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卵黄囊瘤是来源于胚胎性腺原始生殖细胞的一种肿瘤.原发于外阴部位的卵黄囊瘤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绝经后妇女原发性外阴卵黄囊瘤病例,并将既往病例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2.
卵黄囊瘤是来源于胚胎性腺原始生殖细胞的一种肿瘤.原发于外阴部位的卵黄囊瘤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绝经后妇女原发性外阴卵黄囊瘤病例,并将既往病例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3.
卵黄囊瘤是来源于胚胎性腺原始生殖细胞的一种肿瘤.原发于外阴部位的卵黄囊瘤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绝经后妇女原发性外阴卵黄囊瘤病例,并将既往病例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4.
<正>卵黄囊瘤又称为内胚窦瘤,是能产生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卵黄囊瘤通常发生于婴幼儿或儿童,通常起源于性腺,但仍有20%发生于性腺外的部位,包括骶骨、后腹膜、纵隔、松果体、外阴、宫颈、阴道等。肿瘤向周围浸润性生长,很早就会出现转移,转移途径  相似文献   

5.
6.
<正>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其中性腺母细胞瘤多发生于性腺发育不全患者。引起患者性腺发育不全的遗传学病因有:性染色体异常,如Turner综合征及其嵌合型[1-4],还有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SRY)或性分化相关基  相似文献   

7.
患者43岁。因腹胀伴尿量减少1个月,于2001年7月30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开始感腹胀,逐渐加重伴尿量减少,去当地医院检查,诊断卵巢癌转入本院。既往有高血压史。月经规则,经量中等。患者孕3产3,绝育12年。其父4年前死于胰腺癌。身体检查:一般情况可,体温37.3℃,脉搏92次,呼吸18次,血压155/95mmHg(1mmHg=0.133kPa),  相似文献   

8.
外阴卵黄囊瘤一例赖梦文,蓝玉华患者29岁,外阴肿物9月余,迅速增大,偶有疼痛10余天,于1991年12月14日入院。3个月前发现外阴肿物,拇指大小,曾在当地卫生院行肿物摘除术,但未进行病理检查。术后1个月肿物复发,迅速增大。起病后无阴道出血。平素健康...  相似文献   

9.
<正>一、病例摘要患者20岁,半年前发现外阴有一蚕豆大小肿物,因孕中期未行任何诊治,剖宫产术后3个月,发现外阴肿物较以前明显增大,呈囊性,无压痛,门诊以"前庭大腺囊肿"收住入甘肃省武威凉州医院。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遗传病及类似疾病。15岁初潮,孕1产1。入院查体:体温36.7℃,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  相似文献   

10.
一、病例摘要 患者45岁,因经量增多7个月于2013年7月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月经周期及经期尚正常,偶有轻度痛经,无进行性加重,未诉其他特殊不适。妇科检查:子宫前位,不规则增大如孕3个月余大小,  相似文献   

11.
12.
1939年.Steiner[1]初次描述了良性的子宫平滑肌瘤出现远处转移的极特殊情况,提出了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benign metastasizing leiomyoma,BML)的概念,认为是罕见的疾病.文献报道的BML患者均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多数既往接受过子宫全切除术[2-5];其中大部分报道的BML发生于肺部,转移至盆腔、腹部、颅底、脊柱的病例也有报道,但同时出现不同部位转移病灶的病例却更为罕见[2-3,6].  相似文献   

13.
副节瘤以头颈部多见,女性生殖系统极为罕见.至今为止,从PubMed检索到女性生殖系统副节瘤共19例,中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到1例,共20例[1-6].其中,子宫(均位于子宫体)副节瘤8例,卵巢副节瘤5例,阴道副节瘤7例.本文报道子宫颈副节瘤1例,并综合国内外文献,讨论分析女性生殖系统副节瘤的诊断及处理.  相似文献   

14.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ovarian sclerosing stromal tumor,OSST)约占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2%~6%,临床上较为罕见。虽然其组织学为良性肿瘤,但临床上可表现为月经紊乱、贫血、腹腔积液,极易误诊。为增加对OSST的了解,现回顾性分析1例OSS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深入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征,以加深临床医生对OSST的认识,提高诊疗水平,以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5.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ovarian sclerosing stromal tumor,OSST)约占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2%~6%,临床上较为罕见。虽然其组织学为良性肿瘤,但临床上可表现为月经紊乱、贫血、腹腔积液,极易误诊。为增加对OSST的了解,现回顾性分析1例OSS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深入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征,以加深临床医生对OSST的认识,提高诊疗水平,以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关于子宫肌壁间妊娠的诊断与临床处理,尚无成熟的经验。现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9年收治的1例子宫肌壁间妊娠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临床资料 患者24岁,因孕3产0,停经41周+2于2009年3月20日入院待产.入院B超检查提示:胎儿发育正常,胎头位于下腹部,胎儿双顶径9.4 cm,股骨长7.6 cm,胎心率156次,可见胎动,胎儿呼吸样运动可见,前壁胎盘,胎盘成熟度Ⅲ级,可见环状钙化灶,官腔下段近胎盘处可见带状强回声,形成大小约3.8 cm×2.8 cm的暗区.入院后患者因难产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娩出一健康女婴,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500 g,发育正常,Apgar评分5分钟为10分.术中发现胎盘边缘有鸡蛋大小的肿块,表面光滑,如皮肤组织,可见毛发组织.  相似文献   

18.
卵黄囊瘤术后正常分娩一例郭淑娇患者21岁,因下腹部疼痛伴腹胀1月余,发现盆腔肿物1天,于1990年2月16日入院。患者于1989年5月结婚,婚后用工具避孕。近4~5年来常感下腹闷痛不适,未就诊。患者于1个月前天明显诱因下腹部疼痛加剧,无畏冷、发热、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体细胞肿瘤起源的卵黄囊瘤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其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1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例女性生殖系统体细胞肿瘤起源的卵黄囊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女性生殖系统体细胞肿瘤起源的卵黄囊瘤因发生的器官不同而呈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其诊断极具挑战,主要根据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点,可见两种成分间过渡区。治疗主要采用相应部位的肿瘤手术原则,术后辅助放疗和(或)化疗。该类肿瘤极其罕见且明确诊断的病例较少,预后尚不明确。结论:女性生殖系统体细胞肿瘤起源的卵黄囊瘤罕见,侵袭性强,治疗方案无统一,预后情况不确切,尚需进一步临床经验的积累及研究。因发病部位不同而具不同表现但有着共同的组织病理学特点,AFP及CA125可能是女性生殖系统该肿瘤随访及预后的重要标记物。  相似文献   

20.
卵黄囊瘤(YST)是生殖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性腺。性腺外YST最常见于儿童的阴道,罕见于宫颈、外阴和子宫内膜。起源于子宫内膜的YST是极少见的恶性肿瘤,与卵巢YST的病理特点相似。子宫内膜原发YST可作为单独成分,也可伴恶性上皮性肿瘤。手术病理是诊断的金标准,多采取根治性手术联合全身化疗和(或)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