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被纳入口腔领域应用的视野,对生物材料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是进入临床试验前的重点研究内容.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评价自制牙体修复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根据ISO标准,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阴性对照组为DMEM培养液,阳性对照组为含有0.1%苯酚的DMEM培养液,实验组为受试材料的浸提液.测试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在牙体修复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浸提液中培养1,3,5 d的吸光度值,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判断细胞毒性的级别.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吸光度值均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1),自制牙体修复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体外细胞毒性级别为0~1级,初步认为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背景:传统的根管充填材料主要有氧化锌类、树脂类、磷灰石类和氢氧化钙类等,它们分别存在组织刺激性强、成形困难、根管封闭性较差及易降解等缺点。目的:测试牙科纳米羟基磷灰石根充材料的细胞毒性和细胞增殖性,评价其作为新型根充材料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毒理学体外对比观察,于2008-01/03在湖州师范学院细胞工程研究所完成。材料:采用DMEM培养液配制80,40g/L纳米羟基磷灰石根充糊剂浸提液。方法: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培养至70%~80%贴壁、生长良好,然后分为4组:80,40g/L浸提液组在培养基中添加80,40g/L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根充糊剂浸提液,阳性对照组添加60g/L根管充填剂(充填用复方麝香草酚散甲醛甲酚复合制剂)糊剂浸提液,以无添加物的浸提液为阴性对照组。4组均置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主要观察指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和生长状况;培养后1,3,5,7dMTT法测试各组细胞吸光度,并计算细胞增殖度,评价细胞毒性。结果:80,40g/L浸提液组的A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培养时间延长,A值都逐渐增高,2组各时间点A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各时间点A值均低于其他3组(P〈0.05)。80,40g/L浸提液组的细胞增殖都与阴性对照组走势相似,与阳性对照组差别明显。纳米羟基磷灰石根充材料细胞毒性分级与阴性对照同为0~1级,阳性对照毒级为4级。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根充材料体外细胞毒性实验阴性,有很好的安全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将可能取代传统的根管充填剂糊剂,作为根充材料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正牙体缺损临床比较常见,临床须通过人工材料填充以修复牙齿形态,促咀嚼功能恢复,同时对美观度提出高要求[1-2]。目前多倾向选择性能(物理、化学、机械)良好、生物相容性良好、美观性高、安全可靠填充材料[3]。羟基磷灰石主要源于脊椎动物骨骼肌牙齿中,在口腔科治疗中应用较多,安全可行,且其晶体结构成分与牙体硬组织类似。复合树脂[4-6]在各牙体缺损修复中广泛使用。本院对50例牙体缺损患者行纳米羟基磷灰  相似文献   

4.
目的:体外研究短棒状纳米羟基磷灰石(Na-HA)的细胞毒性.探讨将其应用于组织工程骨支架的可能性。方法:实验于2004—01/05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实验室完成。采用MTT检测法,将不同浓度的短棒状Na-HA浸提液与L929成纤维细胞接触1,3,5d,对细胞增殖活性进行检测,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用6级毒性分类法评级,并进行形态学观察。用碱性磷酸酶(ALP)测定试剂盒检测浸提液对兔成骨细胞功能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时间点用不同浓度浸提液培养的细胞均正常增殖.毒性0—1级。浸提液不影响兔成骨细胞的功能表达。结论:短棒状Na-HA无细胞毒性,不影响成骨细胞的成骨活性,可能是一种组织工程骨支架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5.
背景:新型复合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骨组织工程材料,而骨组织工程材料要求其本身及其降解产物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实验在传统的MTT法评价细胞相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从DAN合成周期的角度进行评价.目的:评价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及其酶降解产物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法,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及其降解物对成骨细胞形态学的影响,同时采用MTT比色法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及其降解物对成骨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并尝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材料作用于细胞后细胞周期时相的变化,从而在分子水平上评价材料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及其降解物对成骨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影响,对细胞生长和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MTT细胞毒性试验显示原材料及其降解物的细胞增殖率均在80%以上,细胞毒性均为1级,材料对培养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材料与细胞接触后能降低G_0/G_1期细胞比例,增加S,G_2/M期细胞比例,能增加成骨细胞DNA的合成,促进成骨细胞生长和组织修复.提示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细胞相容性良好,是一种安全的、很有应用前景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体外研究短棒状纳米羟基磷灰石Na-HA的细胞毒性,探讨将其()应用于组织工程骨支架的可能性。方法:实验于2004-01/05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实验室完成。采用MTT检测法,将不同浓度的短棒状Na-HA浸提液与L929成纤维细胞接触1,3,5d,对细胞增殖活性进行检测,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用6级毒性分类法评级,并进行形态学观察。用碱性磷酸酶(ALP)测定试剂盒检测浸提液对兔成骨细胞功能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时间点用不同浓度浸提液培养的细胞均正常增殖,毒性0~1级。浸提液不影响兔成骨细胞的功能表达。结论:短棒状Na-HA无细胞毒性,不影响成骨细胞的成骨活性,可能是一种组织工程骨支架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7.
纳米羟基磷灰石及其复合材料对牙周膜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前研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可分为3类:纳米羟基磷石灰天然复合材料、纳米羟基磷石灰半合成复合材料和纳米羟基磷石灰合成复合材料.文章按照纳米羟基磷灰石及其复合材料的分类介绍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及其复合材料生物学特性,证实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及其复合材料可以更好地促进人牙周膜细胞的生长,从而修复破坏的牙槽骨,建立牙周新附着.将纳米磷石灰及其复合材料应用于牙周膜细胞,将材料技术应用到牙周细胞的分化、牙骨的形成、牙齿的矫正及牙齿新附着的建立研究方面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片j前景.  相似文献   

8.
纳米羟基磷灰石颗粒与成骨细胞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将纳米羟基磷灰石颗粒(nano-hydroxyapatite,nHA)与体外培养的胎鼠颅顶骨源性成骨细胞共同培养,观察nHA与成骨细胞的相容情况及细胞形态。评价其细胞增殖性和细胞相容性。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胎鼠颅顶骨源性成骨细胞培养于标准培养基中,每个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HA颗粒,37.5℃、5%CO2孵箱内培养120 h。并以两个无添加物的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分别在2、6、8、24、72、120 h测定成骨细胞的数量,并用透射电镜和倒置相差显微镜分别观察成骨细胞的形态和细胞显微结构。结果:实验1、2、3组在24、72、120 h时MTT吸光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1、2、3组在2、6、8、24、72、120 h时成骨细胞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成骨细胞的细胞突中吸收了纳米颗粒。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传代细胞在6 h内贴壁,细胞形态为长梭形、鳞片形、短梭形、圆形。结论:nHA材料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利用传统固相复合工艺难以将纳米级羟基磷灰石粉体与聚苯硫醚进行复合,从而无法发挥纳米材料的优势,并且目前缺少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的相关研究。目的:应用液相复合工艺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评价其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应用液相复合工艺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粉体和片材,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仪及扫描电镜分析复合材料的成分结构;利用接触角测试仪评估材料的亲水性,利用兔血及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进行材料的溶血实验及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液相复合工艺制备的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混合均匀,结合紧密;聚苯硫醚粉体的接触角为81.25&#176;,而纳米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粉体接触角为16.1&#176;;聚苯硫醚片材的接触角为83.5&#176;,纳米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片材的接触角为42.5&#176;,对比可知,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加入明显改善了单纯聚苯硫醚材料的亲水性能。纳米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的溶血率为1.66%(〈5%),提示材料血液相容性良好;L929细胞在材料浸提液中生长良好,CCK-8法检测提示体外细胞毒性属无毒范畴(0至1级)。以上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聚苯硫醚复合材料制备成功,体外生物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背景:有关纳米含氟羟基磷灰石牙种植体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报道较少。目的:检测纳米含氟羟基磷灰石牙种植体材料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分别制备羟基磷灰石与纳米含氟羟基磷灰石。①溶血性实验:在0.2 mL稀释兔抗凝血中分别加入0.01,0.15,0.2 g/L纳米含氟羟基磷灰石溶液、生理盐水及蒸馏水各10 mL,检测各组上清液吸光度值。②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分别以100%,50%纳米含氟羟基磷灰石浸提液、100%羟基磷灰石浸提液、苯酚溶液及RPMI1640培养液培养传至第2代的L929细胞,MTT法检测培养2,4,7 d的吸光度值。结果与结论:体外溶血性实验显示,各浓度梯度纳米含氟羟基磷灰石的溶血率均在5%以内,符合医用材料的溶血要求。体外细胞毒性实验显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100%,50%纳米含氟羟基磷灰石浸提液组细胞贴壁覆盖率增加,细胞密度增高,细胞为长梭形或多角形,细胞增殖及形态与RPMI1640培养液组、羟基磷灰石组无明显差别,细胞毒性为0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光固化复合树脂在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网址http://www.cqvip.co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www.cnki.net/).以牙体大面积缺损,树脂,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为关键词,检索牙体大面积缺损后修复,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体大面积缺损等临床研究及进展相关文献.结果:光固化复合树脂是超微填料型的复合树脂,其流动性黏稠度适中,不粘器械,操作简便,操作时间充裕,易准确塑形,色域广,临床选择范围大,抛光后色泽亮丽自然,机械性能好,耐磨性高,对患牙而言可少磨牙或不磨牙,脱落后可重新修复,对患者而言治疗时间短且可一次完成,因此光固化复合树脂目前广泛应用于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修复.但常用的树脂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主要表现为弹性模量和耐磨性差与银汞合金相比,采用更高硬度的填料或增强填料与树脂基体的结合力,可以改善这方面的性质.结论:Durfill光固化复合树脂在临床修复牙体大面积缺损中.操作简单易行,提高患者的美观性需求,是修复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值得临床广范应用.  相似文献   

12.
MTT法检测纳米金粒子体外细胞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球形纳米金粒子对人成纤维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作用;方法应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纳米金溶胶,将纳米金溶胶制备成不同浓度的含金培养液,采用MTT法体外检测其对人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毒效应。结果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纳米金溶胶(1.875 mg.L-13、.750 mg.L-17、.500 mg.L-11、5.000 mg.L-13、0.000 mg.L-1)各组细胞相对增殖率(RGR)分别为112.653%,111.293%,89.524%,72.109%,46.803%,加入15.000 mg.L-1、30.000 mg.L-1纳米金溶胶组,其RGR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差异,1.875 mg.L-1、3.750 mg.L-1组毒性评级为0级,7.500 mg.L-1、15.000 mg.L-1组毒性评级为1级,倒置显微镜下细胞形态正常,生长良好,30.000 mg.L-1组毒性评级为3级,镜下可见细胞明显的空泡变性;结论此种纳米金粒子的体外细胞毒性呈剂量依赖关系,低浓度纳米金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30.000 mg.L-1纳米金粒子有中度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3.
微核实验评价自制烤瓷合金的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微核实验检测自制Ni-Cr-Ti烤瓷合金对小鼠的致畸作用,评价其生物相容性. 方法:实验于2006-04/08在中国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选择N1H纯系小鼠8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8组,每组10只:Ni-Cr-Ti合金组(剂量分别为0.02,0.002,0.000 2 mL/kg)、纯钛浸提液组(剂量分别为0.02,0.002,0.000 2 mL/kg),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注射用环磷酰胺,75 mg/kg).②实验方法:按50 mL/kg口服同剂量的浸提液,各组均于一次给药后24 h,麻醉后处死小鼠,取小鼠骨髓细胞.③实验评估:光镜下计数1 000个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细胞数,并计数嗜多染红细胞与正红细胞的比值,即P/N比值.比值≥1,属于正常,比值<1,则可能受试物对骨髓细胞产生毒性. 结果:Ni-Cr-Ti合金组、纯钛浸提液组每1 000个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细胞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即Ni-Cr-Ti合金、纯钛浸提液对骨髓细胞无毒性.阳性对照组每1 000个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细胞数高于Ni-Cr-Ti合金组、纯钛浸提液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骨髓有毒性作用.Ni-Cr-Ti合金组、纯钛浸提液组P/N比值均≥1. 结论:自制Ni-Cr-Ti合金对小鼠无致畸作用,有较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组织工程技术,建立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胶原骨共培养的人工骨模型,探求细胞与纳米晶胶原基骨结合的最佳模式。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9在江苏大学医学技术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由清华大学材料系崔福斋等人研制。骨髓取自骨科取髂骨患者(男性,30岁,患者知情同意)。②实验干预:全骨髓法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扩增,应用成骨诱导剂诱导向成骨细胞表型转化。取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经60Co照射灭菌,无水乙醇疏水化,三蒸水洗去乙醇等处理制备支架材料。细胞与支架材料复合培养。③实验分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至第3代后分为两组:复合材料后加成骨诱导剂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先与纳米晶胶原基骨复合培养3d后再加入成骨诱导剂;成骨细胞复合材料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诱导成骨细胞后与纳米晶胶原基骨复合培养。④实验评估:记录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将诱导后细胞分别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Von Kossa染色。扫描电镜比较两组复合物经体外孵育2周后,细胞在其中生长情况。结果:①细胞生长情况: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培养的骨髓细胞增殖迅速,基本都呈形态均一成纤维样细胞,10~12d左右即可长满,并可稳定传代,传代细胞7~9d即可传代。诱导培养后的细胞呈现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构建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骨组织共培养的模型。②体外复合后细胞生长及基质分泌情况:细胞可在纳米晶胶原基骨内表面良好贴壁,复合材料后加成骨诱导剂组,细胞贴附,但成骨细胞少见;成骨细胞复合材料组,细胞数量明显较前者多。复合培养8d,分布于支架材料上的细胞大量增殖、分泌细胞外基质。第14天,大量细胞在材料表面和孔隙中生长。细胞之间广泛存在突起连接,局部有胶原分泌,且可见成骨细胞形成。结论:证实纳米晶胶原基骨适合种子细胞的贴附、生长和增殖,经成骨诱导后的细胞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易与材料贴附、增殖。  相似文献   

15.
为检测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制的低镍无铍含钛烤瓷合金的生物相容性,于2005-03/08在中国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进行皮肤刺激实验.取健康白色家兔12只,背部对称脱毛4块,每块50cm2,24h后一侧滴加自制的Ni-Cr-Ni烤瓷合金浸提液,用一层油纸及两层纱布覆盖,另一侧滴加生理盐水做空白对照.24h后除去残留的供试品,观察局部有无红斑和水肿反应;然后连续涂药7d,观察24,48,72h后的皮肤刺激反应.结果显示Ni-Cr-Ti合金组与空白对照组皮肤刺激实验无差异,皮肤均未出现红斑和水肿,动物生长状态良好.说明这种低镍无铍含钛烤瓷合金对皮肤无刺激,生物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背景: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胶原基骨修复材料具有与天然骨成分接近,结构和形貌图谱分析与天然骨相似,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且材料多孔,孔径较大、孔隙率及孔隙交通率高,符合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要求.目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体外复合培养的结合程度.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观察实验,于2006-03/09在江苏大学医学院细胞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只,1月龄.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由清华大学材料系提供.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晶胶原基骨体外复合培养.主要观察指标:①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形态及生长曲线.②复合培养5,10 d后扫描电镜观察二者复合程度.③复合培养5,10 d时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上结合的细胞数量.结果: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增殖速度快,生长曲线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晶胶原基骨体外复合培养,在第5,10天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10 d时黏附于纳米晶胶原基骨上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明显高于5 d时黏附的细胞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晶胶原基骨体外复合培养结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制磷酸钙骨水泥缓释体对顺铂的体外药物缓释性能及其浸泡液对骨肉瘤细胞OS-9607的抑制能力。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6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骨肿瘤研究所完成。①磷酸钙骨水泥的制备:将无水磷酸氢钙与碳酸钙按比例混合,1500℃高温煅烧6h形成磷酸四钙,和磷酸氢钙混合制成磷酸钙骨水泥固相成分;配置5%明胶溶液作为液相。②磷酸钙骨水泥缓释体的制备:按95mg磷酸钙骨水泥固相配5mg顺铂的配比,混合后加入液相制成直径10mm、厚3mm的圆片状样品,共5片,每片平均重1150mg,平均每片含顺铂50mg。同法制备不含顺铂的磷酸钙骨水泥样品3片作为阴性对照。③体外释放和体外抑制骨肉瘤细胞实验:随机抽取3片含顺铂样品及阴性对照,各置于0.1mol/L(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37℃恒温振荡器保存,分别于第1,2,3,5,7,14,28,42,56天取浸泡液标本,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顺铂的释放浓度。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经磷酸钙骨水泥缓释体浸泡液作用后的骨肉瘤细胞OS-9607的活力及代谢活性的变化。结果:①磷酸钙骨水泥缓释体的体外顺铂释放检测结果:浸泡前2d顺铂出现快速释放,分别占总量的21.62%和8.87%,以后在较低水平维持相对稳定的缓慢释放,释放时间持续56d以上。②磷酸钙骨水泥缓释体不同浸泡时间浸出液的顺铂含量及对骨肉瘤细胞OS-9607的抑制率:浸泡第1,14,28,56天的浸出液的顺铂含量分别为2.702,0.081,0.063,0.051g/L,对骨肉瘤细胞OS-9607的抑制率分别为67.78%,48.89%,35.56%和27.78%。结论:在模拟体内环境下,磷酸钙骨水泥对抗肿瘤药物顺铂有缓慢而持久的体外释放作用,且对骨肉瘤细胞OS-9607具有中等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自制磷酸钙骨水泥缓释体中顺铂的体外缓释效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自制磷酸钙骨水泥缓释体对顺铂的体外药物缓释性能及其浸泡液对骨肉瘤细胞OS-9607的抑制能力。 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6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骨肿瘤研究所完成。①磷酸钙骨水泥的制备:将无水磷酸氢钙与碳酸钙按比例混合,l500℃高温煅烧6h形成磷酸四钙,和磷酸氢钙混合制成磷酸钙骨水泥固相成分;配置5%明胶溶液作为液相。②磷酸钙骨水泥缓释体的制备:按95mg磷酸钙骨水泥固相配5mg顺铂的配比,混合后加入液相制成直径10mm、厚3mm的圆片状样品,共5片,每片平均重1150mg,平均每片含顺铂50mg。同法制备不含顺铂的磷酸钙骨水泥样品3片作为阴性对照。③体外释放和体外抑制骨肉瘤细胞实验:随机抽取3片含顺铂样品及阴性对照,各置于0.1mol/L(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37℃恒温振荡器保存,分别于第1,2,3,5,7,14,28,42,56天取浸泡液标本,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顺铂的释放浓度。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经磷酸钙骨水泥缓释体浸泡液作用后的骨肉瘤细胞OS-9607的活力及代谢活性的变化。 结果:①磷酸钙骨水泥缓释体的体外顺铂释放检测结果:浸泡前2d顺铂出现快速释放,分别占总量的21.62%和8.87%,以后在较低水平维持相对稳定的缓慢释放,释放时间持续56d以上。②磷酸钙骨水泥缓释体不同浸泡时间浸出液的顺铂含量及对骨肉瘤细胞OS-9607的抑制率:浸泡第1,14,28,56天的浸出液的顺铂含量分别为2.702。0.081,0.063,0.051g/L。对骨肉瘤细胞OS-9607的抑制率分别为67.78%。48.89%。35.56%和27.78%。 结论:在模拟体内环境下。磷酸钙骨水泥对抗肿瘤药物顺铂有缓慢而持久的体外释放作用。且对骨肉瘤细胞OS-9607具有中等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为改善聚氨酯材料的抗菌性能,前期研究中合成了纳米Ag-SiO2聚氨酯材料。目的:比较7种含不同质量分数纳米Ag-SiO2聚氨酯材料的体外细胞毒性。方法:将纳米Ag-SiO2与聚氨酯以熔融共混方式制备成含纳米Ag-SiO2,质量分数分别为0,0.5%,1.0%,1.5%,2.0%,2.5%,5.0%的聚氨酯材料。以上述7种聚氨酯材料浸提液、高密度聚乙烯浸提液(阴性对照)、0.1%苯酚液浸提液(阳性对照)分别培养L929细胞24,48,72h后,并设置试剂对照(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液体培养基)和空白对照(不加细胞,只加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液体培养基)。采用MTT比色法定量检测各组细胞相对增殖率,并进行毒性反应分级;同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果与结论:7种含不同质量分数纳米Ag-SiO2聚氨酯材料组、试剂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细胞贴壁良好,形态正常,胞体丰满,胞质、核质分布均匀,细胞相对增殖率均大于80%,毒性反应分级均为1级,且随着纳米Ag-SiO2质量分数的降低,体外细胞毒性渐小、生物相容性更好。随培养时间延长,阳性对照组细胞相对增殖率逐渐降低,72h后细胞相对增殖率降至8.7%,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细胞萎缩、变圆、漂浮、片状脱落。表明7种含不同质量分数纳米Ag-SiO2聚氨酯材料均具有良好的体外细胞相容性,毒性反应分级均为1级,符合医用材料体外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