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背景: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预后。目的:旨在分析跟骨骨折多针内固定和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的固定效果,评价2种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①CT扫描正常男性右侧跟骨,建立完整跟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模拟跟骨骨折钢板和多针两种内固定后受到跟腱载荷的工况,对比研究钢板功能位0°、多针功能位0°组、多针跖屈30°组2种内固定3种分组模型的应力分布、骨折线相对位移和内固定最大主应力。②回顾性研究59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其中36例患足行切开复位多针内固定,23例患足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跟骨骨折钢板和多针两种内固定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固定后软组织并发症。结果与结论:①有限元分析中加载足踝静止状态跟腱最大载荷160N,3组模型内固定的最大主应力值均小于内固定屈服强度225MPa。3组模型跟骨骨折线的相对移位均小于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指征的骨折线分离或移位≥1mm的标准。连续加载1~1000N载荷的工况,3组模型内固定失效时对应的跟腱载荷均大于160N。模型的应力分布显示,多针与钢板内固定都均匀分布了应力。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SandersⅡ型骨折多针固定组优良率83%,钢板固定组优良率78%,两组固定后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多针固定组固定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钢板固定组(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Y-形钢板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42例共50足,采用外侧切口切开复位、植骨加Y钢板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采用Maryland评分标准对术后功能进行评价,了解疗效。结果:所有42例(50足)全部得到随访,术后功能优22足,良25足,中3足,优良率94%。结论:Y-形钢板形状和跟骨一致,支撑效果理想,对于移位的跟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植骨加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7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均为闭合性跟骨关节内骨折,SandersⅡ型18例、Ⅲ型9例.6例(22.2%)发生切口处皮缘坏死;Bohler角术前平均7.5°,术后平均27.54°.20例获平均16.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行走,无活动受限和影响穿鞋主诉.结论 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能够获得满意的解剖复位,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笔者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病例资料,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0~15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0%。结论对跟骨关节内SandersⅡ~Ⅳ型骨折采取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可恢复跟骨的几何形态及轴线,使塌陷的后关节面得到有效的支撑固定,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案一般选择钢板螺钉内固定,但对于伴有跟骨后上方骨折的病例,往往因为跟腱牵拉及钢板螺钉内固定的薄弱导致骨折复位困难或者复位难以保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结合斯氏针置入内固定在粉碎性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伴后上方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中冶医院骨科收治的粉碎性跟骨关节内骨折伴跟骨后上方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试验组予切开复位钢板螺钉结合斯氏针内固定。分别于术前、术后4周测量患者GISSANE角、BOHLER角,末次随访时进行MARYLAND足部评分,并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23个月。两组患者术后4周BOHLER角、GISSANE角均显著大于术前(P 〈0.05);术后4周试验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5)。末次随访时MARYLAND足部评分试验组平均78分,优良率为80%;对照组平均67分,优良率为73%,试验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钢板螺钉内固定辅助斯氏针置入固定修复粉碎性跟骨骨折伴有跟骨后上方骨折,可较单纯钢板螺钉置入内固定取得更为满意的关节内骨折及后上方骨折复位,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较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较好。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对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与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对于跟骨关节骨折长期预后的影响仍然存在一定争议,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是一种创伤较小且简便的跟骨骨折修复方法,但是克氏针固定效果并不佳,需要联合外固定治疗,因此严重限制了患者早期活动以及负重行走。目的:对比分析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修复跟骨关节骨折的预后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唐山市丰南区医院收治的跟骨关节骨折患者62例,根据修复方案分为两组,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组29例,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组33例。对比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组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组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高度、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后1年随访足踝功能AOFAS评分的差异。结果与结论: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组治疗后的Gissane角、Bohler角及跟骨高度显著大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组(P<0.05);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组治疗后1年随访的足踝功能AOFAS评分显著高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组(P<0.05)。提示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能够恢复跟骨及距下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术者操作熟练可以确保手术安全性,对于跟骨骨折预后改善明显,优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  相似文献   

7.
背景:随着对后足部生物力学及跟骨骨折认识的深入,其临床治疗效果不断提高。目的:观察切开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2/2007-10解放军306医院骨科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46例52足,钢板置入前CT三维重建对52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分型。按Sander’s分型,分别对Ⅱ型20足,Ⅲ型16足,Ⅳ型1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撬拨结合钢板内固定、局部植骨治疗。结果与结论: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所有患者无深部骨性感染,2例出现钢板置入处切口愈合不良,4例置入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表现。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估效果,优38足,良9足,差3足,优良率90%。提示克氏针撬拨复位并钢板置入内固定与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自2000年5月至2006年3月本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28例34足,按照Sanders分型标准Ⅱ型11足,Ⅲ型17足,Ⅳ型6足,全部采用外侧L型切口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28例34足应用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基本恢复了跟骨的高度、长度和宽度,术后切口感染6足,经治疗切口愈合。1例患者术后明显的距下关节炎,行二期跟距关节融合术。平均随访30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优15足、良13足、可5足、差1足,优良率达82.4%。结论:应用跟骨解剖型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恢复跟骨的大体形态,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5年1月,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23例27足。按照Sanders分型标准Ⅱ型9足,Ⅲ型15足,Ⅳ型3足。采用跟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对术前、术后,植骨与不植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6~48个月随访,平均28个月,术后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前BLhler角平均13.2°,距下关节面最大垂直移位5.0mm;术后Bhler角平均38.5°,距下关节面最大垂直移位0.3mm,术前、术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植骨与不植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皮瓣坏死1例,切口感染2例,采用Maryland评分,优良率88.9%,植骨与不植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尤其对Sanders Ⅱ型、Ⅲ型者,疗效最好,植骨与不植骨术后功能差异无显著性,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重建跟骨钢板内固定跟骨骨折的方法。方法 用重建跟骨钢板加自体髂骨植骨进行复位加内固定治疗,按Sanders分型8例患者。结果 本组8例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按跟骨关节内骨折评分标准术后功能,8例中,优6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达87.5%。结论 重建钢板治疗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背景:尽管目前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对许多跟骨骨折患者有效,但在跟骨骨折的分类、治疗、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方法的选择方面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目的:比较经皮撬拔复位和切开复位后植入物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骨二科自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治疗56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资料,年龄15—61岁。采用撬拨复位治疗27例,切开复位植入物内固定治疗29例。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治疗后复查X射线片显示跟距关节面基本恢复正常,撬拔复位固定组,Bohler角分别由治疗前的(17.88±2.06)°恢复至治疗后的(30.60±2.89)°,切开复位内固定组,Bohler角分别由治疗前的(17.55±2.46)°,恢复至治疗后的f31.69±2.29)°,经统计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治疗后功能,撬拔复位固定组优14足,良6足,中5足,差2足,优良率74.0%;切开复位植入物内固定组优11足,良13足,中4足,差1足,优良率82.7%,两组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撬拔复位和切开复位植入物内固定方法治疗跟骨骨折都是比较实用有效的选择。SandersII型跟骨骨折应用撬拨复位方法,提高了手术效率和复位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背景:切开复位金属植入物置入内固定的方法和内固定材料很多,如特异性钢板、"U"型或者4脚钉直接固定、张力带固定等。由于跟骨形态复杂,切开复位必须是解剖复位及坚强的内固定,那么选择什么样的内固定材料方可避免远期并发创伤性关节炎和行走疼痛等症状呢?目的:探讨可塑性钛钢板在治疗有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生物相容性。方法:纳入对30例(34足)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外侧L型及斜型切口入路、开放复位,置入可塑性钛钢板内固定,全部患者均自体髂骨植骨。X射线片评估钢板置入后疗效,按照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综合观察患者对疼痛主观感觉、功能恢复、运动情况等方面,同时观察两种切口能否一期愈合。结果与结论:30例中26例获得随访,时间为9~18个月,与内固定置入前相比,跟骨Bohler、Gissane角均得到很好的恢复(P〈0.001)。按照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8.5%,并且外侧斜型切口具备良好的优势。提示可塑性钛钢板是治疗有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可靠方法,内固定前充分有效的准备和医生对跟骨的解剖熟悉以及内固定技巧和时机的掌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对 SandersⅢ型、Ⅳ型骨折手术治疗恢复破坏的跟骨距下关节面和跟骨形态,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已达成共识,而对于跟骨骨折术中是否植骨一直是个有争议性的问题。目的:观察Genex人工合成骨填充材料及锁定钢板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SandersⅢ型、Ⅳ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22-55岁,采用外侧“L”形入路,跟骨骨折复位后将调好成面团样的 Genex 人工骨粉填塞缺损区,再将外侧壁骨块复位,将预弯好的锁定钢板置入。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Bolher角及Maryland足部评分。结果与结论: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骨折均愈合,无移位、塌陷及排斥反应,人工骨粉约6个月被降解,1年后完全被吸收,并为新骨所取代;按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达86%,Bolher角从治疗前的(5.30±3.35)°恢复至末次随访后的(24.30±1.06)°。结果表明 Genex 人工骨粉是一种完全吸收、可塑性好、支撑力强的生物材料,能够充分填充骨缺损,便于骨折复位、诱导成骨、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4.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大海  姜平  朱建忠  代劲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1):2059-2061
【目的14g讨治疗跟骨Sanders Ⅳ型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8例跟骨Sanders Ⅳ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内固定组22例,内固定融合组26例。单纯内固定组行单纯切开复位、植骨及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固定融合组行切开复位、植骨及重建钢板内固定同时行距下关节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前后的Bohler’S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跟骨轴长、跟骨丘部高度,并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对术后半年、1年、2年、3年的功能情况进行随访和比较。【结果】单纯内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少于固定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跟骨解剖形态均较术前恢复(P〈0.05)。两组手术后Bohler's角、Gissane's角及跟骨宽度、跟骨轴长、跟骨丘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年、3年时两组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加距下关节融合术及单纯内固定术两种术式治疗跟骨Sanders Ⅳ型骨折远期疗效相当,单纯内固定手术创伤较小,故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微型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AOF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90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L形切口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型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评分、足部功能恢复情况、跟骨内翻角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及术前(P<0.05)。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跟骨内翻角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跟骨内翻角均显著减小(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型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等优势,可促进术后恢复,提高AOFAS评分,有效复位跟骨力线。  相似文献   

16.
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18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塑性跟骨钛板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材料与方法:自2001年2月至2008年6月,对18例23足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采用塑性跟骨钛板加自体髂骨植骨进行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5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优8足,良11足,中3足,差2足,优良率78.2%。结论:本方法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术中自体髂骨植骨,术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疗效肯定,是一种目前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Minimally invasive fixation using crossing screws was believed to produce satisfactory clinical outcome whereas its stability in early weight-bearing remained controversial.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the biomechanical stability of minimally invasive fixation during balanced standing and walking stance, and provide evidence for early rehabilitation.Methods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foot-ankle-shank complex was reconstructed based on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and validated by plantar pressure of the model participant. A Sanders III calcaneal fracture was created on the model, and then fixed using crossing screws. The predicted stress distribution, fracture displacement, Bohler's angle and Gissane's angl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intact calcaneus and fracture model with the fixation.FindingsPostoperatively, the concentrated stress appeared at the junction of the calcaneus and its surrounding tissues (especially Achilles tendon, plantar fascia and ligaments) during standing and walking stances, and the stress exceeded the yield strength of trabecular bone. The longitudinal screws sustained the highest stresses and concentrated at the tips and the calcaneal tuberosity junction. The displacement of posterior joint facet, Bohler's angle, and Gissane's angle were within the acceptable range either standing or walking after the fixation.InterpretationEarly weight-bearing standing and walking after minimally invasive fixation may cause high stress concentration thereby induce calcaneus stress fractures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like plantar fasciitis and heel pain, so it should not be supported. The peri-calcaneus tendons, i.e., Achilles tendon and plantar fascia, play key roles in the stabilization of the calcaneal fracture after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克氏针撬拨顺序复位联合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塌陷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克氏针联合接骨板内固定术式治疗SandersⅡ、Ⅲ、Ⅳ型42例50足跟骨关节内骨折。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9.5)个月。实验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B?hler′s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和丘部高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跟骨宽度和结节部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ernandez跟骨骨折功能组优良率69.05%,实验组92.86%,两组优良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克氏针撬拨顺序复位联合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塌陷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