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放射治疗诱发恶性肿瘤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放射线诱发恶性肿瘤的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放射线治疗后诱发的恶性肿瘤。原发肿瘤为鼻咽癌5例,扁桃体癌、扁桃体恶性淋巴瘤、鼻腔内翻乳头状瘤恶变、左眼眶下血管外皮瘤及垂体腺瘤各1例。放射原为6MVX线或^60Co γ线,放射剂量30-77Gy,常规分割。结果:放射治疗后2-26年,在照射野内或射野边缘诱发恶性肿瘤。结论:放射线可诱发恶性肿瘤,与照射部位、射线剂量、年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射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对保证治疗质量的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将该院近年来收治的88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全程接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采用WHO实体瘤客观效果评价标准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探讨肿瘤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质量保证措施。结果 88例患者均成功接受全程放射治疗;治疗2月后近期总缓解率为93.2%;88例患者1年内生存率为88.6%;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骨髓抑制21例,消化道反应17例,皮肤反应7例。结论调强适形放射在恶性肿瘤治疗中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比较显著,有效延长患者生命时间;在治疗中精准剂量验证及精度验证,严格治疗环节,充分重视物理技术、放射治疗设备等能够保障显著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有着较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晓品 《重庆医学》2007,36(19):1913-1914
放射治疗已有100多年历史,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约7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其病程的某一时期需要不同目的的放射治疗参与,包括根治性放疗、辅助性放疗或姑息性放疗.肿瘤放射治疗学包括放射治疗物理学(放射治疗技术)、临床放射生物学和肿瘤放射治疗临床三大部分,其中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放射治疗物理学(放射治疗技术)成为发展最迅速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 ,也是恶性肿瘤进入不可治期的主要标志之一。有关骨转移中许多细节和特定的“亲合点”目前尚未阐明 ,但骨转移的形成依然离不开恶性肿瘤转移规律中所涉及的 4个过程 ,即侵袭、循环扩散、远处克隆形成和肿瘤内血管形成的基本转移步骤[1] 。骨转移发生后最突出的临床特点是骨转移灶的疼痛和由转移病灶而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骨转移发生后引起的癌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尽可能延长生存期是治疗骨转移的主要目的。放射治疗是临床治疗骨转移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现将我科对…  相似文献   

5.
<正> 手术、放疗、化疗为当今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每一种肿瘤都或多或少或主或辅地需要放射治疗,其中头颈癌、中心型肺癌,食道中上段癌、淋巴瘤、宫颈癌等都以放射治疗为主,而其它疗法为辅。下面就我院自1994年1月至1995年12月收治较常见恶性肿瘤病人111位患者具体分析其放射治疗的疗效,现列表说明。  相似文献   

6.
7.
于东 《当代医学》2012,18(24):58-59
目的 探讨超分割内放射治疗脑深部恶性肿瘤的的经验及方法.方法 选择2008年2月~2008年8月收治的脑深部恶性肿瘤患者37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两组.A组17例患者采取常规分割内放射治疗进行对症治疗,B组20例患者给予超分割内放射治疗进行对症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肿瘤变化.结果 治疗后B组病变直径≤4.0cm患者,其中7例患者肿瘤消失,4例患者肿瘤直径与术前相比较缩小≥80%,3例患者肿瘤直径与术前相比较缩小30%~50%,1例患者肿瘤直径与术前相比较缩小≤30%;肿瘤直径在4.1~5.0cm患者肿瘤直径均缩小30%~50%,肿瘤直径为>5.0cm1例,肿瘤直径与术前相比较缩小≤30%.治疗后A组12例病变直径≤4.0cm患者,其中3例患者肿瘤消失,4例患者肿瘤直径与术前相比较缩小≥80%,4例患者肿瘤直径与术前相比较缩小30%~50%,1例患者肿瘤直径与术前相比较缩小≤30%.治疗后肿瘤直径在4.1~5.0cm患者4例,肿瘤直径与术前相比较缩小≤30%.肿瘤直径为>5.0cm 1例,瘤体与术前相比较增大;后因并发肺部感染于术后6个月死亡.患者肿瘤在放疗过程中及其结束后颅压增高、偏瘫等症状和体征均得到部分缓解,缓解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A组71%(P<0.05).结论 超分割内放射治疗脑深部恶性肿瘤,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并发带状疱疹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并发带状疱疹30例临床分析吕俊华陈绍水(附属医院肿瘤科,滨州市256603)关键词恶性肿瘤;带状疱疹;病例分析带状疱疹的发病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在恶性肿瘤病人,尤其是经过化疗、放疗的病人其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故带状疱疹并发率较常人明...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耳部恶性肿瘤的诊疗水平,延长患生存时间。方法回顾分析30例耳部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年生存23例,2年19例,3年14例,4年11例,5年2例,失访2例。结论耳部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和治疗,广泛切除肿瘤,术后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是指将高能放射线集聚于体内某一局限性靶区的单次照射,使病灶产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损伤和其它放性改变,而靶区外周围组织因剂量迅速递减而免受累及,从而在其边缘形成一如刀割样的界面,达到类似手术的效果,也就是说不需要切开外层组织,而是利用放射线的穿透力加“聚焦”来完成的一种特殊的不见血的手术。SRS技术最早是由瑞曲的著名神经外科医生Lesksell提出的。随着各种影像技术及电子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发展,使SRS技术更加完善。目前SRS根据放射源主要有以下3种:(1)  相似文献   

11.
李健  张秀萍  孙世良  周琦 《重庆医学》1999,28(6):408-409
目的介绍肿瘤患者术前加速分割照射技术及近期疗效。方法 从1995年6月至1998年10月共计52例患者接受了这种术前加速分割放疗。其中有宫颈癌31例;直脾性癌10例;舌体癌6例,食管癌3例以及肺癌2例,治疗除舌癌采用4MV-X线外,其余均使用10MV-X线照射。照射区域包括原发肿瘤加局部淋巴引流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某院2008年-2013年8713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构成比,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013年新疆某医院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人数、性别、年龄、族别及肿瘤分布类型。结果六年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排前三位的疾病谱已开始发生变化,从肝癌、胃癌、食管癌逐渐过渡到胃癌、结肠癌、直肠癌。食管癌由60岁以上占多数,转变为60岁以下占半数,胰腺癌等其他肿瘤的发病年龄也有所降低。恶性肿瘤中哈萨克族的食管癌构成比相对于汉族明显偏高,而胃癌在汉族和维吾尔族中高发。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存在性别、部位、年龄、民族特征的差异,对高危人群应加强防治工作,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骨转移常见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其主要症状是骨痛。总结了患者30例,采用单一化疗、放疗或配合同位素及内分泌综合治疗,观察疼痛缓解情况。结果:单一治疗有效率为37.5%,综合治疗有效率86.3%(P<0.05)。综合治疗效果优于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03年-2012年某院泌尿道恶性肿瘤住院情况,为此类疾病的防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应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分析4114例泌尿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分布。结果泌尿道恶性肿瘤男性多于女性,以膀胱恶性肿瘤为最多,占51.46%;60岁及以上者为泌尿道恶性肿瘤高发人群,占62.57%;近5年来泌尿道恶性肿瘤入院人数增加,发病年龄有下降趋势,膀胱外泌尿道恶性肿瘤构成增加。结论应继续开展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以降低膀胱恶性肿瘤发病率,并需进一步探索膀胱之外的泌尿道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提出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为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软件的性能,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3757例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临床医师上报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核实,以获得其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252例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6.7%;感染例次274,例次感染率为7.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占43.1%,下呼吸道感染占27.4%;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2.70%;送检标本率77%,其中无菌血液标本送检占41%;感染率居前三位的肿瘤分别为肾癌、头颈部癌及食管癌;感染病例中有白细胞数<4.0×109/L患者占88.5%;感染组病例住院时间明显高于没有感染组(P<0.05)。结论肾癌、头颈部癌及食管癌患者在进行放疗后易发生医院感染,应加强保护性隔离措施,监测并预防放疗反应的发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死亡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3-2005年恶性肿瘤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403例恶性肿瘤死亡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47例181例次,占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36.48%。下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分别占医院感染的58.56%和14.36%;在送检的标本中检出病原体104株,真菌和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下呼吸道感染是恶性肿瘤死亡患者的主要感染部位,真菌、革兰阴性菌是主要感染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PT、TT、APTT、Fib和D-dimer临床指标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9月~2010年3月收治的恶性肿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3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20例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PT、TT、APTT、Fib和D-dimer指标。结果恶性肿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凝血指标PT、TT、APTT和Fib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恶性肿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D-dimer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TT、APTT、Fib和D-dimer联合检测可以用于探索恶性肿瘤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为加强临床早期诊断与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39例恶性淋巴瘤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过程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表明,霍杰金病与非霍杰金病比例为28∶11,男女之比为3.31∶1;21~40岁占69%。临床以无痛性颈、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伴有发热、盗汗和乏力。实验室检查表现:血沉加快、乳酸脱氢酶增高和血清EB病毒抗体滴度增加,β_2微球蛋白升高等,部分骨髓中找到R-S细胞。CT扫描示颈、纵膈、肺门和腹膜后见肿大淋巴结和肿块。治疗以化疗或化放疗结合为主,治疗效果明显,缓解率提高,增加免疫力,减少病毒感染以减少本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熊炜  温钦  黄志国 《黑龙江医学》2005,29(8):565-566
目的总结原发性肠系膜后恶性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点及手术处理。结果初始临床表现多为腹部肿物,辅助检查CT诊断率为94.4%,肿瘤完全切除率为48.7%,完全切除组术后复发11例,再手术10例,6例完全切除肿瘤。结论发现腹部无症状性肿物要考虑本病,CT是最重要的诊断性辅助检查,手术全切除及整块切除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对复发性肿瘤应争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 :对恶性肿瘤患者 44例与健康人42例的血液流变学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血浆粘度、血栓长度、血小板粘附率均高于正常组 (P <0 0 1 ) ;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血栓湿重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1 ) ;有显著性差异 ,晚期转移组的红细胞沉降率 ,血浆粘度高于非转移组 (P <0 0 5 ) ;血细胞比容低于非转移组 (P <0 0 1 )。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异常 ,晚期患者尤其明显 ,提示恶性肿瘤患者处于高粘、高凝状态 ,检测血液流变学对判断病情预测、预后有一定意义 ,改善血液粘滞状态可以延缓病情 ,防止转移 ,预防血栓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