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肥胖症与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014年间的45例小儿肥胖症病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45例健康的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儿童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G)以及空腹血糖受损(IFG),葡萄糖耐量异常(IGT)以及糖尿病(DM)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儿童FBG、2h PG分别为(5.6±1.3)mmol/L和(8.7±1.7)mmol/L,对照组儿童FBG、2h PG分别为(4.7±1.1)mmol/L和(7.4±1.8)mmol/L,观察组FBG、2h P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IGT、DM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症儿童罹患糖尿病几率显著高于健康儿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小儿肥胖症与糖尿病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44例肥胖症患儿作为肥胖组,44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对比两组小儿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耐量异常与糖尿病发生率。结果肥胖组小儿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高于健康组;肥胖组糖耐量异常与糖尿病发生率均高于健康组。结论小儿肥胖症是糖尿病高危因素,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控制体重,提升儿童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糖耐量异常(IGT)、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和CD62P表达水平,研究不同血糖状态下血小板活化的程度.方法分别选取老年T2DM、IGT、IFG患者和健康对照组(NC)各30例,采集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同时运用流式细胞分析术(FCM)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和CD62P的表达水平.结果 T2DM组、IGT组、IFG组的PAC-1和CD62P较NC组明显升高(P〈0.05),而T2DM组的表达最高.多因素线性相关分析,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和CD62P与FPG、2hPBG、TG、TC、HbA1c、LDL-C呈正相关,与HDL-C负相关,且与TG和FPG相关性较高.结论血小板活化在糖尿病前期就已经存在,在糖代谢紊乱患者早期血栓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餐后2h血糖(2hPBG)较空腹血糖(FBS)在体检中筛查糖尿病(DM)的价值。方法对2011年1~1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同时进行FBS和2hPBG检查的6468名学校工作人员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68名体检者的2hPBG有5448人(84.2%)正常,743人(11.5%)为糖耐量异常(IGT),277人(4.3%)DM可疑。6468人的空腹血糖受损(IFG)中有6060人(93.7%)正常,218人(3.4%)是IFG,190人(2.9%)DM可疑。分别用FBS和2hPBG来判断DM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值191.4882,P〈0.01);2hPBG达到DM诊断标准的277人中,只有134人(48.4%)FBS同时达诊断DM的标准。190名FBS达到DM诊断标准中有134人(70.5%)的2hPBG达到诊断DM,有41人(21.6%)是IGT,余15人(7.9%)2hPBG正常。结论在体检中,2hPBG检查较FBS检查能筛查出更多的DM及DM过渡状态(指IFG和威IGT),前者体检价值更大,值得临床和保健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联耀  李江 《西部医学》2012,24(11):2110-2111
目的了解具有糖代谢异常危险症状患者初诊Ⅱ型糖尿病(T2DM)、糖尿病前期(IFG、IGT)的临床特征。方法242例患者根据空腹血糖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t(OGTT)服糖2小时后血糖分为4组:正常血糖(NOR)、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T2DM,对各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进行分析,并对各组在不同HBAlc浓度中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检出IFG24例,IGT79例,T2DM63例,NGR76例,阳性率68.59%。结论加强对伴有糖代谢异常危险症状患者的筛查,行OGTT,可有效提高初诊T2DM、糖尿病前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余晓波 《右江医学》2013,(6):817-818,821
目的 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 86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组44例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胰岛素注射组42例采用每天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以及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经强化治疗后,两组患者FBG和2 hPBG均较治疗前有了明显下降(P<0.01);与胰岛素治疗组比较,胰岛素泵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次数更少(P<0.05或0.01).结论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平稳、快速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是初诊T2DM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用血糖仪筛查超重肥胖对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MS)和糖调节异常(IGR)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志愿的原则,以符合MS条件的557例男生和541例女生为超重肥胖组(Ob)、以身体正常的469例男生和446例女生为正常对照组(NC),同时进行FCBG、空腹血糖(FBG)、餐后2h指末梢血糖(2hCBG)、2hBG和空腹胰岛素(FIns)的检测,然后以7~10岁、11~14岁和15~18岁三个年龄段对两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⑴男女生各年龄段Ob组与NC组分别比较,收缩压、舒张压、FCBG、FBG、2hCBG、2hBG、未梢血空腹血糖受损(CIFG) 、静脉血空腹血糖受损(IFG) 、未梢血糖耐量低减(CIGT) 、静脉血糖耐量低减(IGT) 、Fins 、胰岛素抵抗指数(IR) 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 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或P 均<0.01);末梢血IFG检出率均高于静脉血IFG的检出率、而末梢血IGT检出率均低于静脉血IGT的检出率。7~10岁年龄段Ob组男生的IFG发生率高于女生Ob组约20%;11~14岁年龄段Ob组女生的IFG发生率高于男生Ob组约12%;15~18岁年龄段Ob组男女生的IFG发生率接近。⑵IFG、IGT末梢血法与静脉血法分别相比,男生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女生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结论 在保证血糖仪工作稳定性和准确性的情况下,用血糖仪筛查超重肥胖对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和糖调节异常是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代谢和血清CA199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9例老年T2DM患者和75例中年T2DM患者,按照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分为血糖良好组(HbAlc%7.0%)和血糖不良组(HbAlc〉7.0%)两个亚组。检测各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c肽(FOP)、餐后2hC肽(2hC-P)和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和统计学分析,将血清CA199水平与其余各参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①老年T2DM组和中年T2DM组中,血糖不良组的FBG、2hPBG、Fins、2hIns、FC—P、2hC—P和血清CA199水平均明显高于血糖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老年T2DM组中血糖不良组的2hPBG、FC—P和血清CA199水平高于中年T2DM组中的血糖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③相关分析显示,中年T2DM组的血清CA199水平与FBG、2hPBG、HbAlc呈正相关,而老年T2DM组的血清CAl99水平与FBG、2hPBG、2hIns、HbAlc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Al99升高与血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血糖控制不良可能影响应用血清CA199水平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患恶性肿瘤风险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儿童肥胖者2型糖尿病(DM)及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方法对98例肥胖者(7-14岁)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空腹和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水平。结果在98例肥胖者中发现1型DM 1例(1.1%),糖耐量异常(IGT)12例(12.2%);少年肥胖组其餐后2 h血糖显著高于儿童肥胖组及非肥胖组(P〈0.01);98例糖代谢异常患儿中44例(47.3%)有2型DM家族史。结论学龄期应开始肥胖干预、糖尿病筛查,以降低青少年2型DM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广州市体检人群血糖水平与糖代谢异常状况及有关血脂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2003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将499例调查对象按病史及空腹血糖分为空腹血糖正常组(NGT组)、空腹血糖受损组(IFG组)和糖尿病组(DM)组,了解体检人群中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糖代谢异常情况,比较各组间血脂成分的差异。结果499例中NGT组341例(68.34%),空腹血糖受损纽(IFG组)119例(23.85%),糖尿病纽39例(7.81%),其中体检人群男性糖代谢异常率明显高于女性,且随年龄增加空腹血糖水平异常发生有增加趋势(P〈0.0001)。糖尿病两项血脂代谢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IFG组和DM组高TG,TC发生率高于正常血糖组。结论糖代谢异常在广州市体检人群中发生率较高。IFG和糖尿病患者脂代谢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定期体检,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给予健康教育指导以控制对糖代谢异常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余倩  乔虹 《中级医刊》2014,(12):36-38
目的:探讨血清肝酶与2型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及空腹血糖受损患者(IFG组)各300例,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 LDL-C)水平。结果 T2DM 组 ALT、AST、GGT、FBG、TG、LDL-C 水平明显高于 IFG 组(P<0.05);AST、ALT、GGT三分位分为高水平、中水平、低水平组,高水平组年龄、舒张压、FBG、TG、LDL-C水平与低水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earson相关分析AST、ALT、GGT均与FBG、TG、LDL-C间具有正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FBG、TG、LDL-C 水平与 ALT 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肝酶AST、ALT、GGT升高与T2DM、IFG关系密切,FBG、TG、LDL-C水平与ALT水平间呈正相关,提示ALT升高与T2DM、IFG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发生进程的关系。方法:将293例体检者按2型糖尿病发生进程分为正常(NGT)组(108例)、糖调节受损(IFG/IGT)组(105例)、糖尿病(DM)组(80例),比较三组的SF与其他血清生化指标及相关的临床指标水平。结果:随着2型糖尿病的发生进程,三组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舒张压(DP)、收缩压(SP)、腹围、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SF均表现为逐渐升高,即NGT组IFG/IGT组DM组,且三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FG/IGT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G/IGT组和DM组的HGB水平均高于N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的MCV、MCH水平均低于IFG/I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的MCHC、WBC水平均显著高于NGT组和IFG/I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的PLT水平均显著高于NGT组和IFG/IGT组,且IFG/IGT组高于N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F水平与FBG、TG、HGB、BMI、DP、腹围均呈正相关(P0.05),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呈负相关(P0.05)。FBG与SF、DP、SP、BMI、腹围、TC、TG、LDL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SF水平与T2DM发生进程呈正相关,控制SF等指标水平是减缓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干预肥胖者空腹血糖受损(IFG)合并糖耐量减低(IGT)的效果。方法:115例行生活方式干预无效的IFG合并IGT的肥胖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n=66)和安慰剂组(n=49);二甲双胍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口服,安慰剂组给予安慰剂,疗程1年,之后继续行生活方式干预,观察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二甲双胍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正常血糖转归率、孤立性IGT或IFG的转归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且二甲双胍组空腹血浆血糖(FP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F)后2小时血浆血糖(2hPG)、血脂、体重指数在治疗后显著降低,安慰剂组治疗前后无变化。结论:用二甲双胍干预IFG合并IGT的肥胖者,费用相对低廉,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可作为糖尿病前期阶段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胰岛素敏感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危险因子的相关关系。方法319例健康体检者餐后2小时血糖>6.67mmolL者,行OGTT检查,根据1997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DM)组、糖耐量低减(I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及正常糖耐量(NGT)组。测量身高、体重、腰臀围、血压,测定血糖、血脂、血胰岛素及尿微量白蛋白,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IGT组、DM组的平均年龄、平均收缩压明显高于NGT组,IFG、IGT、DM组的ISI明显低于NGT组,DM组的ISI低于IGT组。IGT、DM组的平均胆固醇(CHO)明显高于NGT组。多因素回归分析BMI、餐后2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胰岛素、甘油三酯(TG)与ISI呈负相关。结论ISI随着NGT向IGT、IFG及DM的发展逐渐下降,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也伴随出现。对于DM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应从IGT和IFG阶段开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农村社区干预措施对葡萄糖耐量异常(IGT)患者的效果,以便预防糖尿病.方法 选取辖区内IGT患者110例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综合干预措施,观察干预前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情况.结果 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而干预前后有差异(P<0.05);FBG、2hPBG、BMI、TG、TC、LDL-C等指标分别依次下降,而干预前后有差异(P<0.05);DM发病率为2.73%.讨论 实施综合干预可提高农村社区IGT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糖、脂代谢,降低DM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T1DM)患儿行早期胰岛素(INS)持续静脉输注加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INS强化治疗对胰岛D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T1DM并酮症酸中毒(DKA)患儿12例(强化组),采用早期INS持续输注加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INS强化治疗。连续观察治疗开始及治疗3个月时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BG(C-P/FBG)及INS用量。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TlDM并DKA患儿10例(非强化组),行非持续静脉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开始及治疗3个月时上述指标的差异;观察急性期患儿进入蜜月期的百分率。结果:①治疗3个月时,强化组FBG、2hPBG及HbAlc均较治疗开始时显著改善,且均达到强化治疗目标;C-P/FBG显著升高,达正常范围;3个月时INS用量显著低于急性期;②非强化组FBG、2hPBG、HbA1c均较开始治疗时明显改善,但未达到强化治疗目标;C-P/FBG升高,但未达正常范围;INS用量无明显减少;③两组治疗开始FBG、2hPBG、HbAlc、C-P/FB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INS用量强化组显著高于非强化组:治疗3个月时强化组2hPBG、HbA1c、INS用量均显著低于非强化组,C-P/FBG显著高于非强化组(约是后者的8.6倍),两者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强化组12例中11例进入蜜月期,非强化组仅3例进入蜜月期。两组比较)χ^2=6.50,P〈0.05。站论:早期INS持续输注加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INS强化治疗儿童T1DM可促进B细胞的修复及再生,使基础C-P/FBG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对农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自我管理能力和运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从两个自然村中选取T2DM患者,其中一个村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共35例,另一个村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共3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同伴教育.在实施教育前及教育后1年,比较两组患者餐后2h血糖(2hPBG)、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以及运动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实施教育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FBG、2hPBG及HbA1c水平较前降低,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和每周运动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同伴教育有利于降低T2DM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运动依从性,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糖尿病前期患者血胱抑素C(CysC)、血β2微球蛋白(β2MG)、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变化及糖代谢、炎症因子指标变化,探讨不同糖尿病前期患者肾功能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60例对象分为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耐量减低(IGT)组及空腹血糖并糖耐量减低(IGR)组、正常对照组,检测CysC、β2MG、UAER、Scr、BUN、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HbA1c、hsCRP等指标,统计各组指标差异。结果各糖尿病前期组β2MG、CysC、HbA1c%、hsCRP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IGT组、IGR组β2MG、CysC较IFG组显著升高,P〈0.05。IFG组HOMA-IR显著高于CON组,P〈0.05;hsCRP与FPG、2hPG、HbA1c%、CysC、β2MG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前期患者存在肾损伤,餐后血糖、炎症因子与糖尿病前期肾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血脂特点,并探讨血脂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转归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11年4-11月泸州市区内茜草、大山坪、龙马潭3个社区居民4 000名,从中筛选出糖尿病前期人群1 090名,根据不同血糖状态分为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n=79)、单纯糖耐量异常(IGT)(n=856)和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IFG+IGT)(n=155)3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基线调查和为期3年的随访,比较3组基线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随访3年后的血糖转归情况、不同转归患者的基线资料,并分析血脂对糖尿病前期血糖转归的影响。结果 IFG+IGT组总胆固醇(TC)水平高于IGT组,三酰甘油(TG)水平高于IFG、IGT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IF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IFG+IGT组高TG血症患病率高于IFG、IGT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随访3年后,1 090名糖尿病前期人群转归为正常糖耐量395人、IFG 32人、IGT 419人、IFG+IGT 56人、糖尿病188人,3组血糖转归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79,P<0.001);其中IFG、IGT、IFG+IGT转变为糖尿病的年转变率分别为4.2%、5.0%、10.5%。转归为糖尿病的患者基线年龄、BMI、腰围、臀围、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TG水平及糖尿病家族史、饮酒史比例均高于转归为正常糖耐量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为糖尿病前期转归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在调整性别、年龄、BMI、腰围、臀围、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OGTT2 h血糖后,与TG1水平(0.35~0.98 mmol/L)相比,TG4水平(2.08~11.70 mmol/L)的OR(95%CI)为1.285(1.067,2.151),P=0.045。结论 糖尿病前期人群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脂代谢异常,其中以高TG血症为主;IFG+IGT人群糖尿病的转变率最高;TG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转归有影响,或可成为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转归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的空腹血糖(FPG)诊断标准下调对糖调节受损人群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对879例无2型糖尿病(T2DM)史的健康体检者进行空腹血糖测定。采用1997年和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分类诊断标准进行比较。结果IFG诊断标准下调后,单纯IFG者增加177例,IGT者由117例增加到294例;与糖耐量正常(NGT)人群及旧标准IFG相比,新增IFG人群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脂肪肝的患病率均增高(均P〈0.05)。结论IFG标准下调后,IGT检出率明显增加,并新增加IFG人群已出现血压、血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