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斌  张维  陶磊 《安徽医学》2003,24(1):40-41
目的 总结 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手术治疗 2 6例 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病人 ,年龄 70~ 78岁 ;食管癌 16例 ,贲门癌 10例 ,术前伴发其他系统疾病 15例 ,其中 4例合并两种以上疾病。16例食管癌病人分别行经左胸切除、弓下吻合 9例 ,经左胸切除、颈部吻合 3例 ,经右胸、颈腹部三切口切除 1例 ,经左颈、腹部食管剥脱术切除 1例 ,探查 2例 ;10例贲门癌病人行经左胸切除 2例 ,经腹切除 6例 (其中 1例术中改行胸腹联合切口 ) ,探查 2例。结果 全组手术切除率 84.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46.2 %,其中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占 5 0 %,手术死亡率 7.7%。结论 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的病人 ,虽然常伴有其他疾病 ,有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但只要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注重围手术期管理 ,仍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易出现肺部并发症,因此,积极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我院1983~1998年间共施行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性切除术156例,其中男122例,女34例,平均年龄62.5岁。吸烟患者107例,肺部并发症14例,发生率9%。  相似文献   

3.
以往对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尤其是对伴有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并发症者.多主张采用非手术治疗,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社会老龄化的重新认识,高龄已不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证。食管贲门癌手术适应证范围的扩大,特别是高龄患者的比例增加.使术后呼吸、循环系统的并发症和病死率增加。2001年4月~2007年4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120例70岁以上食管贲门癌患者,现将术后肺部并发症的诊冶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宋怀先 《吉林医学》2010,(35):6467-6469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围手术期的处理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1998年11月~2008年11月手术治疗的15例70岁以上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肿瘤切除率93.3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无手术死亡。结论:手术治疗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是安全、可行的,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积极处理并发症,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肺癌和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此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肺癌和食管癌老年患者共4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系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各项研究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肺癌和食管癌患者术后予以系统化护理防治肺部并发症,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小平 《中原医刊》1997,24(6):15-16
分析63例70岁以上老年人食管癌贲产让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食管癌21例、贲门癌42例。本组有48例术前同时并存各种慢性疾病或实验室检查异常。3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这主要与并存病未被控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52例,均采用左开胸经食管床胃代食管根治术进行治疗。结果:全组52例患者中50例治愈出院,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1.9%,开胸探查1例,半年以上生存率98.1%,1年生存率82.7%,发生并发症32例。结论: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条件允许情况下均应采取手术治疗,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围术期处理密切相关,特别是呼吸道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以往对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尤其是对伴有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并发症者,多主张采用非手术治疗,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社会老龄化的重新认识,高龄已不再是手术的绝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肺部并发症.主要包括支气管炎、肺炎、肺不张及支气管哮喘等,发生率为2%~5%,死亡率为16.7%~27.9%。作者认为抓住护理的重要环节,对预防和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术后疗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肺部感染是食管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更易并发肺部感染。2006年6月我们通过对30例高龄食管癌手术患者肺部并发症预防方法的实施,使肺部并发症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的术前、术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3月2003年5月收治的30例70岁以上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手术前准备及术后治疗情况。结果 全组手术后共发生并发症8例,并发症发生率26.7%,死亡1例,死亡率3.3%。结论 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多合并其他脏器疾病,术前针对性的处理,术中、术后密切监护、及时治疗,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手术的可行性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方法总结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37例高龄(>75岁)食管和贲门癌患者(研究组)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手术治疗的61例(<65岁)食管和贲门癌患者(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无一例死亡;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发症中吻合口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肺不张与肺炎、呼吸衰竭和心律失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75岁)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可行,但易出现并发症,选择手术治疗需谨慎,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很重要。  相似文献   

13.
温海华  韩冰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7):37-39,41
目的探索老年晚期食管下段癌、贲门癌的治疗方法。方法经胃左动脉介入,灌药(ADM、DDP、5-FU)加栓塞(碘化油、明胶海绵颗粒)治疗老年晚期食管下段癌、贲门癌患者50例,分别从近期吞咽梗阻症状的变化、4周后生活质量、生存期(或生存率)及其并发症四方面讨论胃左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晚期食管下段癌、贲门癌的临床意义。结果介入后24~72h所有吞咽困难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有效率100%。介入4周后,CR21例,PR17例,RR76%;CBR90%,10%无效。介入前后比较PS评分:〈2分者0:10;OSF(OSR)〉12个月19例,占43.2%;其中20~24个月5例,占约11.4%,1例生存32个月;无一例介入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胃左动脉介入法是治疗老年晚期食管下段癌、责门癌的较好方法,可以在介入技术成熟的医院作为老年晚期食管下段癌、贲门癌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14.
王成  祝会斌 《安徽医学》2015,36(6):715-716
目的:总结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手术中应用管状胃代食管的手术操作方法,分析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生存的情况。方法回顾分析30例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应用管状胃代替食管,统计分析术后发生的肺部并发症和随访资料。结果术中保留胃右动脉及分支的管状胃制作成功,23例术后无明显肺部并发症发生,4例出现明显肺部感染,积极治疗后康复出院;2例术后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1周后顺利脱离呼吸机;1例较长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出现吻合口瘘,最终死亡。术后随访21例,无明显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术后1月后生活基本自理。1、3年生存率分别为42.8%(9/21)和19.0%(4/21)。结论应用管状胃代食管,对高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可以有效预防吻合口瘘,减少胸腔胃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薛栋  范位沛  谈振国 《河北医学》2003,9(6):485-487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经胸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88年8月至2001年8月在我院经胸切除的食管癌、贲门癌784例患者,其中食管癌569例,贲门癌215例。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7例,死亡4例,乳糜胸10例,死亡2例。结论:食管吻合技术的提高、吻合方法的改进和围手术期的处理,使食管癌、贲门癌经胸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102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无吻合口瘘的临床经验,避免或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的102例食管贲门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吻合口瘘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 手术中保证吻合口有良好的血运而无张力,避免过度牵拉、揉搓食管及胃壁,用胸膜或带蒂的大网膜覆盖吻合口,加强围术期处理,可避免或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两种吻合器在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方面的疗效.方法对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后采用进口吻合器治疗75例病人、国产吻合器治疗14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进口吻合器组未发生吻合口瘘及机械故障,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1.33%);国产组亦未发生吻合口瘘,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2.03%),机械故障2例(1.35%).结论进口和国产吻合器均安全有效,而进口吻合器更优.  相似文献   

18.
黎亮  王德伟  潘和 《海南医学》2011,22(4):16-19
目的探讨导致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ARF)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自2000年以来手术治疗的20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筛选出可能导致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发生ARF的危险因素。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前有肺部合并症、术前合并糖尿病、术前肺功能中重度损害、手术持续时间〉4h、术后二次开胸手术五个变量的偏回归系数分别为:1.633、2.381、3.185、1.610、4.827(P〈0.05),而术后镇痛的偏回归系数为-2.373(P〈0.05)。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在对手术风险评估时应尤其注意术前有肺部合并症、术前合并糖尿病、术前肺功能中重度损害、手术持续时间长、术后二次开胸手术等这几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手术后肺动脉栓塞(以下简称肺栓塞)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变化规律以及手术前后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的关联.方法 所有食管癌患者术前、术后第1、3、5天分别化验D-二聚体水平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将发生肺栓塞的患者检测结果与同期未发生栓塞者进行比较,同时观察肺栓塞与手术前、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否相关.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栓塞患者术后第1、3、5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术后第1天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均高于未发生肺栓塞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手术前是否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与术后肺栓塞并无关联(P>0.05),但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易导致肺栓塞.结论 通过监测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及术后尽早发现新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术后肺栓塞的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