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背景:到目前为止,基底膜蛋白多糖在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1对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尚少见报道。目的:观察基底膜蛋白多糖对胎鼠颅骨成骨细胞合成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SD胎鼠颅盖骨成骨样细胞,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及茜素红染色法鉴定细胞后,随即分对照组、基底膜蛋白多糖阻断组,应用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基底膜蛋白多糖对成骨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情况。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基底膜蛋白多糖阻断组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基底膜蛋白多糖抗体能消除其促进成骨细胞分泌合成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作用,使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背景:氟中毒骨转换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参与了骨转换过程,但是机制不清楚。目的:观察氟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SMAD4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按染氟(NaF)剂量将成骨细胞分为0(对照),0.625,1.25,2.5,5,10,20,40,80,160mg/L组进行实验观察。结果与结论:氟对成骨细胞增殖影响与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有密切的关系。当氟质量浓度为0.625mg/L时,氟化物产生的效应主要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态发生蛋白2,SMAD4信号转导通路调节。当低于或超过此剂量时,氟化物产生的效应与信号转导通路关系不大,可能存在转化生长因子β1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其他传导通路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基底膜蛋白多糖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其分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随机分为基底膜蛋白多糖抑制剂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低氧状态下基底膜蛋白多糖抑制剂组(C组)、低氧状态下对照组(D组)。各组分别进行相应处理,培养24、48、72、96h。采用细胞增殖检测方法(CCK-8法)和ELISA法,检测并比较各组成骨细胞增殖和分泌BMP-2的变化。结果培养24、48h,A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4.51~18.04,P〈0.05);培养72h,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培养96h内,A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成骨细胞分泌BMP-2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6.61~30.50,P〈0.05)。结论在成骨细胞增殖早期基底膜蛋白多糖对成骨细胞增殖活性有显著影响,并对成骨细胞分泌BMP-2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模拟体内核心蛋白多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接触方式,研究核心蛋白多糖在固相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1/09在广州市创伤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成纤维细胞的组织来源:取材于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患者自愿,正常皮肤为包皮。取新鲜包皮,修除表皮和皮下组织,加入含体积分数0.02的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实验用第4~8代细胞。②采用醋酸法从鼠尾腱中提取I型胶原,使用浓度为2g/L,网格胶原终浓度为1g/L,成纤维细胞密度为1×109L-1。将胶原细胞混悬液按2mL/皿均匀加入直径35mm的培养皿内,37℃培养10min,混悬液便形成凝胶即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再加入相应的培养液。分为4组:对照组、核心蛋白多糖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组、转化生长因子β1 核心蛋白多糖组。③观察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的收缩,Westernblot法检测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中成纤维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mRNA表达。结果:①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收缩的变化:对照组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培养12h,收缩到起始面积的(81.2±4.9)%,12~24h收缩加剧,在24h收缩到起始面积的(47.4±4.7)%,以后收缩减慢,在48h收缩到起始面积的(37.3±3.6)%,72h收缩到起始面积的(29.6±3.6)%,96h收缩到起始面积的(28.7±2.8)%,以后不再收缩;核心蛋白多糖组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收缩到起始面积的百分比在12,24,48,72,96h均高于对照组(P<0.05);转化生长因子β1组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收缩到起始面积的百分比在各时相点均低于对照组(P<0.01);转化生长因子β1 核心蛋白多糖组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收缩到起始面积的百分比在各时相点均高于转化生长因子β1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中细胞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变化:核心蛋白多糖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蛋白表达(1391.61±126.27,525.97±60.10),与对照组(1474.52±133.84,569.41±62.55)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转化生长因子β1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蛋白表达(2909.77±264.04,2725.46±150.5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转化生长因子β1 核心蛋白多糖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蛋白表达(1775.25±161.09,926.34±51.16)显著低于转化生长因子β1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③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中细胞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的变化:核心蛋白多糖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表达(0.19±0.05,0.07±0.02),与对照组(0.21±0.06,0.08±0.0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转化生长因子β1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表达(0.86±0.15,0.36±0.1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转化生长因子β1 核心蛋白多糖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表达(0.34±0.09,0.13±0.04)显著低于转化生长因子β1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组核心蛋白多糖融入胶原凝胶,能显著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作用,表明在体内核心蛋白多糖具有拮抗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氟中毒骨转换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成员参与了骨转换过程,但是机制不清楚.目的:观察氟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态发生蛋白2 和SMAD4 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按染氟(NaF)剂量将成骨细胞分为0(对照),0.625,1.25,2.5,5,10,20,40,80,160 mg/L组进行实验观察.结果与结论:氟对成骨细胞增殖影响与转化生长因子B1,骨形态发生蛋白2 表达有密切的关系.当氟质量浓度为0.625 mg/L时,氟化物产生的效应主要通过转化生长因子B1,骨形态发生蛋白2,SMAD4 信号转导通路调节.当低于或超过此剂量时,氟化物产生的效应与信号转导通路关系不大,可能存在转化生长因子β1 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 其他传导通路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背景:国内外许多学者成功利用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报道较多,而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作为诱导因子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验证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下向软骨细胞表型转化的可能性及相互作用.方法:取健康Wistar大鼠骨髓,采用贴壁法筛选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添加生长因子的不同分为4组: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对照组不添加任何生长因子.于诱导14 d后,分别进行阿利新蓝染色和二甲基亚甲蓝比色法定性定量检测糖胺聚糖的分泌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与结论:3个加入细胞因子的实验组在阿利新蓝染色和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疫组化法检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糖胺聚糖的定量检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态发生蛋白2联合应用组的糖胺聚糖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果提示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态发生蛋白2联合作用更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分泌软骨特异性基质,有可能成为软骨组织工程较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7.
背景:将生物材料复合细胞因子基因,或复合转入细胞因子基因的细胞植入骨缺损处可以促进骨修复。目的:观察将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转染成骨细胞后进行骨缺损基因治疗的可行性。设计:对照观察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对象:新生SD大鼠5只,雌雄不限。方法:实验于2000—02/09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通过脂质体介导将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导人大鼠成骨细胞,并以质粒pcDNA,转染细胞作为对照。转染24h后通过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化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目的基因瞬时表达的情况。采用G418筛选转染细胞2周,获得阳性细胞克隆,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化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检测转染细胞稳定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情况。主要观察指标: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化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转染细胞基因表达情况。结果:①pcDNA3-TGF-β1转染成骨细胞瞬时表达组化检测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24h转染成骨细胞胞浆中充满染色的棕黄色颗粒,对照组空载体转染细胞腧浆中刚没有棕黄倘.颗粒.说明转基因细胞中转化毕长因子β1 mRNA明显增高。②G418筛选转基因细胞组化检测:G418筛选2周后的转染细胞仍然有较高的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结论:利用基因转染技术可使成骨细胞瞬时、高效表达细胞因子,转染后瞬时和筛选2周后,均呈现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转染成骨细胞后稳定的高表达,说明采用细胞因子基因转染成骨细胞进行骨缺损的基因治疗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钟刚  裴福兴  樊瑜波  李胜富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2):250-252,i008
背景:外源性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使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环磷酸腺苷浓度提高4倍,但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成骨细胞成骨活性影响如何?目的:了解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及表达对成骨细胞成骨活性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移植免疫实验室。对象:新生两三天雄性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方法:实验于2003-04/1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移植免疫实验室完成。分离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用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①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将pBLAST49-mVEGF基因导入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为基因转染组。②未转染组加入杀稻瘟菌素为对照。③将转染成功和未转染的成骨细胞进行同步传代培养共5代,对每代细胞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和骨钙素的测定。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成骨细胞内的表达。②对成骨细胞合成分泌骨钙素及Ⅰ型胶原的影响。结果:pBLAST49-mVEGF基因转染组第1~5代细胞合成分泌骨钙素浓度和Ⅰ型胶原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lt;0.05)。结论:pBLAST49-mVEGF质粒转染成功后,成骨细胞合成Ⅰ型胶原明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通过Mias图像分析,与未转染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pBLAST49-mVEGF质粒转染能明显增加成骨细胞生成骨钙素以及合成Ⅰ型胶原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背景:补肾中药密骨片可有效防治骨质疏松,但其具体的药理学机制仍不是很清楚。转化生长因子β1是调节骨吸收与骨形成的重要耦联因子。 目的:探讨补肾方对成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伤科研究室。材料:实验于2003—05/2004—04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西结合骨代谢实验室完成。动物:选择出生一两天清洁级SD大鼠16只。实验药:密骨片药液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伤科研究室制备,主要成分为淫羊藿、杜仲、胡桃肉、干地黄、淮牛膝等;阳性对照药: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由北京邦定公司提供。阴性对照组分为探针阴性对照和抗体阴性对照。 方法:将体外分离培养的新生SD大鼠的颅骨成骨细胞加入100,1000,5000,10000mg/L补肾中药密骨片药液及阳性对照药5μg/L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4h后,利用自行制备的地高辛标记的鼠转化生长因子β1 cDNA探针进行成骨细胞的核酸分子原位杂交分析,以其细胞内杂交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值代表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水平。在200倍视野下,每组随机选取40个成骨细胞,用TJTY-300型全自动图像分析仪测定细胞内杂交颗粒的平均光密度值(A)。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成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结果:全自动图像分析显示,5000,10000mg/L密骨片药液组的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分别是阴性对照组的1.18倍和1.30倍,差异有显著性[5000,10000mg/L密骨片药液组、阴性对照组的细胞内杂交颗粒的平均光密度值似)分别为0.21367&;#177;0.01500,0.23703&;#177;0.02173,0.18127&;#177;0.01528,P〈0.05和P〈0.01],5μg/L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的细胞内杂交颗粒的平均光密度值(A)(0.25445&;#177;0.02081)虽高于5000,10000mg/L密骨片药液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补肾中药密骨片可刺激成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分泌和合成,从而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  相似文献   

10.
巴戟天多糖及其水提取物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体外培养成骨细胞,观察巴戟天多糖和巴戟天水提物对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8在福建省骨伤研究所骨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①提取24h内新生SD大鼠头盖骨成骨细胞,分别用50,100,200g/L巴戟天多糖及50,100,200g/L巴戟天水提物药物血清进行体外培养。对照组用含50,100,200g/L无药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培养72h后进行相关指标检测。②通过MTT方法检测巴戟天多糖、巴戟天水提取物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③检测碱性磷酸酶、细胞内骨钙素、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等指标,观察巴戟天多糖、巴戟天水提取物对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①药物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100g/L巴戟天水提物组和100g/L巴戟天多糖组吸光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100g/L巴戟天多糖组吸光度高于100g/L巴戟天水提物组(0.4302±0.0193,0.3829±0.0228,P<0.01)。②药物血清对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巴戟天水提物组与巴戟天多糖组碱性磷酸酶比活性、细胞内骨钙素含量、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比活性:(16.89±2.09),(20.68±2.44),(11.23±2.40)μkat/g;骨钙素含量:(3.74±0.82),(3.97±0.69),(2.63±0.34)ng/106;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相对表达量:2.97±0.37,4.23±0.30,0.07±0.27,P均<0.01]。巴戟天多糖碱性磷酸酶比活性、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巴戟天多糖组(P<0.01)。结论:巴戟天水提物与巴戟天多糖均能显著促进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促进成骨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与骨钙素、促进成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并且巴戟天多糖优于巴戟天水提物。  相似文献   

11.
背景:研究显示威灵仙可促进软骨细胞增殖,维持和促进软骨细胞合成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低强度脉冲超声能有效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药物或基因的传递,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学效应。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介导威灵仙对体外培养的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增殖、Ⅱ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介导威灵仙在软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2代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低强度脉冲超声组,威灵仙组,威灵仙+低强度脉冲超声组,干预3 d后分别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软骨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化学染色法分析Ⅱ型胶原分泌情况及Western 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干预培养3 d后,与对照组比较,其他3组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P〈0.05),威灵仙+低强度脉冲超声组细胞数量最多;威灵仙+低强度脉冲超声组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表达面积、吸光度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且其差值大于低强度脉冲超声组、威灵仙组与对照组差值之和;威灵仙+低强度脉冲超声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水平显著,其相对灰度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果提示低强度脉冲超声、威灵仙均可促进体外培养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及Ⅱ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分泌,二者联用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从不同层面了解灯盏花素阻止/延缓腹膜功能衰竭的作用及其机制,从而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灯盏花素来阻止/延缓腹膜功能衰竭从而延长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腹膜透析时间、提高透析质量、减少透析失败率,提高腹膜透析远期疗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腹膜透析液诱导的人腹膜间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及其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腹膜透析液组、灯盏花素终浓度为5,10,20μmol/L组。检测各组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以及间皮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与结论:腹膜间皮细胞在腹膜透析液诱导下,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显著增加、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灯盏花素5μmol/L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低于腹膜透析液组(P〈0.05),细胞增殖活性高于腹膜透析液组(P〈0.05);灯盏花素10,20μmol/L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显著低于腹膜透析液组(P〈0.01),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腹膜透析液组(P〈0.01)。结果显示灯盏花素可以抑制腹膜间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分泌,拮抗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间皮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人脐带间质干细胞有望成为治疗肝纤维化新的种子细胞,但目前相关的体外实验报道较少。目的:探讨人脐带间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纤维化形成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靶点。方法:将肝星状细胞以1.0×108L-1接种于六孔板内,无血清培养24h后,加入2mL脐带间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处理肝星状细胞,设为实验组;对照组为加入等量完全培养基处理肝星状细胞;RT-PCR法检测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collagen-α1、TIMP-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中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collagen-α1、TIMP-2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调,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mRNA表达的下调程度亦随之增强(实验组72h〉实验组48h〉对照组);实验组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下调,同时具有时间依赖性(对照组〉实验组48h〉实验组72h,P〈0.05)。提示脐带间质干细胞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纤维化形成的生物学活性,并可能是通过针对转化生长因子β靶点及其下游基因产物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曾虹  周懿    国媛 《中国临床康复》2014,(51):8261-8268
背景:研究发现,在病理状态下各种细胞可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介导,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进而加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展。目的:验证Notch1受体特异性阻断剂γ-分泌酶抑制剂DAPT能否有效阻断、部分逆转或者完全逆转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为观察对象,建立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体外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组、转化生长因子β1(10μg/L)+γ-分泌酶抑制剂DAPT(5μmol/L)组、转化生长因子β1(10μg/L)+γ-分泌酶抑制剂DAPT(5μmol/L)部分延迟加入组、转化生长因子β1(10μg/L)+γ-分泌酶抑制剂DAPT(5μmol/L)延迟加入组。分别于12,24,48,72 h,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E-钙粘连素蛋白和mR NA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1在干预后在12,24,48,72 h,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转化生长因子β1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蛋白和mR 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E-钙粘连素蛋白和mR NA表达逐渐减少(P〈0.05)。2转化生长因子β1+γ-分泌酶抑制剂DAPT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蛋白和mR NA、E-钙粘连素蛋白和mR NA的表达各时间段均接近空白对照组(P〉0.05)。3γ-分泌酶抑制剂DAPT部分延迟加入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蛋白和mR NA的表达在12 h增加(P〈0.05),之后其表达逐渐减少(P〈0.05),E-钙粘连素蛋白表达在24 h开始减少(P〈0.05),之后逐渐增加,E-钙粘连素mR NA各时间段都与空白对照组相接近,72 h时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与E-钙粘连素的蛋白及mR NA表达均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4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延迟加入组各时间点的α-平滑肌肌动蛋?  相似文献   

15.
背景:人胰岛索样生长因子I在成骨细胞中含量丰富,与骨密度有密切关系。目的:观察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凋亡及碱性磷酸酶合成的影响。方法:不同质量浓度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噻唑蓝法测定活细胞数量;肿瘤坏死因子a单独或与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共同刺激成骨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采用对硝基酚磷酸盐法测定细胞裂解液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一定剂量的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能明显增加大鼠成骨细胞数量(P〈0.05),在质量浓度为0.1-100pg/L时,成骨细胞数量的增加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肿瘤坏死因子a在0.1-100pg/L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成骨细胞凋亡(户〈0.05),并使S期细胞减少(尸〈0.05),而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a对成骨细胞的促凋亡作用(P〈0.05):与对照组相比,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刺激的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明显增高(尸〈0.05)。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对大鼠成骨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且能明显抑制肿瘤坏死因子a诱导的大鼠成骨细胞凋亡,提示增加成骨细胞数量可能是重组人胰岛索样生长因子I促进骨形成的机制之一: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能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的合成,提示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有可能促进骨基质的合成和钙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脂联素(ADPN)对体外高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以揭示ADPN对高糖环境中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可能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别培养于不同的培养基中,在高糖环境中加入脂联素,分别培育48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结果:TGF—β1在高糖组表达较高,加入中等浓度(ADPN浓度为10.0,15.0,20.0ug/mL)TGF—β1的表达减少,和高糖组相比,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等浓度ADPN可以抑制TGF—β1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及内源性活性氧(ROS)在此过程中的调节机制。方法体外制备AOPP-HSA模型,原代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TGF-β1蛋白水平,采用RT-PCR半定量分析HPYCs中TGF-β1 mRNA的基因表达水平,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结果AOPP-HSA能显著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TGF-β1的分泌与基因表达,同时增加细胞内ROS的生成,呈时间与剂量依赖关系(P〈0.01),不同浓度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和N-乙酰半胱胺酸预处理细胞,可明显地降低细胞内ROS的生成量,同时显著地抑制AOPP-HSA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TGF-β1的分泌与基因表达,呈剂量依赖关系(P〈0.01),其中维生素E(50μmol/L)组和NAC(10mmol/L)组抑制更加显著。结论体外制备的AOPP可显著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TGF-β1的分泌与基因表达,部分可能通过内源性ROS介导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调节此过程,抗氧化剂维生素E和N-乙酰半胱胺酸可显著降低细胞ROS的生成量和显著抑制TGF-β1的分泌与基因表达。此研究揭示抗氧化剂在防治腹膜纤维化发生过程也许是一种可行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8.
李雪峰  刘亮  王东 《中国临床康复》2011,(23):4185-4188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取材方便、对机体损伤小,是目前最为合适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但其体外培养的具体方法及生物特性仍无定论。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成骨诱导方法,并探讨其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点。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提纯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细胞后,分别在普通培养基(对照组)和成骨诱导培养基(实验组)中培养10d,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于培养第4,7,10,13,16天检测两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并对细胞爬片行Vonkossa染色。结果与结论:采用贴壁法获得了均一性较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实验组细胞。对照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细胞Vonkossa染色为阳性,对照组为阴性。说明贴壁筛选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