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尘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变化及意义李激陈莉当环境中各种有害物质如粉尘粒子、有毒气体等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时,必然要引起肺内局部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如细胞群、生化成分及免疫功能的改变。这种变化既有量的差异,也有质的差别。利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分析各种肺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尘肺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含尘巨噬细胞数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大容量肺灌洗的116例尘肺患者及0+接尘工人的肺泡灌洗液,常规法进行细胞计数.结果 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为3.2×108~1.23×1010个;不同工种、尘肺期别、接尘年限、脱尘年限,接尘性质等组间含尘巨噬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发现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与尘肺的期别、接尘年限、脱尘年限、粉尘性质等因素有关,大容量肺泡灌洗能清除肺内大量吞尘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4.
5.
6.
对72例尘肺及19名健康志愿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了细胞学及生化成份的分析。结果提示矽肺早期阶段(Ⅰ期)细胞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其他各期矽肺;细胞分类表现为矽肺淋巴细胞(Lym)比率增加,石棉肺除Lym增加外,嗜中性细胞(Neut)亦明显增加;矽肺、石棉肺的肺泡巨噬细胞(PAM)比率相对减少。生化成份测定结果为矽肺BALF的总蛋白、白蛋白、乳酸脱氢酶(LDH)、β-葡萄糖醛酸酶(β-G)及IgG含量不同程度增高,石棉肺除了Ⅰ期LDH活力升高外,其余指标变化不明显。作者认为BALF的细胞学改变是免疫效应细胞对外来刺激的一种应答,并与随之出现的炎性介质及生化变化有密切关系,可能是肺纤维化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尘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及灌洗液研究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尘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及灌洗液研究动态上海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胡一本综述顾祖维胡天锡审校在尘肺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中,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及灌洗液分析应用日广,也有与其他先进手段合用进行综合评价的报道,现将近年来有关资料加以综合报道。1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期别煤工尘肺患者肺泡巨噬细胞自噬活动的差别.方法 对116例行全肺灌洗的观察对象和煤工尘肺患者进行现场调查,并收集其肺灌洗液,纯化后得到肺巨噬细胞,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自噬形态,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自噬标志性蛋白LC3及自噬调控蛋白beclin1、mTOR和p-mTOR的表达量,分析接尘观察对象、Ⅰ、Ⅱ、Ⅲ期煤工尘肺患者肺泡巨噬细胞自噬活动的强弱变化.结果 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自噬活动在不同期别煤工尘肺患者肺泡巨噬细胞中Ⅱ期煤工尘肺肺泡巨噬细胞中有自噬溶酶体明显多于观察对象和Ⅰ期煤工尘肺,Ⅱ期煤工尘肺的肺泡巨噬细胞中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明显少于Ⅱ期煤工尘肺.Ⅱ期煤工尘肺患者肺巨噬细胞LC3Ⅱ/Ⅰ和Beclin1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Ⅰ期,Ⅲ期煤工尘肺患者肺巨噬细胞LC3Ⅱ/Ⅰ和Beclin1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Ⅱ期,Ⅲ期煤工尘肺患者肺巨噬细胞LC3Ⅱ/Ⅰ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Ⅰ期,Ⅱ期煤工尘肺患者Beclin1蛋白表达量高于接尘观察对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煤工尘肺患者肺泡巨噬细胞mTOR和p-mTOR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接尘观察对象和Ⅰ期,Ⅲ期尘肺患者肺泡巨噬细胞mTOR和p-mTOR表达量明显高于Ⅱ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期别煤工尘肺患者肺泡巨噬细胞自噬活动不同. 相似文献
9.
10.
由煤炭部北戴河疗养院、南京胸科医院合作创立的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治疗煤工尘肺新技术,历经5年实践,1400余例治疗验证,经国家科委严格评审程序,最近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笔者专门请教主持这一工作的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专科病研究所孙岩所长。现将所知作一简单介绍,以飨读者。 尘肺,是长期吸入某种粉尘并滞留于细支气管和肺泡中,导致肺泡组织纤维化,失去正常呼吸功能,使患者严重缺氧,丧失劳动能力,最终因窒息而死的一种职业病。引起尘肺的罪魁祸首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一种能够较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并不都是肉眼看得见的固体微粒。矿石开采,矿石及固体物 相似文献
11.
随着肺灌洗术在研究肺科疾病中的应用,1980年 Schuyler 最先将此技术引入尘肺治疗研究,此后,Mason 等人又相继开展单肺分期、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治疗尘肺,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截止目前,国内外用于肺灌洗术治疗尘肺已千余例,尚没见不良后果报道,多数人认为此法操作简便、安全,是尘肺病原治疗方面相对无损伤的技术,是治疗尘肺的新方法。尘肺是由于吸入生产性粉尘所致肺间质纤维性变,其发生、发 相似文献
12.
检测49例尘肺患者、30例具有相同接尘史但未患尘肺的井下煤矿工人(接尘对照)及41例非接尘井上健康人员(健康对照)的血清及尘肺患者全肺灌洗液中IL-12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尘肺患者血清中IL-12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尘肺患者血清及全肺灌洗液中IL-12水平虽略高于Ⅰ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尘肺患者血清IL-12与全肺灌洗液IL-12相关。提示IL-12参与尘肺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可能在尘肺患者全身和肺局部组织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尘肺患者全肺灌洗液某些白细胞介素指标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煤矿工人尘肺患者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IL-12p40、IL-18和IL-10水平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59例尘肺患者(其中煤工尘肺40例、矽肺19例)灌洗液中IL-12p70、IL-12p40、IL-18和IL-10水平。结果煤工尘肺患者灌洗液IL-18水平随期别增加而明显下降;矽肺患者灌洗液IL-18水平随期别增加而上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和P<0.05)。与Ⅱ、Ⅲ期煤工尘肺相比,Ⅱ、Ⅲ期矽肺患者灌洗液IL-18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IL-12p70、IL-12p40和IL-10水平在各组中均无明显改变(P>0.05)。与单纯煤工尘肺比较,煤工尘肺并发肺气肿患者灌洗液IL-10水平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矽肺及其并发肺气肿患者灌洗液各项检测指标无显著改变。IL-12p70、IL-12p40和IL-10三者间呈正相关,与IL-18不相关。结论尘肺患者存在异常免疫应答。检测尘肺患者全肺灌洗液IL-18和IL-10水平可能对鉴别尘肺期别及判断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尘肺肺泡灌洗液细胞电镜制样工作中存在一些困难,其中主要是离心后细胞团中含有许多细小的石棉纤维和其它粉尘使制作超薄切片困难,其次是半薄切片美兰染色欠清晰,不能选中恰当的部位切超薄切片,第三是灌洗液离心时细胞不易聚紧成块。现将我们在工作中摸索的一点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全肺灌洗治疗矽肺与其它尘肺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本文报告全肺灌洗治疗矽肺与其它尘肺的技术改进、临床效果以及灌洗回收液(BALF)各项分析与细胞培养观察的结果。我们于1986.9~1989.3为44例各期矽肺与10例尘肺施行104次大容量单侧全肺灌洗,未发生任何合并症。灌洗后胸闷与气急的改善率为92.5%与81.6%,肺功能轻度好转者占33.3%。BALF 内含大量(10~7~10~9)已吞噬矽尘的肺泡巨噬细胞,超微结构与生化学检查以及细胞培养证实该巨噬细胞能分泌致纤维化介质,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作者认为:全肺灌洗用于矽(尘)肺防治是安全、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16.
尘肺大容量全肺灌洗的手术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尘肺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不仅患病人数多,而且危害大,是严重降低劳动能力,致残和影响寿命的疾病,也是国家和企业赔偿的主要职业病。据近 相似文献
17.
肺灌洗术在尘肺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灌洗术在尘肺诊疗中的应用山东煤炭卫生学校(277011)刘秀臣枣庄矿务局中心医院秦祥忠,刘尚军随着肺灌洗术在研究肺科疾病中的应用[1-3],1980年Schuyler最先将此技术引入尘肺研治领域[4],此后,Mason等人又相继开展了单肺分期、双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肺灌洗(WLL)治疗尘肺的远期效果.方法 70例尘肺患者根据X线胸片进展情况,矽肺分期、年龄及接尘工龄等按1:1比例随机分为灌洗组与对照组,进行远期疗效对比观察;并对157例病例资料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结果 治疗2年后,灌洗组咳嗽、咳痰及气喘好转率分别为62.5% 、75.0%及81.8%,明显高于对照组(24.0%、23.8%及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年后,灌洗组气喘好转率(59.1%)与对照组(21.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洗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比治疗前稍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FVC与FEV1.0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2、4年后,灌洗组X线胸片无变化率高于对照组,进展与明显进展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洗组22例快型矽肺治疗2、4年后的X线胸片无变化率(75.0%、58.3%)明显高于对照组(30.0%、20.0%),灌洗组治疗后2年X线胸片进展率(16.7%)、治疗后4年X线胸片明显进展率(8.3%)低于对照组(50.0%和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9例WLL治疗患者,治疗后2~3年咳嗽、气喘好转率分别为74.4%、76.3%;治疗后4~5年、6~7年咳嗽、气喘好转率仍为55.0%~57.1%.随访85例WLL治疗患者的肺功能,治疗后2~3年FVC与治疗前比较,基本保持不变或轻度下降;治疗后4~5年、6~7年FVC均下降,尘肺期别越低,下降幅度越小.随访108例WLL治疗患者,治疗后2~3年、4~5年、6~7年X线胸片随访显示,尘肺期别越低,X线胸片稳定无变化率越高,Ⅱ、Ⅲ期尘肺组X线胸片无变化率与0+、Ⅰ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WLL是治疗矽(尘)有效的方法,特别对早期矽肺、快型矽肺施行WLL更为有效.对晚期矽肺应慎重选择WLL. 相似文献
19.
石英染尘大鼠早期肺灌洗液细胞中羟脯氨酸等指标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剂量(5、10、20、40mg)石英粉尘染尘两周大鼠肺灌洗液细胞中羟脯氨酸等指标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染尘组肺灌洗液中细胞分类、细胞中羟脯氨酸及总脂、上清液中总脂、总蛋白、乳酸脱氢酶、铜蓝蛋白及全肺胶原含量均出现明显变化。进一步分析表明,以肺灌洗液细胞中羟脯氨酸与全肺胶原之间的相关性最好(γ=0.834),说明该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染尘早期全肺胶原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早期煤工尘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SP-A及TNF-α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煤尘职业接触者和早期煤工尘肺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含量改变的特点及意义。方法 采煤工23人,按X线胸片诊断为煤尘接触组(接尘组)、煤工尘肺0+和Ⅰ期组;健康农民7人为对照组。经纤支镜做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BALF,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 接尘组BALF中SP-A含量为(6528.2±1872.0)ng/ml,TNF-α含量为(8.23±1.61)U/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50.1±912.2)ng/ml及(5.17±0.89)U/ml],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随煤工尘肺期别进展,SP-A及TNF-α含量降低,SP-A及TNF-α含量变化与煤工尘肺病变严重性之间呈负相关(前者r=-0.64,P<0.01;后者r=-0.45,P<0.05)。结论 BALF中SP-A和TNF-α含量升高可能是煤尘接触的效应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