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理性瘢痕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理性瘢痕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或瘢痕疙瘩(keloid,K).一般临床上治疗多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切除术、皮肤移植术、扩张术和磨削术等.而非手术治疗种类繁多,进展也较快,本文主要就病理性瘢痕非手术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病理性瘢痕包括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细胞因子表达改变及环境因素等有关。病理性瘢痕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其他新型治疗等。单一治疗手段对病理性瘢痕的治疗效果和复发率控制均不理想,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治疗方式联合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的最佳方案,特别是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学、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及对病理性瘢痕的进一步认识,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理念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皮肤瘢痕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洪  农晓琳 《广西医学》2006,28(8):1232-1235
皮肤瘢痕是创伤皮肤愈合后的产物,病理性瘢痕的病理特征是胶原等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皮肤瘢痕中的成纤维细胞,是创面愈合、瘢痕形成、增生和挛缩的功能性细胞,其增殖、活化、分化的异常直接导致皮肤病理性瘢痕的形成.皮肤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是常见而治疗非常棘手的疾病群.近几十年来,皮肤瘢痕的治疗方法已由简单的手术切除发展到激光、药物乃至生物基因治疗等多种方法,以下对皮肤瘢痕的治疗方法做一个叙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创伤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2006~2010年113例创伤后脑脊液漏患者的救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96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13例患者经手术修补后痊愈,2例患者二次手术后痊愈,2例合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结论:多数创伤后脑脊液漏经非手术治疗可治愈,但非手术治疗无效病例应采取手术治疗,合并脑损伤需早期开颅手术者应尽量一期修补漏口.  相似文献   

5.
黄克华  周国富 《医学综述》2014,(23):4252-4254
病理性瘢痕是人皮肤受到创伤后转归异常的结果,分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其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众多研究表明一些细胞因子在病理性瘢痕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信号转导物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相关细胞因子在病理性瘢痕之间的作用以及两者的关系,为深入揭示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机制和生物学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病理性瘢痕通常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两种,是皮肤外伤后机体过度反应而愈合的结果。二者的发生机制是相似的,主要与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和细胞外基质代谢异常有关。其治疗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单纯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容易复发,运用皮片或皮瓣移植等改进的手术方法,复发率仍旧很高,且有近半数的供区发生瘢痕疙瘩。非手术疗法包括压迫治疗、放疗、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硅胶片疗法以及冷冻疗法等,其中药物治疗是重要手段之一。治疗病理性瘢痕的药物较多,近年来应用较多的有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中药、干扰素等,现将其应用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韩峰  何丹 《中外医疗》2013,32(20):27-29,31
目的探讨整形缝合法联合局部外照射治疗病理性瘢痕(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及治疗原则。方法选取该院门诊2005年1月—2012年1月对95例病理性瘢痕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不同手术缝合方法联合放疗组和单纯手术组,并比较两组疗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检验水准=0.05。结果 95例患者治愈50例,占52.6%,显效26例,占27.4%,总有效率80.0%,总复发率20.0%。综合治疗组(手术+放疗)有效率92.31%,与单纯手术组(67.4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手术治疗组治疗后半年内复发率23.26%,明显高于综合治疗组;单纯手术治疗组9个月内、1年内单手术治疗组复发率仍然高于综合治疗组,两组不同时段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对病理性瘢痕的疗效优于单纯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8.
张志刚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390-1390,1403
目的 寻找治疗病理性瘢痕有效的方法.方法 用干扰素局部或全身注射及外用干扰素药膏的方法治疗31例病理性瘢痕患者.结果 干扰素治疗31例病理性瘢痕,有效26例,无效5例.结论 局部、全身应用干扰素可治疗体表病理性瘢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病理性瘢痕是人体皮肤组织对损伤产生过度修复的结果,组织学主要表现为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胶原蛋白的过量沉积,病理性瘢痕又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两种[1].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在功能和外观上都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程度的危害.近年来,许多体外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干扰素(IFN)可以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胶原的合成以及激活胶原酶的活性,起到拮抗纤维化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病理性瘢痕[2].本文就利用干扰素防治病理性瘢痕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蔡景龙 《中华医学杂志》2013,93(14):1041-1043
瘢痕是机体损伤修复后的结果,它不仅可以影响患者的外观,还可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长期以来,瘢痕一直是整形美容外科研究的热点、难点和重点.瘢痕的治疗分为手术和非手术两大类(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压力、药物、硅凝胶制品外用、放疗、激光、冷冻及物理康复治疗等方法).现就这些治疗方法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增生性瘢痕是皮肤深度创伤的病理性结局,给患者带来了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目前仍缺少理想的治疗方法.外泌体是细胞内多囊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分泌至细胞外环境的纳米囊泡,参与细胞间通信、细胞增殖、细胞迁徙和免疫调节等过程,在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多种干细胞外泌体参与皮肤创伤修复的多个过程,有望成为增生性瘢痕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585 nm闪光灯泵浦脉冲染料激光和曲安奈德注射联合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治疗方案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585 nm闪光灯泵浦脉冲染料激光局部加醋酸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389例病理性瘢痕患者,并用回顾性分析法对389例病理性瘢痕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接受该方案治疗的389例患者中,治愈231例,显效137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94.6%.不良反应16例(4.1%),为注射局部皮损有轻度萎缩和周围皮肤轻微脱色,其余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585 nm闪光灯泵浦脉冲染料激光和曲安奈德注射联合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疗效肯定,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创伤所致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创伤所致闭合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非手术治疗44例,手术治疗6例,全部治愈。结论非手术治疗是创伤所致闭合性肾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正确判断肾损伤程度和病理类型是治疗的基础,是患者康复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病理性瘢痕中是否存在异常的胶原表达 ,及在瘢痕疙瘩 (K)与增生性瘢痕 (HS)中的区别 ,以期进一步了解两者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 手术切取瘢痕标本 ,以普通瘢痕 (S)为对照 ,运用RT PCR方法和免疫组化测定病理性瘢痕中Ⅰ、Ⅲ前胶原mRNA及胶原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 病理性瘢痕中Ⅰ型前胶原mRNA及胶原蛋白表达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Ⅲ型前胶原mRNA及胶原蛋白在K组中的表达较增生性瘢痕和对照显著增强 (P <0 .0 5 )。结论 病理性瘢痕组织中胶原合成及分布的变化在病理性瘢痕形成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常见的病理性瘢痕主要是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它们不仅影响病损局部的外观形态,而且还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限制病人的活动.近年来,对瘢痕有了较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一般认为病理性瘢痕的形成不单是成纤维细胞大量增值胶原纤维和胶原蛋白的大量沉积,而是在多种细胞如肥大细胞、上皮细胞、巨噬细胞等以及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相互调控下形成的.病理性瘢痕治疗方法很多,本文就近年来对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瘢痕是机体对深达真皮和皮下组织损伤的一种修复 ,有正常瘢痕 (或称为成熟瘢痕 )及病理性瘢痕 (即异常瘢痕 )之分。正常瘢痕在质地上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接近 ,而病理性瘢痕则表现为真皮内以胶原等大量结缔组织基质的过度产生和沉积 ,属于因创伤引起的皮肤纤维化疾病。作为对损伤前组织的一个不完善替代 ,瘢痕的形成 ,可导致外形破坏 ,机体抗强性减轻 ,氧和营养物质交流障碍 ,同时由于瘢痕的收缩又常常引起受损组织的畸形和功能障碍。临床上的病理性瘢痕以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较为多见 ,因此 ,本文谨就其症状特点及主要治疗方法略述如下。1…  相似文献   

17.
病理性瘢痕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理性瘢痕是由创伤等引起、以胶原等大量结缔组织基质的过度产生和沉积为特征的人类真皮区特有的纤维代谢性疾病,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创伤过度愈合反应的结果.其临床表现为感觉异常、瘤样增生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组织学特点为大量纤维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中胶原、蛋白多糖、糖蛋白等过量沉积、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瘢痕形成是创伤修复的一种必然结果,但过度修复所致病理性瘢痕形成,可引起外形的毁损和程度不等的功能障碍.近年研究表明,病理性瘢痕的发生与皮肤张力、部位、年龄、皮肤色素、感染、异物和遗传机制等有密切关系[1],作者从基质代谢、低氧、自由基等6大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银平  黄东 《广东医学》2011,32(22):3001-3004
瘢痕形成是真皮组织损伤的一种自然修复反应,但瘢痕异常增生则会导致病理性瘢痕.临床上把病理性瘢痕增生性病变局限于伤区范围之内者称为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据研究报道中国人HS发生率为 74.67%,HS 极大地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迄今为止没有一种治疗方法能将其治愈.大量文献报道压力疗法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之一,而且自从发现压力疗效以来,作为一线的治疗和预防瘢痕的手段受到医生和患者青睐.但是压力疗法的研究大部分来源于临床经验总结,关于瘢痕的形成机制以及压力治疗的相关机制的研究尚不透彻.为此,我们对压力治疗瘢痕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瘢痕的分子机制和寻找分子靶向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超声诊断与指导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56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对临床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①经超声诊断确诊的有53例,诊断率为94.64%;53例患者中有孕囊型患者21例﹑包块型患者32例;②手术治疗的患者25例﹑非手术治疗患者28例,手术治疗患者的病灶最大直径为(4.32±1.57)cm﹑大于非手术治疗患者的(3.12±1.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孕囊型患者中,内生型患者的病灶最大径与病灶距浆膜层的距离分别为(1.89±0.75)﹑(0.53±0.06)cm大于外生型患者的(4.27±0.82)﹑(0.27±0.0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包块型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超声诊断率较高,且对于指导手术或非手术治疗起到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提高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6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妇产科治疗的53例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53例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患者中,全部(100%)无腹痛,有停经史,尿妊娠试验均为阳性,盆腔彩色超声检查可发现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部位有回声不均匀包块,且经非手术治疗成功率较高.结论 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孕妇早期症状特异性差,易导致误诊误治,一旦确诊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患者,非手术治疗成功率较高,故在临床工作中,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成功保留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孕妇的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