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孔岳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22(9):1010-1010
目的:探讨Binswanger病的临床与CT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2例患者的症状与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72例症状多样,均有眼底动脉硬化Ⅱ级以上,CT也有某些特异性改变。结论:本病发病形式多样,症状多样,以智力障碍为突出,但诊断必须结合CT改变。 相似文献
3.
Binswanger病48例心电图分析温州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325000)尤荣开Binswanger病自1894年由OtoBinswanger报道8例以来,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罕见病,直到1984年全世界范围内仅有50例病理解剖报告(1)。自从CT... 相似文献
4.
本科自 1998年至 2 0 0 2年共收治Binswanger病 (BD) 10 5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 80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5 1~ 82岁 ,平均 6 6岁 ,其中有高血压病史 85例 ,冠心病史 4 7例 ,糖尿病史4 0例 ,卒中病史 4 4例 (脑梗死 4 0例 ,脑出血 4例 )。 10 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痴呆 ,86例有不同程度的定位体征。其中偏瘫或单瘫 4 8例 ,语言障碍 2 0例 ,共济失调 10例 ,偏身感觉障碍 10例 ,大小便失禁 6例。头颅CT检查 72例 ,头颅MRI检查 33例 ,均有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脑室旁及半卵圆中心脱髓鞘改变 ,被证实为BD。1.2 … 相似文献
5.
<正>Binswanger氏病(Binswanger Disease.BD)又称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或称Binswager脑病。1987年以前诊断主要依靠尸检病理所见。由Caplan氏等研究了5例经病理证实的患者,强调痴呆、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局灶性症状和体征在临床诊断上的重要性。随着CT和MRI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BD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BD病变部位主要累及大脑白质,CT表现为两侧脑室周围白质与半卵圆中心性低密度。临床上以高血压动脉硬化、卒中、慢性进行性痴呆为主要临床特征。我院神经科自1986~1995年12月收治5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Binswanger病 (BD)又称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是一种发生于脑动脉硬化基础上 ,临床上以进行性痴呆为特征的脑血管病。我院自 1 996~ 2 0 0 1年1 2月收治 87例 binswanger病患者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76例 ,女性 1 1例 ,年龄在 5 6~ 90岁 ,平均 70 .4岁 ,其中 <6 0岁 7例 ,6 0~ 70岁 3 2例 ,>70岁 48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79例 ,糖尿病史 3 8例 ,冠心病史 1 7例 ,高脂血症史6 5例 ,肾功能不全史 1 2例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史 4例 ,有一次卒中史 3 3例 ,多次卒中史 1 9例。病程4个月~ 7年 ,平均 2 .9年。1 … 相似文献
7.
<正> Binswanger病又称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b-cortical arterioscencephalpathy简称SAE)属皮层下缺 相似文献
8.
对我院2004~2006年收治的51例Binswanger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军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1997,14(3):171-171
Binswanger病48例临床与CT分析李军本钢职工总医院神经内科(117000)1992年至1995年我院共收治Binswanger(BD)患者48例,现将临床结果与CT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8例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5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Binswanger病(BD)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53例BD患者,根据临床、CT、MRI和认知功能检查进行诊断。结果:53例中有高血压51例,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CT及MRI特征性白质异常伴腔隙梗死。结论:BD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痴呆是诊断必备条件,CT及MRI具有典型改变。 相似文献
11.
<正> Binswanger、disease(BD)又称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表现为中、老年人进行性痴呆,多伴有长期的高血压、动脉硬化,是一种缺血性或血管性脱髓鞘病变。以往诊断多依靠尸检证实,直到1987年本病的文献报道尚不足50例,随着CT、MRI的相继问世,BD的检出率明显增高,我们对这一疾病有了新的认识,但对其临床诊断标准仍在探讨中。本文对我科1992~1997年收治临床诊断为Binswanger病的20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白质变性(LA)和Binswanger病(BD)的临床改变和CT检查的变化。方法:分析96例LA患者(LA组)和56例BD患者(BD组)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症状,比较2组患者CT分级和临床症状的不同。结果:LA组和BD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CT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的影像学分型有所不同,BD组患者发生脑室扩大、多发腔隙性梗死灶和单发梗死灶的发生率高于LA组。相比较LA组,BD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更严重,出现了明显的功能障碍。结论:熟悉LA的CT表现,有助于其诊断以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为探索Binswanger病的临床特征,对10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1994年2-2000上12月入院最后诊断符合Binswanger病的10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病人临床表现均以精神病性症状突出,常伴有某些慢性器质性综合征症状,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检出率低,高血压,高龄有正相关性,经颅脑CT检查确诊为本病。结论:对有高血压高龄的精神障碍临床表现除精神病性症状外伴有慢性器质性综合征的病人必须进行CT等检查,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1例老年糖尿病(DM)合并Binswanger病(BD)患者的神经系统表现、智力测定及头颅CT或MRI等临床表现的观察,结合文献,提出DM并发BD的诊断依据,并针对发病机理着重讨论DM与BD的关系,提出DM不仅是BD的危险因素,亦为BD的病因之一;BD可能成为DM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B inswanger病(BD)患者颈动脉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探查42例BD患者和40例年龄匹配、伴随疾病相似的对照组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与颈外动脉(ECA)粥样斑块声像图特点、颈总动脉壁内中膜厚度(IMT)以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 I),并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①BD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较对照组增高(P<0.05),两组均以硬斑、扁平斑多见。②颈动脉狭窄两组均以轻度为主,但BD组中、重度狭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BD组IMT较对照组增厚,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BD组PSV及EDV均较对照组减慢(P<0.05)。结论BD的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部血流低灌注有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探查在评价本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程进展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递通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0,22(2):205-205
分析 5 6例小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小脑出血的病因多为高血压动脉硬化 ,临床症状、治疗方案、预后与出血量密切相关。出血量 <5ml者临床症状轻 ,内科保守治疗预后好 ,出血量越大预后越差 ,出血量 6~ 15ml者可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手术 ,出血量 >15ml者病情重 ,预后差 ,宜尽快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探讨BD的临床特点和临床类型,方法:对80例住院BD病人进行临床观察。采用简易长谷川智力测定量表测试智力,并根据DSM-Ⅲ-R痴呆诊断标准判定痴呆。结果:本组起病形式有隐匿性起病、中风(包括梗塞或出血)后起病和TIA后起病3种,临床表现有智障碍、运动迟缓及局限性神经体征,结论:本病按临床表现为3型;单纯智力障碍伴运动迟缓型、智能障碍伴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型,该分型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Binswanger病 (BD)的病因、临床特点及CT、MR改变。方法 :对 5 7例BD患者的表现及CT、MR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BD伴有高血压病史 4 8例 (84 .2 % ) ,临床表现为渐进性痴呆、智能减退、假性延髓麻痹等 ,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常以脑卒中发作就诊。该病的头颅CT和MR均有局灶性或弥漫性改变 ,MR发现的病灶较CT明显增多。结论 :BD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 ,MR对BD的诊断率较高 ,早期控制高血压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