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整肠生治疗急性腹泻的双盲对照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整肠生与氟哌酸随机双盲法治疗308例急性腹泻,其中急性肠炎292例,急性菌痢16例。急性肠炎中194例用整肠生治疗,显效率59%,有效率29.5%;对照组98例服用氟哌酸,其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4%和29%。16例急性菌痢中7例用整肠生治疗均获显效,9例用氟哌酸者,7例显效,2例有效;11例获粪便培养阳性者治疗后全部转阴。其结果表明整肠生治疗急性肠炎及菌痢的疗效与氟哌酸相似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以大黄为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菌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临床观察法,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急性菌痢86例,与52例对照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6.5%,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69.2%),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以大黄为主药的中西医结合方法对小儿急性菌痢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并可防止或减少中毒型菌痢的发生,是广大农村、基层地区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黄为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以大黄为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菌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临床观察法,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急性菌痢86例,与52例对照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6.5%,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69.2%),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以大黄为主药的中西医结合方法对小儿急性菌痢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并可防止或减少中毒型菌痢的发生,是广大农村、基层地  相似文献   

4.
思密达联合氟哌酸治疗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995.4~1997.8间我科住院大便培养阳性的细菌性肠炎、急性菌痢患者共90例应用氟哌酸联合思密达及氟哌酸单用治疗进行观察,其中福氏志贺氏痢疾杆菌77例,肠炎沙门氏菌9例,付溶血弧菌1例及鼠伤寒沙门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院应用磺胺脒 TMP治疗急性菌痢412例,经对照治疗,其疗效优于土霉素、痢特灵、黄连素及氯霉素。给药方法:磺胺脒2克,每日3次(首剂加倍),并同服TMP0.2克,每日2次;  相似文献   

6.
氟哌酸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经粪便确诊的急性细菌性痢疾用氟哌酸治疗,并与同期用庆大霉素联用复方SMZ治疗者进行比较。患者53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用氟哌酸治疗30例;乙组用庆大霉素联用复方SMZ治疗23例。氟哌酸治疗后烘便细菌阴转率100%;临床治愈率为96.67%。乙组患者细菌阴转率为82.61%;临床治愈率为65.22%。两组结果显示临床治愈及细菌学阴转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氟哌酸副作用少,可作为治疗菌痢的选用药物。  相似文献   

7.
1980年5月~1981年9月,我们应用异烟肼(INH)治疗急性菌痢]94例,并与同时随机抽样的7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表明异烟肼治疗急性菌痢有良好效果,优于一般抗痢药。  相似文献   

8.
1995年4月~1998年10月,我院收治对36例经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的耐药性菌痢患者,采用诺氟沙星、甲硝唑治疗,收到了良好疗效。临床资料:本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18~54岁,平均24.6岁。其中急性普通型菌痢30例,慢性菌痢急性发作6例。29...  相似文献   

9.
王永俏 《内科》2012,7(5):578-579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治疗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中的护理配合。方法对53例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的给药方法(直肠给药方法)进行改进。结果53例患者均顺利坚持疗程,康复出院。结论在灌肠过程中通过精心护理,可以使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缩短疗程,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王慧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2):1560-1561
目的观察开塞露对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肺性脑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并加用每日40ml开塞露直肠给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为62.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开塞露直肠给药可提高肺性脑病的疗效,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菌痢)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目前抗菌疗程一般3~5d。我院于2002年8月-9月应用短程、综合方法治疗菌痢100例,疗程2d,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成人急性菌痢采用短程快速治疗疗效显著,但小儿急性菌痢的治疗尚少报道。我院于1982年,用吡哌酸、TMP两天疗法治疗小儿急性菌痢62例,获得良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利福平治疗细菌性痢疾268例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福平是临床常用的抗结核药。我们根据痢疾杆菌对该药极度敏感的实验观察结果 ,从 1989- 0 81999- 0 8用利福平治疗细菌性痢疾 (简称菌痢 ) 2 6 8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2 6 8例均符合全军制定的菌痢诊断标准[1] ,男 2 43例 ,女 2 5例。年龄 6个月至 6 8岁 ,平均 34 2岁。其中急性菌痢 142例 ,慢性菌痢 12 6例。主要根据病史、体征、粪便检查和乙状结肠镜检查作出诊断。治疗前查血、尿、粪常规及粪培养、肝功能。治疗后每日查粪常规及粪培养 1次。停药后 ,查血、尿常规、肝功能各 1次 ,粪常规及培养隔日 1次 ,连续 3…  相似文献   

14.
急性菌痢是由志贺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至今仍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我国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居所有传染病的首位,菌痢是我国当前最常见的感染性腹泻.我们对我院2003年5月~2004年9月收治的31例急性菌痢患者应用枸橼酸铋雷尼替丁胶囊(瑞倍胶囊,清华源兴药业公司生产) 左氧氟沙星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常规使用激素和抗生素的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双途径给药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65例急性放射性肺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和静脉滴注双途径给药,并联合丹参川芎嗪综合治疗;对照组33例使用激素、抗生素等常规治疗。结果实验组治愈18例,好转12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治愈9例,好转15例,未愈9例,总有效率72.7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使用激素和抗生素的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双途径给药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精制人白细胞α-干扰素治疗急性乙型肝炎34例疗效观察解放军201医院传染科(辽阳,111000)张忠文谢晓江刘亚平黄炳全乔世忠1)干扰素作为乙型肝炎治疗的首选药物,多用于慢性活动型肝炎、慢性迁延型肝炎。我们采用精制人白细胞α-干扰素治疗急性乙型肝炎并...  相似文献   

17.
在尼日尔医院,凶险型脑型疟的死亡率达26%。奎宁仍是目前治疗重症疟疾的最有效的药物。由于设备和有经验医务人员的缺乏以及给药途径不同等原因,无论静注、肌注、鼻腔给药还是口服的疗效都还不够理想。直肠给药作为替换的方法正引起重视,药物动力学和治疗学研究均已表明蒿甲醚及氯喹的直肠给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疟疾治疗新途径。为此,作者用Quinmax(每100mg/ml含奎宁基质59.3mg)通过直肠给药与静脉推  相似文献   

18.
束秀芹 《山东医药》2008,48(25):63-63
灌肠是治疗婴幼儿肠道疾病、降温、特殊检查、镇静剂肠道用药最常用的方法.3岁以下患儿由于治疗不配合,静脉给药较困难,故临床常采用直肠给药治疗.2006年3月~2007年12月,我科采用药物灌肠治疗腹泻患儿184例,疗效满意.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痢疾     
0028 磺胺胍与抗菌增效剂合用治疗急性菌痢的疗效观察刘俊英等北京医学院学报(3):217,1980 作者于1978年夏选用TMP加磺胺胍(SG)治疗急性菌痢,并用抗菌增效剂(TMP)加磺胺甲基异恶唑(SMZ)作对照组。治疗组44例:TMP0.2每日2次,SG1.0每日4次;对照组55例:TMP0.16,日2次,SMZ0.8,日2次。两组均观察服药3天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8例(40.9%),好转20例(45.5%),总有效率为86.4%;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60年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痢疾住院患者中(包括中毒性菌病),死亡率仅2.5%,比59年降低5%。兹将在治疗中的点滴体会介绍如下,以供参考。一、材料来源本组材料选自1960年,本科住院痢疾患者中,经中西医合作治疗的部分病史计30例;其中有中毒性菌痢10例、抗药性痢疾10例、童纯用中医中药治疗的急性菌痢10例。 1.中毒性菌痢:此型患者入院后,即刻请中医紧争会诊已成为我科在抢救中的措施之一。因此,中西约均同时应用,服药有困难者多用鼻饲。 2.急性菌痢:为了进一步观察中药对痢疾的疗效,本科设立中医痢疾病房,从新住院痢疾患者中,经过中医选择收入部分患者,在中西医密切观察下单用中药治疗,选择条件:①无抽风现象者;②年龄较大,多在3岁以上,服中药无困难者。 3.抗药性菌痢:此型菌痢均为经合霉素、氯霉素、呋喃西林或链霉素及新霉素治疗无显著疗效,疗程多已在7天以上者,请中医参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