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儿男,1岁6个月,因"右下肢跛行20余天"于2010年7月5日入院.时有用手打头,无疼痛、肿胀、发热、咳嗽、吐泻、抽搐等.既往1个月前有"急性胃肠炎病史".入院当日急诊CT示:左侧颞顶叶囊实性肿块,境界清楚,最大层面大小约10.2 cm ×6.6 cm,边缘见结节状钙化,累及基底节放射冠区,灶周水肿明显,左侧脑室受压、变形.MRI示:左侧颞顶叶巨大囊实性异常信号灶区,大小约9.8 cm×6.4 cm×6.2 cm,实性部分T1WI以低信号为主,内见小片状高信号灶,T2WI以稍高信号为主,内见小片状低信号灶;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明显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囊壁无强化.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6岁,渔民.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1个月余于2006年10月5日入院.MRI检查头颅平扫示左侧顶枕部混杂信号病灶,约4 cm×3 cm大小、T1WI呈等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信号不均匀,有占位效应,周围水肿明显;增强扫描左侧顶枕部病灶呈不规则散在斑块状强化(图1).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男性,41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物模糊及性欲减退,呈进行性加重,1个月前突发左眼失明,遂到我院就诊。头颅CT示:鞍区见大小2. 39 cm×2. 31 cm类圆形等低混杂密度影,CT值约20 HU,边界清晰,鞍底骨质吸收变薄,双侧脑室形态、大小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头颅MRI示:鞍区可见类圆形肿块影,大小4. 1 cm×2. 9 cm,鞍上池、桥前池显示受压变窄,矢状面T1WI及冠状面T1WI显示分叶状肿块影,呈等高混杂信号,矢状面T2WI抑脂像显示鞍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48岁,因下腹酸胀1个月余就诊.入院查体B超示:子宫内膜增厚,脾肾间隙实质性占位,考虑来源于肾上腺;肾上腺MRI平扫加增强示:左侧腹膜后肾上腺区可见1个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大小9.9 cm×8.2 cm×7.1 cm,T1WI低信号,T2WI压脂不均匀高信号,边界清楚,向下推压左肾上极,向前外推压胰尾及脾脏变形,分界清楚,肾盂肾盏无明显扩张.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女性,60岁,健康状况一般,有腔隙性脑梗死病史5年余。2021年11月体检B超示左侧肾占位,遂入住我院。肾脏增强CT示:左侧肾中部见一异常信号块影,T1WI低信号,T2WI不均匀低信号,边界较清,大小2.8 cm×3.5 cm。动态增强后皮髓交界期可见病灶早期边缘强化,实质期呈相对低信号。患者于2021年12月8日全麻下行腹腔镜左侧肾脏根治术。病理检查 眼观:左侧肾脏切除标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垂体囊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提高垂体囊性病变的MRI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垂体囊性病变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其中囊性垂体瘤16例,垂体脓肿6例,Rathke’s囊肿9例。所有病例全部行MRI平扫,22例行GD-DTPA增强检查。结果 16例囊性垂体瘤,其中垂体大腺瘤12例,微腺瘤4例。12例大腺瘤表现为在实性瘤体中出现囊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囊壁为等信号,厚薄不等,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3例合并出血,T1WI呈高信号,并见液平。4例囊性微腺瘤,TI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边缘轻度强化,其中1例术前误诊为Rathke’s囊肿,1例漏诊。6例垂体脓肿,T1WI呈低或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或不均匀信号,多数边界不清楚,大部分病灶为环状强化或分隔状强化,部分为不均匀强化,邻近颅底脑膜、海绵窦区可见强化。2例T2WI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影,术前误诊为垂体瘤并瘤卒中。9例Rathke’s囊肿,5例表现为稍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楚,增强后边缘轻微强化,4例T1WI、T2WI均呈高信号影,其中2例误诊为颅咽管瘤。囊性垂体瘤、垂体脓肿、Rathke’s囊肿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7.5%、66.7%、77.8%。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很好地显示鞍区内垂体囊性病变部位、形态及信号特点,并能较大程度地做出定性诊断,对手术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女性,58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塞、鼻根部疼痛和视力障碍入院,垂体增强扫描示:蝶鞍明显扩大,蝶鞍及斜坡骨质破坏,鞍内及鞍上区见不规则软组织信号块形成,呈等T1略高混杂T2信号,肿块上部及后部见斑片状、条状短T1长T2信号影,较大截面的体积为4.6 cm×4.5 cm×5.4 cm(图1),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侵犯蝶窦、筛窦后部,向上突向鞍上池,向下突破鞍底,呈结节状突向鼻咽腔及后鼻孔区,部分包绕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垂体信号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MRI在脊柱结核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对脊柱结核的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脊柱结核的MRI影像学特征.结果 脊柱结核多发生于1个部位,累及2个及以上椎体,MRI表现为T1WI不均匀低信号,T2WI高信号.椎间盘改变主要包括:间隙狭窄,椎间盘破坏、椎间隙消失,T1WI低信号18例,T2WI不均匀混杂高信号24例,均匀高信号9例.患者均可见脓肿,T1WI均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27例,均匀高信号10例.结论 MRI对于脊柱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9岁.因反复头痛及头昏2周,加重伴恶心、呕吐1 d于2008年2月10日入院.患者入院后出现神志不清.CT示额顶部大脑镰旁团状高密度占位性病变,周围片状低密度水肿,中线结构右移.MRI见左额叶一块状异常信号影,T1W1呈稍低信号,T2W1呈稍高低混杂信号,大小约6.8 cm×5.3 cm×5.6 cm,向右额生长,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两侧侧脑室明显受压,中线结构受压,向右移位,颅脑血管增强MRA示左脑前动脉显著右移,并参与供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肝假性淋巴瘤(HPL)的影像学检查特征,为临床诊断HPL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8日我院收治的1例HP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HPL的影像学特征。结果超声显示右肝稍低回声,动脉相浅淡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呈低增强。腹部CT显示肝Ⅷ段稍低密度影,动脉期轻度强化,强化方式为快进快出。Gd-EOB-DTPA MRI检查示肝Ⅷ段可见结节状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影,边界清楚,大小2. 0 cm×1. 9 cm,弥散受限,增强扫描后动脉期轻度强化,强化方式为快进快出,肝胆期呈低信号。结论 HPL长径小于2 cm,其影像学表现边界清楚,回声、密度或信号均匀,弥散受限,动态增强动脉期整体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和平衡期强化程度减低,肝胆期呈均匀低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