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HPV E2蛋白在病毒的转录和复制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由氨基端转录活化结构域、羧基端DNA结合域以及可变的铰链区组成。HPV E2基因的突变或整合和致癌机制有关。HPV E2蛋白能抑制E6和E7蛋白表达,HPV整合常在E2基因处发生断裂缺失,而E2基因的缺失导致E6和E7蛋白的过表达。就有关HPV E2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综述,为HPV E2蛋白在致癌机制中作用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大量流行病学和生物学研究表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1].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宫颈正常的妇女中HPV感染率也较高,而这些HPV感染者大部分并未发展为宫颈癌,仅有小部分最终发生宫颈浸润癌,提示宿主自身的遗传因素对疾病的进展可能起决定性的影响.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位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Ⅲ类(MHCⅢ)基因区,并具有多态性.研究发现,TNFα基因的多态性影响TNFα基因的转录,从而影响TNFα基因的产生和活性,可能与宫颈癌的易感性有关[2].本研究对新疆南部维吾尔族子宫颈癌患者进行了HPV亚型感染及TNFα基因-30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首位.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HPV基因与宫颈组织基因相互融合,引起宫颈病变缓慢进展,从慢性炎症、低度不典型增生、高度不典型增生到癌变.从分子水平探索HPV基因与宫颈癌发病机制,寻找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和评估预后的新靶点是国内外学者研究...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感染相关,高危型HPV(high risk-HPV,HR-HPV)突破机体抗病毒的防御机制,在宫颈部位的整合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始动因素和病理基础.作为机体防御机制中的重要分子,蛋白激酶R(protein kinase R,PKR)在细胞生长、分化、凋亡及抵御病毒感染、抗肿瘤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宫颈癌组织中PKR常处于去磷酸化的失活状态,并与HPV感染、宫颈癌病情进展及不良预后有关[1].本研究旨在探讨HPV18 E6癌基因对PKR/真核细胞起始因子2α(α subunit of 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eIF2α)信号传导通路活性及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
人半翼(human wings apart-like,hWAPL)基因是最近几年来发现的一个仅在宫颈癌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的基因,具有癌基因的特性.抑制其表达,会导致宫颈癌癌细胞的死亡.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公认的宫颈癌主要致病因子,其致癌基因E6和E7可使hWAPL基因高表达,阻断E6和E7的作用使hWAPL基因表达降低.hWAPL基因异常表达及宫颈HPV感染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第一个明确导致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持续性HR-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致癌基因E6、E7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癌发生发展直接相关。本文就HPV E6/E7 m RNA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探讨更为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湖北地区HPV16阳性宫颈标本E2基因碳端(C)、铰链区(H)、氮端(N)的缺失状态,探讨其与CIN及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将122例宫颈标本按病变程度分为宫颈癌组、CINⅡ~Ⅲ组、对照组。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将各组HPV16感染标本E2基因的C、H、N分别与E6基因同时扩增,检测E2基因各区域的缺失状态,并应用Scion Image4.0软件半定量分析E2、E6基因条带灰度值,判断HPV DNA的整合状态。结果:宫颈癌组E2基因C、H、N缺失率分别是22.5%,50%,77.5%;CIN组为30.77%,69.23%,92.31%;对照组为9.09%,27.27%,27.27%。E2基因C、H缺失率在3组的任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E2基因N端缺失率在宫颈癌组与对照组之间及CIN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HPV16病毒E2基因N端缺失状态与CIN及宫颈癌有内在关系。在检测HPV感染同时检测E2基因N端缺失状态,对间接判断预后及指导后续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2]),已经引起了妇科肿瘤学界的关注,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亚型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以HPV16感染率最高~([3-4]).HPV16 E6基因组是位于HPV16全基因组早期基因区的第6个开放读码结构,在细胞癌变中起重要作用,是导致细胞转化和恶性表型维持所必需的主要转化基因.  相似文献   

9.
戴淑真  田甜  孔守芳  黄丽丽  罗兵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11):844-846,I0001
目的:研究HPV16型E7病毒癌基因感染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周期调节因子cdc25A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E7癌基因和cdc25A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含有HPV16E7病毒癌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感染前后HeLa细胞cdc25A 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感染后HeLa细胞cdc25A的mRNA含量较感染前显著增加(感染前灰度值0.2306±0.0964,感染后0.8739±0.2188,P<0.01)。结论:HPV16E7癌基因促进细胞周期调节因子cdc25A的表达,可能是宫颈癌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10.
p16INK4A过表达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宫颈癌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现普遍认为宫颈癌变与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 (high riskhumanpapillomavirus,HR HPV)的持续感染密切相关。p16INK4A基因产物是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物 (cyclin dependentkinaseinhibitor,CDKI),参与了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病变发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是发生在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个常见的恶性肿瘤。新疆是我国宫颈癌的高发区之一,该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比同一地区汉族妇女高3~4倍,病死率在全国少数民族中占首位。研究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可诱导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但宿主的遗传易感性是感染HPV后决定是否发生宫颈癌的关键性因素。近年来对维吾尔族宫颈癌的研究有较大进展,现就其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HPV16E6/E7基因突变与宫颈病变及宫颈癌发生的关系。方法:提取上述地区40例宫颈癌及80例CINⅠ~Ⅲ组织的HPV16DNA,用PCR扩增其E6/E7基因并对产物测序,然后以德国标准株HPV16DNA为原型进行对比,分析其突变情况。结果:HPV16E6突变中L83V占80.6%(25/31),D25E占16.1%(5/31),E7突变中R77C占33.3%(5/15),N29S占26.7%(4/15)。结论:新疆宫颈病变及其癌变组织中HPV16E6/E7以L83V,D25E,R77C,N29S为主要突变株,欧洲型突变为主,与亚洲型突变同时出现是该地区的主要突变特点。  相似文献   

13.
端粒酶活性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调节端粒酶活性的最主要成分是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宫颈癌中端粒酶活性高表达,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HPVE6、E7通过整合到宿主细胞,可调节hTERT的转录,激活端粒酶,研究hTERT、HPV的相关性,有助于宫颈癌发病机理的阐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表达及高危型HPV的感染情况,探讨两者在宫颈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级2 3例、CINⅡ~Ⅲ级2 2例及宫颈癌31例,另取10例正常宫颈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 vivin的表达;以touch downPCR技术检测高危型HPV(HPV16 ,18,31,33,5 8等)的感染率。结果:①从正常宫颈→CIN→宫颈癌,Survivin及高危型HPV表达均逐渐增强(P <0 .0 5 )。②低分化宫颈癌Survivin阳性表达显著高于高、中分化宫颈癌(P <0 .0 5 ) ,而与年龄、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型无关(P >0 .0 5 ) ;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组织学分型均无关(P>0 .0 5 )。③Survivin与高危型HPV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 <0 .0 5 )。结论:Survivin表达及高危型HPV感染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在宫颈癌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宫颈癌在女性肿瘤中居第二位,占癌症患者总数的15%.在美国,每年有15 000例确诊,4 600例死亡,存活率为40%,是世人关注的妇女健康问题.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引起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s)和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辅因子.HPV DNA转染正常鳞状上皮会导致细胞过度增生、结构破坏及核高度非典型变.现已测出HPV有近100个不同的遗传因子类型,其中有25个已证实存在于宫颈病变中.这些因子被划分为低危或高危的类型取决于其所存在病变的良恶性质.  相似文献   

16.
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和宫颈癌的关系密切,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PV16最易导致宫颈鳞癌,HPV18最易导致宫颈腺癌。HPV16/18致癌机制主要是通过病毒基因组中致癌蛋白E6,E7与抑癌基因p53和pRb结合,E6抑制p53的活性,E7灭活Rb基因的活性,致肿瘤发生。常用的HPV检测方法有原位杂交法(ISH)、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聚合酶链反应(PCR)等。针对HPV16/18的预防和治疗性疫苗成为研究热点。综述HPV16/18型和宫颈癌关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 (HPV)、EB病毒 (EBV)和p5 3、抗细胞凋亡因子 (bcl- 2 )基因产物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及 5 0例宫颈癌标本石蜡包埋制成切片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LSAB)检测HPV、EBV产物和p5 3、bcl 2、基因产物表达。结果 :在宫颈癌组织中HPV、EBV的阳性表达率为 4 4 %、5 2 % ,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 5 %、10 % (P <0 .0 5 ) ,HPV和EBV的混合感染率为 18% (9/ 5 0 )。p5 3基因产物阳性表达率宫颈癌组 (2 4 % )高于正常宫颈组织 (0 % ) (P <0 .0 5 )。在宫颈癌组织中bcl 2基因产物的阳性表达率 (72 % )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 (2 0 % ) (P <0 .0 5 )。HPV与p5 3有相关性 ,EBV与bcl 2相关。结论 :①HPV、EBV在宫颈癌组织中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人。②HPV可能通过造成p5 3基因产生突变而失活 ,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EBV可能通过使bcl 2基因蛋白产生上调性表达 ,抑制细胞凋亡 ,导致宫颈细胞癌变  相似文献   

18.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癌基因HPVE6/E7的表达对于恶性肿瘤的转归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近年发现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钙粘蛋白、CD4+CD8+T细胞、STK31等均参与HPV E6/E7致病。利用Si RNA、4-1BB等技术为宫颈癌防治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就HPV E6/E7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及在宫颈癌中所起的作用、可能的发展方向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实验室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有着密切的联系.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传导通路通过多方面的作用机制参与肿瘤发生、发展,其中作为PI3K催化亚单位的编码基因--PIK3CA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日益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感染及宫颈癌发生与宫颈癌细胞内代谢调控异常的关系。方法:利用HPV16编码基因E6或E7序列特异性发夹结构RNA(shRNA)和绿色荧光蛋白质(GFP)的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HPV16阳性SiHa宫颈癌细胞,建立RNA干扰(RNAi)宫颈癌细胞模型。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和定量RT-PCR分析,评价细胞感染和抑制效率。采用高分辨魔角旋转联合核磁共振技术(HRMAS-1HNMR)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干预前后的宫颈癌细胞进行代谢谱分析,明确差异表达的候选小分子代谢物。结果:建立选择性抑制HPV16编码基因E6或E7表达的RNAi细胞模型,通过代谢组学研究,明确HPV16编码基因表达可能影响细胞内13种小分子化合物表达水平变化,涉及糖脂和氨基酸代谢调控,其中α和β-葡萄糖、乙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含量显著上升,乳酸、丙氨酸、甲酸含量下降。结论:HPV16感染引起宫颈癌细胞代谢调控异常,其中HPV16编码基因E6和E7表达可能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