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盐酸戊乙奎醚在急性肺损伤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对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ysfunction syndrome,ARDS)的药物治疗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虽然有了一些进展,但还没有哪种药物能对ALI/ARDS的治疗有根本的改变。抗胆碱药物对急性肺损伤的病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本文拟根据近些年来抗胆碱药在ALI/ARDS方面的作用,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在急性肺损伤预防或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选择性抗胆碱药盐酸戊乙奎醚(PHC)对急性肺损伤(ALI)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中炎性递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变化的影响。方法42例ALI患者随机分为PHC治疗实验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48小时内临床疗效;动脉血气;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VEGF,ET-1,vwF的变化趋势。结果治疗后两组PaO2、PaO2/FiO2均逐渐升高,实验组提前至6小时与0小时组内相比有改善(P〈0.05),24、48小时PaO2、PaO2/FiO2实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HC显著降低血清VEGF、ET-1、vWF血清浓度,48小时较0小时下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48小时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vwF在48小时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HC能够改善ALI患者早期血气指标,降低VEGF、ET-1和vWF血清浓度;氧合作用的改善可能是由于降低厂血管炎性递质VEGF、ET-1所产生;实验组血管损伤标记物vWF的下降,提示PHC可能起到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的作用,对早期急性肺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penehyclidine hydrochloride,PHC)对创伤性休克后大鼠肺组织NF - κB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 mRNA表达的干预影响,探讨PHC对创伤性休克继发肺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104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四组:对照组、休克组、PHC小剂量组(P1组)和PHC大剂量组(P2组).复苏开始时,P1、P2组大鼠分别经颈静脉注入含PHC 0.15 mg/kg和0.45 mg/kg的等渗盐水,给药容积2 ml/kg;休克组、对照组仅注入等容积的等渗盐水.复苏后2,6,12,24 h四个时相点处死大鼠.RT - PCR法检测各组NF - κB、iNOS mRNA表达;计算肺湿/干重(W/D)比值、肺通透指数(lung permeability index,LPI)和肺损伤评分(lung injury score,LIS).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休克组、P1、P2组各时相点NF - κB、iNOS mRNA表达、肺W/D比值、LPI、LIS均明显增高( P<0.05).与休克组比较,P2组复苏后各时相点及P1组复苏后2,6 h NF- κB、iNOS mRNA表达、肺W/D比值、LPI、LIS明显减低,同时P1组复苏后12 h LPI、LIS也明显降低.P2组6 h NF- κB、iNOS mRNA表达、肺W/D比值、LPl、LIS均明显低于P1组(P<0.05).结论 PHC可减轻创伤性休克后继发肺损伤,大剂量PHC作用更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肺组织NF - κB、iNOS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PHC)联合地塞米松(DXM)对兔胸部爆震伤ARDS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兔胸部爆震伤ARDS模型,将符合ARDS诊断标准的兔随机分为5组:B组,爆炸致ARDS组(n=10);C组,低剂量(0.8mg/kg)PHC组(n=9);D组,高剂量(1.5mg/kg) PHC组(n=...  相似文献   

5.
张国珧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321-1322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对118例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住院时间3~14d,平均5d。临床治愈115例,占97.5%,死亡3例,占2.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不良反应轻而少,安全可靠,易于护理,起效快,不易反跳,缩短住院时间,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为新型选择性抗胆碱药,在成年烧伤患者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中应用的报道甚少。笔者对全凭静脉麻醉下成年烧伤患者行切痂植皮或矫形术麻醉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共60例,ASAⅡ~Ⅲ级,年龄18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盐酸戊乙奎醚在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作用.方法 265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I组:给予氧疗、平喘、祛痰、抗感染、抗凝、强心利尿、降低心脏负荷及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Ⅱ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戊乙奎醚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显效率:I组29.8%,II组59%(P<0.01);总有效率:I组61.8%,Ⅱ组7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总病死率:I组19.8%,II组5.2%(P<0.05).因呼吸衰竭病死率:I组16%,II组3.73%(P<0.01).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Ⅱ组(12±8.8)h,I组(30±7.5)h(P<0.01).结论 加用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优于传统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64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品+氯解磷定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戊乙奎醚+氯解磷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结论盐酸戊乙奎醚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PHC)联合血液净化在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ASOP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ASOPP患者90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及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HC。比较两组阿托品总量、氯磷定总量、胆碱酯酶(CHE)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8]水平、氧化应激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统计两组尿潴留、头晕、口干等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阿托品总量、氯磷定总量比对照组少,CHE恢复及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清IL-6、TNF-α、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炎性因子水平,治疗4d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降低,且对比对照组,观察组炎性因子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清SOD、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前观...  相似文献   

10.
曾宪阳  刘纪泽  杨光 《武警医学》2012,23(4):315-317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切痂植皮术后炎性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拟行切痂植皮术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P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P组术前10 min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 0.05 mg/kg,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前(T1)、术毕(T2)、术后8 h(T3)、24 h(T4)、48 h(T5)采取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并进行乳酸和血糖监测。结果T1时点两组患者血糖、乳酸浓度和IL-6、IL-10、TNF-α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术后各时点血糖、乳酸浓度和IL-6、TNF-α水平均较C组显著降低(P<0.05),而P组IL-10水平在术后各时点与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先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05 mg/kg可减轻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切痂植皮术后的炎性及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杨斌  陈海龙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4):765-769,100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急性肺损伤(SAP-ALI)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n=18)、SAP-ALI组(n=22)、NE处理组(n=20)。ELISA法测定血清NE、TNF-α、IL-1β含量,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NE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NE的表达,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中的NE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肺和胰腺组织湿/干质量比和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NE处理组肺组织、BALF和血清NE含量均较假手术组和SAP-ALI组大鼠明显增加(P<0.05或P<0.01),血清TNF-α、IL-1β含量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的大量激活及其NE、TNF-α、IL-1β的过度释放参与了SAP-ALI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肺损伤(ALI)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保护内皮细胞受损并逆转已形成的损伤成为ALI治疗发展的新趋势,受到广泛关注。一系列研究提示从骨髓动员至外周血的内皮祖细胞(EPCs)在受损的肺组织处可以直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并能调节失控的炎症反应、增强受损肺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和维持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的完整性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内皮祖细胞的移植治疗将成为降低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死亡率的治疗新靶向。  相似文献   

13.
肺气血屏障功能缺陷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病理生理改变过程中居于中心地位,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通过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MLC)对其有调节作用.MLCK主要分为平滑肌型MLCK(smMLCK)、内皮型MLCK(eMLCK)和激酶相关蛋白(KRP).它们由同一基因编码.eMLCK在ALI/ARDS中尤为重要.eMLCK有4个亚型:eMLCK2,eMLCK3a,eMLCK3b和eMLCK4,其中eMLCK2是优势亚型.脂多糖(LPS)、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凝血酶、缺血再灌注(I/R)、非正常机械应激都可以诱发ALI/ARDS,MLCK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机制是MLCK使MLC磷酸化,导致细胞连接破坏,细胞骨架重排,内皮细胞收缩,并最终增加肺上皮细胞和肺内皮细胞的通透性.鉴于MLCK在ALI/ARDS中的重要性,它必将成为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在ALI/ARDS新药的研发和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内毒素致兔早期急性肺损伤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氯喹干预的方法,研究大肠杆菌内毒素(日)致兔早期急性肺损伤的机制。方法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ET致伤组、ET致伤+氯喹治疗组。静脉注射ET(500μg/kg)引起兔早期肺损伤,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变化、血清及肺组织中磷脂酶A2(PLA2)活性、肺组织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取肺组织进行光镜及电镜病理检查,观察ET的致伤作用及PLA2抑制剂氯喹对早期肺损伤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结果静注ET后兔出现动脉血氧分压(PaO2)下降、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肺内白细胞扣押等早期肺损伤病理改变。ET组血清及肺组织中PLA2活性增高,肺组织LPO增高(P〈0.05),SOD明显降低(P〈0.05)。ET组病理检查见肺水肿,部分肺组织片状出血,炎细胞浸润,透明膜形成,伴局灶性肺不张和肺气肿。超微病理改变表现为Ⅰ型、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肺泡隔明显增厚。氯喹治疗组PaO2未见下降,血清及肺组织PLA2活性低于ET组(P〈0.05,P〈0.05),LPO降低(P〈0.01),SOD增高(P〈0.01),病理检查见轻度肺水肿,炎细胞浸润较ET组少,肺组织超微病理检查显示损伤轻于ET组。结论静脉注射ET可复制兔早期肺损伤动物模型,氯喹具有抑制PLA2激活、减轻肺组织内氧化损伤的作用,实验结果证实PLA2激活及氧化应激在ET致兔早期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家兔轻中度单纯肺爆震伤模型,探讨伤后相关指标变化及早期主要死亡原因。方法 3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肺爆震伤7、11cm模型组(B、C)。观察伤后动脉血气、炎性因子、肺含水量及死亡率等指标。结果 B、C组家兔伤后12h PaO2较A组明显降低(P<0.05);而伤后呼吸频率、肺含水率及炎性因子较A组均显著升高(P<0.05);伤后C组死亡率为30.77%,随着致伤距离缩短B组死亡率升高达53.85%。病理主要为弥漫性肺出血、肺实质和间质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结论伤后早期肺出血、肺水肿及炎症反应进行性加重引起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为单纯肺爆震伤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各种血管源性炎症递质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提高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肺血管间质和肺泡腔水肿,发生顽固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等临床表现。本文探讨了ALI时各种炎症递质的表达、对肺血管内皮的作用机制及对ALI的病理生理影响。这些可能成为ALI/ARDS新的治疗靶点和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鼠全氟异丁烯(PFIB)吸入急性肺损伤(ALI)模型中肺水肿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随时间变化规律,对比部分液体通气(PLV)和传统机械通气(CMV)对大鼠PFIB吸入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1)21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于染毒前、染毒后2,4,8,12,16,24h颈动脉取血测血气;取左肺一叶称重,计算湿肺/体比。(2)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染毒对照组、机械通气组、部分液体通气组。所有动物乌拉坦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和颈动脉插管,于染毒后8h机械通气组和部分液体通气组开始通气,各组每1h取血测血气并计算氧合指数,3h后放血处死,测定静态吸气相P-V曲线。结果:大鼠吸入全氟异丁烯后湿肺/体比与PaO2呈线性负相关,湿肺/体比和PaO2于染毒后8h开始分别显著升高和下降,并于12h达到峰值,24h内无明显改善。机械通气1h即可显著改善氧合指数,部分液体通气3h才显效。液体通气组和机械通气组均可提高肺顺应性,在低压力区液体通气组更明显,但部分液体通气并未使P-V曲线的低位曲折点左移。结论:对于全氟异丁烯吸入急性肺损伤,与传统机械通气相比,部分液体通气没有显示出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肺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肺损伤是由一系列局部或全身因素造成的肺实质弥漫性损伤,临床特征为非心源性肺水肿、严重低氧血症和肺顺应性下降。尽管目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员伤生理和细胞方面的资料。但其发病机理依然不清。本文总结了近期肺损伤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ALI的病理生理、肺细胞的损伤机理和损伤后的防御及修复,为ALI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