县域大学生对性健康知识的了解参差不齐,对避孕相关知识了解有限,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需要加强,性相关行为不少见。根据县域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全面的性健康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2.
护理新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护理新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继续对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表对右江民族医学院2007年级护理本专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接受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的占4.57%,在初中学习阶段占51.14%,在高中学习阶段占84.47%;县市级中学学生接受艾滋病教育率(88.18%)高于乡镇中学学生接受艾滋病教育率(66.67%),χ2=5.12,P<0.05;获取知识的途径依次为教师传授(68.04%)、报纸(60.73%)、电视(59.82%)、上网(15.98%);2007级护理本专科新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回答正确率高于2005级新生和四川高校各年级学生(P<0.01)。结论护理本专科新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度较高,接受艾滋病知识教育县市级中学生高于乡镇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农村妇女开展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2009年2月14日~6月13日在深泽县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807名农村妇女入户调查,现场对其面对面宣传,并在宣传前后(时间间隔为1个月)分别调查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艾滋病防治知识、性病相关求医行为,应用PEMS3.1软件采用卡方检验对宣传前后艾滋病知晓率进行分析。结果宣传前调查807人,宣传后调查805人,防治知识知晓率由宣传前63.94%提高到92.93%(χ2=198.2,P<0.01);出现性病相关症状后,自觉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率也有显著提高(χ2=183.0,P<0.01)。结论对农村妇女进行面对面宣传是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不仅提高她们自身防护意识,还能以她们为桥梁对其配偶进行宣传,从而增加农民的防艾知识,降低性病、艾滋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对艾滋病的态度及健康教育后的效果,为今后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如皋市白蒲镇抽取2所中学,对所有初二和高二年级共2 05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随后对这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并于1个月后再次采用同一试卷评估。结果健康教育活动后学生关于艾滋病常识、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正确回答率有显著提高。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明显提高达到85.63%,与干预前50.22%相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干预后有1 257人(61.23%)的学生能接受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患者一起交往、工作和学习,与干预前793人(38.63%)相比较有了明显的提高(P<0.01)。结论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有明显效果,以学校为平台对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是非常必要而且有效的;消除中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的歧视,是今后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某高校在校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近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宁夏大学在校学生艾滋病、性病的近期干预效果,为本地区高校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对选修<性健康教育>课的1502名在校大学生教育前后的有关艾滋病、性病的知识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评价.结果,教育后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的回答正确率从干预前的32.1%~91.2%提高到83.4%~99.9%,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多媒体教育、性健康教育课、专题讲座、报刊杂志是他们获得性知识的最佳途径.表明在高校学生中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知识教育普遍受欢迎,且切实可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宁夏某高校回族与汉族大学生对性病、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为进一步开展性病(STD)和艾滋病(AIDS)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某高校整群选取102人回族、328人汉族大学生进行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调查问卷。结果对STD和AIDS一般知识知晓情况及AIDS的传播途径回族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低于汉族大学生;对获得AIDS知识来源以来自可视媒体、报刊杂志、宣传展览等社会性传播媒介为主。结论应考虑民族因素及学生的知识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同艾滋病/性病相关行为、危险意识等之间的关系。方法2007年10-12月对浙江省4个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行为和危险意识开展问卷调查。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相关知识水平及知识和行为等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对象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男性为53.0%-64.8%,女性为43.8%-58.8%;性病相关问题知识知晓率男性为30.2%-45.5%,女性为29.7%-36.6%;男性和女性知识得分高与曾经使用安全套,过去6个月接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相关联。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水平有待提高。以性病门诊为平台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提高就诊者相关知识水平,降低就诊者危险行为,促进HIV抗体检测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年份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为今后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于2006年和2016年在北京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人数分别为1 800人和3 001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病相关态度、性行为及相关高危行为情况、安全套使用意向、艾滋病健康教育情况。 结果:与2006年相比较,2016年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平均分有所下降 [(12.78±1.95) vs. (11.90±2.56), t=12.91, P<0.05],各题知晓率均有所下降。除安全套使用信念外,2016年大学生艾滋病相关态度和自我效能得分均低于2006年。与2006年相比,2016年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金钱(物品)交易性行为的发生率有所上升[6.53% (16/245) vs. 17.65% (33/187), χ2=13.003, P<0.001],同性性行为的发生率有所上升[4.13% (10/242) vs. 15.43% (29/188), χ2=16.356, P<0.001]。与2006年相比,2016年接触色情信息的主要途径由书籍变为网络(41.15%)。2016年大学生安全套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为男性(OR=0.713)、安全套购买自我效能(OR=0.876)、大学前未接受过性教育(OR=0.752)、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OR=1.135)、安全套使用信念(OR=1.775)以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OR=1.136)。结论: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已发生改变,艾滋病健康教育应在当前大学生特点上深入开展,注重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性观念和性责任,加强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9.
余贺呆  黄晓慧  郑南 《吉林医学》2010,31(23):3864-3866
目的:了解深圳下沙社区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性传播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及行为情况,探讨在社区中娱乐场所开展性传播疾病健康教育的可行性,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深圳下沙社区内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进行性传播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讲座,指导正确使用安全套,发放有关性病的科普小册。结果:干预前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最低为21.6%,最高为77.9%,经干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艾滋病态度总变化率从干预前的55.23%上升到干预后的6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艾滋病相关行为(避孕套)使用情况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从未使用避孕套"变化最大,由干预前的61.6%下降到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开展性传播疾病护理干预有较大积极作用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阻断娱乐场所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性病,提高娱乐场所高危人群预防艾滋病性病意识和能力,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艾滋病性病干预模式,降低全区艾滋病的发病率。方法以不记名方式,让娱乐场所服务人员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检测艾滋病抗体、促进安全套使用和鼓励接受性病诊疗与生殖健康服务等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后进行2次问卷调查,对干预效果评价。结果目标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73.28%,干预后为82.23%,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干预前53.68%上升到干预后92.23%(P0.05);最近一个月商业性行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干预前47.55%上升到干预后88.72%(P0.05)。干预前后该目标人群均未检出HIV阳性;目标人群梅毒阳性率干预前为6.86%,干预后为3.51%,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P0.05)。结论在花都区娱乐场所通过开展高危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服务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现状及课堂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对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知识的认知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方法: 课堂教育配合无记名调查表。结果: STD/AIDS基本知识知晓率课堂教育前后分别为74.61%和95.93%(P<0.005);讲课前后道德行为观点转变的学生达73.77%(P<0.05);观点转变率为80.36%(P<0.05)。结论: 高校进行STD/AIDS知识宣传课堂教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针对来往深圳香港之间的跨境货车司机度其异性伴侣AIDS/STD进行追踪式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探讨建立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选择深圳口岸附近跨境货车男性司机89名和休闲娱乐场所高危女性97名。对两组人员进行为期18个月共9次AIDS/STD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现场、电话或邮件方式的AIDS/STD知识问卷调查。对两组长期追踪式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评分值进行比较,分析两组干预前后AIDS/STD知识、安全性行为和STD患病状况。结果长期追踪式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两组AIDS/STD知识差异有显著性(P〈0.10),且评分值随干预次数的增多而增加。干预前后的安全性行为情况仅有部分改善(P〈0.01或P〉0.05)。于预前一年和干预期末一年,两组STD罹患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长斯追踪式健康教育干预。可明显提高其知识结构和安全性行为观,有利于降低目标人群STD罹患率。  相似文献   

13.
上海高中学生预防AIDS和生殖健康同伴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应用同伴教育方式对上海高中阶段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AIDS)健康教育,评价同伴教育在高中学生中实施的效果。方法 在上海高中和职业学校中随机抽取10所学校976人进行预防AIDS及生殖健康同伴教育(教育组),另选934人为内对照组;同时在其它6所高中阶段学生中随机抽取984人为同期外对照组。在教育实施前和实施后分别对三组学生进行内容一致的问卷调查。结果 教育组的知识均分从30.77分上升到36.40分,教育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职校学生的知识提高程度明显低于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P<0.01)。结论 在高中阶段开展的预防AIDS同伴教育对于提高学生有关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是有明显效果的,职业学校教育效果相对较差,因此对这一群体更应该加强有关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教学模式在开展预防性病和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大中专学生共计1046人,并分配到专家讲座、同伴教育和自我教育3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开展教育前后分别用同一份试卷测试学生掌握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知识的情况。结果三种教育方法均取得明显成效(P<0.01)。总体上,同伴教育效果最优,专家讲座次之,自我教育位居第三;同伴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效果有明显差异(P<0.001)。三种教育方法的教育效果在男女生中的排序一致,依次为同伴教育、专家讲座、自我教育。在女生中,同伴教育效果明显优于专家讲座和自我教育(P<0.001);但在男生中,三种教育方法效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种教育方法的教育效果在一年级学生中的排序一致,均是同伴教育、专家讲座、自我教育,同伴教育效果明显优于其余两种教育方法(P<0.001);在二年级学生中的排序不一致,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种教育方法均有教育效果,但同伴教育最优,专家讲座次之,第三是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5.
卢亚男  杨林胜  潘和平 《安徽医学》2009,30(9):1017-1019
目的 通过在中学生中开展"红丝带杯"作文大赛,提高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方法 抽取城区、重点乡镇、非重点乡镇各1所中学的高二、初二年级学生,在"红丝带杯"作文大赛(干预)前后进行艾滋病知识调查,干预前后调查问卷相同,方式相同,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在举办"红丝带杯"作文大赛前后有明显差异,干预前后调查对象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2.3%和90.8%(P<0.001);干预前后无偿献血知识的知晓率分别是76.7%和96.7%(P<0.001);干预前后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相关正确态度符合率分别是84.4%和98.7%(P<0.001).结论 在中学生中开展以预防艾滋病为主的生活技能教育,并将预防艾滋病知识融入到教学中,这种教育模式非常有效;同时能够调动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建立一个综合的艾滋病防控网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综合性的健康教育,提高黎族人群性病、艾滋病的知识水平。方法 在黎族村庄发放宣传材料、播放VCD,在性活跃人群开展专题小组讨论及同伴教育,免费提供避孕套,在中学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培训乡村医生和村干部。结果 干预后黎族人群性病、艾滋病知识分别提高10.66和10.68个百分点,认同避孕套预防作用提高12.79个百分点,用过避孕套的仅有12.50%;乡村医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31.30%上升到90.90%,其中39.39%的相关知识来源于该项目培训;流动人口避孕套使用率和固定性伴率分别从39.83%和47.86%上升到58.40%和72.69%;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提高6.50-22.90个百分点;结论 在黎族人群中开展综合性健康教育活动能有效提高性病、艾滋病的知识水平,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在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中推广使用安全套和健康教育等干预方法对预防性病艾滋病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在娱乐场所实施健康教育促进和推广使用安全套等方法,比较干预前后女性从业人员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病艾滋病感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结果干预前梅毒、细菌性阴道炎比例最高,分别为5.95%、10.81%;干预前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3,P<0.01;χ2=18.88.P<0.01)。女性从业人员性病艾滋病的感染率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0,P<0.01)。结论在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高危行为干预和性病艾滋病知识的认知和安全性行为,对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传播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参与式教学法在护理专业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参与式教学法对130名护理专业在校生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采用参与式教学法进行健康教育后,护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和对艾滋病人的护理意愿明显提高(P〈0.05)。结论参与式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皖北某县中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的现状,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皖北地区某县在校初、高中生共1 600名,对其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级的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间的差异。结果:调查对象艾滋病基本知识回答正确率为26.2%~94.1%,其中对艾滋病相关政策方面的知识回答正确率为30%左右。艾滋病的全名、致死原因、蚊虫叮咬不会致病的原因、抗艾滋病标志等问题高中生的回答正确率高于初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正确回答率男生高于女生,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左右的被调查者可以接受与艾滋病人有社交性的接触,如乘同一交通工具、共用劳动工具,而且80%以上的被调查愿意给艾滋病人做护理工作,而仅有40%左右的中学生可以接受与艾滋病人共同进餐或者从艾滋病患者处购物。结论:应加强对低年级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并注重对艾滋病传播机制及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宣传,以提高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