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建立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溶血与凝聚检查法。方法:体外试管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XⅧB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溶血与凝聚检查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相关内容。结果:当浓度为0.04 g·L^-1,体积为0.3mL时,在37℃3h内,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不对兔红细胞产生溶血与凝聚作用。结论:可选择浓度为0.04 g·L^-1,体积为0.3mL的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生理盐水溶液,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溶血与凝聚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甘露醇和β-七叶皂苷钠所致兔耳静脉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方法:将健康家兔1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甘露醇组静脉注射20%甘露醇5ml;β-七叶皂苷钠组静脉注射0.02%β-七叶皂苷钠5ml;对照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5ml。每组均注射2次/d,上午注射左耳缘静脉,下午注射右耳缘静脉,共注射3d。分别观察各组在第1天、第3天兔耳缘静脉血管和周围组织的损伤以及第4~7天时各自的恢复程度。结果:病理切片显示:第1天时,甘露醇组及对照组兔耳血管和周围组织无明显改变;而β-七叶皂苷钠组兔耳血管明显扩张,出血。第3天时,在注射部位0.5cm范围内,甘露醇组和β-七叶皂苷钠组兔耳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均有加重:甘露醇组为血管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瘀血,周围组织炎症水肿;β-七叶皂苷钠组血管扩张及炎症反应。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第4天,甘露醇和β-七叶皂苷钠组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各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第5天和第7天,甘露醇组出现2例在距离注射部位约2cm和3.5cm处,一块约1cm×1cm、另一块约0.6cm×0.4cm的局部组织坏死;而β-七叶皂苷钠无1例发生局部组织坏死。结论:甘露醇致血管出现损伤的时间较β-七叶皂苷钠延迟,但对血管和周围组织产生损伤的程度较β-七叶皂苷钠重。  相似文献   

3.
盐酸赖氨酸对七叶皂苷钠注射部位刺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丽华  汪利芬  冯宇  张丽新 《中国药师》2009,12(9):1190-1192
目的:观察盐酸赖氨酸对七叶皂苷钠注射部位刺激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兔耳缘静脉及股四头肌注射给药刺激性观察法和小鼠皮下蓝斑面积及提取色素比色法比较七叶皂苷钠及七叶皂苷钠与盐酸赖氨酸联合应用(以下简称皂赖联用)刺激性的差异。结果:七叶皂苷钠0.08mg·ml^-1(相当于临床用药浓度)对家兔耳缘静脉血管有轻度刺激或基本无刺激.2.5mg·ml^-1可引起90%中重度刺激,且该刺激性可逆;而皂赖联用1:1,1:6.5仅引起轻度或基本无刺激反应.其刺激反应轻于1:0.05,1:0.1,1:13,且1:1中有33%基本无刺激,1:6.5则为62%。七叶皂苷钠2.5mg·ml^-1引起的家兔股四头肌刺激反应级数之和为15,皂赖联用1:0.1,1:1,1:6.5,1:13的反应级数之和分别为10,6,7,7。皂赖联用1:6.5,1113对七叶皂苷钠2.5mg·ml^-1引起的小鼠皮下刺激的色素减轻率分别为61.6%,56.7%,作用优于其他配比。结论:盐酸赖氨酸可减轻七叶皂苷钠引起的注射部位刺激性.且联合应用以1:6.5的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红花注射液溶血与凝聚试验的检查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溶血与凝聚检查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试验。试验组分别用0.1~1.1mL各制备3个平行样。阴性对照组用0.9%氯化钠溶液、阳性对照用蒸馏水。每个试验管内加2%的兔红细胞混悬液。结果在两种方法检测后,红花注射液不对兔红细胞产生溶血与凝聚现象。结论红花注射液可按《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进行溶血与凝聚试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甘草酸二铵注射液的溶血性.方法:利用兔心血做体外溶血试验.结果:三批甘草酸二铵注射液对家兔红细胞无明显体外溶血及致凝聚作用.结论: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无溶血与致凝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冠心宁注射液安全性再评价工作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不同药物浓度,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方法进行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和溶血与凝聚检查,同时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样品及其稀释液进行溶血率的测定;采用显微镜法对样品及其稀释液进行血细胞凝聚检查。结果各厂家产品的渗透压摩尔浓度均为高渗,原液渗透压摩尔浓度(mOsmol/kg)A厂为400~799,F厂为400~999,B、C、D、E厂为600~1000,并可达到1000以上。用5%葡萄糖注射液对样品稀释后再进行测定,结果各厂的产品按使用说明书使用时,基本上都能达到等渗;溶血与凝聚检查结果 71批样品均符合规定;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溶血率,结果各厂家样品原液均有一定的溶血(2批样品因凝聚,测定值偏低),除B厂家4批样品外,各厂家样品最小不溶血浓度均大于1∶8,B厂家3批样品的最小不溶血浓度为1∶16(相当于常规体外试管法药物浓度),1批样品的最小不溶血浓度为1∶32;红细胞凝聚检查,各厂家样品原液检查结果有58批样品未见凝聚,占总样品数的81.7%,A厂有3批样品凝聚严重,用5%葡萄糖注射液对样品稀释后,最小不凝聚浓度大于1∶8,D厂家血细胞变形、破损较严重,镜下可见大量细胞碎片。结论不同厂家生产的冠心宁注射液渗透压摩尔浓度、溶血率及红细胞凝聚存在一定的差异,建议用适当的渗透压摩尔浓度及溶血与凝聚检查方法来控制其质量,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七叶皂苷钠微乳注射剂的安全性及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市售七叶皂苷钠粉针及自制七叶皂苷钠微乳注射剂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以新西兰家兔为试验用动物,进行溶血试验和血管刺激性试验,对用药安全性进行考察;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耳廓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抑制作用进行考察,作出初步药效学评价。结果 市售粉针和自制微乳剂均有轻微的溶血和一定的刺激性,组间无明显差别;高、低剂量的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及微乳注射剂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及耳廓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其中七叶皂苷钠微乳注射剂的拮抗作用更为明显。结论 市售粉针剂和自制微乳注射剂均存在一定的静脉注射安全性风险,两者抗炎消肿作用明显,七叶皂苷微乳注射剂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冠心宁注射液安全性再评价工作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采用不同药物浓度,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方法进行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和溶血与凝聚检查,同时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样品及其稀释液进行溶血率的测定;采用显微镜法对样品及其稀释液进行血细胞凝聚检查。结果 各厂家产品的渗透压摩尔浓度均为高渗,原液渗透压摩尔浓度(mOsmol/kg)A厂为400~799,F厂为400~999,B、C、D、E厂为600~1 000,并可达到1 000以上。用5%葡萄糖注射液对样品稀释后再进行测定,结果各厂的产品按使用说明书使用时,基本上都能达到等渗;溶血与凝聚检查结果71批样品均符合规定;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溶血率,结果各厂家样品原液均有一定的溶血(2批样品因凝聚,测定值偏低),除B厂家4批样品外,各厂家样品最小不溶血浓度均大于1∶8,B厂家3批样品的最小不溶血浓度为1∶16(相当于常规体外试管法药物浓度),1批样品的最小不溶血浓度为1∶32;红细胞凝聚检查,各厂家样品原液检查结果有58批样品未见凝聚,占总样品数的81.7%,A厂有3批样品凝聚严重,用5%葡萄糖注射液对样品稀释后,最小不凝聚浓度大于1∶8,D厂家血细胞变形、破损较严重,镜下可见大量细胞碎片。结论 不同厂家生产的冠心宁注射液渗透压摩尔浓度、溶血率及红细胞凝聚存在一定的差异,建议用适当的渗透压摩尔浓度及溶血与凝聚检查方法来控制其质量,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中药多组分提取物七叶皂苷钠的指纹图谱检测方法,为七叶皂苷钠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Kromasil 100-5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2%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0 nm,共收集了11批七叶皂苷钠进行测定,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04 A)"进行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运用SPSS 19.0对七叶皂苷钠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获得了较好七叶皂苷钠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15个主要共有峰;11批样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95,4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3.52%。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七叶皂苷钠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晓阳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066-3067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对腰椎术后神经根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腰椎间盘手术患者89例,采用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均常规应用甲泼尼龙3d。治疗组(48例)给予七叶皂苷钠每次2片,2次/d;甲钴胺0.5mg,3次/d,连用20d。对照组(42例)仅用甲钴胺0.5mg,3次/d。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判定。结果停用激素后部分患者出现腰腿痛症状不同程度加重,治疗组疼痛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术后2周OD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可减轻腰椎术后神经根水肿及炎性反应,缓解腰腿痛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优化金黄色葡萄球菌α-毒素(α-toxin,AT)溶血活性测定方法,用于无毒突变AT(non-toxic mutant AT,mAT)特异性血清抗体体外功能性评价和中和抗体滴度测定。方法  使用AT裂解兔红细胞,释放血红蛋白,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溶血活性,并对该方法中的孵育时间、兔红细胞终浓度、Triton X-100浓度进行优化,同时验证方法重复性。对mAT特异性血清抗体进行体外功能性评价,绘制AT溶血曲线,计算AT 溶血率50% 时的浓度,检测血清半数中和抗体滴度。结果  AT溶血活性最适检测条件为:孵育时间90 min,兔红细胞终浓度为2%(V/V),Triton X-100浓度为0.25%。此条件下,分别加入mAT和含mAT的多价抗原血清抗体,对AT溶血活性均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AT 溶血率50%时浓度为1.75 μg/ml,变异系数3.75%。mAT和含mAT的多价抗原血清抗体的半数中和抗体滴度初步结果均为1∶64。结论  优化的AT溶血活性检测方法重复性良好,且检测时间较短,可用于特异性血清抗体体外功能性评价和中和抗体滴度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藏药"俄色"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通过对提取试剂及展开系统进行系统的考察,建立以根皮素对照品为对照、以氯仿-甲醇-甲酸(8:2:0.1)为展开系统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不同批次俄色药材在与对照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能够有效的对"俄色"进行鉴别。结论:首次建立了藏药"俄色"的薄层鉴别方法,该方法的Rf值适中,斑点清晰,具有较好的适应性,重现性好,为完善其质量标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半数溶血量(HD50)在中药注射剂致溶血不良反应预警中的作用,分析其导致异常溶血的原因。方法家兔耳缘静脉取血,加入生理盐水,制备体积分数为1.1%的红细胞悬液,加入不同厂家不同批号不同浓度的血塞通注射液,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溶血度,采用Sigmaplot10.0软件做浓度溶血度关系曲线,计算半数溶血量。对加入血塞通注射液、鞣酸和没食子酸的兔红细胞溶液分别进行血红蛋白全波长扫描,分析最大吸收波长变化。按照《中国药典》方法对血塞通注射液中酚类及鞣质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肉眼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可引起正常溶血(红细胞破裂,上层溶液为红色)和异常溶血(上清液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棕褐色或棕红色)。不同厂家生产的注射液之间HD50有明显差异,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批号注射液HD50也有较大差别,最高与最低HD50之间可相差4-60倍。加入没食子酸、鞣酸和部分加入血塞通注射液的兔红细胞溶液血红蛋白波长扫描图谱显示血红蛋白特征吸收峰消失,提示血塞通注射液产生的异常溶血现象与鞣质类成分引起的相似。溶血活性明显增强的注射液中酚类及鞣质含量相对较高。结论HD50测定可以反映中药注射剂的溶血活性,可用于对其引起的异常溶血进行预警。中药注射剂所致异常溶血现象可能与酚类及鞣质成分含量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吴灿光  余少文  陈英 《中国药师》2010,13(9):1289-1291
目的:用光纤药物溶出度实时监测仪FODT-601实时监测国内氯雷他定片的体外溶出度曲线,评价各厂家的工艺质量。方法:测定波长为278nm,基准校正波长为550nm,温度为37℃,转速为50r·min^-1,数据采集间隔时间30s,以盐酸溶液(9—1000)500ml为介质,浆法,用5mm规格的光纤探头监测氯雷他定片的溶出曲线。结果:监测的氯雷他定片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但各厂家品种的溶出过程存在差异,即使是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产品,溶出过程和溶出的均一性也存在差异。结论:光纤药物溶出实时监测仪可准确连续反映药物的溶出过程,获得的数据更加完整、真实,可用于评价不同厂家同品种药品以及同一厂家不同批号产品的体外溶出过程差异。  相似文献   

15.
基因组学——未来医药学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基因组学在未来医药学领域的作用及个体化医疗的发展方向。方法:分析评述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结果:在基因组学时代,医师和药师可以在分子水平上预测疾病.诊断疾病,判断疾病进展和预后以及利用药物基因组学的知识进行药物治疗。结论:医学模式将从以往的”检查和治疗疾病”转向“预测和预防疾病”。医药学将更安全.有效.具有特异性.从而实现个体化医疗.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七叶皂苷钠对大鼠弥散性脑损伤合并二次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4组,即对照、模型及七叶皂苷钠高、低剂量组,分别测定大鼠脑组织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IL-1β、TNF-α、ET和NO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七叶皂苷钠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IL-1β、TNF-α、ET和NO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清除氧自由基和稳定血管内皮细胞等机制发挥保护神经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Ankaferd Blood Stopper? (ABS), on cell viability, cytotoxicity, and erythrocyte numbers in in vitro cultured human blood cells. We studied the cytotoxic effects of the ABS using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assay, cell proliferation (WST-1) assay and hemolytic assay. The cytotoxicity increased when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ABS dilutions of 5%, 12.5%, 25%, and 50% (p < 0.05). Moreover, treatment of the cells with the same concentration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the cell number at 24 and 48 h (p < 0.05). ABS cause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p < 0.05) in the hemolytic activity on human erythrocytes and hemolytic activity increases with increase in ABS concentrations. The red blood cell aggregation and cell membrane disruption during the coagulation process lead to induction of hemolytic activity and increase of LDH level in cell culture medium. In addition, ABS has proliferative effects on human leukocytes. Based on these results, ABS can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blood stopping agent saf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