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RFC—SpA和IFA法检测EHF病人尿中EHF IgG抗体111份,阳性率为94.6%,与平行进行的血清标本阳性率95.5%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用RFC—SpA和IFA法检测微量全血标本IgG抗体及其含量。实验表明检测是特异的敏感的,且标本采集方便,适用于临床EHF病人的血清学诊断和人群EHF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用HRP—SpA染色法检测72例EHF病人和非EHF病人及健康人血清EHFIgG抗体滴度,结果表明本法特异性,敏感性与IFA法基本一致。本法操作简单,作者认为是一种实用的诊断流行性出血热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McAb ELISA捕捉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EHF病人血清351份,总阳性率为94.58%,而正常人血清和非EHF病人血清146份全部阴性。第2病日血清中即可检出EHF-IgM抗体,第4、6病日阳性率分别为87.50%和96.43%,第8病日26份血清全部阳性。对1例典型EHF病人血清IgM抗体动态观察,发现病后1周抗体滴度最高,病后1个月明显下降,病后3个月转阴。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用富含SpA的1800株稳定液吸收肿瘤病人血清,并与正常人和IgG升高性疾病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IgG下降百分率,正常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肿瘤病人治疗前和后依次为45.85、46.57、78.02和68.14;IgM分别为5.09、6.91、39.55和40.27;IgA和IgD变化不显著。提示肿瘤病人血清中IgG和IgM类抗体可被SpA菌体选择性地吸附,该抗体对SpA的亲和力远大于正常人和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我们认为检测该亲SpA类抗体有助于肿瘤疗效判断和随访监测,或可发展为肿瘤筛选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流行性出血热(EHF)恢复期免疫血清和正常人血清,对双盲法对照治疗的EHF患者血清特异性IgG及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进行了系统的动态观察和比较,发现免疫血清组EHF-IgG抗体及CIC皆较正常血清对照组低。说明治疗后患者体内特异性免疫水平降低,免疫复合物形成减少,有利于病情改善。我们对100例EHF患者,用EHF患者恢复期免疫血清及正常人血清双盲法对照治疗时,作了系统的EHF-IgG及CIC的动态观察,以研究免疫血清对EHF患者体液免疫反应及CIC的影响,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一组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在欧亚大陆广泛流行。该病主要危及青壮年劳力,起病急,危重病人比率多,病死率高,迄今缺乏特异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是我国和世界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 1978年李镐汪等用黑线姬鼠组织切片作抗原,将可疑病人血清与之结合后,用抗人IgG荧光抗体做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诊断病人。经多年广泛使用,确认此法准确敏感。随着EHF病毒分离培养成功,EHF的研究工作有了很大进展。近几年又建立了酶标检测EHF抗体方法以及EHF病毒的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前者操作仍较繁琐,价格昂贵;后者虽较简便,但被检血清需处理,并需新鲜血细胞;故都不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8.
用间接法ELISA检测流行性出血热IgG抗体。54份EHF病人血清全部阳性,32份正常人、19份发热病人和18份误诊为EHF病人的血清全部阴性,与IFA检测结果相同。检测EHF病人系列血清,发病3d就可检出抗EHF IgG,抗体滴度随病程升高,表明间接法ELISA可用于EHF临床诊断。将间接法ELISA与IFA、RPHI和HI平行检测30份EHF病人血清,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43 211、1:413、1:253和1:143,有高度相关性,且ELISA比RPHI和HI更能检测出早期抗体。检测疫区人群血清4134份,间接法ELISA检出490份阳性,而IFA仅检出470份。结果表明间接法ELISA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尤其适用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1987,4(3):048-48
<正> 采用微量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对病毒唑—安慰剂双盲法对照治疗EHF的患者血清特异性IgG及IgM抗体进行了系统的动态观察和比较,发现病毒唑治疗组两种抗体水平均  相似文献   

10.
用酵母粘连沉淀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02例 EHF 病人免疫复合物及52例正常人血清。其中早期病人28份,阳性率92.86%(26/28),恢复期血清74份,阳性率74.3%(55/74),(0.05>P>0.01),结果表明本法对 EHF 诊断、疗效及预后判定,具有敏感、特异,可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意义。53例不同病期的出血热患者的血清,其间接荧光抗体的阳性率为49/53(占92.45%)。有77.36%的患者血清,检出IgG抗体的时间是在发病后的1~2周。血清中IgG的滴度与疾病的严重性无密切相关。另25例非EHF患者,其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均为阴性。可见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对EHF的诊断颇为有用。  相似文献   

12.
应用HRP-SPA染色法与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对比检测了252份住院患者和一般人群的血清EHFV IgG抗体。结果表明,在住院患者中,两种方法的总符合率达98.6%,其灵敏度,特异度与可靠性基本一致。而在一般人群中,HRP-SPA染色法灵敏度较低。故此法可以作为临床实验诊断,但不适用于隐性感染的调查。  相似文献   

13.
应用反向被动血凝集抑制试验和血凝集抑制试验检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早期血清(7病日内)中病毒核蛋白、膜蛋白抗体。103例患者血清,仅核蛋白抗体出现者33例,病情转径及无变化者31例(93.94%).而转重者仅2例(6.06%),且其血清抗体主要为IgG型。仅膜蛋白抗体出现的患者9例,病情转重者8例(88.89%),其抗体主要为IgM.核蛋白、膜蛋白抗体均阳性的61例患者,病情转归介于上述二者之间.提示:核蛋白抗体先出现的患者,病情多转轻,而膜蛋白抗体先出现的患者,病情普遍转重,似与病毒的"一次性打击"有关。在仅核蛋白抗体出现的患者中,有2例病情转重,但其抗体球蛋白类型为IgG,故尚不能排除本病有"二次感染"的可能,这一现象在推行本病预防接种时值得重视,另对进一步探讨本病的发病机理及预测患者的病情转归亦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用免疫转印技术对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的抗原组份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两种不同来源的兔抗EHF兔疫血清和20份4~21病日的EHF病人血清,均可与分子量在68,000和66,000道尔顿左右的两种病毒多肽成份发生反应,正常人和非EHF病人血清以及正常兔血清则否,表明这两种多肽可能是EHF病毒引起机体抗体应答反应的主要抗原成份。  相似文献   

15.
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证实能与EHF病人恢复期血清起特异反应的黑线姬鼠肺标本,直接经脑内接种2~5日龄乳小鼠,结果分离到一株能在乳鼠体内增殖传代的EHF相关因子(HA_(1018)株)。经EHF单克隆抗体检查及排除呼肠孤病毒存在的可能性,证明HA_(1018)株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应用乳小白鼠直接从疫区黑线姬鼠分离EHF病毒是一个经济简便的途径,受染的小白鼠可作为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用CoA法检测血,尿中EHF抗原,经106份标本的实验结果表明,血EHF抗原阳性率为95.8%,尿EHF抗原阳性率为94.4%。用抗原,抗体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可提高倒98.6%。本文认为EHF病人抗原、抗体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EHF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