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应急对策。方法对医院2011年1月发生的一起严重的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应急处理以及临床干预。结果同一暴露源共发生HIV职业暴露4人,均为护理人员,经半年随访,未发生HIV医院感染。结论低年资护理人员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主要原因是安全防护意识差、操作不规范及应变能力欠缺所致;应加强医务人员卫生职业安全教育、加强自身防护、落实标准预防等措施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第一线的护工、卫生员对爱滋病知识的知晓程度,以便在这些工作人员中有效地开展爱滋病知识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医院工勤、陪护人员对艾滋病的防范意识,减少职业暴露的机率.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自制问卷调查表,以不记名方式对医院临床第一线的卫生员、陪护人员(包括护工、卫生员、职业陪护)进行调查.结果医院临床第一线的卫生员、陪护人员对艾滋病知识,包括艾滋病一般知识、传播途径和方式、预防知识、被艾滋病患者用过的针刺伤后及被艾滋病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污染后的态度等的相关问题回答正确率普遍低。结论临床第一线的卫生页、陪护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很低。面对日益增多的艾滋病患者,对医院临床第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培训势在必行,可以提高她们对艾滋病的预防意识,可以有效地减少对艾滋病的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对培训情况进行评价,指导医护人员做好艾滋病自我防护。方法在全院所有科室中共选择350名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并在培训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培训,医护人员的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特别是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方法的掌握情况有了很大提高。结论在医护人员中开展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可以增加他们自我防护意识及职业暴露发生时的应急处理能力,对于降低医务人员的艾滋病发病率有很大的作用,适合在医院内开展。  相似文献   

4.
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有效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方法 对我区接触艾滋病患者发生的4名职业暴露案例进行分析,制定和建立一套完整的防御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制度和监控办法.结果 由于及时采取措施,医学观察追踪2年多,4名接触艾滋病患者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尚未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结论 重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安全教育,加强艾滋病病毒感染各个环节的监控和管理制度的落实,可以有效降低和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确保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5.
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现状、特点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而感染艾滋病病毒,就关于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对职业暴露的现状与特点进行分析,研究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被各种污染的针头刺伤可导致经血液传播疾病。在护理部进行的调查中我院70%以上的护理人员有被针刺伤的经历。传染病院作为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聚集地,医务人员及管理者更应该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性。加强职业防护不仅是个人问题,还是医院问题、社会问题。为此全面提高医务人员包括管理人员的职业安全知识和意识,落实职业暴露防护的具体措施,制定应急预案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现状,为维护医务人员的执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感染艾滋病病毒,总结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04~2009年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我院近年来采取的职业暴露防范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5年中我院职业暴露共26例,职业暴露后检测HIV抗体均为阴性,随访一年,HIV抗体仍为阴性,期间,我院积极开展了职业防护教育及培训,落实标准预防等措施,职业暴露人次逐年递减。结论加强HIV职业暴露防范措施学习,可减少职业暴露机会,重视暴露后的预防,是降低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危险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家菊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0):138-139
目的:加强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的认识及知道如何预防及处理,掌握自救办法。方法:总结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途径,暴露后进行应急处理的措施,并随访检测。结果:重视每一个检测样本。将其视为具有潜在职业暴露危险的标本。结论:重视自身防护和暴露后的预防,是降低职业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发生原因、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9、2010、2011、2012年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对比四年来暴露人数及艾滋病感染人数,分析艾滋病职业暴露发生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结果我中心2009、2010、2011、2012年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分别4、2、1、0例,经过1年的临床追踪观察,7例患者均未发生艾滋病感染。结论通过对我中心医护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普及,增强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预防观念,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降低了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香坊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掌握现状,以哈尔滨市香坊区卫计委医政科牵头,对25家医疗机构护理人员掌握医院感染知识现状进行调查。方法依据原卫生部出台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医务人员艾滋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采用自设问卷对25家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掌握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三级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掌握较好,医院有培训监督系统;二级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掌握不全面,缺乏培训,监督系统待完善;社区医疗机构培训少,缺乏监督系统。结论哈尔滨市香坊区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有待加强,存在潜在医院感染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艾滋病患者职业暴露的预防处置效果。方法:本文选取100例艾滋病患者,对患者全部开展防范处理工作,对医护人员实施预防护理知识的相关培训工作,能够加强对于全面防护的认识,有效预防感染情况发生,使得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情况有效减少,提升预防感染效率。结果:在整个艾滋病患者医护工作开展过程中,其中有3名护理人员出现了职业暴露情况,主要是针头刺伤情况,之后及时服用了抗病毒药物,在后期检查时,没有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情况。结论:艾滋病患者的职业暴露会产生非常大的危险效果,在临床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好预防护理管理工作,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提升临床医护疗效,及时做好应急处理工作,做好自我防护管理,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发生率,提升人们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吴蕾 《家庭医药》2016,(12):112-113
目的:探讨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完善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保障护理人员的健康,保证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安全.方法:通过对职业暴露危害影响因素的探讨及原因分析,总结其防护对策.结果:完善职业防护规章制度并完善培训教育可以降低职业风险.结论:加强对护理职业暴露的知识培训,增强护理的个人防护意识,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制定本指导原则。第二条本指导原则所称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第三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本指导原则的规定,加强医务人员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工作。第二章预防第四条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市疾控中心预防门诊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探讨预防门诊职业暴露防控的主要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统一问卷调查表,对南昌市四县五区预防门诊随机抽取165名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的问卷调查。结果 165名医务人员工作中有职业暴露人数160名,占96.97%,其中,暴露致伤126名,占78.75%。发生职业暴露后造成身体健康危害34名,感染率为21.25%。职业暴露致伤后76.19%进行了有效的局部紧急处理。结论预防门诊医务人员面临着严重的职业暴露危险。锐器伤是预防门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疾病主要途径。加强安全操作技能训练,严格按照医疗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加强工作责任心,改善工作条件;强化职业暴露知识的学习,提高认知能力;同时重视及调整预防门诊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才能保障医护人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IDS诊疗护理工作中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置方法及其效果。方法收集了我院2004年~2013年发生的13例艾滋病病毒(HIV/AIDS)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相关资料,对其暴露的过程、原因及暴露后的应急处置及得到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3例职业暴露人员发生HIV/AIDS职业暴露后,均采取了预防措施(PEP)的实施,经跟踪观察发现没有一例感染HIV。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生HIV/AIDS职业暴露后,应尽快进行应急处置以降低感染风险,同时也应强化医务人员对相关防护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6.
第一条 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制定本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了解天津市生殖健康相关专业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STD)的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及相关知识需求情况。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市各级医疗机构的生殖健康相关专业医务人员507例,采用自填式性传播疾病KAP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艾滋病等STD基本知识知晓情况、对艾滋病和梅毒患者的接诊态度、自身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相关知识培训需求等。结果二级医疗机构被调查者的STD知识得分为(75.59±12.15)分,高于三级(70.11±10.07)和一级(67.62±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17,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妇产科及妇保专业者STD认知水平较高(β=-3.765,P=0.048)。86.34%的医务人员担心因职业暴露而感染HIV或梅毒,仅25.88%愿意为艾滋病和梅毒患者提供医疗服务。60.46%的被调查者自身发生过职业暴露,仅13.04%熟知发生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及上报程序,94.62%有相关知识培训需求。结论今后应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该专业医务人员的STD认知水平、改善相关态度、增强职业防护能力,使其更好地为患者和大众服务。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患者职业暴露与防护的护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赟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5):102-103
目的:对艾滋病患者职业暴露和防护管理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05年1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5例,提出了即时的防范对策,不断加强医务人员的全面防护的相关教育及培训,预防传染的发生,以减少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发生。结果:15例患者中13例病灶好转后转院,1例死亡,1例因放弃治疗而终止,在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没有发生任何传染,防护率达到100%,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论:HIV的职业暴露影响重大,应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才能预防传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邢媛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7):251-252
目的为了提高医院口腔科的工作质量,保护医务人员自身安全,更好的预防各类职业暴露的发生,探讨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对策。方法分析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通过实施标准预防、强化医务人员的屏障保护、健康体检、锐器伤的应急处理等。结论有效提高口腔科的工作质量,切实保障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降低了医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肠镜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对肠镜消毒的检查结果,分析肠镜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对30名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 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监测肠镜消毒共180次,消毒合格率为75.00%(135/180),影响消毒效果因素主要有消毒方法、消毒设备、消毒时间等。护理人员均受到职业暴露危害,影响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医院应加强对职业暴露危害的宣传,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提高对职业暴露危害的防范能力。结论本院肠镜消毒基本合格,但是消毒不合格问题依然严重。消毒设备、消毒技术、消毒时间与消毒效果密切相关,在肠镜消毒时应严格按照消毒流程操作,尽量选用机械消毒,并加强肠镜消毒监测管理工作,提高肠镜消毒合格率。肠镜消毒的职业危害较大,医院应加强职业暴露危害、防护知识的宣传,加强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消毒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