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小儿直肠出血、复发性腹痛、恶心及呕吐在诊断和治疗上都给医生带来了挑战。M eckel憩室(M D)就是造成这些症状的病因之一。本研究旨在于研究腹腔镜治疗小儿M D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将8年来33例不明原因直肠出血和(或)复发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回顾。共有23例男孩,10例女孩,年龄平均为5.12±2岁(3~12岁)。21例患者在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时发现M D,其中12例有显著症状。对有直肠出血的患儿进行胃肠内窥镜检查、结肠镜检查以及锝扫描检查。所有患儿均接受实验室常规化验检查和诊断性腹腔镜检查。结果:在1200例阑尾切除患者中有…  相似文献   

2.
背景:直肠出血是放射性直肠炎的迟发性后遗症。在接受骨盆放射治疗后,有2%~5%的患者发生黏膜末梢血管扩张。由于药物疗法通常无效,所以提倡用局部治疗如福尔马林灌洗、Nd∶YA G激光治疗、氩离子凝结术(APC)治疗,但经验都有限。方法:1997年1月至2001年8月间,50例因放射性直肠炎导致直肠出血而接受APC治疗的连续患者纳入研究。13例患者有贫血,其中6例需要输血。9例患者接受抗凝治疗,10例患者接受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APC治疗使用50W电功率、氩气流量2.0L/m in下的非接触性凝结技术。脉冲持续时间<0.5s,每隔3周1次。结果:A PC治疗中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8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94例GIST患者病理特点及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GIST发生部位:胃54例(57.4%),小肠22例(23.4%),结肠11例(11.7%),直肠6例(6.4%),肛管1例(1.1%).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56.3%)和腹部肿块(32.1%), 94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1年、 3年、 5年存活率为83.4%、 53.2%、 38.8%,良性及交界性患者均无复发;23例恶性患者中9例复发,其中5例死亡.结论: GIST以胃及小肠最多见,以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表现为主.GIST的诊断有赖于病理形态学检查与免疫组化的结合.完整的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从粪流率角度研究先天性巨结肠病(H D)患者术后的直肠肛门功能情况。方法:本研究评估了23例曾接受根治性手术的H D患者的长期随访情况。他们的平均年龄为11岁。这些患者的H D类型包括18例直肠乙状结肠型,5例全结肠型。在进行粪流率检测之前进行肛门直肠测压试验。将生理盐水作为粪便代用品在压力监测下注入直肠,患者在粪流率检测仪中排便。通过讨论最大粪流率(Flow-M ax)、粪流范式(FFR)、忍耐率(TR)肛管压力(AP)、Kelly临床评分,以确定能有效评估肛管功能的参数。结果:①粪流范式被发现与Kelly临床评分有密切…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6,(9):1179-1181
目的:评价经肛吻合器选择切除直肠壁术(改良TST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改良TST术治疗30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分析手术前后Longo便秘评分、直肠肛管压力。结果:随访6~10个月,平均8个月。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Longo便秘评分分别为15.5±3.4分,2.1±0.2分。术前与术后1月的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肛管静息压等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改善便秘症状为96.7%(29/30),术后复发为3.3%(1/30);术后并发肛门坠胀为13.3%(4/30),急便感为10%(3/30);无出血、直肠阴道瘘、直肠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结论:改良TST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结肠贮袋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作低前切直肠癌病例 2 5例分为两组 ,一组为结肠贮袋与直肠 (肛管 )吻合 11例 ,另一组为结肠与直肠断端直接吻合 14例 ,比较术后排便功能。结果 :两组均无出血、死亡、吻合口瘘、贮袋直肠 (肛管 )吻合组和直肠结肠吻合组发生吻合口狭窄分别为 2例和 4例 ,肿瘤复发分别为1例和 4例 ,肠梗阻分别为 1例和 2例 ,贮袋直肠 (肛管 )吻合组发生贮袋炎和便秘均为 2例 ,直肠结肠吻合组无便秘。结论 :中下段直肠J形贮袋吻合术后一年内排便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1次性切开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11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1次性切开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110例。结果:1次手术治愈106例,治疗愈率为96.4%,后遗肛瘘4例,占3.6%。疗程15-40天,平均20.1%天。无1例发生肛门失禁、肛管直肠狭窄及肛门畸形等。结论:本方法1次性手术成功,既缩短了疗程,又减少了病人2次手术的痛苦。是目前高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上消道出血是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病死率极高。我们回顾4年来住院患者的治疗过程,联合使用垂体后叶素、凝血酶、洛赛克止血效果甚佳、报告如下:1'姗资料 1988~1992年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76例,男69例,女7例,年龄23~es岁。便血为主64例次(44。5%)呕血为主33例次(22、9%)先呕血后便血47例次(32.6%),共]44例次出血,出血量平均663士426犯1(。2公0~2800扭1),出血时间平均4。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评估处理完全性直肠脱垂的O rr-Loygue直肠固定术和Delorm e手术(肛门直肠黏膜剔除和直肠肌层折叠术)的长期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1978—2001年间的有关资料。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和Student t检验。结果:109例患者接受了O rr-Loygue直肠固定术(49例)或D elorm e手术(60例)。平均随访时间为88(极差1~300)个月。在直肠固定术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33%和4%;在术前便秘患者中,33%术后症状得到改善或完全缓解,58%术后症状加重;在术前大便失禁的患者中,73%术后大便可以控制或大便节制功能得到改善。在D elorm…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直肠癌行低位前切除术后应用结肠"J"型储袋行直肠或肛管吻合能否改善患者的排便功能.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01年1月间连续行低位前切除术的72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吻合方式分为2组:"J"型储袋组,共33例;直肠吻合组,共39例.分别于术后1、3、6及12个月,对手术并发症及排便功能行比较性研究.结果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出血病例.直肠组发生吻合口瘘2例;储袋组及直肠组术后局部复发者分别为5例及4例;肝转移分别为2例及3例."J"型储袋组较直肠吻合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12个月之日排便次数及夜间排便人数比率均明显减少(7次vs 3次,P<0.05;3次vs 1次,P<0.05),(64%vs 31%,P<0.05;30%vs 3.9%,P<0.05).前者大便失禁综合评分显著优于后者(8 vs 2,P<0.05;5.2 vs 1.5,P<0.05).结论 直肠癌行低位前切除术后,应用"J"型储袋行直肠或肛管吻合,不增加手术并发症,且在术后1年内,可以在某些方面改善患者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11.
张华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3):348-349
直肠肛管疾病常采用手术治疗,因此其围手术期护理尤为重要。本研究拟总结直肠肛管疾病外科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2月至2011年9月浙江省嵊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直肠肛管疾病患者125例,其中男85例,女40例;年龄8~75岁,平均(35.9±10.6)岁。既往病史为3d至10年。其中肛周脓肿35例,  相似文献   

12.
李森  俞一峰  龚海  高林  冯强 《右江医学》2003,31(5):449-450
目的 研究结肠贮袋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低前切直肠癌 2 5例分为两组 ,一组为结肠贮袋与直肠 (肛管 )吻合 (11例 ) ,另一组为结肠与直肠断端直接吻合 (14例 )通过比较判断术后排便功能。结果 两组均无出血、死亡、吻合口瘘 ,贮袋直肠 (肛管 )吻合组和直肠结肠吻合组发生吻合口狭窄分别为 2例和 4例 ,肿瘤复发分别为 1例和 4例 ,肠梗阻分别为 1例和 2例 ,贮袋直肠 (肛管 )吻合组发生贮袋炎和便秘各 2例 ,直肠结肠吻合组无便秘。术后 1年平均排便次数贮袋吻合组明显优于直肠吻合组 ,而 1年以后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中下段直肠J形贮袋吻合术后 1年内排便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肠肛管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2011年收治38例直肠肛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中行清创缝合+乙状结肠造瘘,二期关闭造瘘28例,直接行清创缝合10例,术后1例伤口愈合不佳行乙状结肠造瘘。结论:直肠肛管损伤处理不当可引起腹腔、盆腔或腹膜外直肠旁间隙严重感染、内瘘和外瘘、肛管狭窄、肛门失禁等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是降低直肠肛管损伤及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曾俊  胡卫建 《四川医学》2003,24(10):998-1000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48例肛管直肠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直肠损伤41例,肛管损伤7例。合并伤33例(68.8%)。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单纯修补加局部引流14例,修补加结肠造口28例,单纯粪便转流加引流6例。45例治愈,3例(6.3%)死亡。16例(33.3%)术后发生并发症。结论:早期诊断,合理应用转流、引流、冲洗三项措施,控制感染和积极处理合并伤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直肠肛管会阴部创伤的治疗效果与救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1例直肠肛管会阴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转流性结肠单腔造口 ,早期彻底清创 ,置引流 ,全肠灌洗共 42例。对合并盆腔大出血及骨盆骨折患者 9例 ,在治疗休克同时 ,行早期开腹手术 ,髂内动脉结扎 ,游离肌块电凝压迫止血 ,填塞止血 ,并行骨折固定 8例。结果 :本组治愈 47例 (92 .2 % ) ,死亡 4例 (7.8% )。结论 :早期确诊并采取及时而有效的治疗是提高创伤性直肠肛管会阴部损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女性直肠出口梗阻型便秘与妇科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女性直肠出口梗阻型便秘与妇科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33例女性直肠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中有21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妇科疾病。原发病出现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直肠黏膜脱垂伴套叠11例(33.33%),直肠前突10例(30.3%),会阴下降5例(15.15%)。结论: 出口梗阻型便秘与妇科疾病密切相关,治疗应同时注意对妇科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并发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11例UC合并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UC并发下消化道大出血占同期UC住院患者的0.7%(11/1486),所有患者均处于中重度活动,其中9例(81.8%)为慢性复发型+广泛结肠型。5例患者存在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其中4例接受抗病毒治疗。11例均接受禁食水、补液、生长抑素、输血等治疗,4例在首次大出血时即接受急诊手术治疗,其中3例出现术后再出血;其余7例中2例因再发大出血行急诊结肠全切+直肠次全切除+回肠造口术,3例行择期结直肠全切或结肠全切+直肠次全切除+回肠造口术,81.8%(9/11)患者接受急诊或择期结直肠手术,1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未接受手术治疗,1例患者自动出院后失访,余均康复出院。结论 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往往是UC疾病活动的表现,易造成严重的临床后果。内外科医师通力协作,优化围手术期处理是改善该类患者预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肛提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肛管直肠压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肛提肌综合征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n=40)与对照组(n=40)。其中治疗组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地奥司明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5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强度、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肛管直肠抑制反射阈值、有效肛管长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5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0%(33/40),相对于对照组[55.00%(22/40)]有明显上升(P0.05)。两组治疗第7、15天及治疗后1、2、3、6个月时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1~6个月时VAS评分相对平稳,但对照组则逐渐有明显升高趋势;治疗组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各时点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时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但肛管直肠抑制反射阈值、有效肛管长度则无明显变化(P0.05);且对照组治疗前后以上各肛管直肠压力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肛提肌综合征可有效缓解疼痛程度,降低肛管压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阴道轴及其支持组织可通过保留性交功能的骶骨阴道直肠固定术加以恢复。本研究采用经阴道骶骨阴道直肠固定术治疗子宫及阴道脱垂或阴道穹隆脱垂患者。研究设计:4年内对20例阴道穹隆脱垂患者及83例子宫及阴道脱垂患者采用经阴道骶骨阴道直肠固定术治疗。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平均随访24个月(极差6~48个月),通过患者就诊了解脱垂复发、大小便失禁及性欲变化情况以确定手术效果。结果:除1例患者发生骶前静脉出血外,无严重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84例(82%)患者主观认为脱垂症状治愈。1例患者复发阴道穹隆Ⅱ度脱垂,4例患者复发Ⅱ度直肠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期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效果。方法对308例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行一期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治疗。结果308例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经治疗后,一次性一期切开引流加挂线手术成功303例(占98.4%),仅有5例(占1.6%)复发再次手术。结论一期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是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