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背景:伤后手术时间、手术方法选择对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与功能恢复程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目的:探讨相关因素对腓总神经损伤后修复与功能重建的影响。设计:病例分析。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外科。对象:选择1991-01/2001-01在中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外科病房住院治疗的单纯腓总神经损伤患者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12~61岁,平均26.5岁;完全断裂9例,不完全断裂3例,卡压1例,挫伤4例,不可逆损伤1例;伤后0.5h~6个月入院。方法:患者入院后均行腓总神经探查术。行神经吻合12例,神经松解2例,肌腱移位1例,3例保守治疗。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活血药物及神经营养药物,并指导患者被动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主要观察指标:术后6个月时对腓总神经功能恢复进行评定(优:同侧胫前肌肌力4以上;良:同侧胫前肌肌力3级;可:同侧胫前肌肌力2级;差:同侧胫前肌肌力1级或0级)。结果:1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其中优1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89%(16/18)。结论:对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确诊后应尽早行一期修复断裂神经,有利于肢体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背景:伤后手术时间、手术方法选择对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与功能恢复程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目的:探讨相关因素对腓总神经损伤后修复与功能重建的影响。设计:病例分析。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外科。对象:选择1991—01/2001-01在中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外科病房住院治疗的单纯腓总神经损伤患者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12-61岁,平均26.5岁;完全断裂9例,不完全断裂3例,卡压1例,挫伤4例,不可逆损伤1例;伤后0.5h-6个月入院。方法:患者入院后均行腓总神经探查术。行神经吻合12例,神经松解2例,肌腱移位1例,3例保守治疗。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活血药物及神经营养药物,并指导患者被动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主要观察指标:术后6个月时对腓总神经功能恢复进行评定(优:同侧胫前肌肌力4以上;良:同侧胫前肌肌力3级:可:同侧胫前肌肌力2级;差:同侧胫前肌肌力1级或0级)。结果:1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其中优1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89%(16/18)。结论:对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确诊后应尽早行一期修复断裂神经,有利于肢体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1999年1月~2005年1月,我院对68例病因治疗效果不佳的足下垂患者采用胫后肌移位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男49例,女19例;年龄27~56岁,平均43·5岁。1·2足下垂原因单纯腓总神经损伤37例,坐骨神经损伤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5例,腓总神经纤维瘤2例。于损伤后14个月~6年来本院治疗。左足32例,右足36例。11例18个月前行腓总神经和坐骨神经修复,肌电图示功能无恢复,症状无缓解。1·3临床表现本组均有跛行及足下垂,踝关节背伸肌肌力0~1级,23例足背及小腿外侧感觉障碍。1·4手术方法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先取足内…  相似文献   

4.
<正> 在小哺乳动物身上,已经证明低频电刺激疗法(LES)具有延迟肌萎缩作用,但在人体有关LES对失神经肌萎缩的作用报导不多,其中有人认为LES 有肯定作用,也有不能肯定此作用者.本文的目的是研究通常所采用的一种LES 方法对外周神经损伤病人肌萎缩及肌肉功能恢复的作用.对象:73例患者、81根神经损伤.包括尺神经、正中神经、腓神经或臂丛神经损伤.病因:直接外伤或长时间压迫.有完全的、单根或多根神经施行了神经的再建术,腓神经损伤者其神经完整性仍保持.臂丛神经损伤者只采用保守疗法.方法:病人平均年龄28岁,作者们把年龄大于16岁、伤后8周入院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两神经复合损伤的患者随机地分为如下5组:1)不用LES治疗;2)LES:1次/日,5次/周.每次每条病肌收缩30次.直到EMG 中可见神经再支配为止;3)同2),但直到肌力达到2级;4)LES:2次/日,7次/周,每次每条病肌收缩60次。直到EMG 中可见神经再支配;5)同4,但直到肌力达到2级.此外把年龄小于16岁、伤后8周以上入院的其他正中或尺神经损伤、臂丛神经损伤和腓神经损伤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腓神经轴突数目、神经纤维直径、髓鞘厚度、神经电生理和胫前肌湿重恢复率,探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行嗅鞘细胞移植对端侧吻合后轴突再生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11在广东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4只。端端吻合组:行左腓总神经端端吻合;端侧吻合组:行左胫腓神经端侧吻合;嗅鞘细胞组:行左胫腓神经端侧吻合后再生室内注嗅鞘细胞悬液。术后30和60d进行各项指标检测。①再生腓神经的神经电生理检测:应用VikingⅡ型肌电图仪检测大鼠胫前肌的肌电图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②胫前肌湿重:胫前肌肌湿重恢复率=实验侧肌湿重/正常侧肌湿重×100%。③组织学检查:腓总神经轴突数目。④超微结构: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纳入7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再生腓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术侧胫前肌M波,术后30d,端端吻合组出现M波,波幅>5mV,端侧吻合组和嗅鞘细胞组75%出现M波,术后60d,端侧吻合组和嗅鞘细胞组100%出现M波,其中嗅鞘细胞组的波幅大部分>5mV。随时间的延长各组手术侧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增加,潜伏期缩短,30d,端端吻合组与正常侧差异无显著性(P>0.05),60d时嗅鞘细胞组与端端吻合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端侧吻合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②大鼠胫前肌湿重恢复率:30d,嗅鞘细胞组明显优于端侧吻合组犤(56.57±1.89)%,(50.21±3.68)%,P<0.05犦,在60d时已与端端吻合组无显著性差异犤(91.34±1.76)%,(97.11±3.41)%,P>0.05犦。③大鼠腓总神经组织学检查:60d,嗅鞘细胞组神经轴突数目优于端侧吻合组犤(997.00±123.34),(710.00±102.01)个/mm2,P<0.05犦。④大鼠再生神经组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60d嗅鞘细胞组再生纤维增厚,髓鞘内板层变致密,轴浆内富含神经微丝,微管排列规则,分布均匀,电镜下观察同端端吻合组类似。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可以促进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侧支轴突再生,改善端侧吻合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前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的功能恢复率仍不尽人意,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我们对 35例四肢周围神经损伤进行肌电图仪作神经肌肉电刺激及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组 35例,男 19例,女 16例。年龄 5~ 45岁,平均年龄 24岁。其中尺神经损伤 6例,正中神经损伤 6例,桡神经损伤 8例,臂丛神经干损伤 3例,腓总神经损伤 9例,胫神经损伤 3例。病程 7d~ 8个月。检查:受损肢体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或消失,肌力下降肌力为 0~ 1级,有的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萎缩,肌电图检查:神经性部分损害肌电图,神经传导…  相似文献   

7.
背景:腋神经损伤后致三角肌麻痹,上肢外展功能受限,其手术治疗方案存在争议,采取后位入路的神经移位移植方法能否达到满意效果尚不明确.目的:探讨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支移位移植至腋神经前支恢复肩外展功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手外科收治的13例腋神经损伤且无任何恢复征象的患者,男11例,女2例,年龄28.4(18~55)岁,三角肌肌力为M0或M1即三角肌功能完全丧失.采用后入路于10倍手术显微镜下将桡神经长头支移位移植至腋神经前支修复肩外展功能.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者肩外展功能恢复结果.结果与结论: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经21(6~5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切口的术后感染及血肿,肩外展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三角肌恢复M4以上肌力7例,M3肌力4例,M2肌M1肌力各1例,有效率达92%,优良率达到85%,均末出现伸肘功能障碍.说明采用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支移位移植修复腋神经前支恢复三角肌功能,是一种简便、可靠的修复肩外展功能的方法,且本术式适用于臂丛神经部分损伤、腋神经损伤及严重的四边孔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背景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损伤的神经可以通过端侧吻合再生并获得部分生理功能.FK506作为免疫抑制剂具有的促进神经生长及功能恢复的作用已引起了广泛关注.目的观察FK506对神经端侧吻合功能恢复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手外科.材料实验于2005-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手外科实验室进行.取Wistar雌性大白鼠2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只.方法所有动物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近端反转结扎,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左侧作正常对照.于术后当天开始,实验组右小腿外侧肌肉注射生理盐水稀释的FK506[2 mg/(kg·d)],连续2周,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术后3个月,行双侧腓总神经、胫前肌电生理及组织学检查,测定腓总神经纤维数目、胫前肌肌纤维横切面积,同时测定胫前肌肌湿重.结果用右侧测得值与左侧的比值(即恢复率)来表示.结果2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组神经纤维数目比和肌纤维截面积比均高于对照组(0.734±0.143,0.412±0.119;0.628±0.125,0.432±0.135;P<0.01,0.05).②电生理检测结果实验组动作电位恢复率、肌肉单次收缩力恢复率、强直收缩力恢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实验组肌湿重比也高于对照组(0.765±0.101,0.513±0.116,P<0.05).结论靶肌肉注射FK506能促进周围神经端侧吻合侧支生长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1 病例资料 男,36岁.因右侧腘窝肿物,在当地中医院诊断为腘窝囊肿,在局部麻醉下行囊肿切除术.术中右侧小腿出现瞬间触电样剧痛,术后即出现右足伸屈受限及感觉障碍,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3周无效,入我院治疗.查体:意识清楚,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无肿大.骨科情况:跛行,右腘窝上部可见10 cm长纵行切口瘢痕,局部有压痛,未触及肿物,Tinel征阳性,右侧腓肠肌、胫前肌肌力0级,伸拇长肌、伸趾总肌、屈拇及屈趾肌肌力均0级,右足大部分感觉消失.肌电图检查:右侧腓肠肌、胫前肌、伸拇长肌、伸趾总肌的诱发电位呈直线波,偶见少许干扰波.临床诊断:右侧坐骨神经损伤.行右腘窝部探查术,术中见右侧坐骨神经在腘窝上10 cm处发生横断性损伤,并用粗丝线做间断缝合,局部形成大的硬性瘢痕.将瘢痕切除,建立新的神经断面,屈膝位下用无创伤缝合线行神经外膜吻合术,术后屈膝位石膏托固定.4周后去除石膏练习活动,半年后随访右侧腓肠肌、胫前肌,肌力Ⅱ级,感觉功能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臀部注射致坐骨神经及其分支损伤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对 30例因肌肉注射引起坐骨神经损伤的患者结合其临床表现,分析腓和胫神经的感觉及运动传导检测,同时检测胫前肌、腓肠肌和股二头肌针电极肌电图.结果 小儿多于成人,男性多于女性;单纯腓神经损害 21例,单纯胫神经损害 5例,腓神经、胫神经合并坐骨神经损害 4例.结论 电生理检测对神经受损的定位、损害的性质、程度以及康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腺横断伤的手术方式选择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胰腺横断伤手术治疗方法、术后和并发症的治疗。结果:治愈10例,死亡1例,发生胰瘘2例,创伤性胰腺炎2例,肠道菌群比例失调2例,小肠梗阻及胆汁性腹膜炎各1例。结论:胰腺横断伤是腹部外伤中较严重的损伤,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对危及生命的合并伤应首先进行妥善处理。受伤原因、胰腺横断部位、损伤程度、有无十二指肠及胆道损伤对手术方式选择有密切关系。术中彻底清创、严密止血、缝合技术、通畅有效的引流、术后生长抑素和TPN 使用等综合措施有利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背景颈段脊髓损伤的治疗有多种方式,但效果均不十分理想.目的探讨手术等综合治疗对颈椎中央型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设计前后对照设计.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骨科病房.对象1999-01/2003-01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共收治中央型脊髓损伤患者11例,均为男性,年龄36~65岁,交通事故9例,跌伤1例,头部砸伤1例,病程2 h~14 d,伴颈椎间盘突出9例,颈椎管狭窄1例,C6椎体骨折1例.MRI片单处损伤9例,两处损伤2例.方法伤后4~20 d手术治疗,9例行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植骨加钢板内固定,2例行颈椎后路减压植骨加侧块钢板内固定.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手术前后Frankel分级.②手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结果.结果11例患者术前Frankel分级为0级3例、Ⅰ级3例、Ⅱ级5例.术后为0级1例、Ⅲ级4例、Ⅳ级6例.平均肌力恢复2~5级,复查内固定牢靠、在位,植骨愈合良好.结论颈椎中央型脊髓损伤一旦确诊提倡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措施,手术尽可能去除致病因素,其他辅助措施则以促进脊髓功能恢复为目的.  相似文献   

13.
背景:电击伤后,确定神经损伤和移植神经吻合的部位,是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所在。临床上常把在手术显微镜下看到神经正常轴索作为神经正常之起始。但术后效果常表明此方法不可靠。目的:评估体感诱发电位技术在电击伤后神经损伤检测中的运用价值。设计:病例回顾性分析。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对象:选择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12例腕部严重电击伤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为6~54岁。方法:对受损神经连续测定体感诱发电位值,并相应作病理切片观察。以体感诱发电位选择平面行神经移植病例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比较。主要观察指标:受损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的波幅、潜伏期,相应的病理切片情况以及体感诱发电位选择平面行神经移植病例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波幅、潜伏期与神经干质量呈正相关,病理检查支持这一结果。②12例通过体感诱发电位确定神经移植的吻合部位,8例术后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7~26个月,平均22.7个月。其中5例术后两点辨别觉达到Ⅱ或Ⅲ级(美国手外科协会标准,二点辨别距<6mm为Ⅰ级,6~10mm为Ⅱ级,11~15mm为Ⅲ级,>15mm为Ⅳ级)。结论:电击伤后神经损伤的病理改变复杂,体感诱发电位技术能有效地评估和选择神经移植的吻合部位。  相似文献   

14.
背景:无放射影像异常颈脊髓损伤为脊髓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在解剖学和生物力学方面的特殊性,其损伤机制及治疗方法与成人的有所不同。目的:探讨儿童新鲜无放射影像异常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设计:回顾性分析及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对象:1997-06/2003-0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无放射影像异常颈脊髓损伤患者14例。纳入标准:①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障碍。②颈椎X射线平片、MRI检查,未发现骨折脱位。MRI检查显示脊髓损伤征象,T1WI脊髓增粗,T2WI沿脊髓长轴分布条状形高信号区,并向上下蔓延。脊髓完全性损伤患者3例,不完全性损伤11例。在脊髓不完全性损伤中,6例表现为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3例为脊髓半切损伤综合征,2例为前脊髓损伤综合征。方法:对14例儿童无放射影像异常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非手术治疗13例,颈后路寰枢椎融合术1例。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治疗前后ASIA分级情况。结果:死亡1例,13例获平均3年随访。无明显改善者3例,其余患者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根据ASIA分级标准,治疗前A级者3例,B级者5例,C级者5例,D级者1例。治疗后恢复至B级者1例,C级者2例,D级者5例,E级者2例。结论:儿童无放射影像异常颈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脊髓原发性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多数患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对存在颈椎明显不稳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嗅鞘细胞移植改善晚期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近期效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背景:既往认为中枢神经无再生能力。但近年来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改变局部环境,损伤的神经轴突可以有再生能力并能恢复部分神经功能。目的:探讨胚嗅鞘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患者是否安全、可行和有效恢复神经功能。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北京西山医院神经疾病研究治疗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二科和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神经外二科。对象:选择2001-11/2003-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二科和海军总医院神经外二科治疗的晚期脊髓损伤患者171例。其中完全性损伤147例,不全性损伤24例。伤后时间:0.5~18年。治疗过程经有关医疗伦理委员会讨论同意,细胞捐献者自愿同意,被治疗者知情同意。方法:①取胚胎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12~17d。②将胚胎嗅鞘细胞移植到患者脊髓损伤部位的上下处。③所有患者在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手术前和手术后2~8周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标准评价。主要观察指标:①嗅鞘细胞移植术后患者脊髓功能恢复情况。②不良事件及副反应。结果:171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嗅鞘细胞移植术后患者脊髓功能恢复情况:171例均有部分神经功能快速恢复,其中运动功能评分由术前34.5±20.3提高到42.0±20.0(P<0.001),轻触觉评分由术前47.2±24.0提高到61.8±23.0(P<0.001),痛觉评分由术前48.6±23.5提高到64.0±22.8(P<0.001)。②不良事件及副反应:1例术区感染导致脊髓损害表现早期加重;2例严重肺部感染,1例丘脑出血,此3例患者最终因严重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结论:嗅鞘细胞移植能快速促进晚期脊髓损伤患者恢复部分神经功能,但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背景:硬膜的完整性对于颅脑损伤患者手术的预后十分重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生物人工硬脑膜在颅脑损伤手术松弛缝合中修补硬膜缺损的临床资料,并评价其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颅脑损伤中硬脑膜缺损者应用人工硬脑膜修补后的疗效及并发症随访结果。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1年,共64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应用人工硬脑膜后脑积水22例,皮下积液8例,硬膜外血肿4例,脑脊液切口漏2例、鼻漏1例,修复后头颅CT检查未见与人工脑膜有关的异常反应和表现。42例患者3~6个月进行颅骨修补时发现人工硬脑膜与正常硬脑膜融合恢复较好,无粘连及炎症反应发生。说明实验所用生物型人工硬膜并发症少,相容性好,能够较好的与正常硬脑膜融合,保护脑皮质。  相似文献   

17.
背景根据唇腭裂序列治疗的现代概念,腭裂修复应在语音发育开始前即出生后9~12个月左右进行,但由于诸多因素延误了就诊和手术时机,仍存在一些大于8岁而未手术的腭裂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使发音功能及腭部外形得以改善显得更为重要. 目的探讨对大龄(8岁以上)腭裂患者的特点,同期行腭裂关闭术和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对语音的影响,以提高修复效果. 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对照观察. 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的颌面外科. 对象选择2000-01/2003-1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收治大龄腭裂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8~20岁,平均13.8岁;双侧完全性腭裂3例,单侧完全性腭裂12例,不完全性腭裂9例. 方法全部腭裂均采用常规的两瓣后推术和蒂在上的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术后30 d在安静的语音实验室内,麦克风距受试者唇10 cm,由医生领读,患者随读,录音.由5名从事语音病理研究的医师进行主观判听. 主要结局观察术前术后用鼻咽纤维镜检测其腭咽闭合情况,评价患者鼻漏气及过重鼻音改善情况. 结果24例腭裂修复术后创口均达到Ⅰ期愈合,软腭后退良好,腭咽闭合改善明显,为发音创造了条件,语音也有不同程度改善.同期行腭裂关闭术和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前过重鼻音、鼻漏气4级患者24例,术后过重鼻音、鼻漏气1级患者3例,2级患者7例,3级患者6例,4级患者8例. 结论大龄腭裂患者同时采用腭裂关闭术及咽成形术的方法修复,有利于改善软腭的形态和发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外科处理效果。 方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2001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369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生胆管损伤11例(0.3%)。胆管部分损伤5例,行缝合修复,其中4例放置T管引流;胆管横断伤6例,行胆管端端吻合T管引流3例,行预置盲襻式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3例。 结果7例T管引流于术后6~12个月拔除。11例随访时间18~60个月,平均44.8个月。胆肠吻合口狭窄2例,行胆道镜球囊扩张;余9例未出现胆管狭窄。 结论胆管缝合修复、胆管端端吻合、预置盲襻式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均是胆管损伤后外科处理的有效手段;胆管损伤修复后出现胆管狭窄,可以选择胆道镜球囊扩张,必要时行再手术矫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创伤性膈疝早期诊断与治疗的经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7年我院收治的16例创伤性膈疝病例的临床资料。24h内确诊15例,术前确诊8例。经胸切口3例,经腹切口8例,经胸和经腹切口3例,胸腔镜膈肌修补1例。结果:15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创伤性膈疝早期易误诊,胸部X线、B超和胸部CT是确诊的依据,早期诊断和手术,正确处理合并伤,是提高创伤性膈疝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背景:翼状胬肉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手术方法多种多样。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翼状胬肉逆行切除加相邻带干细胞自体结膜转位术对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设计:病例随访观察。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对象:选择2003-05/2006-05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的翼状胬肉患者50例(60眼),患者均同意接受手术治疗并配合随访观察,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方法:逆行将翼状胬肉头部自角膜上分离,向泪阜方向及上下方向钝性分离结膜及其下方增生变性组织,直至近半月皱襞处,全部切除胬肉。转位相邻带干细胞的自体结膜于巩膜裸露区。术后定期随访。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后角膜上皮、结膜上皮的愈合时间。②翼状胬肉的复发率。结果:①50例翼状胬肉患者(60眼)的的角膜上皮、结膜上皮缺损区均在术后一两天内愈合。②拆线后随访8~16个月,其中8~12个月26眼,13~16个月34眼,平均12个月。58眼痊愈,2眼复发。结论:翼状胬肉逆行切除加相邻带干细胞自体结膜转位术简单易操作,并可较大程度地降低胬肉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